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7.53KB ,
资源ID:471233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123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和谐边疆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研究一.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和谐边疆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研究一.docx

1、和谐边疆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研究一【和谐边疆】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研究(一) A STUDY OF HARMONIOUS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ETHNIC MINORITY REGION OF CHINESE BORDERLAND作者简介:刘永鑫,内蒙古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政治学理论专业,指导教师任维德教授。【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并通过的一个科学的命题,已成为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之一。和谐社会要求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各要素在内的全面的、协调的发展,其中政治文化的建设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少

2、数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稳定事关整个社会的稳步发展,所以构建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的政治文化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日程。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如何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的现代化高效发展、整合多元政治文化、引导民族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相适应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推动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从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政治文化对于整个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出发,揭示了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现状和特点,分析了目前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的不和谐因素,通过对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的国内与国际因素的分析和思考,初步确立了以

3、机制构建来保障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的大致思路,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加强边疆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试图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探寻如何更有效地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树立一种理性的政治价值观念。【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政治文化;认同引 言 边疆民族地区政治上的和谐与稳定是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保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因其地理环境、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不同使得其政治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在边疆民族地区使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为核心的主流政治文化与其他亚政治文化和谐共存,继续巩固主流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使其吸收亚政治文化的合理成分,对

4、于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的治国目标。和谐社会是人类美好的理想社会,它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和共同发展。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和谐社会呼唤和谐的政治文化与之相适应。如果没有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无从谈起。因此创新政治文化就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历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落后地位。所以,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

5、占有重要的地位,边疆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政治文化为其提供精神动力、系统支持和文化条件。但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因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发展独具特色而且复杂多样,各民族在政治文化相互交融、共存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冲突”、碰撞而产生矛盾,这些不和谐因素势必会影响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所以,必须通过构建先进和谐的政治文化来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削弱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和谐的因素,以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很多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等不同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过探讨,但以政治学为视角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构建途径还是极为少见的。在

6、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之下,怎样在借鉴中西方先进政治文化的精华基础上探寻在边疆地区构建和谐政治文化的路径,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成为我们必须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2.研究意义 首先,政治文化建设影响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保持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前提。政治文化是一种指导着人们的政治行为的价值观念,并在政治生活中无可取代。“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是我国统一政治文化中的亚文化或次级文化,这些亚文化又相互构成一种相对于汉族政治文化而独立存在并有突出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体系。尽管这种相对独立的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体系受到主导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但它并未因此

7、而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而消失,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边疆地区政治生活的各个角度都不乏政治文化的缩影,它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只有促成政治文化的不断创新,汲取和鉴戒传统政治文化及国外先进政治文化的合理元素,摒弃那些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加速推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才能塑造地方社会成员共同的民族价值观念和政治认同,使得民族社会成员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扎实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与和谐稳定。 其次,政治文化建设为我国边疆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制度支持,是构建边疆地

8、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政治文化建设在我国边疆民族和谐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人类优秀的政治文化才可以为边疆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积极且强有力的政治价值理念和精神动力。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民族地区培育新型的和谐政治文化,对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修养,才能使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常青。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于1956年发表的比较政治系统一文中提出来的,并于1986年作出更详尽的阐述:“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

9、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在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他偏重于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20世纪60年代,政治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学术研究范畴,在此期间较有影响的是阿尔蒙德与维巴合著的公民文化,该书正式提出了政治文化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奠定了政治文化未来研究的重要基础。 在国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进行研究的专著尚未发现,只是少数著作中稍有涉及,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对几种政治文化进行了客观总结。他认为,单一主导型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转型中有一定优势;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要符合该区域

10、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现状,否则社会稳定就会受到影响。派伊的政治、个性与国家建设、中国的政治精神、官僚与干部: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著作都对政治文化由理论化向现实化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阿尔蒙德和鲍威尔合作发表的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一书将政治系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结合在一起,阐述了相互之间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对于政治文化的研究进入全新的阶段。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探讨了公众的文化价值观在发达工业社会之后的几十年中是如何变化的,还提出了物质主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后现代价值观等重要概念,成为当代关于政治文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西德尼维尔巴等提出了“政治参与”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民族、种族和社会不平等,如

11、本集团的政治与文化问题的研究中。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许多学者对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如丛日云在其著作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以历史为视角讲述了古希腊、古罗马以中世纪的西方政治文化,这些著作虽未直接涉及到本文的命题,但对本文的写作却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孙正甲的政治文化模式分析、马庆任的告别西西弗斯一中国政治文化的分析和展望、金太军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新论、王沪宁的比较政治分析、刘泽华的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孙克西的政治文化与政策选择、俞可平的政治文化概要等,以及以刘泽华为代表的我国政治文化研究群体,这无疑对我国国内的政治文化的深入推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近年来关于政治文化的互联网站也发展起来

