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43.89KB ,
资源ID:47164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164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docx

1、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述一、 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的概念和性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现象的内容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这个维度来看,区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从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看,可区分出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和自我;从人的心理能否被觉知到的角度看,分为意识与无意识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创始人:冯特(三)现代心理学流派简介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1879-20世纪20年代,代表:冯特,铁

2、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1890年-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美国,詹姆斯(心理学原理)。代表人物:杜威。3、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代表:美国,华生。斯金纳 。4、格式塔心理学:1912-20世纪40年代,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5、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欧洲,创始人: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 6、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7、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奈瑟1967认知心理学。吸收了格式塔的整体观,承认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二、现代心理学的意义与领域(一)理论意义 。心理

3、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主要科学基础之一。心理学充分揭示了客观现实对人的主观精神或心理的决定作用,心理与脑的关系,心理发展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以及人的认识从感觉知觉开始到想象思维的具体过程等。这些方面所积累起来的科学事实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基本原理提供了有利的科学证据,并把这些原理具体化。(二)实践意义 心理学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去,产生了广泛的实用价值。心理学服务于提高生产力。其次服务于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再次服务于培养人、教育人的任务。1、教育实践领域,对人的教育和培养,不论是内容的确定、任务的分配、顺序的安排

4、、方法的选择,还是效果的检验和巩固等,都要以学习者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为重要依据,违背学习者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的做法,势必导致教育和学习的失败。2、在工商业的实践中,心理学的知识也是很有价值的。 3、在有关人类健康的实践领域中,心理学的知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远远超出了教育、生产劳动和卫生保健的范围,在司法、军事、航空、文艺和体育等领域中,心理学都有用武之地。 (三)心理学的体系普通心理学是主干。 研究动物与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心理学分支。主要有动物心理学、种族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 研究不同实践领域中人的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包括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

5、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商业心理学、旅游心理学、艺术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研究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心理学分支。主要包括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等。三、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脑对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3、心理具有主观性。 4、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四、当代心理学的五种研究取向(一)行为论。个体一切行为的产生与改变,均系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二)精神分析论。一般指以潜意识为基

6、础对行为内在原因所作的解释。 (三)人本论。指以人性本善及天赋潜力的观念,解释在正常的环境下,个体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 (四)认知论。指对一般认知的历程的解释,狭义仅指对讯息处理行为的解释。 (五)生理科学论。指以生理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对个体行为与心理历程所作的解释。 对任何一个心理现象,各种理论都莫衷一是,因此我们应以辨证唯物论为指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吸收合理因素,即要站在综合观的角度来考虑。第二节 心理学与学校教育一、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1、心理学研究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2、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教育

7、质量和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二、学校教育对心理研究的促进作用。教育工作实践丰富着心理学的研究。教育以自身的复杂的实践活动促进并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价值。 心理学研究成果必须经受教育实践的检验。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向心理学提供了研究课题,促进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三、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学习心理学能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 2、确立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理念。它既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与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已知彼,搞好人际关系。 3、培养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心理学素养与技能。 总之

8、,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是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师范生学习心理学:有助于高师生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采用最佳的教学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增加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交往的指导、性教育和心理咨询与辅导。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自身发展。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过程第一节 注意一、注意的概述(一)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二)特点:1、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2、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

9、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三)注意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注意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存在的一种意识状态,它本身不是一种可以离开认识活动的心理活动,但各种认识活动都既可在注意状态下进行,也可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注意的自身状态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属性。 (四) 注意的功能及外部表现1、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从大量信息中选择有用的给以反应,排除无用的干扰。(2)维持功能:保持持续的紧张状态。(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转变,实现活动转变,适应环境。2、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动作。(2)无关动作停止。 (3)呼吸

10、运动的变化。 二、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1.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一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的主观状态。(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的指令性特征此外,刺激作用的开始与终止也易引起注意。 (2)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和直接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 知识经验。 (二)有意注意1、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 (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地组织活动。 (2)激发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3)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4)个体的意志力

11、。 (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与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三、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刺激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二)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察到或认识到客体的数量。 (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指人能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注意到另一个对象上的心理特性。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应尽量防止引起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物的干扰。2、尽可能保持教室周

12、围环境的安静。如教室的布置要简朴等。3、要尽量减少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4、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慎重地处理好偶发事件。 5、教师的教态要得体。 6.教学方法上:尽量防止单调呆板,或教学过程松弛,说话缺乏节奏感;教学内容上切忌枯燥乏味,杂乱无章,只顾赶进度,或不厌其烦地重复等,都容易造成学生分心。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可灵活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1)注意讲演技巧。)注意板书技巧。)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注意教具的使用。)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二)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进行教学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培养间接兴趣。3.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并使学生理解其意义。4.合理地组织注意活动。5.关注学

