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110.80KB ,
资源ID:46913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913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必修一第一单.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必修一第一单.docx

1、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必修一第一单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梳理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第一,“新”在形式方面,即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第二,“新”在内容方面,即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精神。新诗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充分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更是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和外国诗歌的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本单元选编了四首比较典型的现代诗歌,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概貌。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是其中一首比较特殊的现代诗,它的形式是古典的诗词形

2、式,内容却是现代人的情怀。整首诗通过绘湘江秋景,叙战斗岁月,抒发了革命者的壮志豪情。雨巷再别康桥可以说是新格律诗中的代表作品,诗人在格律方面有非常自觉的追求,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雨巷充满了象征意味,表达了诗人有所追求却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彷徨的心绪。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桥秀丽迷人的风光,抒写一种如烟似雾的离情别绪。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自由诗,主要追求抒情的酣畅淋漓。整首诗通过追述大堰河勤劳悲苦的一生,赞颂了大堰河以及像大堰河一样的广大劳动人民默默奉献、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宽厚善良的崇高质量,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为表

3、达情意。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二、复习沁园春长沙(一)复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诗人用词炼字的妙处。2 理解诗歌即景抒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 赏析具体意象,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4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抓意象。(二)课文整体感知1 解说文题“沁园春”,是词牌名。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园”是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一座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叹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一般与词的内容无关。“长沙”是词的题目,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这表明本词的绘景

4、叙事、抒情言志均与“长沙”这个地方有关。青年毛泽东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2 明了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工农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也日益高涨。随着革命随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国民党右派势力想篡夺领导权,排挤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内,当时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却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右倾错误主张。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5年深秋,军阀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主持

5、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抒写革命豪情壮志的词。3 梳理结构沁园春 长沙上阕着重写景,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相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下阕着重抒情,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抒发革命青年的壮志豪情和远大抱负。全词以“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过渡句(即“过片”),使上下阕结合紧密,浑然一体。从艺术角度看,全词上下阕由景到情,由实到虚,先描绘自然美景,后抒写诗人情志。全词从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表达诗人和战友们心系祖国命运、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4 感悟主旨整首诗通过绘湘江秋景,叙

6、峥嵘岁月,抒发了革命者的壮志豪情。上片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下片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三)艺术特点赏析1 咬文嚼字,其味无穷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摹出了群山迭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层”字写出了万山的远近高低,“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

7、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峥嵘”用来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壮丽的崇高美。“粪土”一词的活用,突出了“同学少年”蔑视反动派,敢于斗争的豪迈气概。2 绘景抒情,与众不同“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但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一扫古代文人的“悲秋”情调。从选取的意象来看,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选取了独具特色的秋天景物。这些景物或宏伟绚丽,或生动活泼,或雄健豪迈。远看,有漫山火红的“层林”;近观,有碧江争渡的“百舸”;仰视,有长空奋羽的“雄鹰”;俯瞰,有澄江遨游的“翔鱼”。这些景物组成

8、了一幅寥廓万里、绚丽多姿、生机蓬勃的独特的湘江秋景图。如果诗人选取“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入诗,那肯定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从立意的角度来看,作为革命者的诗人刚过而立之年,正值青春年少、斗志昂扬之时,他胸怀天下,奋发欲为,所以诗歌的立意是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选取的表“意”之象自然就是那些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景物了。李清照的声声慢是要抒写词人孤寂悲怆之“意”的,选取之“象”便是“黄昏”“淡酒”“北雁”“细雨”等“灰暗”之类的景物了。从意象的表达来看,诗人笔下的意象不是纯客观的白描,而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毛泽东为了给选取的客观景物“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万山红遍

9、”“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字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色彩更为突出,更为艳丽,更为动人。如“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在寒秋严霜下依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也感受到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3 多方对比,形象鲜明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于明处对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四)重点难点探究1在这

10、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2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着我

11、之色彩”(王国维语),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五)基础知识积累1、作者作品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2、。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善用传统的诗词形式写时代精神,他创作的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画面,是一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英雄史诗。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评价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沁园春 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用“旧体诗”的形式写“现代诗歌”的内容。2 文体常识词,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于隋唐,盛于两宋。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故又被称为“诗余”。词还被称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乐府”(如东坡乐府)。词有词牌,词牌是表示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满江红

