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8.71KB ,
资源ID:47103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103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专题复习《论语》选读题目精选.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专题复习《论语》选读题目精选.docx

1、高考专题复习论语选读题目精选高考专题复习-论语选读题目精选(三)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22题(6分)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注释】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戏:开玩笑,逗趣。22.(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游任武城行政长官,孔子去看他,听到处处弦歌之声。孔子批评子游在这么小的地方施行礼乐教化,是用牛刀杀鸡。B孔子既对子游在小小的武城里用礼乐来治理而感到高兴,又

2、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礼乐之治而感到惋惜。C子游把弦歌看成是学道的方法,他遵循孔子教导,认为不管是在上位的君子,还是普通百姓,学了礼乐道理都能从中受益。D孔子对学生的行为很满意,却说了反话;当学生正言以对,他马上承认是在开玩笑。这说明孔子为人幽默,教育方法灵活。(2)“弦歌之声”,就是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根据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乐教观的理解。(3分)答:22.(1)A。(“割鸡焉用牛刀?”不是在批评子游,而是体现孔子对子游能在小小的武城施行礼乐之治的欢愉之情,同时也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礼乐之治感到惋惜。)(2)从孔子对子游礼乐之治实践的充分肯定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乐教观是:一是可通过

3、“弦歌之声”来传授礼乐之道;二是“弦歌之声”不仅可教化在上位的君子,也可以教化普通百姓;三是“弦歌之声”应该加以推广,“以牛刀杀牛”,从而达到天下大治。【参考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

4、,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4(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语含讥讽?(2分)(2)子路为什么不赞同丈人隐而不仕的行为?(2分)24(1)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身处乱世不隐居修心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2分)(2)子路认为隐者不做官不合乎礼,因为保持了自己的纯洁,就会搅乱君臣之义这一重要的人际关系,(1分)不管自己的主张能否得到实现,都要积极出仕,尽力而为。(1分)(三

5、)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24(1)请写出一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1分)(2)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对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你如何评价?(3分)24(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一心求仕,知其不可而为之。我认为,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体现了一种坚定、执著和知难而进的人生态度。尽管在当

6、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提出的政治理想确实难以实现,因而孔子的周游列国,四处奔走往往无功而返,无济于事,但这不应该成为被讥讽和批评的理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倡导的积极入世精神,是人性光辉和生命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意义,即使时光再流逝一万年,这种言行还是值得肯定的,这种精神即使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三)阅读论语中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二)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

7、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24(1)子贡引用诗经的话来说明什么?(2分)(2)在这两章中,孔子对子贡、子夏两位学生都进行了表扬,为什么?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简要分析。(2分)24(1)切磋琢磨是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种方法,子贡引用这句诗,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2分)(2)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都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体现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的教育原则。(2分)(三)阅读论语中的这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8、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4(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尝独立,鲤趋而过庭。(1分)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分)(2)文中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4(1)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知道学礼,又知道君子不亲昵自己的儿子。他曾经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2)孔子爱一切人如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教育上没有私心。【参考译文】陈

9、亢向伯鱼问道:“您在令尊那里听到特殊的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没有?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没有?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处世。我回去就学礼。只听到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知道学礼,又知道君子不亲昵自己的儿子。”(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

10、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24(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语含讥讽?(2分)(2)荷蓧丈人为什么后来又热情款待了子路呢?请简要分析?(2分)24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2分)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1分)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1分)(三)阅读论语中

11、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24.(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2分)(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24.(1)管仲非仁;管仲为仁(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知权达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

12、、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4(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为什么称之为“德之贼”?(2分)(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2分)24(1)孔子所说的“乡原”,指那些看似忠厚而实际上不讲道德原则,媚俗趋时、欺世盗名的伪君子。孔子主张以仁、礼为原则,注重“仁”和“礼”的统一,所以愤怒斥责“乡原”。(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彼此之问不

13、搞小动作;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在互相拆台。(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2009年浙江高考卷)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答案】(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

14、(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评析:略。【解析】第一问难度不大,考生很容易根据积累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概括成成语;第二问则需要明白两人对话的内容才能概括出来。【思路分析】注意分析所给语言材料,透过表层抓本质,才能形成论点,再加以评析。(三)阅读论语中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

15、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答案: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

16、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4.(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长幼之节”在文中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

