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6.78KB ,
资源ID:470218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021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docx

1、高中语文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运用一、语音辨析考点分析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能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常用字共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是选择题,类型有: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选择字音有错误的;选择字音全部相同的。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语音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积累生字、疑难字。除

2、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gun、“龋”q。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pin”,而读“bin”。(2)注意多音多义字。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号”读 ho(名词)“记号”,读ho(动词)“号叫”。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如“恶”,读“”,作“恶心”讲,读“”,作“凶恶”讲。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薄”,书面语读“b”,薄弱,口语读“bo”,厚薄。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巷”,一般读“xi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

3、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ng”了。(3)留心形近异音字。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u”,如果读成了“xi”,则错了。在语音识记中,一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原因,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用平时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认真分析,运用比较筛选的方法,结合字义,辨识字音。典型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拘泥n 标识zh 暴殄tin天物B、匹p配 戏谑xu 风光旖q旎C、参与y 弹劾h 审时度du势D、倾轧y 结束

4、s 杞q人忧天剖析:此题考查语音识记能力,答案为A。B项中“旖旎”的“旖”是容易读错的字,应读作“y”,“q”为误读。C项中“与”是多音多义字,它有三个读音:一读作“y”,有“参加“的意思;二读作“y”,和“欤”的用法、意义相同;三读作“y”,表示“跟”和“给”“交往” 意思。所以“参与”的“与”应读作“y”,注音作“y”是错误的。D项中“结束”的“束”应读为“sh”,有卷舌音,“s”为误读。二、字形辨析考点分析“识记现代汉字字形”是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的要求,它包括区别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以及不规范的简化字。还要注意正确书写数字。汉字字形的考查,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字和

5、次常用字为主,超出这个范围的,一般是课本上出现过的。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考点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音同音近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试题备选项中一般涉及对16个字的正确识记。要求选全对的,选有错的,选错一个或错两个的。能力层级为A级,分值为3分。“据义辨形”是辨析汉字字形的最根本的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少数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外,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而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即根据其形旁来判断字的意义。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中某处语素的意义来判断该语素(汉字)的字形是否正确。

6、例如:同音字(枪)“杆”、(麻)“秆”与(竹)“竿”,“杆”从“木”,指“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秆”从“禾”,指“某些植物的茎”;“竿”从“竹”,指“竹竿子或类竹竿的东西”。形近字“赝”(品)与(义愤填膺),“赝”从“贝”,指“伪造的物品”,“膺”从“月”(肉),指胸。因此,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没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识记,是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的。典型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筹莫展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7、D、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剖析:此题考查词语中有特定意义的字形,答案为C。C项中“蘖根祸胎”的“蘖”应为“孽”,误写为“萌蘖”的“蘖”。A项中错两个,分别为;“冷寞”的“寞”应为“漠”,误写为“寂寞”的“寞”;“一愁莫展”的“愁”应为“筹”,误写为“忧愁”的“愁”。B项中也有两处错误:“痉孪”的“孪”应为“挛”,误写为“孪生”的“孪”;“偏辟”的“辟”应为“僻”,误写为“开辟”的“辟”。D项中同样错两个:“气冲宵汉”的“宵”应为“霄”,误写为“元宵”的“宵”;“扑溯迷离”的“溯”应为“朔”,误写为“追溯”的“溯”。三、词语运用辨析考点分析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

8、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成语”将专辟一节讲解,这里不再赘述。在备考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重点提示:1、正确使用实词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

9、和用法。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从意义方面来辨析。如词义的轻重。“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词义的着重点不同。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开垦”、“开拓”、“开辟” 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从

10、色彩方面来辨析。主要表现在:A、感情色彩不同。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即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B、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夫人”和“爱人”是同义词,前者适合于庄重的场合,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从用法方面来辨析。A、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B、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

11、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2、正确使用虚词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考查的重点在虚词的用法上,因此,分析词语的性质、功能,尤其是用法,对于辨析虚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辨析虚词的方法如下: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

12、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等。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

13、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典型例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持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疾病。 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了。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答案:B。分析:“窜改”即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两者的意义和使用范围都有所

14、不同。第句的意思是说日本的某些政客要改写既成的历史事实,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也就是“作伪”。“驱除”是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是除去(疾病、疑惧或所谓邪祟),这个词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第句的语境最为吻合。“溶解”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融解”是融化的意思,融有消融、消除的意思。第句的意思是说她的满腔怨恨似乎没有了,应为“融解”。四、成语运用辨析考点分析近年高考成语题考什么内容,应采取什么样的备考对策呢?1、立足教材,积累成语。汉语成语丰富多彩,复习时首先要立足教材,掌握初高中十二册课本中的成语,可根据课文注释、思考和练习、现代汉语词语表加以摘录,这样做就会积累