13、”“虞美人”“水调歌头”等),词牌不同,其句数、字数、声律等都有不同规定,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三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3 诗歌鉴赏方法之一:抓意象诗歌的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意)和客观物象(象)的融合,意境就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人主要借助精炼意象和创设意境来表情达意。所以鉴赏诗歌时,可以通过抓意象(意境)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具体作法如下:第一步,把握诗歌的“象”(诗歌中的人、景、物等形象)。比如看看诗歌写了什么景物,诗人又是如何写景的,景物有何特点等等。第二步,揣摩诗人的“意”。根据“景”与“情”互相

14、交融的关系,去体会景物描写中诗人所渗透的思想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雨霖铃有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句中写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四个景物(“象”),这些景物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象”的特点),细加揣摩,便可感受到诗人伤离惜别的情怀(“意”)。4 字音舸 g 大船。这里泛指船只。遏 阻止。遒qi 强劲有力。5 字形州 洲“州”,与“水”无关,古代行政区划,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同,现在这名称还保留在地名里。如:九州岛,广州。“洲”,与“水”有关,指水中的陆地。如:亚洲,橘子洲(长沙西面湘江中的长块陆地)。侯 候“侯” hu (读第二声),古代爵位,秦汉以后仅次于

15、王。如:王侯,侯门似海。“候” hu (读第四声),有“等待”“问好”“时节”等意思。如:守候,问候,气候等。6 近义词辨析寥廓 辽阔“寥廓”指宇宙的广阔。如:寥廓的天空。“辽阔”指(土地、海洋等)辽远空阔。如:辽阔的草原。意气 义气“意气”志趣和性情,意志和气概。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义气”形容为情谊而甘愿担当风险或自我牺牲的气概。如:义气凛然,讲义气。三、复习诗两首(一)复习目标1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辨技巧(二)课文整体感知1 解说文题雨巷 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作者因此赢得“雨巷诗人”的美誊。这里的“雨

16、巷”是指梅雨季节中的江南小巷,诗歌以这条悠长寂寞的雨中小巷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踽踽独行的“我”渴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而不得的画面。再别康桥 康桥,今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是英国的风景胜地。徐志摩对康桥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因为留学英国康桥的那段时间是徐志摩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再别康桥时,写下了这篇优美动人的诗歌。2 明了背景雨巷 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在第一次革命战争高潮中,戴望舒受到了革命的洗礼,他还加入了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了革命的洪流。然而,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了,无数共产

17、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他也遭到通缉。戴望舒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巷”孤寂地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再别康桥 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徐志摩曾在康桥留学。1922年学成回国。这一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

18、,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3 梳理结构这两首诗都是首尾回环的结构:全诗共七节,第1节与第7节基本相同,形成首尾照应;第26节则是诗人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概括。雨巷第一部分()写“我”徘徊雨巷希望逢着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第二部分()写“我”与丁香一样的姑娘相逢又相散的情景。第一层()写丁香一样的姑娘飘然而至。第二层()写丁香一样的姑娘与“我”擦肩而过。第三层()写丁香一样的姑娘飘然而逝。第三部分()照应开头,写“我”徘徊雨巷希望飘过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全诗以核心意象“丁香姑娘”作为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再配置以烟雨迷蒙、狭窄悠长和满是断篱残墙的雨巷,以及那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在雨巷中

19、彷徨的神情忧郁的“我”,共同构成一个富有浓厚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以此来表现大革命失败后,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彷徨于歧路的精神状态再别康桥第一部分()写诗人悄悄作别康桥的情景,表达难舍难分之情。第二部分()写康桥迷人的风光,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第一层()分别写康河旁的金柳、康河里的青荇、榆阴下的清潭,表达欢喜眷恋之情。第二层()写诗人去寻“彩虹似的梦”,又由幻想回到现实,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第三部分()照应开头,表达诗人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的情意。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4 感悟主旨雨巷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全诗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怀抱某种追求

