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0.87KB ,
资源ID:47112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112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乡镇申论真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乡镇申论真题.docx

1、山东省乡镇申论真题2009年山东乡镇申论真题1、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全国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不少地区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据最新调查,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22个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72%。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不解决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就会导致农村环境恶化、农业生产退化、农民身体素质低下,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疾病增多,生活居住条件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社会大环境的巨变,不能建设宜居村庄,只能导致村庄的整个发展缺乏后力与可持续的环境生态支撑。谁去治理:农村环保部门(环境的监测与管理

2、,项目和企业上马前的环评工作)、城建(污水处理)、水利(水源地保护治理)、农业(土壤分析与检测)、发改部门(对相关项目的把关立项),关系是地方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保一票否决责任制,必须层层签订环境保护责任状,实行严格的一把手负责制,用严格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来督促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环保工作已纳入对各级各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作为重点工作进行考核测评,必须加大考核分值,加大日常测评力度,同时,加大对相关环境污染事故的举报处理力度,出现事故必须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仅要进行党政纪处分,情况严重的,还要依法进行刑事民事裁决,进行严 肃处理。凡出现重大环境

3、污染事故的部门和领导及工作人员不得晋级晋升,不得评选奖优。五个一票否决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保护、信访、安全生产、计划生育。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农村态环境日益恶化。大范围生态化、高风险自身污染、使农业、农村环境承受着双重压力。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14%、35%和20%。平均每公顷施肥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4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公斤,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70%是高毒高残留品种。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屡屡超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

4、相关调查也显示,我国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平方公里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个人原因(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意识,没有掌握必须的环保知识和科技生产技术,依然沿用旧有的落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及时学习使用推广先进文明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既取不了生产收益,也加剧了自身环境的污染,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青山绿水”,自己也在浑不知晓中喝了超标水、吃了超标菜、呼吸着污染的空气,既当了环境污染的帮凶,也成了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相关部门(农村的县、镇级政府、农技、科技、环保、工

5、业)等相关部门没有负起应有的管理引导作用,通过知识讨论、科技推广、示范带动等方式,加大对先进环保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宣传引导力度,提升农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和科技素养,也没有依法清理生资市场,特别是加大对农药剂市场的清理,导致一大批超标化肥、农药、激素流入农村的田间地头,进入生产经营流域,加剧了对农村环境的破坏污染。生资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没有认识到走绿色环保型生产之路的好处,不依法生产经营,置国家的环保法律于顾,非法上马一项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的项目,没有经过环评与生产标准检测,就草草上马,特别是利用一些农村地区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心理,不断把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重工业项目向农村转移

6、,既可逃避监管处罚漏洞,亦可起到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目的(可以给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给农村政府带来财政收入),美名其曰实现了“双赢”,实际上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依然陈旧落后,能耗污染依旧,只不过是把污染从城市转到了绿色的农村,带给农村毁灭性的打击。一些农资生产企业,置国家环保相关法律和农资生产标准于不顾,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与国际对接,依然沿用旧有的配方与工艺,生产含磷及重金属超标的农药,而不是顺国家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之思路,主动转变生产思路与发展模式,大力研发绿色环保型农药与农资,靠研发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无害型农药农资占领市场,还是在搞老一套的价格战,以低价值残的烈性农药

7、和污染性强的农资(农用薄膜,不可降解)占领市场,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农民:缺乏现代生产文明意识和低碳意识,贪图便宜,思想因循守旧,不愿主动改变一些旧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技术,如,蹲厕-沼气、生态养猪法,太阳能,觉得付出代价太高,回收期慢,思想上不接茬,缺乏现代文明意识和超前发展思维,一步慢导致十步慢。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制度、资金、奖励等有效手段予以刺激引导。国家:相关法律和生产标准的不健全。对农村发展高效农业、推广使用先进生产生活方式缺乏有效的政策制度资金引导。特别是要加强资金补贴力度,引导农民逐步接受和自觉推广使用先进生产生活方式。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农业生产监管体系,是否健全?不健全

