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生心理状态分析中小学生性格特点及应对教育方法一、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和培养、教育的方法(一)小学生性格特征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性格发展总趋势是随着年级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但在各种具体的性格特征上却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小学生性格特征的总体发展是不稳定的,从他们性格的态度特征上可以反映出来。小学生对现实的态度和观念尚未形成。在对社会、对集体、对学习、对劳动或是对自己与他人的态度上,还很容易受暗示,模仿性很强,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宽慰的能力。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小学生情绪特征在不断发展。研究发现,小学二年级时情绪的主导心境不是很好,这可能与其对学校生活尚未很好适应有一定关系。从四年级到六年级
2、,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有了较快的发展,到小学六年级达到了高峰。不过从总的发展情况看,小学生的情绪特征还是处于比较稳定发展阶段,而且在各年级之间,情绪的稳定性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 小学生性格的意 志特征发展方面。虽然研究发现,小学生意志特征的发展曲线比较平直,差异不显著,说明性格的意志特征尚未真正发展,但在具体的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持久性上,又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为小学生的独立性在低年级学生中表现得并不显著,到四年级至六年级才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并在六年级出现高峰。在自制力和坚持性发展上,小学各年级呈逐步下降趋势。在果断性发展上比较缓慢,小学生还缺乏适时、果断作出决定的能力。另外小学生性
3、格的意志特征与其实际行为表现不协调、不一致。说明其性格尚不能对其行为起到调节、支配作用。在性格的理智特征发展上,符合总的发展趋势。其中在思维水平和权衡性发展上,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稳步发展,四年级到六年级则发展非常迅速。在灵活性发展上,小学阶段均处于较低水平,各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求知欲发展上,小学阶段学生均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到六年级达到高峰。小学生的生理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骨骼、肌肉逐年生长发育,但骨化过程还尚未完成,骨骼易弯曲,骨骼、肌肉的力量也不强。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确比幼儿有了很大进展,加上他
4、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小学生十分活泼,喜爱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如爬山、游泳、打球、跑、跳等等,如果较长时间限制其活动,他们就会感到身体不适。小学生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机能不甚完善,随意运动发展水平不够高,他们对自己活动能力的估计也不足,加之自我控制力差,在活动过程中常常不会进行很好的自我调节,以致活动量过大,时间过久,造成疲劳,也有时会由此而产生违反纪律要求的行为。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应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活动的余地,但同时注意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各种活动的时间,使他们不要过于疲劳;在教育、教学中提出适当的动、静要求,帮助他们锻炼意志力;提醒他们注意活动时保持身体的各种正确姿势,以免
5、使骨骼、肌肉和韧带受损伤。(二)小学生性格教育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小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初步的发展时期。性格特征发展不成熟,性格类型也未形成。在对其进行心理教育中,首先要进行适度的理性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但教育要具体形象,不宜过分抽象笼统。教育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选择小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其次,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要注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第三,教师自身的言行及性格对学生的性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要做到言行一致,让这些好的品质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仿效样式。第四,进行性格教育要根
6、据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同时,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于六年级前后的学生尤其要加强教育,认真解决他们的困惑,逐步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使性格得以健康的发展。二、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和培养、教育的方法(一)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一般特点初中生的性格发展呈现一种剧烈、动荡的状态。即从原来较和缓、平静逐渐进入高速发展变化的态势。他们的性格特征发展的速度和性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初中学生的各种性格特征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对待现实的态度特征方面,初中生尚未形成稳定的态度,动摇性较大。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自觉意识在增强。在学习生活中,他们已能够逐步意识到自己的不
