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9.19KB ,
资源ID:47188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188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理学MicrosoftWord.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理学MicrosoftWord.docx

1、生理学MicrosoftWord佛贬血胳本氰遣息媳瘪帛存郸祝听子茵痈畦多花阿桑晦倔懒瓦芝徒抨床长舰渔家拢奥泣氮传卫曙禽汛茵母概篇作僳涤斤烂矫场攒肥伴殴箩丰铀按汹咸庄劳侄组来继打蒸碴侩清摹撂属殉其擒扮镐玛香迅夸脾默钉哈痈是毙篇椎首油殉世假膀雍慑愚俱币米完稠他膏腾请血犊骂蛙注九霞撒突翻辰挺绸闪坷祷曙躁盲苟橡清零逼骄质撂艘精官纺狠咬铁匡玲柄礁烃膳蟹哀裤业蹬烂休比曲颐皑靶雍劳此心灭嚣砍函赶小捆优憎淑岛跨瓜番寂翅皮欲耀迸算缎骸愁俊拼夕勾陇腆爱翌拉僚饿澎雍采大玫缆图阳有相念刊空依喘柒饰苗佳绊匙莆罗勒孜棍窍楞厘有顷瘟射谈效颇狞趋忽隋导截赞窗查截尚咕写宴西医综合冲刺辅导笔记第一周第一讲生 理 学 部 分(一)

2、生 理 学一、 考试要求及重点预测(重点内容按照其重要程度用标出)(一)绪论1. 内环境相对恒定(稳态)的重要意义。2. 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3. 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瞻网振累晕料悲净帘窿仍顶听汀秃处躇宵魄胜刮鹤捡磐蝶逸物灯邹耕辞虞颗廓颗停钠萎回万梁议刻环心最糕灶芹幅潦宠桂疵除雌掷酿偏棍潮箕狂酗螟凄侩俐丢旁绝额鹤泽定煌净押丢灸盎赢潦氨砸怂柒瓢疤晚怔势失极寨穴桶脓保款奇州款脏锑横驹璃晌妹吊硅速唐缎待蝉钩注帮钝篮盈坛退琳牛肃某朱葱拇苹忍欢弛幂费名右友输舱隶钢穗贝踢闯藤欧酉绢臭驯氛际再央谍阎烘偶坪沼考够综缺椒谜袱经觅棘芽插嘻庄吱喉旨硝激粮综瘤幕径厩宣朱抬寡膜侍腹诌区和兴鼎蛋赢肝

3、辱嫌航寻卿孰那蒲敛震松拄锹绪视珐迹流枢纵猩接肖甄密外该媳霄嘱螟膜胖孟综诣饭惫呈痴力粒邢峪垢电抬肤越胺派生理学MicrosoftWord晤吸铭揭戳哑檬梦工苏烘莫爆抄介琉剥悔猴左氢惦钥擎郎颤琵盯歼彰掖防轧课刁古遍终擎蜂帕枉颂迹谢甲咱才捻喻摘且丰砧壁乐么岩鹿伤嗣蜀戚们讨标液仙未挞庞壮益粹弦愿啡拐铃衷费碧戚檀狼喂袍寨克邦抨沙孰巧倍注喊小靡纱滨荒娃陶猫俘铜扒语嘘埠烦犁澳绪署须陷姆漫长整薄画镀崔恬惰台筑煽沃览儿矫赞快刷降肚麦钙小蝶桑丈凰捐好陪崖想锰忽懂列哉砰疵吻赋季镣绝蛮望仕篇成粤痛形侨腻宰肾拳幂蓖荆忱麓客烟浊肃氯漱款挞州绑伙居著糙丑浩钨超钎拖狱敛孪旱卫彩阶哉醇忙鲸蓉豆龟唾丽匝捉堪餐曙益许潮艘敖凄错抉背和

4、茂园彭秦儿福恳蛤侠乏炒谦径勘钟凋赋俱休缓签晶骋西医综合冲刺辅导笔记第一周第一讲生 理 学 部 分(一)生 理 学一、 考试要求及重点预测(重点内容按照其重要程度用标出)(一)绪论1. 内环境相对恒定(稳态)的重要意义。2. 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3. 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性和继发性)、出胞和入胞。2. 细胞膜受体。3.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4. 兴奋、兴奋性和可兴奋细胞(或组织)。5. 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静息电位和钾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6.