8、,否则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农村环境事故、海南毒豇豆事件的发生和出现了。舆论、媒体原因:必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远程教育、农校讲座等有效手段加大对低碳经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文明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民自觉倡树文明生活方式、推广先进绿色生产技术,做新型农民,共同打造和谐新农村。而现在的媒体,对如何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如何打造在农村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如何倡树现代文化生活方式,没有下功夫去研究,没有开辟专栏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引导,除了中央10套与山东农科频道,其他的媒体上根本上见不到类似的专栏或知识讲座。群众看到只是一些超女、快男、垃圾新闻,而缺乏类似绿色农业生产讲座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

9、关的栏目,农民想改变生活方式,想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有时却如老鼠啃天,无处下口。广大的媒体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确实没有发挥应有的宣传引导教育功能。如以前没有沼气池补助,现在有了,农民就会欣然接受。如果,加大对太阳能、绿色农资补贴、建筑材料补贴,农民会不会接受?肯定会接受。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力产生的工业污染迅速蔓延。乡镇政府:政绩观不健全,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重工轻农,原因是发展工业能带来滚滚财源与就业岗位,而对一些项目不加选择与环保,先上车后买票,盲目引进一些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与企业,而全然不顾其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千方百计地为企业开绿灯、协助企业办假证,逃避环保监管,

10、从源头上就敞开了农村污染的口子。 一些环保、发改、工业管理等部门没有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与督查,负责应有教育、管理、执法职责,听从于政府领导的命令,为企业和项目的上马、生产一路大打“环保免检”绿灯,个别不法官员甚至还与非法生产企业沆瀣一气,与黑心业主称兄道弟,为他们出谋划策,如何逃避监管,如何消除污染痕迹,他们的职业道德、依法行政意识和善良人性,在位子与票子面前,荡然无存。黑心企业为何愿意下乡?无知村民是否依法维权过?对相关污染事故和责任人的司法惩处和舆论曝光力度是否到位?相关链接:污染企业“转战”农业“路线图”?污染企业为何涌入农村?是如何突破层层防线在农村“落户”的?对农民生存环境和农村发

11、展构成如此严重的危害,为何还能站得住脚?原因分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欠发达地区有着不可遏制的发展冲动。在此起彼伏的“崛起”、“率先”之声中,在“我们不怕污染”、“宁可呛死,不能饿死”、“只要温饱,不要环保”这样招商引资口号的激荡下,环保一再被边缘化。在某些地方领导眼中,一体成了发展地方经济的障碍。调查中可以发现,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在“无工不富”思想的指引下,几乎每个地方都在提“工业强市”、“工业富县”的目标,并以此作为对干部的重要指挥棒。随着任务的层层分解,一些完全不具备条件的乡镇也纷纷上马“工业园”、“工业区”,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长驱直入。污染企业转移农村的另一个主因是,农村对污染企

12、业具有诸多“诱惑”。一是农村资源丰富,一些企业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二是使用农村劳动力成本很低,像“小钢铁”、“小造纸”这样一些污染企业,落户农村以后,一般都以附近村民为主要用工对象,一个人每月给几百元工钱就行,吃住都在家,福利、社保一概不问,这简直乐坏了企业主。再次,相关部门给污染大开绿灯,也是污染企业横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国家环保法规,要上建设项目,必须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对违规者,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可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根据上述规定,污染企业很难进驻农村,但实际上,

13、污染企业还是能够纷纷扎根农村。一是有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在拉动GDP增长、完成考核任务等实际问题面前,地方政府不愿用环保“门槛”把这些“财神爷”拒之门外。也正是因为这一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污染企业才一路通关,“带病”下村。其次,相关部门源头把关不严,使得污染下乡畅通无阻。目前,虽然各级环保部门都在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问题仍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越权审批、降级审批和监管缺失,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督、重环评轻“三同时”、重微观办理轻宏观分析等问题。再次,“一把手”项目成为污染企业进入农村的通衢大道。在一些地方,有一把手庇护的招商引资项目,哪怕对环境的污染再厉害,也能一路畅通,