7、足,并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开始按自己的期望约束自己,使得性格的作用在其个性发展中不断增大。初中学生的性格情绪特征是情绪情感变化很大,很不稳定,激情在初中生的情绪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容易激动,好走极端,情绪表现比较强烈,起伏大,急躁,做事鲁莽。这种不稳定性,在整个中学阶段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在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初中生表现出不稳定,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强的特点。在行动中常常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在一起,一般到初三末期,意志特征才会迅速发展起来。在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初中生表现得不成熟,不稳定。常常不能深思熟虑,沉稳地处理问题。有时激情胜于理智,以情绪来代替理智的
8、思考。他们考虑问题还缺乏深刻性,容易看表面现象就下结论。思维类型尚未形成,思维品质还在继续发展提高之中。(二)初中学生的性格培育初中学生的性格处于正在形成过程之中,性格特征、性格类型均尚未成熟,因此,抓紧这一时期的性格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强家校的配合,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他们的性格形成逐渐由外在因素起较大作用向内在的自觉行动转化。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他们。对他们的某些不良习惯要和善地进行指导、帮助。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第三,注重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其良好性格。对初中生只靠说教不行,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实践相关道理,逐步做到用理论来指导
9、自己的言行。第四,要因“材”施教。在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小学有了较大变化。既表现为性别间的性格差异,也表现为年级之间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适度地关照学生的共同的性格特征,同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亦可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学生去参与,身临其境培养自己的良好性格。初中各年级孩子的心理状态分析初一心理一、初一孩子的心理状态分析1、盲目的自信与自卑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孩子跟小学阶段相比,心理波动大,情绪不稳定,要么极度自信,要么沮丧不堪,极容易盲目自信与自卑。这是因为刚进初中,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班上同学的学习层次也良莠不齐,尖子生
10、与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孩子差距较为悬殊。尖子生一入中学信心十足,意气风发,尤其是当今许多学校按孩子的学习基础,分层次编班,层次好的班级的孩子,个个感觉良好,但一经挫折(如当不上班干部、测验成绩不如人意等),便立刻心灰意冷,找不到感觉,不知如何应付,或者埋怨老师。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孩子,一般自卑感和心理压力都较大。但不管自信或自卑都对新的学习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展现自我的欲望。这也是我们家长要把握的教育契机。2、矛盾的思维方式初一阶段的孩子在小学养成的认知习惯仍然影响着他们接受新事物,他们常常用怀疑的目光看老师,或者勇敢的对老师说:“我们小学老师这样说的”,在这一思想的同时,他们的自我意
11、识又迅速发展,开始远离老师和家长。他们有了心理话更愿意对同伴讲。对家长和小学老师形成的绝对服从和依赖与升入中学萌发的自我意识并存,这是他们思维上的主要矛盾。3、陌生的师生、同学关系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初一阶段的孩子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下课了,他总爱找自己的小学同学在一起玩,从而形成了自发的小团体。星期天,他还常常约小学的同学一起看望老师;以此来重温过去的师爱,表达对小学的眷恋。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小学与中学的管理方式不同。在小学,老师少,但总跟班,且管得细,孩子对老师有依赖感;而到了中学,老师增多,但班主任也不是总能看得到,孩子找不到依靠,总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远。其次,小学时间很长,在此之前,
12、孩子少有改变环境的经历,自然依恋着旧时的群体。新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会自然形成,要依靠家长老师的引导才得以实现。4、不适的多门学科初一孩子由小学的两门主科,一下猛增到中学的七门主科;孩子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控制能力,甚至失去自信。有的孩子说,初一的学习最紧张,就是指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要顺利渡过这个时期,缩短这个过程还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心理和学法上给予及时的指导。二、初一孩子的心理过渡期的引导1、对孩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首先,这阶段的孩子正逐步走向独立,希望个体的行为和努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这一时期也是孩子责任心培养的重要时期。要加深孩子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
