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93.82KB ,
资源ID:46482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482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六则名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六则名师.docx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月光曲教学设计六则月光曲教学设计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芬、券、盲、纯、汹。2新词: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3重点段:第8、9自然段。(二)能力训练点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贝多芬的卓越才华,更要学习他的善良和爱心。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二)贝多芬在即

2、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教学活动设计(一)回答课后设计的思考题,勾画重点词句。(二)自学重点段,讨论、交流分辨事物和联想。(三)观察幻灯片,发挥想象,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朗读)。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2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二)整体感知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本文写的是一个传说,生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放录音月光曲。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

3、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说月光曲。板书课题。什么叫传说呢?“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名朗读课文(分节朗读),正音。(2)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3)新词:幽静:偏僻、清静。纯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练。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记录:本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课文指贝多芬把刚才弹奏的月光曲写成曲谱。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4、4)质疑问难,教师点拨。(简介贝多芬)3配乐朗读或范读课文,学生自悟。(1)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1)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部分。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段(1)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段(210)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找学生读传说部分,按传说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二部分分层,并归纳层意。第二部分可分三层:第一层(2)讲贝多芬

5、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第二层(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月光曲。第三层(10)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记录了下来。(四)课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体会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2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1)学习第一段。齐读课文,思考:从这一段中你学懂了什么?(学懂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

6、曲的传说。)(2)学习第二段。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a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c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a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c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

7、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出示幻灯片:阅读重点段第8、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a贝多芬看到了什么?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联系?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讨论、交流、点拨提高:a贝多芬看到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还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这些都是他看到的实在事物。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月光曲。他弹的是由他看到

8、的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因为茅屋里的一切和穷兄妹俩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洒进茅屋一样,这样的联想,使他按起琴键来。他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了。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些都是皮鞋匠听到美妙的琴声产生的联想。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是皮鞋匠从妹妹的表情中

9、产生的联想。因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她“仿佛也看到了”。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注意体现出穷兄妹俩不同的语气,盲姑娘与贝多芬的不同语气。例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不同语气,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贝多芬说明来意时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贝多芬见盲姑娘认出自己的深深激动等,都要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三)课堂练习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在事物,哪是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标在书上。2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感情的变化过程。(贝多芬同情穷

10、兄妹俩,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动,即兴弹奏月光曲,抒发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动的思想感情。)第三课时(一)明确目标1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层。2回归全文,归纳中心。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齐读指名读)(2)说说文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际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2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层。(1)齐读第10自然段。(2)默读、思考:穷兄妹俩完全被音乐陶醉了,想想他们会是什么样子?(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启发学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话把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表达出来。)(一阵风把茅屋里的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

11、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大海,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向岸边涌过来、涌过来兄妹俩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声所吸引、感染,贝多芬曲终人去,他们居然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此

12、时的贝多芬又怎样?情感有了什么变化?(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记录了下来。从“飞奔”一词可以看出贝多芬的心情异常激动,他要把月光曲记录下来的心情也非常急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要把兄妹俩被琴声陶醉、贝多芬异常激动的语气读出来。)(3)回归全文,归纳中心。(让学生依据板书快速浏览全文,然后讨论、交流。)本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表达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和大自然的热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演奏带,让学生边听边进入情境,展开丰富的联想。)(1)整篇课文应该用徐缓、抒情的基调读。(2)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的内容:最初月亮升

13、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用舒缓的语气读;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用逐渐增强、有曲折的语气读;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了,这时用高昂激越的语气读。可以齐读、指名读,反复练习,把握好语气、感情。必要时教师示范读,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4指导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教师引读:一阵风。月光,茅屋里的一切,显得。贝多芬望了望,借着,按起。教师打出幻灯片,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边观察边练习背诵。)(教师引读:皮鞋匠。他好像,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忽然,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皮鞋匠看昏,月光正照在。照着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学生闭目想象画面,想象皮鞋

14、匠听到美妙的琴声展开的联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产生的联想,达到背诵。)(教师引读: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他,花了,把刚才弹的曲子。这段主要写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怎样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去干什么了?这样,学生很轻松地达到背诵。)(三)总结、扩展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1)本文在写作上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谈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丰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读出文中哪些是由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波

15、涛汹涌的大海。这样写就把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和对大自然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例文见作业三)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背诵、默写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阅读短文,说说哪些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标出来。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我坐在汽车上,雾钻进车厢。路边的树木只能看出个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么树。我的脑海里忽然展现一个奇特的想法:瞧,这云雾弥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吗?我们在这山雾中穿行,不正是在腾云驾雾吗?要是去寻访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们乘坐的汽车,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