14、在农村顺利“安营扎寨”。污染大户为何能“边污染边生存”?污染企业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它们为何能在农村长期生存下去呢?“循规蹈矩”,是污染企业能够在农村长期生存的第一个“决窍”。为了生存,污染企业可谓“循规蹈矩”。该办的手续一定会办,该交的钱一定会交。有了证照,交了罚款,再加上好好纳税,一切就没有麻烦了。对村民软硬兼施,是污染企业的第二个谋生“决窍”。为避免村民的激烈抗议和环保冲突,一些污染企业往往会刻意树立自己的“友善”形象,比如为村民进厂打工提供机会,让村民有钱赚,借以转移后者对自身生存环境恶化的担忧。对那些维权意识强烈的村民,污染企业则是拳脚相加,而且每每借助当地政府的力量。在很多

15、农村环保冲突中,与老百姓打得不可开交的,往往不是企业,而是当地政府。环保部门执法存在三大软肋:人手不足,设施陈旧,这是“硬伤”;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挠,这是“外患”;再就是执法手段有限。治理农村污染,环保部门只有限期治理、停产治理的建议权,决定权在同级政府。另外,环保部门目前的排污收费远远低于污染治理成本。对环境违法经济处罚的最高额度仅为10万元,发生特大污染事故也只能处罚100万元。这种处罚力度,对一般企业还能起一定作用,但对于大企业来讲却无关痛痒,它们宁可接受处罚也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治污设施。行政执法手段有限,处罚难以到位。这使得一些企业常常公然拒绝、阻挠执法人员的现场检查,甚至屡次出现暴

16、力抗法现象。在此情况下,“站得住的顶不住,顶不住的站不住”,已成为一些基层环保部门领导的真实处境。于是,那些想要“站得住”的环保官员便往往选择保护地方利益,与污染企业勾勾搭搭。司法介入环保维权严重不足,这也为下乡污染企业提供了继续存活的机会。按照国家现行环保法规,污染纠纷中的受害一方,既可以向环保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现实生活,污染受害者绝大多数选择逐级、反复向环保部门投诉,而不是找法院。而污染企业和有的地方法院却在一边“凉快”。番禺区:垃圾燃料发电项目,群众坚决不同意,通过强大的舆论报道抨击,现在经过听证、论证,现在暂缓实施。善良的农民兄弟姊妹,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知识与辨别是非

17、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污灌面积由1987年的约400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3年的30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浇灌面积的10%,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已占污灌区面积的64.8%。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为1300平方公里。此外,农村地区基础生活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的滞后造成生活污染加剧。每年产生的约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年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的欠缺,大量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直接排放、堆放,导致农村环境恶化。现在中央提出的新农

18、村建设“五化”建设,以及在符合条件的小城镇建立污水处理厂,已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对策:中央通过政策、配套制度、资金的扶持引导,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农村环境方面的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回收,必须补课。也可化废为宝:如利用沼气池对人畜粪便进行集中无公害处理。一些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如何进行?自己想吧。如,家里用的纸壳可以压缩为生物质。剩菜剩饭制成生物肥料。还有新型生产技术的推广:如秸杆造肥技术、秸杆、树叶、枯草、玉米芯、花生壳、豆杆压缩为生物质技术,成为新型能源,既减少了污染,又发展了循环经济,开辟了新的能源。这一切:都需要一种新的废旧物品开发利用生

19、产技术,需要科研部门与相关企业加大投入,积极研究废旧物品及生产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一是立法:循环经济法、废收物资回收利用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条例等条例,依法加强废物、垃圾等的回收利用。二是,政策鼓励,产业扶持。相关部委应制定经济鼓励政策,对从事资源再利用的循环型经济产业或企业,政府部门应给予回收处理企业鼓励扶持政策,如补贴政策、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的发放政策、再利用产品的减免税制度等。对资源循环型产业化基地给予产业税收减免政策、土地规划用地指标等优惠政策。三是企业:顺应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走循环经济之路,加大对废物、废渣、废气、废水等的循环利用,利用各种手段变废为宝,