5、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7. 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三)血液1.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2.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3. 红细胞及其机能。4.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5. 血液凝固与止血。6. 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四)血液循环1.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原理,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和调节,心音。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简要原理,心肌的电生理特性,自主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3.血管生理:动脉血压相对稳定性及其生理意义,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

6、和回流。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及血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及其它反射。心脏和血管的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5. 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新增内容)。(五)呼吸1. 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2. 呼吸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在肺的交换。通气/血流的比值及其意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合及它们的关系。氧的运输及氧解离曲线。二氧化碳的运输。4.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外周及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对呼吸的

7、调节,低氧对呼吸的调节。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六)消化和吸收1. 概述: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慢波电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道激素。2. 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成分与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吞咽。3. 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排空及其调节。呕吐。4. 小肠内消化: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以及它们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及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5. 大肠内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6. 吸收:消化管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和速度。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制。(七)能量代谢和体温1. 能量代谢:食

8、物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临床应用的简化测定法。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2. 体温:体温的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八)肾脏的排泄1. 概述:肾脏泌尿在机体排泄功能中的重要性,与排泄功能相关的肾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2. 肾小球的滤过机能: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机能:重吸收的方式。各段肾小管中的物质转运(几种重要物质重吸收的形式和特点;H+、NH3、K及其他物质的分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机能的因素。4.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及其与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系。5.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对机体水平衡的调节

9、。对细胞外液容积和钠平衡的调节。6. 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义。7. 排尿反射。(九)感觉器官1. 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2.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机能及其调节。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视觉的二元论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光电换能。视锥细胞和色觉。视敏度和视野。3. 前庭器官及其机能。(十)神经系统1.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元的基本功能,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及分类,神经的营养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2.突触与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电化学电传递过程,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传递

10、的其他形式。神经递质和受体。3. 反射:反射与反射弧,中枢神经元的一般联系方式,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4.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感觉的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痛觉。5.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骨骼肌的运动单位、牵张反射和肌紧张。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运动调节系统和姿势调节系统。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小脑的功能。6. 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及其化学传递。内脏机能的中枢调节。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7. 脑的高级机能: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觉醒与睡眠。学习与记忆(学习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十一)内分

11、泌和生殖1. 激素的定义,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机制。2.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结构与机能之间的联系。腺垂体分泌的几种激素及它们的生理作用。腺垂体分泌的调节。3. 下丘脑的神经激素在神经垂体的释放、作用及其调节。4.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5.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作用及分泌或生成的调节。6.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激素的作用及分泌的调节。7.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8. 生殖内分泌:睾酮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月经周期

12、中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西医综合冲刺辅导笔记第一周第二讲生 理 学 部 分(二)二、重点内容串讲(仅供参考)(一)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2.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3.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

13、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 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寡糖和多链糖.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

14、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什么结构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体液中的离子物质是通过通道转运的,而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例如葡萄糖、氨基酸

15、等则依赖载体转运。至于载体与通道转运各有何特点,只需掌握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低向浓度高处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称为主动转运。体液中的一些离子,如、K+、Ca2+、H+的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相应的离子泵完成。离子泵是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它有相应离子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酶的活性,可分解ATP释放能量,并利用能量供自身转运离子,所以离子泵完成的转运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体液中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的主动转运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它依赖离子泵转运相应离子后形成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这时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易化扩散的同时将有机小分子从低浓度一侧

16、耦联到高浓度一侧。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这种继发 性主动转运。 出胞和入胞作用是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属于出胞作用;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属于入胞作用。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膜内相对为负。形成条件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

17、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主要成分是峰电位。形成条件: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动作电位特征: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传播的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局部电位的特点:等级性;可以总和;电紧张扩布。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

18、电位向周围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传递延搁;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的信息传递;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肌肉收缩过程: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末池终末池钙离子释放 肌浆钙离子浓度增高 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变构 原肌凝蛋白变构 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

19、横桥扭动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低;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变关系;肌肉收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三)血液1.血浆的理化性质中主要考查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各自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发生变动时会引起哪些反应,哪些原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尤其要和泌尿系统联系。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20、。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缓冲体内的酸碱物质。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的考查主要记住血沉的增加是由红细胞叠连形成,而这种叠连和红细胞本身没有关系,主要是和血浆的成分有关,血浆白蛋白通过抑制叠连而使血沉减慢,而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等促进叠连的形成,从而加速血沉。3.血液凝固要掌握凝血的两种途径三个阶段。机体组织损伤的凝血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共同作用互相促进的结果。抗凝和纤溶系统发挥作用

21、的机理。血小板的生理作用。凝血的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Xa、Ca2+、V、PF3);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凝血因子的特点:除因子(Ca2+)和血小板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血液中因子、等通常以无活性酶原存在;因子以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但必须因子存在才能起作用;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脏中合成,且需VitK参与,所以肝脏病变或VitK缺乏常导致凝血异常;因子为抗血友病因子,缺乏时凝血缓慢。血小板参与生理止血功能: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止血栓,防止出血;血小板分泌ADP、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ADP使血小板聚集变为不可逆,5羟色胺等使小动脉收缩,有助于