12、,为理论界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方便。相对于西方对政治文化的广泛的宏观研究,我国学者更着重于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的研究。当前,从政治学相关研究角度来看民族政治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周平等人从当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理论角度详尽阐明了民族问题的生成、发展和演化规律,并重新规化了民族政治学的学科框架,为今后的民族问题的相关研究指引了方向。王宗礼、谈振好、刘建兰在中国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中,明晰了威胁我国民族地区稳定的因素,并探索了维护稳定的路径,强调了政治文化建设在维护地区稳定的作用不容小觑。国内一些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

13、化转型、构建和谐文化、小康文化建设、现代化与民族文化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刘先春的文化创意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和价值(学术探索,2008年第4期)、政治沟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时代价值(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2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原则(福州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丁志刚的西北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转型(西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6期);张新平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倪国良的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现代转型与西部社会主义新文化构建、中国西北地区现代化中的经济与文化关系研究(甘肃人民出版

14、社1998年)等等都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目前,学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研究相对薄弱,还未形成专门研究民族政治文化的政治学分支学科,因而对这一课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将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置于和一谐社会的构建这一时代前提之下,并结合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系统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及特点,提出了构建少数民族和谐政治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边疆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基本格局和特点所进行的深入分析,总结了制约边疆少数民族和谐政治文化的国际、国内因素,经过对前述的思考和分析,本文初步确立了以机制构

15、建来保障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通过前面的分析,最后一章主要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实现路径。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一是文献检索法本文查阅了大量与本文题目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并对其进行了认真地阅读和梳理,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其中重要的理论。二是系统研究法本文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将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与特点、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等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来研究和分析,系统地提出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机制和对策。本文遵循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分析,并在规范分析的指导下,进行经验研究。 (四)本文创

16、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点 第一,本文研究的领域比较新颖。通过搜集大量的文献,当前学者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单一政治文化或是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而深入探讨特定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政治文化并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研究的著述并不多见,从这一角度来看,本文的选题较为新颖。 第二,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民族政治学、边疆政治学以及行政管理学、民族学、宗教学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采用系统分析、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方法,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构建边疆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建设渠道提出几点建设,不仅能够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建设的理论发展,而且有利于政治学、民族政治学、社会学等学

17、科的自身发展。 2.不足之处 第一,对国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存在不足。由于外文阅读能力有限,文中“国外研究现状”的综述资料均来自相关译著或其他研究者所使用的二手资料,使文献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因此“国外研究现状”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资料。 第二,对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提出的对策和建议的实践效果有待于完善。受作者知识水平的限制,加之没能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本项研究还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需要日后实践检验。一、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与特点 探讨怎样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问题,首先要清楚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现状、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概念界定、功能、

18、构成要素以及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特点,本章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 (一)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 1.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涵义 “政治文化”概念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于1956年在政治学杂志上发表的比较政治系统中首次提出来的,“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种政治文化是在该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中形成的。”之后,这一观点被广泛采用。学界对于政治文化的概念界定各有千秋,最终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概念,将“政治文化”定义为“一个国家的阶级、民族和其他的社会团体以及该国家中的成员,并以一定的生产方式为基础

19、,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关于该国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和谐政治文化”是指构成政治体系的各政治文化绪构的各个要素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尽量在主流政治文化与非主流政治文化即政治亚文化的共存下化解冲突,增强共识。主流政治文化吸收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髓并吸纳外来异质政治文化中的科学成分,与地区政治文化、臣民政治文化和谐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作用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切领域,而且对该国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党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蓝图。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

20、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门研讨班”上对和谐社会作出了详细地阐述:“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仅要强调以经济为基础,更需要夯实并创新政治文化的精神基础,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精神指导。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所以,必须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环境,政治稳定能够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更离不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稳定,这就客观上要求建构和谐的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与之

21、相适应,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支持和引导力量,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政治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和谐政治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政治发展的精神力量,和谐的本质是在认可并允许不同的前提条件下的相互协调。认可与同意是和谐政治文化的核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习惯权利、民族认同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复杂的独特政治文化。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运用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模式来考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体成员中广泛存在的政治思想、政治认同以及政治价值观的一个特定概念,是在政治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派生而来,它是

22、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依据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定的政治现状,与和谐理念本质一致的进步政治文化形态。和谐政治文化要保障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既得利益不受侵害,彼此共存共生。这就要求公民具有一定的民主、法律意识,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因此,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应给予高度重视并提到重要建设日程上来。 2.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功能及构成要素 (1)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功能 首先,和谐的政治文化建设程度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与否。 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深层次的结构因素,其形成过程较为漫长,和谐政治文化是政治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生活领域会产生深远影响。第一,和谐政治文化有益于铸造

23、公民的正面的积极的政治信仰。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的政治文化正确地引导着民族成员的政治行为,让他们更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政治社会化水平整体提高,不仅能促证政治体系良性运转,更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持社会稳定。失去正确的政治信念就会导致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现实的冷漠、缺乏信心,构成了威胁稳定甚至引起社会动乱的潜在因素。第二,和谐政治文化能提升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有效的政治参与是科学的自主的政治行为,不仅可以确保政治系统的良好运行,而且可以保证政治体系的社会化基础,并且增强了合法性。一定程度的政治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价值和信念,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的认识水平,而且能确保公民的参