13、生身体和精神状况。 (三)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进行教学一般来讲,上课之初,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组织教学,使他们对上课产生有意注意:接着,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当进入教材重点与难点时,设法使学生加强有意注意,进行认真的思考与理解:在紧张的有意注意之后,适当运用直观材料等使之转入无意注意。当然,要使学生的注意有节奏地变化并没有固定模式,这需要教师围绕教学中心任务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注意特点等巧作安排。五、意识的概念 (一)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及物变化的觉知。 (二)内容1.

14、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三)意识的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自动化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四)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决定意识的内容。2、密不可分。可控制意识状态,注意集中;自动化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意识的参与较少;白日梦状态,意识变化注意极少,紧张性低;睡眠状态,无意识,注意停止。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一 、感觉 (一)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剥夺”实验能说明感觉对人生存的重要意义。 (二)感觉

15、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甜、酸、苦、咸)和皮肤觉(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五种。(2)内部感觉;主要包括平衡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三种。 下面,重点讲解视觉的几种主要现象:A、后像 。视觉刺激虽消失而感觉暂时留存的现象,称为后像。 B、色觉缺陷与色盲 一般人平常能红、绿、蓝三色辨别清楚者,均可视为色觉正常。有些人对三种颜色不能明确辨别者,即称为色觉缺陷;对红、绿、蓝三种颜色完全不产生色觉经验者,则称为色盲。(二)感觉生理机制 1、收集信息(辅助组织:水晶体,耳廓)2、转换:把信息能量转换成神经冲动,是产生感觉的关键。感受器(耳,眼睛)3、传往大脑,

16、进行选择加工。4、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加工成最终的人所体验到的感觉。 二 、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为感受性。1.感觉适应 :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视觉的适应可分为对暗适应和对光适应。 与视觉的适应比较,听觉的适应就很不明显。 触压觉的适应很明显。温度觉的适应也很明显。痛觉的适应是艰难发生的,即使有,也极为微弱。嗅觉的适应带有选择性,即对某种气味适应后,并不影响对其他气味的感受性。2.感觉对比 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引起感

17、受性的变化。关于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内容相当复杂,这里仅讨论三个问题:A.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B.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C.联觉。三 、知觉 (一)定义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第一,感觉与知觉的内容不同。第二,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第三,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 2 、联系第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第三,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1、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及视听知觉和触

18、摸知觉等。2、根据知觉结果是否与知觉对象一致,可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觉。3、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四)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也叫知觉的整体性或组织性)就是感觉信息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的特性。(1)影响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接近规律;相似规律;闭合规律 ;连续规律 。2、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对象性) 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从客观方面来看,有刺激的变化、对比、位置、运动、大小、强度、反复出现等;从主观方面来看,有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等。3、知觉的理解性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补充,即回答“是什么”的

19、问题,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变化的特性。知觉恒常性现象主要有下列几种:(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五)两种特殊的知觉错觉、幻觉 1、错觉及其种类(1)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2)种类:主要有几何图形错觉(如方向错觉,线条弯曲错觉,线条长短错觉,面积大小错觉);形重错觉; 方位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对比错觉;颜色错觉;似动错觉等。 2、幻觉一种虚幻的感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是在没有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

20、生的一种虚幻的知觉。四、影响知觉的因素(一)知识经验1.知识经验影响着知觉的内容和速度。2.过去知识经验能够补充知觉的内容,对事物形成较完整的知觉形象。 3.过去的知识经验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二)定势定势又称心向,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它影响着后继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趋势。 (三)需要和情绪人在某种需要特别强烈时,环境中能满足这种需要的事物,就容易构成知觉对象,并常有夸大的倾向。情绪对知觉的影响:如恐怖时把事物知觉成恐怖的形象:草木皆兵、杯弓蛇影。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心情愉快时,时间过得快;心情烦闷时,时间过得慢。紧张时,大小知觉往往会发生错觉,如水平低、技术差的学生在足球比

