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12.20KB ,
资源ID:46898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898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1章绪论.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1章绪论.docx

1、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1章绪论第一章 绪论学习目标1.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和作用;2.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3. 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 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分类。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的宏观经济核算,起源于国民收入统计,最早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逐步形成两大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

2、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前者以英美为代表、由联合国制定颁布,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后者以原苏联为中心,适用于计划经济国家。20世纪90年代,随着原苏联的政治解体、东欧国家的政治体制变化,以及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化,MPS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实施SNA。本章主要阐述SNA的概念、SNA的形成与发展、 SNA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SNA的基本分类。第-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国民经济可以从结构和运行过程两方面进行理解:从结构上看,国民经济指社会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各部门的总和,它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行各业的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各单位构成,

3、基本构成细胞是各个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居民住户。各单位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如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运输、邮电、财政、金融、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以及信息等部门。从运行过程上来看,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两种运动: 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是指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即社会产品、包括货物(物质产品)和服务(劳务产品)依次从生产开始,经过分配、流通的循环过程,形成“社会总供给”;价值运动则伴随实物运动的价值形态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使用。其中,生产领域的初次分配构成包括:劳动手段的补偿C1、劳动对象的补偿C2、劳动者的原始收入V和社会纯收入M。而作为生产成果使用权的利益调整的一次次

4、的再分配包括:劳动者和各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与之相对应,可支配总收入的使用包括消费和储蓄。其中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这两种消费,都是对产品或收入的使用;而储蓄又转化为成投资和资金余缺调剂(金融交易),最终形成“社会总需求”。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以一定的经济存量为基础、又以一定的经济存量为结果,后者又构成下一时期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基础。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结构之间,是交叉、结合的。社会再生产是在各个部门中进行的;而部门结构则反映了经济运行的性质和特点。经济核算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是对各种经济事物或现象进行计量和分析,其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经济核算,是以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范

5、围所进行的核算,也称作微观经济核算。如企业或事业单位中的业务核算、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等;广义的经济核算是以地区或国家为范围的核算,也称之为宏观经济核算。由于国民经济运动过程表现为产品实物运动和货币资金运动对立统一的过程。实物运动体现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资金运动体现为收入的分配和资金融通的过程。资金运动既伴随着实物运动而产生,又可以脱离实物运动而存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说,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 )就是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即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为对象,从生产到分配、交换直至最终使用的周而复始的经济循环等多角度进行的宏观经济核算。并在整体结构上把国民经济循

6、环中实物运动与资金运动、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以及国内交易与国外交易紧密联系起来,并进行系统反映和完整的描述。由于国民经济核算则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范围的整体核算,所以属于宏观经济核算的范畴。开展国民经济核算,首先需要建设一套方法制度,包括设计完整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核算模式,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建立统计、会计和其他核算互相衔接和结合的体制,采用科学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等。然后,遵循全国统一的、甚至国际统一的方法制度,开展核算活动,包括利用微观核算数据和专门组织调查取得数据,按各种表格要求汇总数据,编制帐户表和综合平衡表等。国民经济核算的成果,则是一个能从数量上描述和分析

7、国民经济活动全貌的统计信息系统。上述方法制度和统计信息系统,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所以,开展国民经济核算所遵循的方法制度及其成果统计信息系统,统称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国民生产核算、国民收入分配核算、国民收入使用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价格核算和人力资源、自然环境和环境保护核算。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1. 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它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为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勾画出一幅简明的图像。它既反映了

8、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全貌,又反映了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和平衡关系等。2. 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有效地协调经济统计,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数据检验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因而能够提高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之间的衔接程度。同时,当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数据放在国民经济核算这个统一的基本框架下时,容易发现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的矛盾,因而能够起到协调各种类型经济统计数据的作用。3. 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科学系统地反映了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全面详细的数据,它包括有关生产、收入分

9、配、消费、投资、对外经济往来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它既是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及财金等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过去的宏观经济政策科学性的手段。4. 国民经济核算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誉。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和享受的优惠待遇,决定了我国在国际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时,如果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不准确,存在虚报浮夸等不真实的因素,将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形象。5. 国民经济核算是进行国际比较的工具。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这样产生的经济总量和结构等方面数据可广泛用于国际比较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

10、形成和发展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形成和发展现状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 法国AI.拉瓦锡1791年估算当时法国国民收入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首次提出了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概念。 澳大利亚统计学家T柯格兰在1886年对国民收入统计研究时,提出了从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或消费)三个方面进行反映,即从生产方面反映国民收入来自何种产业,也就是制造业、农业、商业等等各生产了多少国民收入;从分配方面反映支付各生产要素的报酬,也就是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等的份额;从使用方面反映国民收入用

11、于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的数量。 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它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于1941年先后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第7和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论国民核算:荷兰1938年年度调查的经验和论国民核算的意义和组织两篇文章,文中不仅首先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而且公布了他采用会计帐户形式和方法,对荷兰1938年度所编制的国民核算表。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J米德和R斯通也发表了他们在J凯思斯指导下采用会计帐户形式和方法,对英国1938年和1940年国民收入和产出核算的结果。这标志着国民收入统计向国民经济核算的成过渡。在国民经济

