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79.56KB ,
资源ID:46506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506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耿马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耿马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1、耿马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耿马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章总 论1.1 项目名称 耿马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 建设单位 耿马华侨管理区1.3项目主管单位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改革与发展局1.4编制单位昆明兰德设计有限公司第二节方案编制的依据2.1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国务院关于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6号); (4)、耿马华侨农场归难侨危房改造工程总体规划; (5)、耿马华侨农场归难侨危房改造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6)、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2、标准等; (7)、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8)、云南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 (9)、云南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 (10)、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1)、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2)、委托方与编写方签订的本项目实施方案技术咨询合同; (13)、委托方提供的有关资料。2.2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其他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

3、通等专业规范及相关技术规定。2.3研究的范围建设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场址选择、建筑方案、节水节能措施、环境保护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项目实施管理、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等。第三节 编制的原则和要求3.1.编制原则本实施方案以耿马华侨农场归难侨危房改造工程总体规划、耿马华侨农场归难侨危房改造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为主线,符合国家资源“四节一环”(节约建设土地、节水、节能、节材、环保)要求,结合华侨农场土地使用实际,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实用,建设规模适度的原则编制。3.2编制要求分析与项目有关的市场、资源、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等各

4、方面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和评价,从而判断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第四节 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4.1、项目拟建地点耿马华侨农场管理区4.2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道路工程计划完成混凝土路面4127平方米,人行道块料铺设2567平方米;完成供排水工程;完成供配电工程;完成土方8512立方米,挡墙3247立方米;完成绿化、围墙、休闲区场地铺设、配电房、公厕、物管、值班室、大门等配套设施建设。4.3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37789.92平方米;户型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单幢);拟新建建筑面积:11131.81平方米;拟新建公共厕所建筑面积:150.57平方米;拟新建配电房建筑面积:1

5、36.60平方米;拟新建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244.20平方米;拟新建值班室建筑面积:57.14平方米;建筑密度:16.58%; 容积率:0.295; 绿化率:37.3%; 4.4项目主要建设条件(1)、本项目拟建场址符合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2)、项目建设用地已经落实,相关手续依据办理完成,已取得土地证。(3)、项目区域内的市政基础设施(供水、供电、通信、道路)条件已经具备。 (4)、项目已经办理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背景1.1耿马县情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北纬23212401,东经98489952间。东与临翔区、双江县接壤,南与沧源县毗邻,

6、北与镇康、永德县隔南汀河相望,西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县城耿马镇居县境中部,东北距云南省会昆明最大横距11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6公里,总面积3720.3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占92.4%,坝区约占7.6%。境内峰峦重叠,山川纵横,连绵起伏的耿马大山自北向南横亘中部,把耿马截为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区,把孟定、勐简、河外、福荣分隔于耿马的北面。整个耿马地势自东向西呈梯级递降,一般海拔在1500米左右,最高3230米,最低孟定坝南定河出境口海拔450米,地理构造以断裂为主,形成了孟定、勐简凹陷带坝区,福荣、河外、耿马大山皱褶带山区。耿马地处热带、亚热带,北回归线横穿境内,主要受印度

7、洋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热,降雨丰沛,阳光充足,干湿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农作物终年生长,树木四季常青,为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045.7毫米,无霜期317天。耿马县是以傣族、佤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县,共有34种民族,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25个边境县之一。辖11个乡、镇,一个华侨农场,82个村民委员会和三个社区,934个村民小组,43434户农,驻有孟定、勐撒2个国营农场,一个武警农场。1.2历史沿革1958年3月,响应党中央“屯垦戍边”的号召,根据上级的批示和安排部署,一批转业和退伍军人创办了耿马农场,隶属于临沧地区农垦分局领导和管理,并将已建云丰、

8、咖啡两场合并为一场。后分别从双江农场和孟定农场调入一批老工人和湖南支边人员,农场不断壮大。1970年改建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二师独立一营,1974年恢复农场建制。1978年,接待和安置被越南当局驱赶回国的归难侨1892人,更名为耿马华侨农场,隶属于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室领导和管理。1988年5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华侨农(林)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发198526号)和省政府批转省侨办“关于我省华侨农(林)场领导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云政发19888号),耿马华侨农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划归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6号

9、)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813号)文件的要求,耿马县紧紧围绕“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总体目标,及时编制了耿马华侨农场改革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在体制改革、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土地确权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9年3月18日挂牌成立华侨管理区。1.3地理及人口情况耿马华侨管理区位于耿马县东北方向,地处东经992538,北纬233249,距耿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7公里,东西最大跨径4公里,南北最大跨径1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地形,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316毫米,6月份至10月份为雨季,

