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地理试题必修2高三单元测试人口与城市一、 选择题7右图是我国南方某地一小城市功能布局,关于图中、林带的主要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以吸烟滞尘为主 B主为减弱噪音,主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C以吸烟滞尘为主,主为减弱噪音,D以吸烟滞尘为主,以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为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以下是相关的主要数据。读后完成1011题。10关于全国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总数
2、一直递增而且增幅越来越大B人口总数一直递增但增幅一次比一次小C每次人口总数比前次有增加,但增幅从第三次后明显减缓D每次人口总数比前次虽有增加,但增幅从第三次后呈下降趋势1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出我国最严重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城镇化太快 D人口性别严重失调人口转变、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读产业阶段划分示意图回答3132题。31图中三条曲线表示三大产业的变化趋势。据此,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为 A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B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C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32图示阶段4,城市化的特点是A水平低,速度慢 B水平高,速度
3、慢C水平高,速度快 D水平低,速度快第卷(非选择题 共172分)本卷共6大题,共172分。33(30分)图甲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地区城市示意图,图乙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该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甲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原因是什么?(10分)(2)据图甲分析该市工业区区位的合理性。 (8分)(3)说明图乙所示地区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6分)(4)图乙中有一处错误,请在图中将错误改正过来并说明理由。 (6分) 33(30分)(1)A (2
4、分)离工业区较远且有河流相隔(2分);靠近河流上游(2分);附近有风景区,环境质量好(2分);位于通向城区和工业区公路的交汇处,交通便捷(2分)。(2)靠近铁路和河流,交通运输方便(2分);靠近河流,取水便利(2分);位于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2分);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2分)。(3)(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图示地区)呈现出气温升高;(3分) 降水减少的趋势。(3分)(4)如下图(20世纪8090年代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3分); 因为20世纪80-90年代图示地区降水减少,地下水补给相应减少,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地下水抽取量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3分)。(2011
5、四川遂宁诊断)读人口增长统计图。完成12题。1图中所处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A原始型 B过渡型 C传统型 D现代型解析:图中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符合原始型的特点。答案:A2对图中人口增长的描述,正确的是()A 阶段人地关系非常协调B 阶段将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负担沉重等问题C 阶段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D 阶段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解析: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属现代型,将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负担沉重等问题。答案:B(2011山西太原一中模拟)2000年5月,印度官方人口数字首次突破10亿大关。2008年,印度已经拥有11亿人口,在8年时间里印度
6、人口净增一个亿。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17亿,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读下图,完成35题。3关于印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期间人口增长了3倍多 B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类型属于过渡型C每年净增人口有下降趋势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左右解析: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目前印度人口由1951年的3.8亿增长到2008年的11亿,增长了7.2亿,增长了2倍多,故A项错。根据题意“8年间人口增长了1亿”,故年增长率远远超过1%,应属于过渡型,故D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净增人口有增加趋势(8年人口净增1亿),故C项错。答案:B4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7、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低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 B C D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故A正确。答案:A5印度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带来的压力主要有()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劳动力充足,积累多失业问题十分严重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A B C D解析:可用排除法,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但由于人口多,消耗也多,积累较少,故错。答案:C(2010山东泰安一模)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67题。6图中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 B C D解析:图中四个
8、国家中,其中点所示国家014岁所占比例最高,为年轻型国家,人口增长最快。答案:B7图中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20%鼓励生育 B15%采取移民政策C60%计划生育 D30%鼓励人员出国解析:读图可判断国65岁及以上所占比例为20%,为老年型。答案:A(2010福建单科质检)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89题。8图中信息反映()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9以下说法
9、不正确的是()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89解析: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统计图以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本题关键是审题,搞清楚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年增长率的理解。若年增长率为正值,说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在上升,年增长率越大,比重上升的幅度越小。若年增长率为负值,说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在下降,年增长率的绝对值越大,比重下降的幅度越大;年增长率的绝对值越小,比重下降的幅度越小
10、。若年增长率为零,说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大,但具体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不一定达到最大值。因此,C项明显错误;B项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说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大,但具体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不一定最多;D项应该是198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为最低值。故只有A项的描述是正确的。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统计图以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属于难度较小的试题。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低于零,说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在下降,但不表示具体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在减少,故短时间内不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故表述不正确的是D项,D项符合题意。答案:8.A9.D(2011江苏南通调研)下表为“2008年我国人口统计