12、核算发展史上,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和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做出了重要贡献,前者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后者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为基础创立和发展了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和实际统计工作。联合国1947年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和1953年公布的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SNA),是以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为基础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19571969年,采用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家或地区从70个发展到l20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R斯通为组长的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小组,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

13、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核算基础上,引入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及国民财富的核算,从而在内容上更适应市场经济过程的描述和国民经济管理的要求。这标志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进入新的重要阶段。联合国于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SNA),简称新SNA,并于1970年在世界各国推行实施,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关于SNA的修改方案,在总结各国SNA实践和应用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到目前为止各国使用的为1993年的S

14、NA修改方案。SNA的发展过程一方面决定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即新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联系方式的出现,以及新经济关系的形成等,这都要求SNA给予准确的描述;另一方面,这个发展过程取决于经济理论的发展,即人们对客观经济过程认识的概念、关系等方面的理论创新。从目前和未来发展来看,追求统计时间、计量标准、价格、分类等方面在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一致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也遇到实际统计核算资料使用要求的挑战。如,对一种经济现象采用多重不同的计量或统计,对一经济活动采用集中经济分类同时统计都是实际应用中所需要的,而这与SNA系统一致的统计核算方法要求相矛盾。再如,环境统计核算很重要,但具体核算内容、方法、指标的

15、设计都十分困难,将其全部内容有机纳入国名经济核算的统一体系中还较为困难。SNA1993提出建立若干附属帐户核算,来解决这些不能系统纳入国名经济核算循环体系,但又很重要的统计内容。同时也将附属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联系 作为进一步发展研究的重要题目。(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核算体系的形成与现状MPS发源于前苏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保持一定比例关系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平衡关系。为适应这个要求,推行计划经济,为适应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需要,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和各部门经济平衡表的任务。1920年公

16、布的电气化计划中,就包括有电气化事业物质平衡表和财政收支平衡表,1926年公布的“苏联1923-1924年国民经济平衡表”,它反映了当时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并采取棋盘式的表达方式,与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表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以后逐步形成平衡表体系,直至1950年,苏联中央统计局统一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国民经济平衡表。主要有:(1)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2)国民经济劳动资源平衡表,(3)社会产品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4)社会产品分配平衡表,(5)财政平衡表,(6)固定资产平衡表等,相互配套形成了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为中心的,包括人财物平衡表的物质平衡表体系。1957年,召开全苏统计工

17、作者大会,上述平衡表体系经大会讨论通过,全面加以推行,并积极向原经互会国家推广。由于MPS以限制性生产物质生产为基点,而这正是它的最大缺陷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扩大,并且有着继续扩大的趋势。1984年,互经会统计常设委员会,对MPS进行重大修订,形成所谓新MPS编制国民经济统计平衡表的基本方法原则对原MPS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主要表现之一是增加了非物质服务平衡表,并且增加了部门联系平衡表、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指标,这有利于MPS和SNA两大体系进行沟通和换算。但由于MPS的先天不足,和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转型等原因,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

18、决议,确定取消MPS;而统一为SNA体系。(三)两大的核算体系的比较:理论依据、特点、适用范围MPS以限制性生产物质生产作为它最大特征,与综合性生产SNA存在巨大差别,统计口径不同,统计数字存在巨大差别,无法进行直接比较。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出面协调,并于1971年出版了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的基本原理专辑,1977年出版了国民经济帐户体系与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的比较。MPS在计算范围上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但它的方法表示,仍有一些可以值得借鉴和吸取。即存在使SNA更加科学系统的一些地方。例如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组织内容比较严谨而科学。SNA是以全面生产作为它的理论依据,即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的服务生产。

19、它在发展过程中,参照企业会计的原理和方法,把国民(内)生产总值统计纳入国民经济帐户体系之中,形成的是一种具有会计特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建立了一系列国民经济范围的生产、消费、积累和国外(即对外经济往来)等综合帐户及其分支帐户,编制了一整套“T”字式平衡表、矩阵式平衡表和其他形式的平衡表,处理应用统计和数学方法以外,还利用会计的借贷原理和复式记帐方法搜集和记录各个帐户的数据,以反映国民(内)生产总值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国民经济核算的体系得以深化。(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现状我国原来实行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20、逐步实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纵观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 19521984年,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重点采用了MPS中的内容;2. 19851992年,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MPS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为适应经济体制向着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转换的需要,试行对SNA与MPS兼收并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方面的改革使两条线并进,一是全面介绍联合国的SNA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民核算,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吸收和利用;另一是循着国民经济物质产品平衡统计逐步向全面生产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3. 19921998

21、年,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在1992年提出了适应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这标志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工作正式步入国际一体化的SNA体系行列,并确定在1992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1998年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多年时间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1998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4. 1999年以后,针对国内外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国家统计局决定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进行修订,在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了十年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采纳了1993年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后,

22、最终出台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修订后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它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帐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帐户包括经济总体帐户、国内机构部门帐户和国外部门帐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帐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帐户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描述。图11