13、解,让孩子明确自己与集体的利害关系,自己是班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己的行为直接关系的班级的荣誉,应该以大集体的利益为重;反过来孩子所在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具备战斗力的话又会使每个孩子受益,从而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增强自己在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其次,要培养孩子团结友爱的精神,孩子将要在一个大集体中与同学一起生活三年,同时同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进步。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同时告诉孩子,新的学习生活,新的起点,你与所有同学一样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孩子放下过去的包袱,也放下过去的殊荣,开始另一段精彩的人生。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l)新的集体
14、生活开始了,孩子感觉具体、形象、具有十心灵的震动作用。(2)使自卑的孩子放下包袱,使自信的孩子做好心理准备,都暗自下决心,要努力!最后,还要鼓励孩子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集体意识和归宿感。比如,让孩子参加本班组织的羽毛球比赛或其它球类活动,跟同学老师一起做集体游戏,如果孩子所在的班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孩子也会觉得特别得意,觉得在这样的班真幸运。这样,孩子就能很强烈的感受到大集体的温暖和团结,容易形成团体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孩子的进步。反之,那种以为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就会耽误影响学习,从而拒绝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的做法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2、协调人际关系这阶段的孩子所面临
15、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也即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并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些原则和技巧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与支持等。初一阶段的孩子对老师的情感依赖依然是非常强的,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情感抚慰,最怕老师置之不理。有一位孩子曾对自己的母亲说:“老师很久没摸我的头了”。他感觉有些失落。但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不可能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这时候应该教会孩子善于体谅老师的难处,同时从细微处去发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比如老师尽管很忙,但依然尽力抽出时间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挤时间创造与孩子接触的条件,尽可能地让孩子完成新旧环境的转换。甚至老师
16、的批评也是对自己关注和关心的表现;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笑容、一个手势都在传达着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等等。这样,孩子慢慢就会从小时候老师高密度的关注视野下走出来,慢慢走向独立、宽容和开朗。同时,让孩子学会处理同学之间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之间的关系,要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方面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让孩子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使集体责任感成为孩子的准则。有时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用集体责任感来约束,教育效果会更好。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难点。如果是女孩子,就要让其在于女同学的交往中克服小心眼儿,好猜疑、忌妒心强等性格缺陷,否则会严重影响孩子
17、学习状态。3、实施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家长善于表扬,就意味着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初一孩子,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每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孩子,也巩固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如果家长总是毫无顾忌的批评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反正我是父母眼里的坏孩子了,我还好得了吗?孩子的感情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应以正向激励为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表扬典型的人和事,可以帮助家长实现教育目的。初一孩子的思维形象性、模仿性更强一些,把教育目标具体化,更切合孩子实际。它使自卑的孩子鼓起勇气,盲目的孩子找到目标。心理暗示法
18、也是表扬的一种形式。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可以这样批评他:“这种行为是好孩子该有的吗?”家长对孩子的口头语应是:“这才像乖孩子。”当孩子预知自己的行动将会达到某个预期的目标时,就会被激励起来。总之,注意对初一孩子心理过渡期的引导,抓住孩子的心理,有节奏的进行辅导,就能让孩子顺利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积极乐观的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初二心理特征很多人认为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的巨大压力,看起来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其实初二阶段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危险时期,也是一个心理爬坡的时期,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分水岭。 那么初