11、表”。读表完成1011题。10.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11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A教育、医疗压力过大 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1011题解析:第10题,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属基础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A项错误;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较多,而不是因为出生率高。B项错误。目前,我国的乡村人口还多于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并不高,D项错误。目前,我国人口死亡率低,
12、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较多,说明老龄人口增长快,选项C正确。第11题,本题考查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属基础题。我国人口增长过快,而人作为消费者,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人口的增加也会带来教育、医疗压力过大的问题。选项A正确。答案:10.C11.A(2010江苏宿迁模拟)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1213题。12.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光照地形土壤热量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潜力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属于中等难度试题。两地区土地潜力差异大的原因主要是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青藏高原地区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13、,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热量不足,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内,热量充足。故选,D项正确。答案:D13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A B C D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环境承载力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青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其环境承载力非常小,但是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是可以不断变化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会不断增加。说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大,错
14、误;说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特点,故应排除,只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答案:B(2010南京调研)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备受关注。图甲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图乙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415题。14图甲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A依山傍水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有公路线交汇,交通便捷C接近文化区,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D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15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住宅区是城市中仅次于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 B郊区高级住宅区的地价低于市中心地价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15、D住宅区趋向于沿街角路口分布1415题解析:第14题,本题考查地价的影响因素,难度较低。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高等科研院所的汇聚是高级住宅区或高技术产业区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A、B、C三项都可能是P处房价偏高的原因。工厂集聚的地区环境质量较差,地价较低。第15题,本题考查地价的影响因素,难度较低。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应该是住宅用地,一般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文化程度对住宅区分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商业区趋向于沿城市的两侧和街角路口分布;距离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所以本题选B。答案:14.D15.B(2010福建厦门质检)读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回答1
16、617题。16市政府在“爱我城市,共建家园”的民意调查中,小区居民集中反馈的问题如下,你认为反映合理的是()高架公路需改线化工厂和火电厂应搬迁西北绿地改建为学校小区的绿地面积太少。A B C D17如果在图中甲处增加商业小区布局,其合理性是()A人口密集 B交通方便 C近学校 D近市中心区1617题解析:第16题,本题考查的是小区规划和读图分析能力,试题难度中等。高速公路从小区穿过,不可避免会带来噪声污染和很多不便,故问题反映合理。化工厂位于小区内部,火电厂紧挨小区,污染小区的环境,故问题反映合理。小区内已经有学校,且绿地面积本来就比较小,故反映不合理,反映合理。故B正确。第17题,本题考查的
17、是读图分析能力和区位布局,试题难度中等。住宅内规划商业小区,主要是由于接近消费群体,人口稠密,故A正确。商业区规划在住宅区内部,交通对其影响不大,故B错误。学校的消费能力并不强,故合理性不是近学校。该商业小区主要服务住宅区,是否靠近市中心影响不大,故D错误。答案:16.B17.A(2010江苏无锡模拟)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一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二示意地租变化。结合下图,回答1819题。18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西风;自西向东流 B西北风;自东向西流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 D东风;自西向东流19图二中曲线能反映图一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A B C D
18、1819题解析:第18题,如果城市功能区分布比较合理的话,那么重化工业区应该位于城镇居民区盛行风向的下风向。结合指向标可以得出盛行风向应该为西风,文化区应该位于河流的上游,重化工区应该位于河流的下游,故答案A是正确的。第19题,根据城市的地租变化规律可知,城市地租的高低主要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有关,其中商业区的地租水平最高,离城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符合条件的是,故答案为D。答案:18.A19.D(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中,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回答2021题。20图中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
19、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21图反映了该市()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021题解析:第20题,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和分析判断图表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难度中等。首先掌握影响地价高低的因素为交通的通达性和距市中心的远近。由图分析可知,19852005年,在市区和郊区接合处,地价增长迅速,可以判断是由于交通通达性提高所致;由图分析可知,该国家城乡过渡带面积增大
