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2.37KB ,
资源ID:46389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389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法制史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法制史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练习题.docx

1、中国法制史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练习题第五章 汉代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1汉景帝时规定:“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这是原则的体现。( )A恤刑原则B特权原则C自首原则D比附原则2汉武帝时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曾颁布过 ,规定商人必须如实申报财产。( )A均输法B平准法C告缗令D专卖法3汉代审判制度中规定,当事人经过初审之后,已得到口供,但须三日后再行复审,称之为( )A乞鞫B读鞫C传复D断狱4汉代把对被告人进行宣判称为( )。A乞鞫 B读鞫 C鞫狱 D断狱 5西汉文景时期改革肉刑,其中改为弃市的是( )A黥刑 B劓刑 C宫刑 D斩右趾6汉代时,审判之后,受审者若喊

2、冤,对判决不服,可提出再审的请求 这叫做( )A乞鞫 B读鞫 C鞫狱 D断狱7西汉文景时期改革肉刑,其中改为弃市的是( )A黥刑 B劓刑 C宫刑 D斩右趾8最早确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皇帝是(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献帝 D汉宣帝9汉朝废除残人肢体的肉刑的刑罚改革始(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10汉朝的刑制改革始于( )。 A文帝 B景帝C惠帝 D高后 11汉代“女徒顾山”是女犯可不去服劳役,每月出钱( )。A一百 B二百C三百 D四百12汉律规定享受减免刑罚的最低年龄为( )。A7岁以下 B6岁以下C8岁以下 D9岁以下13汉景帝时规定:“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

3、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这是原则的体现。( )A 恤刑原则B 特权原则C 自首原则D比附原则14汉武帝时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曾颁布过,规定商人必须如实申报财产。( )A均输法B平准法C告缗令D专卖法15汉代审判制度中规定,当事人经过初审之后,已得到口供,但须三日后再行复审,称之为( )A乞鞫B读鞫C传复D断狱16汉初的法制指导思想以黄老思想为主。黄老思想的特点是( )A“明德慎罚”B“一断于法”C“专任刑罚”D“无为而治”17汉律规定,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者,构成( )A非正罪B事国人过律罪C阿党附益罪D出界罪18首次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下来的法律是( )A唐律疏议B九章律C汉

4、律D开皇律19“亲亲得相首匿”的立法原则始设于( )A秦朝 B汉朝C唐朝D宋朝20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原则的是( )A孔子 B汉文帝 C汉武帝 D张汤21以下属于汉朝定罪量刑原则的有( )A关于刑事责任年龄 B亲亲得相首匿C废除肉刑D先自告除其罪22在汉朝,“凡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 )”A律 B令C科 D比23汉朝下诏废除肉刑,改革刑制,是在( )A汉高祖时 B汉惠帝时C汉文帝时 D汉武帝时24汉初的“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 )A死罪 B抵罪C无罪 D免罪25汉刑制改革的具体原因,源于( )A淳于公上书 B缇萦上书C萧何上书 D张汤上书26汉初受命制定九章律的是(

5、)A萧何 B赵禹C张汤 D叔孙通27汉初的法制指导思想以黄老思想为主。黄老思想的特点是( )A“明德慎罚” B“一断于法”C“专任刑罚” D“无为而治”28汉武帝时,张汤制定( )A九章律 B傍章C越宫律 D朝律29汉代“春秋决狱”的要旨是( )A缘法定罪 B一断于法C一准乎礼 D论心定罪30.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称为( )A律 B令C科 D比二多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汉代主要法律形式的有( )A律B令C比D春秋经2汉律的儒家化的表现有( ) A上请 B恤刑C亲亲得相首匿 D八议入律3汉律规定享受减免刑罚的最高年龄为( )A60岁以上 B70岁以上C8

6、0岁以上 D90岁以上4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基础上增加了( )A兴律 B厩律C盗律 D户律5汉律六十篇包括的法典有( )A九章律B朝律C傍章律D越宫律6汉代被称为“三独坐”的官员是( )A御史中丞 B尚书 C都察使 D司隶校尉7汉朝官吏选拔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A察举 B乡试C科举 D世袭8.汉代刑罚在沿用秦代刑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包括( )A顾山B充军C凌迟D徒边9属于汉代法律形式的有( )A法律答问B律C决事比D廷行事10汉代定罪量刑的原则( )A亲亲得相首匿B贵族官僚有罪先请C尊老怜幼D恤刑11.汉初在国家机构中设立并掌管国家中枢大权的“三公”指的是( )A丞相B中书令C太尉D御史大

