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1.31KB ,
资源ID:46814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814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科学社会主义考题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科学社会主义考题汇总.docx

1、科学社会主义考题汇总一、 空想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从空想发展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发展成科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 马恩通过深入批判青年黑格学派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历史唯心主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 明确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了交往实践观的主导地位,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奠定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 正确说明了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

2、石 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并由此出发,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马恩正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因素,完成了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的伟大历史任务 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的第二块理论基石2.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联系: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1 空想中的历史观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成分与辩证法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2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

3、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给科学社会主义启发。3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的积极主张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区别:1 它们对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简单的将之视为绝对真理,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把社会主义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2 对无产阶级的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还没从众多阶级中把无产阶级区分开来,简单认为他们是一群受苦受难的人,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3 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皆认为未来应进入新阶段,但空想社会主义认为通过宣传教育及典型示范等社会改良方式实现,而科学社会主义

4、则认为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推翻资本主义政权。4 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否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则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而并非由某个英雄人物所决定。3.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就答上题答案。二、 经典科学社会主义1. 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原理?)两大理论基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创立的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一块基石)1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 唯物史观正确地说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3 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

5、地位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第二块基石)1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2 剩余价值学说明确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位以及无产阶级解放的途径。2.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及其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3. 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同工人运动结合的原因1. 由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是一种实践的科学2. 通过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从外部传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3. 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4. 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

6、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不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应该是方法。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和制定自己方针。5.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

7、产生的理论前提。主要内容: 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 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

8、)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 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 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 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 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6.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

9、性质、条件和目的三个方面是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 任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三者之问形成了另一个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通过这个统一体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并在夺取政权后,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构,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

10、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7. 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意义1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它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道德和理性原则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和从头脑中构思未来理想社会的根本性缺陷,对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

11、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它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彻底改造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主张,彻底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期望借助于少数达官贵人的善心和钱袋来实现理想社会的幻想。 它科学地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揭示了无产阶级“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的独立的阶级,是和一切有产阶级相对立的阶级,同时也是国家力量所系并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阶级”。 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的观点。2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从它诞生之

12、日起,就着意避免使自己陷入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的泥潭,而是要把社会主义运动变成一个真正的群众性的社会运动。 3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武器交给工人,加速了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由自发的斗争转变成了自觉的斗争。 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工人中间的广泛传播,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运动在欧美各国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也很快变成了现实。 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治斗争,显示了自己的阶级力量,夺得了诸如八小时工作制、政治选举权、劳工立法等等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

13、运动与工人运动这两大运动合流,整个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4 如前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这两大力量的合流,社会主义运动因为以工人运动为依托而找到了自己的载体,而工人运动也因为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导而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正是这两大运动的结合,使得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三、 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1. 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2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 经济落后的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 要采取渐进、过渡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大力发展工业,为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加强

14、政权建设,反对官僚主义 苏联在列宁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总共约6年时间。前3年,他缺少清醒的认识,急于通过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3年,他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落后国家的国情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初步探索了通过新经济政策迂回,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路子。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精神是认为落后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期间要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经济,逐步消除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发展,逐步扩大社会主义阵地,最后战胜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电气化和政治民主化,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课程。2.

15、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和现实模式各是什么?以及对他们的评价。理想模式: 马恩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一定要在资本主义所造就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充分发展,无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当时的英、法、德正是这样的典型国家,因此,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上述三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取得胜利 同时,他们还认为,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在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国家的带动和帮助之下,才有可能。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在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同胜利的观点,一度成为列宁之前的革命家开展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基本理论模型。现实模式: 列宁在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后,认真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新变化,提出了

16、社会主义的现实模式理论。这就是社会主义不可能同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而只能首先在经济不发达,但矛盾尖锐、又具备一定主观条件的国家取得胜利。评价:1 马恩之所以得到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在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同胜利的观点,是由他们所以的时代决定的。马恩所的时候是自由资本主义的上升期,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还没有完全显现,各资本主义通过联合来掘取平均利润,因此,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无产阶级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有联合起来,与世界性的资本主义进行斗争,方能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2 到了列宁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帝国主义阶段,形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体系