17、君王来推行道义。(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24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1)孔子这样评价子路的理由是什么?(1分)(2)请就第章内容,谈谈你对孔子认识。(3分)24(1)批评子路性格鲁莽(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真正关心弟子,关心弟子一生的命运)。(1分)(2)颜渊对孔子的赞叹,孔子学识之深,循循善诱,卓尔不群。(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及三段课外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8、。(4分)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韩非子备内)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可求:不仅指求之可能,也指求之合乎道义。执鞭之士:士之贱者。王公的侍从,负责喝避行人,清理道路。24(1)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价值观。(2分)(2)你赞成谁的价值观?为什么?(2分)24.(1)孔子的价值观:肯定正当的求利,但主张以义为根本,反对见利忘义。韩非子的价值观: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

19、关系,没有道义关系,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2)赞成孔子的价值观。因为孔子强调义利的统一,既不排斥、否定利,又主张应以义为根本,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一种理想的价值观(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23、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24、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23、齐景公的结

20、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24、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1)(2)两题。(4分)(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24.(1)指出这两章论语在语言上的特点。(1分)答:_(2)这两章论语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3分)答:_24(1)口语记录,文字简洁浅易;运用描写,形象生动。指出一点即可。(

21、2)仁爱同情;尊重生命。要有分析过程,谈一点即可。(三)阅读论语选段,完成文后试题。(4分)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24(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以内)(1分)(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所言“礼”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24(1)等级制度(或尊卑秩序)(1分)(2)正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无可质疑的巨大

22、价值。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提出观点,加以解说1分)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安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种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正面论证1分)假如社会无“礼”,人人各行其是,生活秩序就无从保障,社会的稳定基础将被动摇。由此可见,“礼”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文化。(反面驳斥及总结1分)(共3分)反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基本价值。因为“礼”的核心观念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秩序和等级制度。这一观念完全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思想。假如我们还处处以“礼”来制约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践,那势必会限制自

23、己的个性发展,僵化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礼”应该是现代社会扬弃的对象。(评分标准同正面观点)中性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标准同正面观点)(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24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的社会。(1分)(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

24、么认为?(3分)24(4分)(1)(1分)有道/有德/为政以德(2)(3分)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化来积极地建设理想社会。优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它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因此,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观点1分,分析说明2分)(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25、,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4(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分)(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24.(1)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写出3个给1分,3个以上给2分)(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2分)(三)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曰:“管仲非仁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

26、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24.(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2分)(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24.(1)管仲非仁;管仲为仁(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知权达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饭疏食饮水,

27、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4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之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4分)答:24安贫乐道。(1分)“浮云”的比喻义可以是:(1)聚散无常,喻不义之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不义之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3)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之富贵”无足轻重。(2分,答出任何一点即可)孔子在这里运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1分,

28、意思对即可)(三)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予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元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4(1)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名言,来概括“忠”、“恕”的内涵。(1分)忠:恕:(2)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

29、“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3分)24(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错一处即不得分)(2)答案要点: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3分,如与上述观点不同,能自圆其说,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第20题。(6分)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20.“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有人译成“晏子善于与

30、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也有人译成“晏子善于与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晏子越尊敬别人”。你认同哪一种翻译?说出你的理由。20.这是一道开放题,但又要考虑提供的语境。参考答案:我认为译成“晏子善于与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更有道理。(1分)从晏子的为人看,他是一位善于变通的人,他不会一味的尊重人家;从孔子赞扬他的角度看,说明他的做法和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晏子的做法与孔子周而不比的交友之道是一致的;对待朋友首先要忠告,巧妙引导,但如果对方不听,就不要自取其辱,因而,晏子不会无原则地尊重别人;从本句话看,既然晏子“善与人交”,当然是越来越受别人尊重更有道理一些。(5分,一个角

31、度1分)(答译成“晏子善于与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晏子越尊敬别人”更有道理也可,但根据提供的语境,其中须有“仁者爱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等角度的理由。如答“晏子是儒家人物”系不合历史事实,扣1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24孔子的这句话阐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这种精神在践行中的标准是什么?请另结合论语中的某一相关章句,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4.中庸思想;标准是“义”。(“道义”、“仁义”均得分)(共1分,错1个即不得分)“理解”(参考):中庸之道绝不是不讲原则的折衷主义,而是一种始终以“义”为准绳的稳健主张。(1分)孔子说“乡原,徳之贼也”,就体现了中庸的原则是“德”,即“义”。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体现了中庸所谓的无过无不及并非无原则的调和。(能结合其他篇章理解,且能扣住“中庸的原则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