16、大海中的轮船,正劈风斩浪,奋勇向前。月光曲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2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教学过程 (一)

17、引入新课。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月光曲这一钢琴曲的名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成的吗?那么,我们就先来听一听月光曲,然后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吧!(教师放月光曲请学生欣赏。)(二)自学本课生字新词。1请学生默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生字和词。(1)读准字音qn券 这个字的声母是“q”,不是“j”,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2)记住字形。生字中,有两个字的字形容易写错,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券”,下半部分是“刀”,我们可以这样记:“盲”,上半部是死亡的“亡”字,“亡”是丢失的意思,眼睛丢失了,不就瞎了,成了盲人了吗?所以“亡”不要写成“云”。(3)理解字义。课文

18、中有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记忆。例如:通过查资料或查字典记住词语。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用比较法理解词语。幽静、恬静、安静这三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但是,“幽静”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如:清晨,校园十分幽静。恬静:安静、宁静。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入场券:就是我们用来进入场地的票据。抓住重点字理解。入场券:抓住“券”,“券”就是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那么“入场券”,本课就是指听贝多芬演奏作入场凭证的纸片。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

19、理解。水天相接:先解释“相接”,即“连接起来”。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开的两个词合起来解释,就是水和天连接起来。微波粼粼: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来解释为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3请学生再读课文,看一看刚学过的生字记住了没有。4出一个小小的练习,给学生做。(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券纯熟波涛汹涌(2)组词谱()旅()券()普()旋()卷()芬()盲()纯()粉()育()吨()汹()涌()陶()凶()通()淘()(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可能一时还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围绕题目,

20、扩展内容说清: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2引导学生分段。我们看看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那么请同学默读课文,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的是月光曲的谱写经过呢?画下来。那么,这篇课文怎么分段呢?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自然段至结尾。3学生按分好的段读文,读熟。(四)布置作业。1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3思考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

21、,初步学习分辨所写的事实和联想。三、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有一首曲子叫月光曲。下面一段将介绍有关月光曲的传说。这是一种倒叙的开头写法。2练习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至结尾)。1这一段,可以用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学习。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我们以学生的问题贯穿整个段落的学习中。(1)贝多芬为什么会给一位盲姑娘弹曲子?(我们引导学生看书,从书中找答案。)请同学默读2、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学生默读后,要找同学分别读这两段。怎么理解的,就怎样读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回

22、答。)贝多芬虽然是个音乐家,但是他并没有脱离群众。他能在演出的间歇到小镇上走一走,正是有这样的行动,才能与兄妹俩相识。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这使得他一定要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A理解:“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贝多芬的曲子肯定难弹,这位姑娘也弹不好。上文已交待了“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听一听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她很喜欢音乐。B理解:在姑娘说话以后,哥哥的态度怎样?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不能满足妹妹

23、的要求。他很愧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内心很矛盾。C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可出示投影片,请学生选择。)“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意思是: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听,可不听,你别在意。()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懂事的姑娘,他决定进去为姑娘弹曲子。(2)为什么贝多芬弹了一曲还要再弹一曲给姑娘听?请学生读姑娘的话,体会。“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段话,标点很重要,先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

24、姑娘说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而且心情是异常的激动。姑娘说“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正是由于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动,所以要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3)为什么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几次对环境进行了描写?(可以请学生把写环境的语句画下来,分句体会。)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这里提到了“幽静”的小路。“幽

25、静”就是非常的安静。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贝多芬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是喧闹的小镇,这不大的琴声是不可能引起贝多芬的注意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这就是特定环境的描写。它会收到很好的写作效果,我们不妨在我们的作文中试一试。“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这是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的描写。这是一个气氛非常和谐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弹一架旧钢琴。这说明他们家的确很穷,这与前面介绍的兄妹两个人的对话是一致的。“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26、显得格外清幽。”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我们说创作是要有灵感的。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4)月光曲的内容是什么?请学生仔细读下面这段话,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请用“”和“”分别表示出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

27、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出: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哥哥在静心地听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而且是在那样一个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他看着月光,听着乐曲展开了联想。当哥哥看到妹妹听得那样入神,那么投入,他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变化。哥哥很清楚妹妹酷爱音乐,懂音乐。又在自己清贫的家中迎来了著名的音乐家是多么的兴奋,她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的。哥哥非常了解自己的妹妹,看到妹妹那样专注地听,就知道了妹妹已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已被这音乐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体会,去感受。2练习朗读。(三)老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已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你们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了全文,还有什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