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9.22KB ,
资源ID:47302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302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登岳阳楼杜甫.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登岳阳楼杜甫.docx

1、登岳阳楼 杜甫一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及新教材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方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2、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重在于教会学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让学生关注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通过学习积累一些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走进诗境,感悟作者情感,从而达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情感价值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 知识准备:布置给学生关于所要学习篇目的作者,让学生提前搜集作者的相关作品和思想,通过搜集达到学生提前了解的过程,也能很好的为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效果做准备。 能力准备:通过了解作家相关作品和思想,让学生在预习所要上的篇目时能够主动思考,做到触类旁通,在教师教授期间,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难点的能力,

3、达到课堂的实效性。 情感准备: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让学生感悟不同诗人所表现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四学法指导: 1、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掌握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感悟、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教师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

4、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由广景个人广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欣赏诗歌,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二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1

5、、学生出示自己查阅的作家作品简介,展示自己建立的作家小档案。 2、教师做相关补充。 三学生整体感知,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1、诵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抓关键字,感知字面意思,口头表述; 3、联意象学生发挥想像,想像诗歌描述的画面; 4、触摸诗人,知人论世,置身诗境; 四、具体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 1、首联表面意境简单,其实寓含深意。运用“知人论世”之法,试作分析? 方法:学生感悟,交流讨论(师提示性引导,可联系第三联来结合体会) 【明确】: 重点抓住“昔”“今” 联系背景及诗人 诗人用了“昔闻”告诉我们过去听说过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但由于战乱频繁,身世漂荡,这个愿望直到

6、暮年才得以实现。通过“今上”写出了自己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其实意在抒发自己早年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杜甫一生坎坷,虽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至今却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哪里还有喜悦?可谓百感交集! 2、第二联是千古流传名句。请把本联与孟浩然的咏洞庭之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名句作一对比,看哪首诗的意境写得更好? (师可提示孟诗与杜诗的描绘洞庭景物的范围、胸怀)。 【明确】: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湖水的气势和蓄势,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为东南两地,苍茫

7、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一“坼”一“浮”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由自然之景写出自己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所以杜甫的更好!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试分析作者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师提示何谓宽阔到狭窄的意境)。 (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法体会) 【明确】: 由洞庭的广阔壮丽之景到个人的遭遇与境况。 诗人写出了自己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落魄潦倒,黯然神伤其凄凉之境,哀

8、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4、第三联中诗人把自己的身世经历融入里面,表达自己黯然凄凉的心境,诗人仅仅是因为自身的遭遇而心感悲凉吗?联系尾联作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法体会) 【明确】: 通过个人而想到国家,(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 个人颠沛流离,老病孤舟,无人赏识,国家战事频繁,生灵涂炭,怎能不涕泗交流。意境由狭窄转为开阔! 5、教师引导学生综合以上分析,把握本诗主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通过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和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写,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

9、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五、延伸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课后思考练习二) 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 教师可提示相关内容,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点拨 【师点拨】: 意境方面:李白的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写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雁儿高飞,带走自己的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人间一样,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起舞,潇洒自如,

10、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境界和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不同。 风格不同:杜甫的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显得沉郁顿挫。李白的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显得豪放飘逸! 六、教师引导学生在鉴赏基础上当堂成诵 七、课堂小结: 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风格,通过情景相衬的方式写出了自己的苦闷心情和对国家百姓的担忧之情,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相交融,悲伤却不消沉,沉郁却不压抑。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尚的爱国诗人形象,这种精神

11、值得大家学习! 八、作业: 1、将本诗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要求有文采) 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杜甫的阁夜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1、在一些重点字的理解上师生应多交流,如词中“坼”和“浮”作者通过这两个字到底是为了描绘一幅怎样的图景,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感悟,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在意境和方法的把握上教师的点拨要到位,采用怎样的方式要提醒学生,这样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自我感悟和提升!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12、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设问撩情,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1江南有哪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2你能背诵出多少句古人描绘洞庭湖的佳句? 屈 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许 棠:“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 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你记住

13、了几副写岳阳楼的名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二、回顾作者及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

14、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四、诵读并默写这首诗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

15、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 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 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五、赏析诗歌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翻译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首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2颔联:吴楚东南

16、坼,乾坤日夜浮。翻译 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象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曹操咏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体现了一种“雄浑阔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联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代刘辰翁语)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颔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17、。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翻译 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清代史学家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试分析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郁居木船,飘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

18、怨之情,不言自明。诗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苦之情。4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翻译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奔流。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 在尾联中,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这种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诗的意境从狭窄转到宽阔,由个人的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由此可见,诗人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六、探究总结全诗1主旨意境 这首诗

19、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浩翰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2艺术技巧 意境博大深远,风格沉雄悲壮 全诗对比强烈,对仗工整 用词精当,含意深刻。七、课后练习1熟读、背诵这首诗,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

20、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旅夜书怀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 感受诗人复杂