23、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比起10年前的旧核算体系,2002年的新体系从内容到结构有不少新的变化和特点,在统计分类、指标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与国际一般规则接轨,增加了反映结构调整、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指标,并改进了第三产业部分行业增加值的测算方法。这些改变都是需要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所注意的地方。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的理论基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及其指标、核算模式和分析方法等,都取决于社会再生产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开展国民经济核算的任务。开展国民经济核算,对社会再生产进行定量分析,必须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马克思在分析资本运动过程时,揭示了再

24、生产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它们包括:关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在内的统一过程的原理,关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关于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以及两大部类产品增长对比关系的原理,关于社会总产品从价值角度划分为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支付劳动报酬的价值(u)和剩余产品的价值(n)三个部分以及国民收入的形成和分配的原理,关于社会总产品从使用角度划分为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以及三者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原理,关于社会产品的实物运动和货币运动互相统一、互相平衡的原理,关于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是社

25、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的原理,等等。这些基本原理既适用于论证资本主义再生产,也适用于分析社会主义再生产。 上述一系列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指标体系、核算模式和数量分析方法等的理论依据。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编制原则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编制原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范围确定、核算的系统一致性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或决定作用。主要的编制原理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则:(一) 市场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目的是反映人类的经济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就成为确定国民经济核算范围、分类、帐户划分等方面的重要原则,这

26、就是所说的市场原则。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例如,农民自产自用粮食等农产品、自建住房自己使用,这些活动的成果虽没有通过市场实现,但它们的生产过程所消耗的中间投入等都来自市场,它们的使用也是市场需求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统计在生产内。此外,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和分类等方面也以市场原则为基础。如,经济变量的概念,包括经济流量和存量,这也是以市场交易为定义和分类的依据。对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是从市场经济活动的交易出发进行研究的结果。(二) 所有权原则所有权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基本原则。国民经济核算中

27、把资产界定为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能够行驶所有权的统计范围,负债与资产相对应。从内容上说,拥有所有权的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那些非生产的自然资产,如土地、矿藏、非培育的森林或其他植物和野生动物,如果在社会中能归属具体机构单位或部门所有,也就是具有所有权特征,那么也包括在资产的统计范围之中。大气或公海因无法行使所有权,不在资产统计范围内。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由于缺乏机构单位的所有权特征,也无法统计为资产。(三) 三等价原则国民经济或动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三等价原则就是描述这个循环过程的。所谓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

28、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在一个封闭的经济条件下,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因为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中虽然改变了机构单位之间收入比例关系,但并不改变其价值总量,它们与最终使用在消费和积累上的国民最终支出总量也是相等的,因最终支出所购买的最终产品就是生产的总成果,即生产总量。如图111所示。 生产 分配 支出图111 国民经济循环过程示意图三等价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生产核算范围和原则决定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的核算。如,生产范围不包括个人或家庭成员为自己所作的维修车辆,

29、清扫住处,培养儿童的活动,所以消费原则上也不包括这些活动所产生的效用。但为了保证消费与生产的一致性,讲这些活动中所使用的货物,如清洁材料等支出,列入消费支出核算之内。(四) 核算统计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首先是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在实际核算中,权责发生制与国民经济核算帐户表示方法相结合,一笔交易活动或生产活动将设计实物流量与金融流量的同时发生,并且涉及两个交易的机构单位,共四笔帐目的统计处理问题,这些都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统计,这种记帐原则成为四式记帐。除货物和服务内容之外,

30、实物资产、金融资产的交易也必须遵循四式记帐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统计。此外,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还包括现行价格的核算原则。它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市电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内容进行记帐的核算原则。未经过市场交易的产出或资产等,按同类市场交易的产出或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核算。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常住单位 国民经济活动是由各个基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组成的,它们构成国民经济的细胞,是进行经济交易的主体。为了界定交易主体的范围,确定生产和使用核算的口径,区分国内交易和国外交易,国民经济核算中采用了“常住单位”的概念,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

31、心的单位。我国的经济领土主要由我国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如驻外使领馆等),不包括外国在我国的领土“飞地”。一个经济单位在我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活动场所,长期(通常为一年以上)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这个单位就是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常住单位。它包括我国经济领土内的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居民。不包括我国在境外投资的企业。常住单位是按机构单位确定的。在SNA中,机构单位是指拥有资产,承担债务,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我国明确规定以法人单位和住户作为机构单位,法人单位是具有财务决策权的独立核算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

32、团体等。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债务,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独立核算盈亏,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住户指共同居住、共享全部或部分收入和财产,并在一起消费的个人群体,住户中还包括住户所拥有的个体经营单位。(二)流量和存量 流量是指按一定时期测量的量,它具有时间量纲,如收入、产值等。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量的量,它没有时间量纲,如期初资产、负债等。流量和存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中一对十分重要的概念,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般说来,存量是流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又是流量发生的结果。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之和,便是期末存量。在经济中,许多流量都有与其直接对应的存量,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相对应,但也有一些流量没有直接对应的存量,如进出口、工资等。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方法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两大核算体系SNA和MPS的核算方法是不同的。MPS运用的是较为系统的平衡表体系方法,即运用一系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