10、11月份至翌年5月份为旱季,海拔1067.4米至1195.2米。全区辖14个生产队,国土总面积14.2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43万亩。全区总人口3551人,1433户,其中归侨1988人,981户,分别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印尼等国家。现有劳力1421人,离退休人员550人,机关管理人员27人。土壤肥沃,热量充足。1.4经济发展概况耿马华侨管理区地势全部为南北走向四道梁三道沟七面坡的丘陵地。全区现有总人口3551人,其中归难侨、侨眷1811人,占总人口的56%。建场初期,农场以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花生等油料作物种植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职工生活十分困难。1984年,在国务院侨办、

11、云南省侨办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农场创建了日处理甘蔗500吨的机制白糖厂(耿马华侨糖厂),随着不断的技改扩建,现日处理甘蔗能力已达到2300吨。为贯彻落实中发198526号文件精神,促进经济发展和职工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场实行了“土地分配到人、借支生活费用、定产上交、超产奖励”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场14000亩耕地全部种植甘蔗,甘蔗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糖厂也获得了较好的效益,职工群众的生产不断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全市实施蔗糖产业整合,将农场下属的侨属企业华侨糖厂从农场分离出去,农场从此失去了唯一的“龙头企业”和工业支撑,农场成为了纯粹的农业企业。2008年完成生产总

12、值224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977万元,占总产值的88%。群众劳均纯收入2484元,人均纯收入1171元。1.5生产经营情况及职工收入情况2003年糖厂分离后,农场成为纯农业企业,收入仅靠收取少量的土地承包费, 2006年财务亏损250万元, 2007年亏损300万元,受资金的制约,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十分缓慢,各项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场员收入渠道仅仅局限于种蔗收入,仅有少量场员通过开发养殖、其他种植等产业增加收入,场员缴费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全场生活在全县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共有1667人,占全场总人口的46.94%。由于贫困面大,场员大都无力自主进行危房改造。1.6

13、地形、地貌及土壤特征分析耿马华侨管理区位于耿马盆地北部三尖山脚下,区域内有山地,丘陵,也有河流,但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因此可划分为两个地貌单元,即山地地貌和丘陵地貌。区域内,西部地区地层岩性为中等坚硬岩石,大部基岩裸露,表层强风化,加之森林覆盖较好,地下水位较低,地形坡度较缓,因此,滑坡坍塌等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只发育数十条壮年期冲沟,冲沟两岸地形坡5060,呈“V”字形断面,少数沟中有水,水质清澈,洪积物较少,水土流失不严重,对工程影响不大;东部为丘陵地貌,地形坡度平缓,但基底地层岩性为上第三系中新统粘土岩,半成岩状,强度与土相当,浸水软化,高压缩性,即使地形平缓,也容易产生滑动,因此,东区滑

14、坡较多,规模较小,滑体厚度一般在58m,最大10m,特别有临空面或增加荷载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滑动,对工程影响极大。 场区地层岩性由两种组成,表层为第四系坡积(Qdl)含砾砂粘土,砾砂含量约占20%,成分以石英为主,粒径15mm,呈次棱角状,强度中等坚硬,均匀分布在粘土中,厚度23m,渗透指标在弱透水范围,与下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第二层为上第三系中新统(N1)粉砂质泥岩,半成岩状,中厚层厚层状构造,粉砂含量约占2025%,成分以石英为主,产状为34012,厚度150m,渗透指标在弱透水范围,局部为中等透水。成土母质是砂岩,土壤大多为酸性赤红壤和红壤,PH值5.375.82,有机质含量3.96%

15、,有效氮67.9997.02mg/kg,速效磷2.04mg/kg ,速效钾188.52249.37mg/kg,土壤肥力为中下,土壤偏酸。1.7水文条件耿马华侨管理区属于澜沧江流域小黑江水系忙片河的上游,引区发源于流域西北部海拔1770m的高山,引区取水口位置:东经:992632,北纬:233715。本区发源于瓜龙山,海拔1305m。降水主要集中于汛期,511月约占年降水量的80%,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属典型的山中地区亚热带气候类型,其气候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1.8交通运输条件项目区与羊耿二级公路相连,从羊耿线至管理区有二条公路相连,一条为3公里二级油路,一条为1.87公里弹石路面。管理区至

16、全场14个农业生产队均通公里。第二节 项目发展规划2.1 指导思想 华侨管理区归难侨危房改造工程配套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改善华侨管理区场员群众基本居住条件为目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整村推进”相结合,以国家补助为主,充分做好新建点“三通一平”工程,同时充分整合县内资源、资金,逐年解决生产队道路、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为管理区住户提供方便、安全、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环境,改善住户居住环境质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提升管理区整体形象,打造管理区品牌。2.2建设原则 在组织实施归难侨危房改造工程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归难侨危房改造工程配套设施建