24、政行为在理性框架内进行。第三,政治体系的稳定运行需要和谐政治文化作支撑。一则政治文化可以保障政治统治体系确立的公众合法性,为政治体系的有序运行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二来政治文化的思想支持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第四,和谐政治文化有效保证民族地区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政治统治体系各要素不断巩固、更新和完善的过程,是在现行政治体制下保障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要求在各种社会因素及各种政治因素合力作用下完成。无疑,政治文化是其中一股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因为它不仅可以激励人们通过政治实践推动政治发展,而且政治文化的传播也有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文化素养,从而对政治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和谐的政治文

25、化可以平稳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一,和谐的政治文化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和精神上的保障。经济建设需要人们转变观念并且规范自己的行为,需要人们拥有公平竞争的观念和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和决策效率的观念。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先进的政治文化为其提供保障。其二,和谐的政治文化能正确引导经济建设,并能以统一的思想凝聚民心,使我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其三,和谐的政治文化可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隐性的政治环境。“人们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纳程度、对政府的信任度、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等政治信念

26、和政治心理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在何种程度上的接纳和信任,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谐与健康发展。” 最后,先进的政治文化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与政治保障。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二者有机统一,政治文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谐社会为其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和政治的结构,它还必须依赖于其社会成员对政治程序的价值取向,并且依赖于和谐的政治文化,现实社会对民族共同体成员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思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加强构建和谐政治文化才能促使公民对政治体系与制度产生价值认同,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

27、保持忠诚,在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与精神支撑。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构建先进的政治文化必须坚持主流政治文化的核心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利益诉求,从而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 (2)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 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具有各少数民族对所在政治体系所承担角色的主观取向性,其内容结构非常复杂。周平认为,政治文化可从主体的角度看划分为三个基本的方面,即认识的成分、感情的成分和评价的成分。从政治学角度研究民族问题主要研究“民族共同体成员与政治体系的关系”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只从政治认同、政治人格、政治态度

28、三个相关方面进行分析。 “政治认同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对待特定政治单位的认可与归属,是人们在诸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群体认同。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是少数民族公民建立在对自己与政治单位和团体相互关系认识基础之上的,自己是否要对其效忠或尽责任的观念。”在边疆民族政治文化的内部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政治认同决定着民族成员对现行政权的清感和评价。政治生活中的民族成员与其所属的政治单位总会发生各种联系,总会在一定的关系链中来定位其身份角色,规范自身行为。由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与内地其他民族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并分属于不同群体,长远来看,使他

29、们的意识和情感更多地依赖于所属的政治单位,并在许多方面影响着群众的政治价值观,表现出政治认同和分层的显著差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内部传统政治认同有削弱的趋势,反之,现代政治认同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正在逐步加强和成熟。 政治人格是“在一定体系中的人们所表达出来的一种内在政治品质和政治心理,是政治人的内在精神结构与意识趋向的综合反映。”政治人格体现了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内在规定性,可被看做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体现在个人的社会环境,它直接影响个体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角色,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的基本特征。政治人格的决定因素主要为:自身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的社会因素。政治人格一经定型也具有相当的

30、持久性。随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不断交流,传统的依附型政治人格正向现代自主型政治人格转变。“在这个过程当中,情感功能在政治判断和选择中的作用被削弱了,一些理性的政治原则成为政治评价的标准,民众对专制政治己不再怀有情感认同,政治人格的情感领域有了微妙的变化。”政治态度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从肯定到否定、从赞成到反对的连续状态”。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成员在复杂独特的客观条件制约下,其政治态度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样化特征。实践证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少数民族群众会明显地表现出积极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参政愿望,但是与全国其他地区民众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建国初期,少数民

31、族在党和政府正确的民族政策领导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党的良好形象己经深入民心,少数民族成员表现出了对党和政府越来越高的认同度。 3.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 政治文化是由各子系统构成的完整体系,且其各子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也都各有迥异,这其中有居最主要地位的主导政治文化,也有居次要地位的政治亚文化。主导政治文化会对政治文化体系的总体格局产生影响。每个时期的每个社会都需要有大多数成员公认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指导和协调他们的行为。正如伊斯顿所说:“任何系统都具备一定的主导政治价值,它们会给政治行为规范和结构排列确定基调和方向。”我国边境线约有2. 1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

32、及到123个边境县,生活着约30个少数民族,他们与境外的相同民族互为邻居、和睦共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多数民族具备各自特有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生产方式及文化传统等,政治文化也具有独特复杂性,具体表现为主流政治文化与政治亚文化,本上政治文化与外来政治文化的相互适应,相互“冲突”、“不和谐”、“不相协调”的局面,形成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边疆民族地区中居主导地位的主流政治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生活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而和谐并存。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人民

33、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使人民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共同的信仰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其优越性,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己经深深植根于全体民众心中,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已获得较高的政治认同感,这当然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在内。同时,也说明我国当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已成为我国主导型的新型政治文化。而且这一新型政治文化的内涵与使命会随着社会政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不断加以更新。主流政治文化崇尚公民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和支持,坚持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在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关键阶段,广大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