21、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细节质疑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一、 导入: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领略到李白诗歌的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旅夜书怀与登岳阳楼。 我们先来看旅夜书怀,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同学们觉得自己读的好不好?(生答好)很有自信,那我们暂且不下定论,等我们学了这首诗,再来说你们诵读的感情把握得是否到位。 二、教学过程 一旅夜书怀 1、 初看旅夜书怀这题目,觉得它写的是什么呢?(生答) 师:大家回答的都不错,旅,旅行、居旅,夜表示时间,书怀就是抒发情怀。“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

22、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那大家先来看看“旅夜”,旅行,旅居,诗人为何会旅居?大家说说看 明确: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即764年的春天携家人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旅夜书怀就是在途经渝州、忠州时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他在2年前,安史之乱初时,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集中体现他这种心情。 “旅夜书怀

23、”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发自己的情怀,那为什么引发情怀呢?由什么触动了他的情怀? 明确:在行旅的夜里见到的景引发他的情怀 对景的描写有哪些?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联的写景中包含哪些意象?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 先看首联,从诗中找一个词来概括其意象特点,为什么这个字最形象? 明确:“独”,因为在阔大的江岸删哪个,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摇摆不定,漫漫长夜里只有孤立突出的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这番景象无不显出“独” 再来看颔联,刚刚说了意象有 “星、平野、月、江流”这些意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意象特点的话你会

24、选什么? 明确:低垂的星空,显得原野更加辽阔无边,更加荒凉,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月似乎不堪滚滚东流的大江的压迫一下子涌了出来。写出了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淼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那样的宏伟壮观。用“阔”来概括意象特点。 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可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阔大的景象,那是人到底要写的是孤独还是阔大? 明确:孤独,用了对比,反衬手法,阔岸、平野,大奖中的孤舟是何等孤单、何等渺小,这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小结:分析完前两联,现在请同学来诵读,首联我们

25、说写出的是诗人的孤寂,那情感应是怎样?(悲凉)那颔联呢?写的是一幅阔大景象,我们要读得昂扬一些,好,现在大家齐读前两联。 2、 分析颈联与尾联 面对着景,触发了诗人的情怀,说说诗人想借这景抒发怎样的情怀?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怎么样理解这一联?分别从手法、内容、情感去分析。 明确: “我哪里是因为文字好而有名声,官职倒是由于我衰老而罢退了。”可是杜甫的名声真的不是因为文章好而显扬吗?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见杜甫的文章名气非常大。可诗人却说“名岂文章著”那诗人的志向是什么?他希望因为什么而声名远扬?是他的政治抱负,他想要官场得意,为名谋利。明显的“名岂文章著”是一句反

26、话。 “官应老病休”呢?是否也是反话?官休的原因应该是老且病,可杜甫是因为这原因吗?没错,不是,是因为自己的不得志,不受皇帝重用,又遭排挤,所以才“官休”,与“名岂文章著”一样,都是反语。 这一联的感情基调应是怎样?从哪些字眼可以体现诗人的这种情感? 明确:悲愤、愤懑。从“岂”“应”可以看出来,“岂”岂能,怎么能,“应”应当那样,可自己却不是,显出诗人的悲愤。 面对这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诗人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天地间所依存的一只沙鸥,即诗中所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诗人的自况,这样写有何效果? 明确:“飘飘何所似”写出了诗人的漂泊无依。茫

27、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相比(衬托),就更显得孤独,凄凉,以形象比武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与“独夜舟”相照应,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小结:书怀这两联,抒的是诗人漂泊四方,居无定所的无所依托的自伤之情,所以感情应该是压抑的,全班齐读。 二登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建筑精巧雄伟,与江南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初中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样的句子,这里的千人就包含了杜甫,现在我们就一同走

28、进杜甫的登岳阳楼 我们已经学过了旅夜书怀知道了赏析方法,现在这首登岳阳楼由同学们来解决。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赏析?(请同学根据前面学习情况进行归纳) 明确:知人论世、标题、意象、语言点、情感及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请同学自选你们找出的角度认真分析。小组讨论后进行发言。 提示: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意境:辽阔雄伟、开阔博大、孤单漂泊。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语言点:昔、今对比,坼、浮 小结: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感,通过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意境宏

29、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三诵读两首诗,注意重音、停顿,体味杜诗“沉郁顿挫”风格 结语:通过这几首诗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杜诗及杜甫的了解又有更深一层的了解。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对大家今后的诗歌学习有所帮助。赞同0|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wgj7782425 | 一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相关内容 2011-11-13 旅夜书怀中哪些地方能表现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1 2011-11-6 旅夜书怀 杜甫 3 2011-10-27 旅夜书怀,高手进 2 2011-11-5 旅夜书怀中诗人的所感是什么 2011-10-19 旅夜书怀哪句是描写近景的 其他回答 共1条 2011-11-14 00:25 1005145125 | 二级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鉴赏诗句; 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教学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