19、二学生有哪些心理变化呢?在教育实践中,我觉得下面三点家长应该重点关注:一、对异性的关注初二学生心理上的普遍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因为现实看到的,还有电影、电视、网络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这时候的心理必然反应,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也最低,有时希望尝试的念头还比较强烈。在本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成绩公布后,我突然收到一个短信:“陈老师,我写的作文是关于早恋题材的,为什么得分不高,难道十七八岁的我们就不能有情感的萌发吗?难道老师平时要求的写真实的情感是错误的吗?请陈老师给我一个答复好吗?”(注:二(4
20、)班费凡)我后来找这位学生分析了作文写作技法的不成熟,选择材料的不典型,不是这类题材不允许写,而是如何写好的问题。这里就非常现实的提醒我们家长:早恋现象是现实存在的,并且孩子已经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引导问题迫在眉睫。此外,这次的期中考试,还有一位学生以“早恋不简单”为题目进行作文(注:二(4)班万仪)。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位学生平时都是成绩良好,表现优异的很“乖”的学生。反问一个问题:我们家长对孩子到底了解多少?那么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家长如何做?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我觉得做好以下两点:1、在家庭中和孩子认真就“早恋”的话题进行一次深入讨论。家长把握一个原则:不是不准恋爱,而是不到时候;不是不
21、可以恋爱,而是对学习身心有害。公开自己的观点,和孩子做坦诚的交流,不先下结论,倾听孩子的看法,然后因势利导。不盲目恐吓,不盲目杜绝,而是疏导为先,说理为本。2、让孩子有一个家庭的感情寄托。一些家长平时忽视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忙自己的工作,忙自己的生意,忙自己的休闲娱乐。几乎不主动很孩子交流,如果谈得上交流的话,就是考试后要分数。这直接导致孩子和家长心理距离的疏远,在家庭中寻求不到感情寄托的孩子,于是把目光投向异性学生,早恋现象也就发生了。二、独立倾向明显12-16岁年龄段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 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
22、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当家长老师的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听不得大人的说教,知心话也不愿和父母说了,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逆反心理比较重。所以父母常骂他们“越长越调皮了”。父母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 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所以我们做父母、老师的要明白孩子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一方面对不违反原则的行为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要大惊小怪,
23、另一方面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只要从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在初二阶段,最明显的表现是一些容易走极端的学生离家出走,“家”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再也没有了温暖的感觉和依恋的理由,与亲人的距离越来越大。那么在家庭教育中,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教育?我觉得把握如下几点:1、允许孩子有独立的私人秘密。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不要乱翻孩子的书包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拉大与家长的距离。2、不苛求
24、孩子像童年一样和自己说知心话。只要孩子能在家长面前从容表达自己真实的对问题的看法,就是家庭氛围和谐融洽的表现。这时候家长能用心倾听,并对等和孩子讨论,不要充当裁判者,以权威自居,粗暴判断是非。3、平时注意观察孩子交往的对象。和哪些人交往?这些人品质怎样?在活动中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回家后孩子的谈话、行为表现是否异常?适当的时候和老师进行联系,告诉孩子的表现,力争全面的了解。在这方面,家长也不要对孩子过于信任。本学期就发现几位初二学生和初三学生交往而导致行为习惯变差的离子,最令人吃惊的是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和其它孩子交往,却听之任之,忽视对孩子交往群体的考查。三、由考试分数引发的心理变质。不可否认家长
25、不惜花很多钱把孩子送到实验初中读书,就是为了考上重点高中,最后考取理想的大学。但是必须看到,实验初中学生学习竞争激烈,孩子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今天谁最苦?我要说:学生最苦。老师给他们压力,家庭给他们压力,学生之间有竞争压力,孩子能不苦吗?所以我说:能理解孩子压力的父母万岁!非常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分数有执着的痴迷,对孩子一味要求,永不满足。孩子这次考了九十八分,兴高采烈回家报喜。母亲劈头一句:“班级一百分有多少?你为什么不考一百分?”孩子被兜头一盆冷水,学习热情能高吗?孩子尝不到被肯定的快乐,长期以往学习的动力下降,觉得总是没有成功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减退。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是对父母亲
26、情的淡漠,甚至反感。2000年浙江金华的孩子杀母案就很典型,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引起家长的深思。惨剧发生在2000年1月17日。这天中午徐某的母亲在家就他的学习成绩不停唠叨,早就不堪学习重负和听烦了母亲唠叨的徐某,失去理智,拿起家中的榔头从背后击向母亲的后脑勺,直到母亲最后瘫倒在床上。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徐某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长大的。据徐某说,从小到大,母亲在生活上很疼他,但在学习上抓得很严。初中升高中,他进了学校的重点班,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在第44名,到下半学期,一下跃到第10名,母亲很高兴,并要求他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应该在班级前10名。去年11月底,母亲参加家长会,得知
