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8.34KB ,
资源ID:46573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573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交流平台 1.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西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徜徉,草原的风光,丝绸之路的广倪,白杨树的高大挺拔,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学习了这组课文,你有哪些体会哪些收获。 2.学生进行自由地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1)首先谈谈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可以从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到西部的建设与开发,直至对西部的未来及发展作以大胆的想象。 (2)谈谈对这组课文的写作手法的认识。 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借物言志,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

2、设者的品质等。) 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词语的含义等。) 4 除此之外,在学习上你还有其他的收获,说一说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回忆本组课文内容,产生联系,互动交流学习成果,品尝收获的感受】 二、日积月累 1.设计情景 激情引入。 教师感情朗读浪淘沙,学生边听边初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可以让同学们猜猜作者。 介绍唐代诗人刘禹锡。很多同学都知道他,可以让同

3、学们把知道的和同学们说一说。 【在教师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 ,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 浪淘 ,波浪翻卷; 风簸 ,风浪滚动。 浪淘风簸自天涯 ,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 如今直上银河去 ,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4、。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通过到课外查找诗词,及对这些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诗词的积累,同时也助于语文视野的开阔。】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一个 , 可以通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出示这则故事。 【利用故事,引入本课教学】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在什么场合下书法家忘写了 间 字? 疏忽了这个 间 字,会有什么后果? 又是怎样解的围呢?

5、【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随机点点诗词的不同之处】 4 资料补充。 .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 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的么? 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进一步说明了标点符号

6、的作用。) 5 进行操作练习,亲自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6.小结。 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教学建议: 1 、在教学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交流要结合具体课文加以体会,并鼓励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尝试运用 2 、在完成日积月累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教师相机指导。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7、3 、趣味阅读的教学要突出阅读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可让学生讲一讲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也就是把握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品读故事中的诗和 词 ,最后可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并让学生将原诗诵下来。 资料补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是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称刘、白。他们都注意向民歌学习。他一生所到之处很多,曾深入民间,学习民歌,并且创造了不少新词,在文人词发展上起了一个重要作用。 附 刘禹锡的诗一首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

8、里一青螺。 第二单元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 永远的童年 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 综合性学习 阅读链接 ,在 语文园地 里安排了 口语交际?习作 等多项训练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把自己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真实的感受说出来、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阅读中外伟人、名家的童年故事(或励志名言),开拓视野、增进了解、激励自我。 学习这组课文后,可以

9、组织学生围绕 永远的童年 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 5.古诗词三首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

10、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 弄 、 怪生 、 相媚好 、 亡赖 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

11、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 蓑 、 遮 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

12、,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

13、好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 2. 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14、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 横 、 弄 、 卧 ,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 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5、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 张 、 使风 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 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6、(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 词 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

17、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

18、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 醉 。)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3)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

19、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练习设计: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20、 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教学建议: 1.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破解诗词文义,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 三分文章七分读 ,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

21、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补充资料: 1.作者生平: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 2.杨万里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材简析: 本文是台湾著

22、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 是全文的文眼, 冬阳 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 童年 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 骆驼队 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学习这篇课文,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 骆驼队 ,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 本文为学生把

23、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

24、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歌曲送别 简单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 深情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 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

25、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 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 资料袋 ,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6、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1)注意 嚼 字的读音和写法。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 四.品读课文, 体会童年趣事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 A. 学骆驼咀嚼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

27、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生交流:想象到的 我 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随着老师舒缓的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 我 ,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 我 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 想象驼铃用处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 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 我 对骆驼的关

28、注。)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 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 想象铃铛用处 体会 我 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 (想一想: 我 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 我 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 我 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 我 的天真、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 画词句、谈感受 感情朗读。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 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