20、,城市核心区的人口还在不断增多,应为发展中国家,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由图可知,该城市城市规模应变大,选项C、D错误。第21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和分析判断图表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由图分析可知,该城市的城市核心区地价还在增长,可见城市化水平较低,同时城市的用地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选项A错误。由于郊区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城市的发展较快,选项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郊区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地价上涨,故可知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选项C正确。由图可知,城市核心区规模增大,选项D错误。答案:20.A21.C(2010山东聊城)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
21、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夏季空调冷负荷(达到某温度的致冷耗电量)进行测算,一组是根据该地气象站某日测得的气温,另一组是根据同一天在城市某住宅小区观测的气温数据,如下表。读表完成2223题。22.据表可推断该地气象站最有可能位于()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城郊区解析:一天内各时间气象站冷负荷均较某住宅小区偏低,说明气象站气温低于此住宅区。商业区在9:0017:00商业活动繁忙,气温应较高。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热,工业区的气温也应较高。气象站最有可能位于城郊区。答案:D23下列地理环境问题不是主要由城市化产生的是()A城市洪水 B“雾岛”效应 C酸雨 D咸湖解析:城市由于地面硬化,雨水下渗量减
22、少,大到暴雨在短时间内易在地表汇成大量径流,形成洪水。城市上空多尘埃等凝结核,易形成雾。城市中大量的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易形成酸雨。咸湖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由于蒸发量超过湖水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而形成咸湖,不是由城市化产生的。答案:D下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2425题。24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几率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25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2425题解析:读等值线图可知,四地达成交易的几率分别是0
23、.4甲0.5,0.7乙0.8,丙0.4,0.5丁0.6,可知几率由大到小排列是乙丁甲丙。丙地与、三个商业中心达成交易的概率均小于0.4,是最低的,最需要建一个商业中心。答案:24.B25.C二、综合题26(201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读以下材料及图表,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近两千年来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材料二中国19世纪开始的国内人口迁移,迁入东北地区的规模很大,移民一般来自河北和山东,使东北人口由1897年的700多万到1933年的2 910万,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1)请填出下列甲、乙间迁移线路上数码所示的城市名称,并扼要说明这两城市相同的地形特
24、点。(2)简要评述东北地区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3)公元742年以前,我国约六成多的人口集中在北方地区。试根据已有知识,指出这个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分布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1)沈阳;哈尔滨;平原地形,地势平坦。(2)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大;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较好。(3)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重,局部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沙化等现象。27(2010福建泉州模拟)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8年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副主席陈秀榕说,在过去的10年中,流动人口增加了约1倍,目前已超过了全国总人口
25、的10%,接近1.5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达0.5亿,在跨省流动人口中,九成以上为16岁及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具有较强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流。材料二2008年1月21日,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经过无记名投票,胡小燕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是我国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坦言自己“使命光荣,但责任重大”。她要带两个建议与会:一是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二是关注农民工就业环境问题。(1)下列省区中,属于跨省流动人口集中流入的省区有(多选)()A广东省B上海省C四川省D河南省E浙江省F安徽省G北京市(2)在我国庞大的跨省流动人口中,以农村人口为主还是以城市人口为主?为什么?(3
26、)试分析农民工对城市的积极影响。(4)请为解决“民工潮”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答案:(1)ABEG(2)以农村人口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人口流动的强大推力;国家对户籍管理政策的调整,为流动人口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城市和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拉大,成为形成大量流动人口的巨大拉力。(3)进城农民大多数从事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弥补了脏、苦、累岗位劳动力的欠缺,活跃了城市的第三产业,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7、,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科学种田,稳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广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合理、有序地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大中城市或国外打工;农民自己要努力提高素质,转变观念。28(2010山东潍坊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示地区中等城市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城市规模与数量的关系。(2)分析重庆城市形态的形成原因。(3)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主要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D中的_点,说明判断依据。(4)重庆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简要分析发展钢铁工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答案:(1)多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地区;多分
28、布在河流沿岸。规模越大,数量越少,反之越多。(2)地处山地丘陵区,河流交汇处,受地形和河流的阻隔,形成组团状的城市形态。(3)A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河流交汇处,是城市早期发展的中心,交通便利。(4)排放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污染城市环境。29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_。M、P、Q中_处是高级住宅区。(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处,理由是_。(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地域形态、城市规划知识,读清图例,根据已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2)集中式(或团块状)P(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