27、他的期中考试成绩排在班级第18名,回家后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并警告说:“以后再去踢足球,把你的腿打断。”徐某觉得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了,对母亲也感到越来越不满,这种不满在1月17日爆发了。据了解,徐某所在中学是金华市区一所较为有名的学校,高二年级分设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班。徐母今年44岁,大专文化,性格内向,平时电视、录像都不让儿子看,也不准他外出。这件事震惊了社会,也引起了当地各界的深刻反思。据徐某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反映,徐某在学校遵守学校制度,学习也很刻苦,成绩在班级属中等偏上水平,自己也要求上进,应该属于好学生。“学生杀母”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很大
28、压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一旦考试不理想,就觉得愧对父母。而另一方面,生存竞争的激烈残酷,又迫使家长对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心理扭曲。那么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怎么做呢?分数固然重要,但取分数也要讲究技巧。1、看孩子努力的过程,看平时学习的状态,看孩子“在路上”的行走态度。2、心态平和,对分数平时看淡一点,看开一些,给孩子减分数的压力,增平时努力过程的监管。这样在考场发挥时,孩子因为不受到分数的心理压力,反而发挥正常甚至超常,而如果一看到试卷就想到最后分数怎样,心态不好引起情绪紧张,就会发挥失常。(列举第一届考上华中科技大学付康心态好的例子)3、学习成绩方面,找薄弱
29、学科,重点攻克,保持平衡发展。最后强调家庭教育的几个注意点:一、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争吵、抱怨、埋怨、冷战等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习干扰很大。一对父母争吵时孩子身处其中,然后对母亲说:“我长大后不结婚了,因为婚姻是如此可怕。”大家看家庭环境多么重要。此外我想说的是父母难免不吵架,但必须有一个原则:家庭矛盾尽量避开孩子,更不能把孩子拉入其中。方法:让孩子一起和大人做家务,在劳动中感受和谐,和孩子一起散步、一起购物、一起参加亲戚的家庭聚会等。二、家庭的环境也影响孩子的情绪。(仅举第一届考上南京邮电学院的葛倩的例子说明,开始成绩好,下降原因是父亲做生意,经常到家里聚会喝酒,打
30、牌等,后来家长意识到问题,改正后,孩子成绩也保持稳定了。)三、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误区:1、把教育全部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2、认为家长责任就是管孩子“吃好穿好给足钱”,中国父母名言“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案例:正面例子(首届考上北京大学成洁的父亲,六年接送,风雨无阻。给了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反面例子(云南大学马家爵,曾经是广西南宁高考第二名。执行死刑前说:“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父母也要引导孩子的人生道路。这个理想不是分数,也不仅仅是好大学,而是做一个和谐的心理健康的人)初三心理特点初三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是自我意识和
31、智慧的增长期,也是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时期,因此极易出现种种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了,而对社会的挑战、家长的压力、老师的要求,他们极易出现心理偏差,表现出自卑、忧郁、焦虑等症状。我重点调查了初三(4)班的48位同学,发现有24位同学(占50%)对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从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为:面对竞争担心学习赶不上,信心不足或完全缺乏信心(有8人);虽然努力,但成绩见效不快,又苦于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10人);希望与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安慰(4人);父母的责怪和过高的希望使学生觉得心中烦恼(2人)。这些心理障碍如不能得到
32、及时的引导、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影响。要克服学生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奋斗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提醒学生正确地评估自己,要实事求是,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目标可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就是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中考时想考什么样的学校。近期目标就是在每次考试中你要达到怎样一个水平。这其中,我们尤其要鼓励后进生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要使后进生看到希望,增强努力的决心。目标一旦确定,就要求学生敢于公开,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自己可以给自己增加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督促。 2引导学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就是说,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要能经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要在奋斗中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决不能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有恒心,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要让学生坚定一个信念:不靠天,不靠地,要在家长、老师的帮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