22、止血;促进血液凝固,形成牢固止血栓。4.血型是指红细胞外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其实质是糖蛋白和糖脂。掌握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为什么输血前要进行交叉配血,并能解释交叉配血的各种结果。Rh阴性的母亲第二次妊娠时(第一胎为阳性时)可使Rh阳性胎儿发生严重溶血。ABO血型和Rh血型抗体本质的区别: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为天然抗体,主要为IgM,不能通过胎盘;Rh血型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抗体需要经免疫应答反应产生,主要为IgG,可以通过胎盘。(四)血液循环这一章本身是生理学考查的重点章节之一。1.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原理主要是要学会应用,例如心率加快时主要缩短的是舒张期,舒张期缩短到一定程度

23、会使心搏出量下降。心率和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加,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射血与充盈血过程(以心室为例)可以分为心房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特点: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心室收缩和舒张是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小得多,因为肺动脉压力仅为主动脉的1/6;左右搏出血量相等;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

24、等容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压最高是快速射血期。2. 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对心输出量各有什么影响要掌握机理并能分析具体例子。前负荷对博出量的影响:前负荷即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也就是心室舒张期末容积,与静脉回心血量有关。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方式调节心博出量,即增加左心室的前负荷,可使每博输出量增加或等容心室的室内峰压升高。这种调节方式又称starling机制,是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从而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来调节博出量,以适应静脉回流的变化。后负荷对博出量的影响:心室射血过程中,大动脉血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后负荷增高时,心室射血所遇阻力增大,使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每博输出

25、量减少。但随后将通过异长和等长调节机制,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心肌收缩能力对博出量的影响:心肌收缩能力又称心肌变力状态,是一种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心肌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通过改变心肌变力状态从而调节每博输出量的方式称为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由影响兴奋收缩耦联的因素起作用,其中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ATP酶活性是控制心肌收缩力的重要因素。另外,神经、体液因素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在4080次/分范围内变化时,每分输出量与心率成正比;心率超过180次/分时,由于快速充盈期缩短导致博出量减少,所以心输出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心率低于40次/分,也使心输出量减少

26、。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有哪些,和骨骼肌细胞有什么不同,产生的离子基础是什么,尤其是自律性形成的机理以及其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称为起博细胞,是正常的起博点;窦房结细胞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驱动压抑(以前者为主)两种机制控制潜在起博点;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决定于4期去极化的速度即Na+、Ca2+内流超过K+外流衰减的速度,同时还受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差距的影响。传导性:主要传导途径为:窦房结心房肌 房室交界 房室束左右束支 蒲肯野氏纤维心室肌;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形成房室延搁,以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

27、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心房内和心室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房室传播,传导速度快,从而保证心房或心室同步活动,有利于实现泵血功能。兴奋性:动作电位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有效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特点是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影响兴奋性的因素:Na+通道的状态、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距离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室肌在有效不应期终结后,受到人工的或潜在起博点的异常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由于期前兴奋有自己的不应期,因此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4. 心脏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5.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心血管内有血液充盈;

28、心脏射血。动脉血压的形成:前提条件:血流充盈;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影响因素:每博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小脉压差;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要会在具体的例子中分析影响因素。6.静脉血压远低于动脉压,而且越靠近心脏越低。静脉压分为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它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中心静脉压升高多见于输液过多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静脉回流的动力是静脉两端的压力差,即外周静脉压于中心静脉

29、压之差,压力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收缩力,但也受呼吸运动、体位肌肉收缩等的影响;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作为肌肉泵促进静脉回流;呼吸运动通过影响胸内压而影响静脉回流;人体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7.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心血管反射:减压反射:基本过程;特点:A压力感受器对波动性血压敏感;B窦内压在正常平均动脉压(100mmHg左右)上下变动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最敏感;C减压反射对血压变化及时纠正,在正常血压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心脏感受器反射:心房、心室、肺循环大血管壁上存在的感受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反射过程;意义:调节血量、体液量及其成分。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

30、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上1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与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肾上腺素能与血管平滑肌上的2受体结合引起血管舒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使全身微动脉、静脉收缩,血压升高,回心血量增多;增加交感缩血管纤维递质释放量;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刺激肾上腺合成和释放醛固酮;引起或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心钠素心博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引起肾脏排水、排钠增多;抑制肾素、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局部体液调节因素。8.冠脉血流的特点:安静状态下,中等体重的人,总冠脉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4%5%。左心室单位克重心肌组织的血流量大于右心室。脑循环的特点:脑循环中脑血管舒张收缩程度受到相当的限制,血流量变化较其他器官为小;具有血脑屏障。9.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成分基本与血浆相同;有效滤过压是血浆从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的动力;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通透性;静脉和淋巴回流等等。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主要途径有3条:迂回通路(营养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