20、而不可得的悲剧感和孤独感。当然对这首诗主旨的具体把握,完全取决于对诗中重要意象“姑娘”的不同理解。如果从政治角度来理解,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与惆怅,表达了诗人彷徨于歧路的苦闷和迷茫,那么诗中的“姑娘”便象征了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苦苦寻找而不得的出路。如果从爱情角度来理解,诗中的“姑娘”应是诗人邂逅的一位佳人,那么这首诗表达的就是诗人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如果诗中的“姑娘”象征着美好理想,那么还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诗人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尽管这种美好的理想是那么渺茫的而难以实现的。再别康桥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通过描写康河旁的金柳、康河里的青荇、榆阴下

21、的清潭等意象,向读者展示了康桥的秀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三)精彩语段赏析1 雨巷再别康桥都是格律化的新诗,请反复诵读,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雨巷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一般每行三顿,如“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诗中多处运用重迭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它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迭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

22、了节奏,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再别康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步构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全诗七节,诗行错落有致,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诗句的停顿也很有规律,一般每行二至三顿,如“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等。首尾呼应,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在一唱三

23、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在心头。全诗每节2、4行押韵,一节一韵,音韵和谐而富于变化,第一节到第七节的韵脚依次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簘、桥;来、彩。这优美的音乐般的节奏像涟漪荡漾开来,既是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潮起潮落的感情。2 诗歌语言的色彩与诗人感情的关系。诗人常常借助一些富于色彩感的诗歌语言,来营造特殊的氛围,以烘托某种特殊的感情。雨巷用了一连串灰色的词语,如“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颓圮”等,另外意象语言“雨巷”(烟雨迷离)、“丁香”(在古典诗

24、词中,丁香常作为愁绪的象征)也充满了灰色的情调,这些词语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迷茫冷寂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的心境再别康桥却选用了一连串色彩绚丽的词语,如“云彩”“金柳”“夕阳”“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等,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展现了康桥一派秀丽迷人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四)重点难点探究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

25、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2 如何解读“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行诗?这几行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实。“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

26、”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离情别绪越来越浓。“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做“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更是将诗人静思默想、惆怅依恋的心境推向了极致。3 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指音节和旋律的美)、建筑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和绘画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

27、步构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五)基础知识积累1 作家作品戴望舒(19051950),浙江余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作明显地受到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除诗歌外,还写散文、论文等,研究、论述的范围不仅有大

28、量外国文学,而且包括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等。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着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志摩的诗歌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2 鉴赏诗歌方法之二:辨技巧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人非常讲究表情达意的技巧。其中象征就是诗歌中惯用的表达技巧之一,它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来表

29、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其特点是利用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使本体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含蓄、深沉、形象、具体,使读者产生愉悦的美感。鉴赏诗歌时,要注意诗中某种形象的象征意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如“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火炬”象征光明,“黑夜”象征黑暗。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迷茫之景,借此营造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诗人美好的理想,表达诗人有所追求却又不知路在何方的惶惑迷惘的心境。3 字音彷(png)徨(hung) 寂(j)寥(

30、lio)彳(ch)亍(ch) 惆(chu)怅(chng) 颓(tu)圮(p) 河畔(pn) 榆(y)阴 青荇(xng) 长篙(go) 漫溯 (s)笙(shng)簘(xio) 沉淀(din)形似字读音浮藻(zo) 鼓噪(zo) 干燥(zo) 急躁(zo)漫溯(s) 塑(s)料 朔(shu)气惆(chu)怅 稠(chu)密 未雨绸(chu)缪4 近义词辨析斑斓:色彩交错、灿烂。侧重指色彩杂而交错。如:色彩斑斓的鹦鹉。烂漫:颜色鲜艳。侧重指色彩美丽鲜明。如:山花烂漫。彷徨:在一个地方来回走,侧重心神不定。如:歧路彷徨、彷徨不定。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并不一定指心情不好。如:在江岸独自徘徊。四、复习

31、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复习目标1领会诗歌借助叙事和细节描写来抒情的特点。2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朗读,体会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二)课文整体感知1解说文题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大堰河是一个勤劳朴素的农妇,一生劳碌悲苦。艾青,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2明了背景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献给他的“母亲”的颂歌大堰河我的保姆。3 梳理结构全诗共13节,以诗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