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0.66KB ,
资源ID:46911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911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docx

1、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摘 要 城市循环经济是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城市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现状进行综述,从理论上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对特定类型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阐述,并对部分城市试点实践进行了概述,从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上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城市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 F06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更加严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2、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近几年,城市循环经济作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一、城市循环经济理论综述(一)城市循环经济内涵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潘鹏杰

3、(2010)从对城市的界定出发,结合循环经济的本质对城市循环经济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循环经济是以提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以高效利用资源和防治环境污染为出发点,以3R(reduce,reuse recycle)为原则,使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消费方式由过度型向节约型的根本转变,经过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另有一种观点将城市循环经济纳入城市生态学的范畴,认为城市循环经济是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和城市生态学原理,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城市生产、消费和管理模式,用生态链条把行业与行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有机

4、结合起来,把城市的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和城市管理统一组织为生态网络系统。(二)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国内外对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论研究也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或者从循环经济的不同角度,或者从城市内涵的界定、城市经济社会构成等切入点进行分析。张旭(2003)认为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应该从政府、企业、技术、社会公众等各构成要素方面进行;从城市组织管理系统,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方面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绿色技术开发和废物回收试点工作。张世英等(2006)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加入了生态环境因素,提出了城市循环经济建设应包括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企业内部循环圈和企业之间循环圈。张鹏等

5、(2008)认为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构成包括社会保障系统、技术支撑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和绿色产业系统,主张完善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三)城市循环经济类型1.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资源型城市面临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显而易见。目前国内对于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典型矿业城市(或城市群)的发展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等。李梅等(2007)对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煤炭城市循环经济要从煤炭资源整个生命过程中按照“3R”原则生产运作和管理,实现全程

6、生态化。这一观点是循环经济在煤炭型城市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将煤炭型城市循环经济在广度上进行了延伸。王志磊(2011)通过对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5R发展模式(即Rethink、Reduce、Reuse、Recycle、Repair)。这种模式紧密结合煤炭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普遍模式在煤炭型城市发展的典型应用。王翔宇等(2008)认为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应该立足于资源,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寻求一种低能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将循环经济立法、政府导向、企业履责以及非政府民间组织等纳入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该研究扩大了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突破

7、了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局限在矿业或资源开发利用的观念,是对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刘清臻、于长立(2010)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洁净煤生产是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首选模式。曾丽君、隋映辉(2011)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聚类实证研究,构建了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作了较为完整的评价。2.沿海城市循环经济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普遍受资源环境制约,发展循环经济是沿海城市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的重要思路。目前对我国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包括循环经济理论支持、发展水平评价实证研究等。俞斌、

8、沈毅俊(2007)基于欧洲各国循环经济实践对我国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作了分析,认为我国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既要渗透欧洲各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又要重视各城市发展的特殊性。诸大建、邱寿丰(2007)鉴于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还缺乏有效定量分析工具的现实,引入生态效率的概念,对上海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赵峰(2007)基于传统循环经济评价方法在循环经济发展时滞性方面的失灵现象,以青岛市为例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在指标体系中加入了区域比较性和资源禀赋性,采用过程神经元方法对青岛市城市循环经济进行了动态评价。郁利燕(2010)通

9、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将城市规划纳入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中,提出转变城市规划理念引导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观点。 3.城市群循环经济目前对于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针对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侧重对城市间循环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和发展水平的比较。向云波等(2008)通过对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了影响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和以往研究城市群循环经济评价和差异分析有所区别,为研究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许春香、张加恭(2008)引入了循环经济“发展度”的概念,对珠三角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和效果进行了

10、分析。循环经济发展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为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创新。吴未、黄贤金等(2006)对江苏省13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通过建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新的结论,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动因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思考。二、城市循环经济实践现状(一)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发展我国从2005年10月开始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2007年开展第二批试点,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对第一批试点进行了补充和深化。从第一批试点开始,各省市开展了不同层面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探索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实践形式,从整体上推动了全

11、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山东省为例,2007年山东省为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全面完成循环经济试点任务,印发了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育了一批循环经济型城市、园区和企业。(二)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典型城市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5-0067-03(1)上海市。上海是我国最早引入循环经济的城市,在国内最早研究和实施城市循环经济。目前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清洁生产工作和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2)贵阳市。贵阳是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建立循环经济型城市。2002年贵阳市决定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同年5月,被国家环保总局确认为全国建设