20、同样也可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辟新的产业,提高企业利润。环保部有关负责人2008年9月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对于农村环境质量的评价仍局限于局部地区和定性描述分析,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为:生活污染加剧,面源污染加重,工矿污染凸显,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生态恶化尚未得到有效遏止,未来一段时期,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人口将进下步增加,资源开发力度、农产品需求针进一步增长,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我国农村环保工作薄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监管能力不强,农村环境管理难

21、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只有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到更加重要位置,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才能遏止农村环境污染扩大的趋势,切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危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了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农村环境状况却不容乐观。“垃圾围村庄、臭水满河塘”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农村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环保纠纷已成为继征地、拆迁之后又一影响社会稳定的新因素。原因分析: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经济体制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县、乡镇政府提供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较

22、弱,加之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环保机构还很不健全,1/3的县不是独立的执法主体,绝大部分乡镇还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三是农村环保法规和制度严重不足。针对农村污染问题,如有关畜禽养殖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立法尚处于空白,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很大困难。四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严重不足。由于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基层部分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不高,对生产、生活

23、污染的环境危险认识不足,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对新环境的需要。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农村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已很高,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仍严重滞后,那种“有上水、无下水、室内木地板、室外烂泥路”的现象并不鲜见。这更说明了新农村必须要有新环境。农村没有天蓝、水清、村绿、整洁的环境,再富的村也称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2、近年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化肥的使用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在有的土区,氮肥使用量、磷肥的使用量严重超标,使用化肥的强度也大大超标。由于过量使用化肥,一方面,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另一方面,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

24、原体等物质的污染且情况严重。另外,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由于多数农民不掌握科学施肥技术,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发达国家为60%-70%)。有些地区甚至出现蔬菜、花卉、水果等作物的氮磷肥利用率仅10%的现象。由于氮肥过量使用,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洗和蒸发等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每年若干数量的氮通过地表水径流到江河湖泊,或进入地下水,或进入大气。农业部门去推广科技实肥方式了吗?测土实肥方式。去推广生物杀虫技术了吗?啮齿小蜂治:天牛、玉米螟,“黑光灯”(待查)诱杀害虫技术。无公害农药的推广使用。农家肥的重新使用。秸杆造肥术的推广使用。沼气技术:目前大多数农民对化肥、农药的安

25、全使用标准、合理使用准则、特性等缺乏了解,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甚至超范围使用。在有的高产地区,每年施用农药30多次,每公顷用量高达300公斤,过量使用、利用率低的问题十分严重。在一些农业主产区,农药施用次数过于频繁。令人忧心的是,一些地方的农药施用量每年仍以10%的速度递增。此外,受利益驱动,偷偷使用已被禁用农药的现象仍有存在,同时许多劣质、冒牌农药的使用也加重了这一问题。农业化肥、农药安全标准制定的不合理、不健全。国家相关部委:制定农资产品的生产使用标准。农民:应克服短视心理与利益驱动心理,主动使用生物技术或无公害技术,坚决不能再用那些禁用农药和廉价劣质化肥了。应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之路,走品

26、牌农业之路,否则就会被淘汰,也收利获低。走标准化农业生产之路品牌农业:马家沟芹菜、胶白、金口玉芽。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由于缺乏对畜禽养殖及其污染物排放的有效管理,其造成的污染也已成为一个问题。目前,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在建立之初就缺乏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总体考虑,致使相当一部分畜禽粪便被直接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一方面与农田流失的氮、磷等一同导致到河流、湖泊、近海海域的富营养化:另一方面畜禽粪便中的各种病原体对水体污染影响巨大,成为引发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原因。畜禽粪便还污染了周边环境,极易引发疾病流行。畜禽养殖监管体系的加强,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的推广使用,畜牧部门

27、、科技部门必须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健全监管体系和相关规章制度,督促和引导养殖户推广使用畜禽粪便无公害处理技术,地方政府亦可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非法排放堆放造成环境污染的农户,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规划一定的养殖小区,对于无序在村庄养殖畜禽的农户,应引导农户搬迁至养殖小区实施集中养殖,对污染物实行集中处理,实行产业化养殖,形成规模养殖。目前由于使用的绝大部分农膜为不可降解塑料,在土壤中自然降解需要200年以上时间。随着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天长日久,农膜、碎片不断积累在土壤中,土壤中结构和可耕性遭到破坏,地力下降,必将对作业生长产生直接影响。以小麦为例,每亩地