15、起数量可观的成语。近几年高考成语题所涉及的成语绝大多数取材于教材,要切实掌握课本中的成语,切不可舍近求远。2、留心课外,广识成语。中国的成语是华夏语汇的瑰宝,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效果是一般词语无法比拟的。但如果不理解一些成语的意义,不懂一些成语通常的用法,就会弄巧成拙。因此,必须对那些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重点复习掌握。3、分析病情,通盘考虑。可从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范围、意义理解、与上下文是否搭配、矛盾或重复等方面入手,并结合语境作全面的分析。典型例题: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

16、的。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参考答案:(1)A B用于形容建筑物 C形容权势极盛 D与“局势”搭配不当五、病句辨析和修改考点分析最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列举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

17、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2003年高考题的第5题,2002年的第6题。病句辨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一 )语序不当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等。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种情况:句子成

18、份顺序不当、定语状语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分句位置不当。1定语、中心语位置颠倒:例:这个国家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热烈地”应放在“讨论”之前。)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将“充分”调至“激发”前,并删掉一个“的”)。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之后,并在“文物”前加“的”。)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例:在休息室里许多代表昨天都与他热情

19、的交谈。(应改为“热情的与他交谈”)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强,也不能委以重任。(“即使”应移到“能力”的前面)7主客颠倒: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许多日本企业家是不陌生的。(应改为:“许多日本企业家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8分句位置不当:例: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二)搭配不当搭配不当一般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以及前后照应错误。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例: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

20、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答复”和“调查处理”并不是态度,这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可把“是”改做“表现出”。)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动词“塑造”与宾语中心语“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我们班干部严肃地研究了同学们对班委工作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这是典型的主宾搭配不当。)5前后照应错误例:学习态度的正确与否是成绩优良

21、的先决条件之一。(“正确与否”是两方面,而“优良”只是一方面,前后搭配错误。)(三)成分残缺或赘余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例1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这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第4题的D项,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例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

22、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残缺,这是1997年高考第6题的A项。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例3南堡人民经过苦战,一道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该句缺谓语,句中主语“南堡人民”和状语“经过”,而没有谓语,若把“经过”一词前置句首,“经过南堡人民”便成为状语,“一道大坝”便成为主语,“屹立”成为谓语,这样的句子成分就不残缺。)例4全运会结束后,运动健儿们凯旋而归。(谓语重复。“旋”就是“归”的意思,可改为“胜利归来”。)例5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介词多余。“诸”在

23、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就重复了。)例6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或“因为”。)(四)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类型主要是句式杂糅。例1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典型的句式杂糅。这是将“著作的作者是两位年轻教授”和“著作是由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去“的作者”或“写成的”。)例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例3作为一个共产

24、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改为“以”。)(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类型主要有语意不明、指代不明、歧义等。例1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看法”和“建议”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语意不明。)例2地对于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黄土对于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初级农业尤为重要。(“黄土”究竟是什么,句子并未说清,语意不明。)例3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这”指代的内容未说明。)例4我认为,应

25、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这样”指代不明。)例5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例6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歧义。“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既可理解为是几个学校的领导,又可理解为一个学校的领导。) 例7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歧义。由于“前”在此处界定模糊,以致产生误解,是10月5日前的任意一天,还是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六)不合逻辑 所谓不

26、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不符合客观事实、前后矛盾、分类列举不当、否定失当等。例1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与常理不符。“防止”和“不再”不合逻辑。)例2两三百人,上千只眼睛,盯着落水者,居然没人下河救人!(两三百人怎么会有上千只眼睛呢?不合事理。)例3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例4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

27、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例5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个人恩怨有关。(双重否定失当,句意正好相反。可删去“不是”。)总的来说,辨析病句大致也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1语感觉察法: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2提取主干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28、。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3逻辑分析法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总之,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典型试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

29、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六、语句辨析简明、连贯、得体与清晰考点讲析“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近年高考考试说明对考生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能力层次为D级,占36分。所谓“简明”,即语言要简要清楚,不要重复累赘,让人产生歧义。所谓“连贯”,即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子的组合与衔接要自然。所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得体,恰如其分,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

30、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等。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考题,在试题中多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观题将在下面重点讲解训练)。考查的内容主要有:语句的衔接、句序的排列、词语的排列、用语的场合、对象等。考查的点相当广泛,词、短语、句子都有所涉及,同时也考查语法、语意、语境、材料组织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辨别句子是否简明,要注意两点:一是推敲语句,看有无冗余信息、多余词语;二是看有无歧义,是否费解。辨别语句是否连贯,要注意以下三点:1、理解句意。在一个语段中,要看句与句的现有关系是否成立,怎样调整才更加顺畅;2、话题必须一致,否则主语变换多,句子便不连贯;3、要注意分析语言的表达

31、特点,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然后考虑衔接问题。辨别语言的运用是否得体,可从语言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审视。典型试题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那儿的景色真美! 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 B、 C、 D、剖析:此题考查句式的上下文衔接与内容排列能力。答案为A。这道题的组合形式有新意,一是把三个句子分成三组,二是三个句子如何排列。第一组“这儿”与“那儿”,可以通过第一句话“去年夏天”来判断,“那儿”比较好,作者是站在今天想过去的事。第二组与第三组就要看后文的照应了。后文是“江岸后”,那么前文选“江面上”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