21、赛罚点球时就会觉得球门变的比平时要小、而距离又变远了。面对同一刺激情境时,具有不同动机的人所得知觉经验是很不相同的。 (四)知觉的观点差异 观察者从物体或事件某一点着眼获得感觉,从而作为知觉解释的根据,形成了个人对该事物所持“观点”,进而导致知觉经验的不同。五、观察和观察力 (一)什么是观察和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即观察的能力,是经过后天的系统训练逐渐形成的一种带有个性特点的能力。(二)观察的方法 1.全面观察。 2.分解观察。 3.对比观察。 4.想象观察。 5.归纳观察。 6.突现观察。 (三)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2、。 2、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 3、作好有关知识充分准备良好的观察都是以必要的知识为基础的。 4、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 (1)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或观察顺序。(2)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参与观察的感官愈多,效果愈好。(3)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使观察与思维相互渗透。(4)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整理观察材料,巩固观察的效果。六、感知规律与教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从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教学过程。 (一)直观教学及其形式与特点 直观教学是指采用直观形式,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形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等 。各科教学应

23、根据学科性质、教育和教学目的与内容选择运用或结合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二)遵循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1、运用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 2、运用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律。 3、运用对象的活动性规律。 4、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 5、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 第三节 记忆 一、概述 (一) 定义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基本过程:编码,保持,提取。 (二)记忆的类型 1、根据记忆内容来划分: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2、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来划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感觉记忆(感觉寄存器或瞬间记忆):是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间影像。 2)短时记

24、忆(工作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 3)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二、识记与教学记忆是通过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持经验的。第一,识记;第二,保持;第三,再现。 (一)识记1、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 前者指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的识记方法,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后者指没有明确识记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2、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 前者指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根据材料的本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活动。后者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 (二)保持保持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保持的组织形式:空间组织、系

25、列组织、联想组织、层次组织、更替组织。 (三)再现再现是从记忆库中提取信息的过程。 三、遗忘与教学(一)遗忘及其规律为测量遗忘,德国,艾宾浩斯设计了节省法(再学习法或重学法),他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记忆进行了实验。 遗忘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最初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即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二)遗忘的原因1.消退: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到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3、提取失败理论。归因于某种形式的提取失败。 4、动机性遗忘理论。因为一些记忆内容有损于自我,

26、而被推出意识之外,换言之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三)影响遗忘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材料类似性和系列位置。3、学习程度。 4、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如需要、态度、兴趣、意志努力都对其有影响。(四)遗忘规律的教学实践1、及时复习。复习要在大量遗忘之前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3、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4、多样化复习。 第四节 思维一、思维的概述思维: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特征:1.间接性; 2.概括性; 3.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二)思维的过程1.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在头脑中

27、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2.比较: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和不同点及它们之间关系。分类:按事物属性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事物归为适当类别的思维过程。 3.抽象:在头脑中抽象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概括: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 4、具体化:指头脑中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指头脑中根据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三)种类 1.根据思维过

28、程所凭借中介不同分:直觉动作思维: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具体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2.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分:聚合思维(集中、求同、辐合、会聚):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发散思维(求异、分散、辐射):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3.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可以分为:常规思维(习惯性):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公式解答)

29、。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四)形式1、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2、判断是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3、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二 、掌握概念(一)含义概念的掌握(概念的获得):指个体发展过程中,借助于语言,通过自己头脑的思维活动,把人类已形成的概念转化为个人头脑里的概念的过程。 (一)条件个体掌握概念的条件:新学的科学概念应具有逻辑性;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具备同化新概念的知识经验;学习者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二)运用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

30、其理解抽象的概念;正确运用变式;及时下定义;形成概念体系;在实践中运用概念。第五节 想象一、 概念 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一)特征1、新颖性:想象是对旧有的表象积极的再加工和再组合。2、形象性:想象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或表象,而不是词或符号。(二)种类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可把想象区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是带有目的性的、自觉性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理想和空想)。无意想象是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如梦就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二、再造想象及其条件 (一)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二)再

31、造想象形成的条件1、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和图样所表示的真正含义;2、丰富的表象储备。三 、创造想象及其条件(一)创造想象:在开创性活动中,人脑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二)条件综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而实现的。四 、想象力的培养 1、问题具有激发想象的作用。 2、提出模糊的问题有助于解题者充分发挥想象力。3、把思想具体化、在思维中形成图象、图画、图景等。4、把事物对象戏剧化、人格化和拟人化。5、把对象和过程予以理想化。6、欣赏音乐。第三章 解决问题与创造性第一节 解决问题一、问题和问题的解决(一)问题及其类型1、所谓问题,就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也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二)问题解决及特点问题解决就是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的过程。 特点:1、目的指向性:明确的目的性。2、操作序列性: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称为问题解决活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