28、残留2.5公斤,小麦亩产将减少7%,如果连续使用5年,每亩地将残留12.5公斤,小麦亩产就减少25%。大量残留地膜难以降解,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将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严重污染农业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3、1988年,山东省即墨市环保局就在全市设立了10处乡镇环保所,对农村地区的污染源实行属地化、就近管理。之后,随着各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即墨市环保局又对环保所的设置进行了几次调整。目前,即墨市有乡镇环保所7个、分别管辖24个镇域的环保工作,主要负责监督辖区内新建项目履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情况,监察各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和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29、受理和查处环境信访案件。即墨市环保监管体系的健全完善,对农村实行了全方位、无隙缝、全覆盖的环境监管。环保所的设立提高了环境监管的全面性。用即墨市环保局局长陈维本的话说,就是做到了“横到边、竖到底,无缝隙、全覆盖”。即墨全市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工企、畜禽养殖业等污染源900多个,能否做到全面监控不遗漏,是保证环保工作绩效的重要前提。即墨市环保局结合实际,确定了设立乡镇环保所的三个基本原则“按片设所、突出重点”、“分而不离、直属管理”、“重要事项、科室把关”。即在地理区位上,按照市政府关于各镇组团发展的功能区划设立环保所,一般一个功能区设一个环保所,污染源比较多的镇,环保所管辖镇的数量适当减少,人员适

30、当增多。通过这些措施,即墨市的环境管理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环保所管辖的排污单位占到了全市的90.5%,完成的排污收费占到了40.7%,查出的环境违法行为占到了87.4%。老污染源都做到定期检查,重点污染源基本上做到每周一查,其他污染源也至少一月一查,保证了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率、排污达标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对新建项目全部做到了现场勘查和施工期跟踪检查,确保了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到位,确保没有埋设暗管,为其投产后依法、达标排放提供了保障。监管体系,监管制度,监管职责的落实到位。责任书: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建立横到边、竖到底,无隙缝、全覆盖的网络体系,对农村污染源实行全覆盖的监管

31、。及时发现污染行为,督促污染项目与污染企业依法整改,确保依法生产、达标排放。4.北京市延庆县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工程自2002年起开始实施,在国家环保总局和北京市环保局的支持下,重点实施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友好型肥料应用示范工程、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畜禽粪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面源污染检测评价系统工程等多项工程。一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这项工程包括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户用生物质气化炉推广工程、桔梗加工利用工程、玉米青贮工程等。自工程实施到2005年,年桔梗综合利用能力达到17多万吨,占全县桔梗生产量的68%。二是环境友好型肥料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建立蔬菜、果树、

32、玉米核心示范区及辐射区,推广应用42万亩次,减少肥料用量4200吨,化学肥料氮素利用率由原来不足30%提高到50%。三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建立了完善的病虫害监测和预测预报体系,对作物病虫害发病规律做出准确预测。建立了无公害农药连锁配送和检测服务体系,向农民提供严格审核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传授安全合理施药、科学高效防治技术,有效地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推广应用生物与物理防治技术,如赤眼蜂、性引诱剂、高压杀虫灯等,并辅之以生物低毒农药,使农药用量减少了46%,提高了蔬菜、水果的产量与品质。四是畜禽粪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这项工程包括建设大中型沼气站、户用沼气池、有机肥厂及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厂。通过实施这一工程,不仅防止了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充分利用了资源,年总产沼气100余万立方米,处理污水56000多吨。五是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了防止大气扬尘的产生,自2002年以来,在主要作物种植区实施了生态覆盖工程。推广了中草药、牧草、小黑麦青贮玉米轮作栽培模式等生物覆盖面积2万亩,种草、育草7000亩,玉米留茬免耕面积30万亩,保护性耕作5万亩,降低了农田冬季裸露面积,有效抑制了冬季扬尘。六是面源污染检测评价系统工程。为了解环境动态变化、正确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