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0.78KB ,
资源ID:46524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524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8.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8.docx

1、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8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8单项选择题第1题: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阶段。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问题解决的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阶段,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第2题:一个人只要有(),才能鉴定为“健康”。A.生理正常B.心理正常C.生理、心理都正常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2、)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第3题:“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提出的。A.赫尔巴特B.赞科夫C.巴班斯基D.布鲁纳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4题: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暗示D.情绪唤醒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第5题:()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A.行动研究法B.叙事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叙事研究法的概念。第

3、6题: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A.灵活性B.独创性C.发散性D.流畅性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第7题: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8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疏导原则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题干

4、的描述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第9题: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第10题: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昆体良D.夸美纽斯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又称为“产婆术”。第11题: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12题: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A.编写教案B.设计教法

5、C.设计板书D.做好备课计划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第13题:()就是要训练学生对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A.生成性学习B.组织策略C.主题纲要法D.符号纲要法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成性学习的概念。第14题: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

6、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第15题: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B.学科教学C.品德教育D.教学管理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第16题:下列关于教育形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根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可将教育划分为形式化教育和非形式化教育B.根据教育的实施机构不同,可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C.近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D.正规教育主要

7、指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近现代社会教育包括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其中,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第17题:()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A.备课B.课外辅导C.布置作业D.考试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18题:学校课程通常以()的形式出现。A.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第19题:学校德育的基本途

8、径是()A.社会实践活动B.班主任工作C.课外活动D.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第20题: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自我促成的纪律D.学生促成的纪律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课堂纪律一般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第21题: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A.行为疗法B.肯定性训练C.系统脱敏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采用行为疗法,通过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对网络

9、成瘾的学生可以采用认知疗法,针对网络成瘾问题本身及背后的问题,如学业不良、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沟通,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另外,由家庭功能失调造成的网络成瘾,还可以通过调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矫正网络成瘾提供条件。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第22题: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统一性。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品德的知、情、意、行具有统一性。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多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统一。四种成分既各有其重要地位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品德的完整面貌。学生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四种心理成分的协调发展。详细解答:第23题:信度高,效度不

10、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而有效测验必定可信。详细解答:第24题: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素质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人的发展就是在人类特有的遗传素质基础上展开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

11、发展的水平及阶段。详细解答:第25题: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首先,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其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此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学习者仍然会基于自已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详细解答:简答题第26题:简述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参考答案:(1)

12、正确认识情绪,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 (2)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 (3)锻炼身体; (4)使自己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基调,培养幽默感; (5)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6)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详细解答:第27题: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参考答案:(1)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课外活动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详细解答:第28题: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参考答案:(1)教学是课

13、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详细解答:第29题: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参考答案:(1)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全面性和概括性;(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丰富性和矛盾性;(3)自我调控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薄弱性。详细解答:材料分析题第30题: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我班有个男生,性格比较暴躁,态度粗鲁,稍不合他意,就出口骂人,动手打人,在班级里纪律自由涣散,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主义者”。每做一件事,他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全然不顾老师和同学的想法和感受。一次社会课上,我提了几个问题叫同学回答,他也

14、把手举在那里,嘴上喊着:“我会,我来回答,我来回答。”但我没有理他,他就坐在下面大吵大闹,嘴上说:“我会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不叫我回答?”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类似他这类学生,班级里还有一小部分,如果这种势头不压住的话,将对整个班级极为不利。所以,我经常让他为班级服务以示惩罚,如扫厕所、倒垃圾等。他自己干得挺认真,上课的时候不再吵闹,只要我在,他就乖很多,但在其他课堂上依然如故。我逐渐发现他很怕我,而且对我有敌意,我感到很困惑,我该怎么办?请用德育相关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或经历对案例进行分析,帮帮这位老师。如果你遇到类似现象,你会怎么办?参考答案:(1)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坚持正面教育,促

15、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的形成。案例中老师对该学生的行为处理过于简单和粗暴,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企图用“堵”的方法来防止问题的出现,但是,事实上,这样反而让学生形成逆反心理,以致存在“敌意”。 (2)灵活运用多种德育方法,说服、榜样教育、陶冶心灵、表扬奖励与批评相结合。“运用体谅模式”,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体谅老师的用心,体会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体会全班学生维护班集体荣誉的心情。详细解答:第31题:李小辉是某学校的一名初一学生,他发现自已越来越讨厌上学了,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数学老师还用,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也无法

16、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习成绩:小学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请分析李小辉的学习心理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参考答案:(1)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为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2)对策: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如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详细解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