12、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个试点,2004年初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认为全球惟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目前贵阳市的循环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效。(3)日照市。日照市2007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市,被国际环保总局批准为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市。多年来日照市一直秉持生态城市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取得显著成效。日照市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贯穿到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形成了企业为点、产业为线、社会为面,“点线面”整体推进的格局,形成了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日照模式”。三、城市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一)系统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基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根据循环经济“

13、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从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和废物排放指标四个方面进行了测度。该评价指标分宏观经济和工业园区两方面,为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依据。但是该评价指标主要针对工业中的资源产出和资源消耗等问题而提出相应的指标,而忽视了循环经济发展中所涉及的其他方面,不能全面反映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王璐(2008)以循环经济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循环经济进行了系统分析,详细介绍了城市循环经济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性,得出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评价重点在资源循环利用和减轻环境负荷的结论。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三个层次,通过此评价指标可以评价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状态

14、和发展水平,为城市循环经济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但是该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数据获取较难,涉及面较广的问题,从而使评价工作具有较大难度。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选取上,运用系统法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若干层次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具体分析方法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组合运用为主。指标权重的确定存在主观性过强的缺陷。(二)其他方法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方法的选取还有其他的研究。在众多研究文献中,诸大建(2007)运用生态效率法对城市循环经济进行了评价规划;宁波(2009)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城市循环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而张波(2007)运用生态足迹法为城

15、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确凿可信的依据;马宁(2010)的物质流分析法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方法从不同的侧重点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选择和发展方向提供相应的支持。四、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展望(一)城市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目前对城市循环经济内涵尚未明确界定,城市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还存在模糊性或灰色性。下一步的研究应该结合我国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实际状况,总结各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对城市循环经济在循环经济内涵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有益的探索。(二)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也如同城市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一样,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城

16、市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建立不能仅仅参考循环经济的相关系统构成。城市有其独特性,例如农业经济是否应该作为城市经济的一部分纳入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中,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因此,对于城市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三)城市循环经济的试点情况目前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城市循环经济试点模式的研究也有很多。在循环经济制度和法律建设、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和其他生态技术研发推广、静脉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应重视总体布局,而不是仅强调部分产业和部分领域的成绩;应大力倡导和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等。在试点建设方面,对于已经成功的模式需要推广到

17、更多的地方,对试点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需要更准确和详细的把握。 (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于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已有很多,但单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既具有操作简单和数据可用性好的优点,也存在着主观性太强、反映问题过于片面等问题。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所有的指标都由同样的方法确定是否合适,是否可以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融合以避免不足,在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过程中,制度法律因素、循环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之间该如何反映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更有实际意义,也能为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评价。五、结语城市循环经济成为城市发展中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的重要手段

18、,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方式,其本质意义是不变的。尽管城市已经开始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建设,但从总体来讲,我国城市要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建设,使其融入国民经济发展之中,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潘鹏杰.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0(5).2张旭.对建立现代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思考J.学术交流,2003,10(10).3张世英,侯丽媛.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的探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张鹏,林青,庞翠平.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及其建设J.区域经济,2008(9).5李梅,陈培友.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循环经济模式探讨J.商业研究,

19、2007(5).6刘清臻,于长立.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J.人民论坛,2010(5).7曾丽君,隋映辉.中国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8俞斌,沈毅俊.发展我国沿海地区的城市循环经济基于欧洲各国对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J.现代经济,2007(9).9郁利燕.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以我国17个沿海城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0(8).10向云波,徐长乐,彭秀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9).11许春香,张加恭.城市循环经济发展

20、度分析以珠三角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8(7).12吴未,黄贤金,刘坚,林炳耀.江苏省十三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J.城市规划学刊,2006(1).13安子豪,游达明.从“点、线、面”整体推进,促生态建设持续发展山东省日照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启示J.生态经济,2010(2).14王璐.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相关环境政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08.15宁波,袁虹.基于EKC的矿业城市循环经济演变路径优势及问题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能源环境保护,2009,12(6).16张波,王青,顾晓薇.生态足迹法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4).(责任编辑:牟洪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