17、设,是党和国家对广大归难侨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要求,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场员群众都知晓,让政策惠及大众,把决策程序公开,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踏实做好此项惠民工程。、坚持统筹安排原则。与全县统一实施的“整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根据管理区实际,本次配套设施建设重点集中于全县三大特色民居之一华侨新村,生产队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整合项目资金,逐年分批解决。、坚持科学规划原则。工程组织实施要严格遵循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追求整体效果,严禁私拉乱接。、质量优先的原则。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按照耿马当地抗震设防标准,

18、充分考虑管理区土壤、地质状况,严格遵循工程质量建设规范,实施质量跟踪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合法有序原则。建设项目所征用土地、赔偿,按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履行相关报批手续。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耿马华侨管理区是国家接纳安置归难侨的重要基地之一。建场初期,农场以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花生等油料作物种植为主,1984年,在国务院侨办、云南省侨办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农场创建了日处理甘蔗500吨的机制白糖厂(耿马华侨糖厂),随着不断的技改扩建,现日处理甘蔗能力已达到2300吨。2003年,全市实施蔗糖产业整合,将华侨糖厂从农场分离出去,农场从原来的农、工、商一体化,产、

19、供、销一条龙的经济实体变为以出售甘蔗原料为唯一收入的纯农业企业,缺乏工业支撑,缺乏经营活力。同时,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种植甘蔗效益低,加之农场承担着社会治安、城建、水利设施维护管理、道路维护、劳动社会保障、民政、土地管理、妇女、侨务、武装、民兵、计划生育等大量社会职能,加重了农场的工作负担和场员经济负担,造成经济发展滞后,广大场员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落后,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质量。2009年3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6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813号)的要求,农场完成体制改革,挂牌成立了管理区。目前

20、,管理区群众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建于七十年代中期归侨回国后的土木结构、砖混结构及少量混合结构房屋,由于受“11.6”大地震的影响,加之年久失修,现在大多出现基础下沉、墙体开裂、屋顶漏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广大场员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全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在我管理区已基本完成归难侨危房改造任务的形势下,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是落实党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政理念的迫切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华侨管理区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升华侨管理区形象、品位和档次的重要载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由于危房改造区现状基础设施

21、落后,严重影响管理区居住环境和群众出行。一是道路建设滞后。许多道路仍为1978年接侨时修建的土路、沙石路,晴天灰,雨天涝,给场员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也与完成改造后的住房形成强烈反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住区良好的交通组织系统,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和安全的交通条件;二是缺乏必要的污水排放系统。生活污水沿路排放,严重影响住区环境卫生。三是华侨新村的“三通一平”前期工程急待处理。在管理区的危改改造规划中,华侨新村作为主要新建点,受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全县特色民居建设示范点(傣族民居芒抗村、佤族民居芒国村、东南亚建筑风格华侨新村)。目前,华侨新村已完成土地规划、施工设计及技术保障措

22、施等前期工作。根据规划,新村占地面积50余亩,将集中兴建60至100户小康型实用经济住宅,每户建筑面积150至180平方米。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将为管理区住户提供方便、安全、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环境,对改善住户居住环境质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提升管理区整体形象,打造管理区品牌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领导重视危房改造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一直是制约管理区危房改造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将问题纳入议事日程,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县人民政府将华侨管理区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盘子,每年安排至个生产队完成整村推进建设,预

23、计年左右完成全管理区生产队配套的道路、排污、公厕、文化娱乐室、休闲广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管理区主要危改新建点华侨新村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民俗民居亮点工程,与耿马镇芒国村佤民居、贺派乡芒抗村傣民居一道,力图打造一个具有东南东南亚风情的侨民居工程。2、非归难侨场员热情高实施归难侨危房改造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是场员群众多年的夙愿。管理区根据关于编制上报归难侨危房改造配套设施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于2009年月中旬组织工作组下队进行了宣传发动,广大归难侨场员群众积极响应,热情高涨,愿意以投工投劳形式参与配套设施建设。3、区位、资源优势耿马华侨管理区位于耿马坝子中央,工程建设和材料采运十分便利,现有

24、14个生产队均已通电、通水、通公路,能满足施工要求。河沙、浆砌石、砖均可在坝区内采运,运输距离110公里。其它材料可以在耿马县城采运,运输距离7公里。区位、资源优势明显。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区位、资源优势明显,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可行和十分必要的。1.1 地点与地理位置耿马华侨管理区1.2 场址现状场地地势基本平坦,地面高差不大,场地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现象,场地周边无噪声废气污染,适宜建筑。1.3 地块周边关系本建设项目场址属耿马坝子中心地带,交通方便,地势平坦。1.4 场址占地面积耿马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778