17、内部冲突加深,世界性的战略成为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表现。帝国主义战争使一些原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弱国陷入冲突之中,社会矛盾激化,但民族资产阶段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民族民主革命不可以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成功。在这种形势下,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的链条上存在薄弱环节,如果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与农民结成同盟军,有经过革命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些条件汇合起来,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就会成为可能。列宁进而认为,俄国就是帝国主义矛盾的集中点。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落后国家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是可能的3. 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坚持社会主义为何有如此多的困难?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

18、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巨大飞跃,同时也使得坚持社会主义面临许多巨大的历史矛盾。1 在国内,普遍面临封建主义在各方面的影响。在经济上,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在政治上,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在文化思想上,文化专制主义流毒深远。由此,形成了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发展状况的矛盾、代表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人阶级和个休小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本性与落后的封闭的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之间的矛盾,以及高度民主的要求同经济文化落后、缺乏民主传统之间的矛盾。同时,不发达国家还面临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 在国际上,面临特殊环境和特殊矛盾。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对其的全面包围,面临如何防备侵略干涉、交流联

19、系和和平竞赛的课题;二是面临如何支持民族独立国家反抗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问题;三是面临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问题。3 社会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全新的事业,没有前人的经直接验可以借鉴,要把科学社会主义运用于本国的实际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过程中,必然经验不同程度的失误、曲折、甚至倒退。但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暂的挫折并不能否认科学社会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四、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1. 苏联模式的特征、弊端及改革的必要性特征: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 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3 否定和限制商品经济的计

20、划经济4 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1 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全隶属于党,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2 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3 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与终身制。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4 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任何组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斯大林执政期间,不需要召开党政大会 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1 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例如: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由斯大林审定。2 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个人崇拜是国家高度集权的需要,是为

21、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的。弊端:1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发展2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导致: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3 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4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导致:造就了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为以后的改革增加了极大的难度5 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改革必要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有不完善之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2.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动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即

2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一言以蔽之,集权模式是也。历史功绩1 多多少少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2 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 保证了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高速度的发展工业,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物资基础4 保证了苏联反对希特勒德国的卫国战争的胜利5 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消极影响: 在国内: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保证了在一定时期内集中人力物力,使社会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个人崇拜也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苏联走上了并非最佳的发展道路,实践中逐渐对苏联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阻滞作用。 在国际上: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缺少独立的经验,出现了一个学习苏联模式的热潮,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几乎都搬用了苏联的一套理论和模式,而忽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发挥,降低了社会主义的威信,减弱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受到了伤害。评价: 在方法论上必须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区分开来。 苏联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济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这些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斯大林模式中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容,必须肯定,因为它们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24、和基本原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任何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必须坚持的。否定了这些内容,就是否定社会主义。 斯大林模式中,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部分是正确的,不能否定,否定了就不叫社会主义;至于说到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则是有对有错,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应该说,斯大林模式基本上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3. 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1 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2 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3 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1 要警惕右倾,但主要纠正“左“的错误2 改革必须坚持并

25、发展科学社会主义3 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五、 东欧八国剧变的历史教训1. 东欧剧变的教训根本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教训是什么?东欧剧变教训的根本点: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即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教训:1、社会主义的改革建设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3、在改革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4、社会主义的建设必须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进行对外开放5、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

26、的领导更具有说服力,战斗力,使共产党成为真正的领导核心7、阶级矛盾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激化8、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1 发展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2 和平共处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主权,独立自主,且要警惕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干涉,渗透和颠覆。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且被反复提到多次的全新命题。报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

27、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自身理论建设的全面总结。1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地位,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始终不渝”和“四个坚定不移”。即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8、 2 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3 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为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和社会文明。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四个文明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是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4 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社会和谐

29、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5 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思想。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 6 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命题。同时还要把民主政治、文化创新、社会建设,提到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7 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主题。明确提出了发展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8 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保障。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和军队的改革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强大支柱与安全保障。1)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先进性。2) 加强现代化军队和国防建设。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 9 提出了充分实现政治民主、社会民主和党内民主。 首次把民主理念扩展到了“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高度”; 首次提出了

31、“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民主新要求; 首次提出了“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 首次提出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首次明确提出了“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党内民主要求。 10 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新观念。 对内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对台湾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对外强调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外交路线,力求和平稳定的国际战略新格局。2. 如何认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1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3 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也是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