25、9.92平方米。第二节 场址条件2.1 环境自然条件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北纬23212401,东经98489952间。东倚临翔区、双江县,南邻沧源县,北接镇康县、永德、云县,西界缅甸。东西长112公里,南北宽76公里,周长410.4公里,国土面积383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7.35公里。境内峰峦重叠,山川纵横,连绵起伏的耿马大山自北向南横亘中部,把耿马截为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区,把孟定、勐简、河外、福荣分隔于耿马的北面。整个耿马地势自东向西呈梯级递降,一般海拔在1500米左右,最高3230米,最低孟定坝南定河出境口海拔450米,地理构造以断裂为主,形成了孟定、勐简凹陷带坝区,福荣

26、、河外、耿马大山皱褶带山区。耿马地处热带、亚热带,北回归线横穿境内,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热,降雨丰沛,阳光充足,干湿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农作物终年生长,树木四季常青,为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045.7毫米,无霜期317天。2.2 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仅部分钻孔见地下水,初见水位在15米18米之间,水量甚小,地下水为孔隙型潜水。根据环境水文地质分析,地下水对砼及构件无腐蚀性,对外露钢结构有弱腐蚀性。2.3场地类别根据临近场地所做工程项目的波速测试成果,结合场地地基土性状,场地0.0020.00米范围内各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值为210230(m/s),结

27、合区域地质资料,场区覆盖层厚度3米dov50米,故本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类建筑场地,基本风压0.3kn/平方米,地面粗糙度为B类。2.4地震效应根据建筑设计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之“我国主要城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规定: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第五章 建设规模及设计方案第一节 建设规模一、道路工程1、混凝土路面4127平方米;2、人行道铺设2567平方米;3、安砌混凝土侧(平、缘)石2862平方米;二、供排水工程1、镀锌钢管铺设2363米;2、铸铁管胶圈接口铺设(DN100)470

28、米;3、铸铁管胶圈接口铺设(DN50)1950米;4、室外消防栓安装5个,法兰阀门安装70个;5、塑料管粘接铺设820米;6、污水检查井、水表井、阀门井若干。三、供配电工程1、接线工作井70个,电缆井5个;2、电缆保护管铺设1861米,管内穿线1861米;四、土方及挡墙工程1、挖土方2345立方米;2、外运土方6176立方米;3、砌毛石挡墙3247立方米;五、附属设施1、完成绿化工程,其中规划绿地1680平方米,植树2664株,植草皮1680平方米;2、围墙2431米;3、附属用房建设600平方米。第二节 规划方案2.1规划原则、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因地

29、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计物流线和人流线;、环保原则,实施方案需考虑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扬尘、废渣、噪声等);、贯彻节能、节水原则。2.2规划概述2.2.1建设地点项目实施地点位于耿马坝子中心地带,交通便利,车辆、人流可以直接到达。2.2.2总平面布置 根据耿马华侨农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本项目在总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华侨居民的生活环境空间,人性化生活环境内外空间的创造注重绿色生态环境技术的运用。根据基地及周边的相关条件,采用节约用地的集中式布局方式,紧凑整体的布局方式在用地有限的情况下,尽量留出绿化空间为基地和周边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场所,在基地东北面设置两个主要入口,在东南面设置

30、一个次要入口,合理有序的组织了各部分的人车流入口,构成一个交通便利、开敞明亮、环境宜人、布局紧凑整体的生活空间。2.2.3交通组织在总平面布置上首先做到基地内部的道路将进入不同功能区的车流便捷无交叉的通达到各个功能区出入口,同时也满足消防的要求。建设场地为东高西低的坡地。地坪标高根据地形坡度设计;参照地形坡向,排水方向设计为自基地东侧向西侧排出。小区共三个出入口,其中两个为车行道,一个为立体式台阶入口。主干道为7.5米车行道,两侧为1.5人行道;次干道为5米车行道,单侧1.5米人行道。道路根据地形坡向设计合理,满足要求。第三节 建筑设计方案3.1 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

31、范(JGJ50-200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4)、西南地区通用民用建筑图集;3.2 设计原则(1)、建筑布局合理、节约用地。(2)、满足基本功能要求、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3)、功能分区明确,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4)、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采光和院内绿化应达到相关标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5)、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满足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集中布置。3.3建筑设计充分考虑耿马县当地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使建筑体量、造型与耿马县城市环境相协调,追求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平面功能设计中充分考虑华侨民居建筑特点,利用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空气流速,增加舒适度。内部各功能用房布局充分考虑人性化的布置方式,使空间更具亲和性,提高建筑面积的使用率,主要房间均保证足够的日照、避免视线干扰,同时有利于生产生活需要。3.4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内容和范围: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主要对以下设施及建筑物内进行无障碍设计:1、公共道路的人行道无障碍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