7、夫12到成帝时,“三公”的称谓又改成了( )A大司空B大司马C大司徒D御史大夫13.东汉末年,地方行政机构主要是( )三级。A诸侯国B州C郡D县14.汉朝选拔官吏的办法主要是( )A世袭B荐举C考试D战功15.以下哪些属于汉代的刑罚( )A弃市B笞刑C罚金D赎刑16.汉代侵犯皇权尊严的罪名有( )A矫诏罪B不道罪C左官罪D不敬罪17.汉代危害中央集权的罪名有( )A左官罪B阿党罪C出界罪D事国人过律罪18.汉代危害社会秩序的罪名有( )A首匿罪B左官罪C通行饮食罪D群饮酒罪19.以下哪些是汉代对诉讼的限制( )A不得越级上告B不得直接向皇帝告状C严禁卑幼状告尊长D老百姓提起的自诉或告诉只能称为

8、“告”20.以下关于春秋决狱,正确的是( )A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B是汉代司法审判制度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C实质上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定罪量刑标准D注重犯罪人的主观动机,是“论心定罪”三简答题1试简述汉代的立法指导思想2简试两汉的法律形式。3什么是“六条问事”?4何为“决事比”?5简述“秋冬行刑”的内容。6告劾7鞫狱8九章律9左官律10三独坐四论述题1试述西汉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试述春秋决狱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3请论述“录囚”的内容及其意义。4请论述“亲属相隐”的内容及其意义。5试述“读鞠和乞鞫”的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B5D6A7D 8D9B10A 11C12

9、D13A14C15C16D17C18C19B20A21B22B23C24B25A26C27D28A29D30. 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BC 4ABD5ABCD6ABD7ABC8AD9BC10ABCD11. ACD12ABC13.BCD14.BC15.ABCD16.ABD17.ABCD18. ACD19. ABCD20. ABCD三简答题1试简述汉代的立法指导思想答:1约法省禁汉初立法的指导思想。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2德刑并用汉朝武帝时期确立的立法指导思想,强调以道德教化为主,刑罚惩治为辅, 把刑、礼结合起来使用。3顺天行刑由董仲舒提出而被汉武帝采纳。主张司法机关在霜降之后万物

10、肃杀之际断狱行刑,以顺应天时。2简试两汉的法律形式。答:1律经常适用的基本法律形式,具有相对而言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适用性。 2令即皇帝的命令,是根据需要随时颁布的,其法律效力高于律,可以变更或代替律的有关规定。3科由秦代的课发展而来,是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法律文书。4比比即可以用来作为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也叫“决事比”。秦代时曾称“廷行事”。5春秋经义汉朝在断案时,如遇律无正条,又无适当判例可依的情况下,便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中的 经义附会法律作为断案的依据。6法律解释汉朝廷对法律未作统一的解释,当时有一些律学家对律文作了逐章逐句地解释,对符合朝廷要求的解释被采用作为断案的依据。3什么是“六

11、条问事”?答:汉武帝为刺史监察地方而制定的监察法规,是刺史用以行使监察权的依据。“六条”的内容是:“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千石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其中一条规定监察强宗豪右,五条规定监察郡国守相。主要是防止地方豪强与郡国守相相勾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统治。4何为“决事比”?答:汉代法律形式之一。又称“比”,是用来比照判案的典型判例比能补律令之不足,“凡律无条,取比类以决之”。汉代广泛采用判例断案,比的数量很多。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具有灵活性,但也为司法官吏破坏法制提供了方便条件

12、。5简述“秋冬行刑”的内容。答: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的制度。汉代统治者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春夏不执行死刑。除谋反大逆“决不待时”以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天以前执行。因为这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以“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秋冬行刑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律规定“立春后不决死刑”。明清律中的“朝审”“秋审”制度亦可渊源于此。6告劾答:即起诉,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直接到官府告诉,相当于今日的“自诉”;一是由政府官吏(主要是监察御史和司隶校尉等)察举非法、举劾犯罪,相当于今日的“公诉”。7鞫狱答:“鞫狱”即进行审讯和判决。汉代司法官在审理案

13、件时注重收集证据,除收集书证、物证、证人证言以外,还重视收集被告人的口供,而收集口供往往搞刑讯逼供。经审讯获取口供后,三日后再次审讯,目的是看此次供词与上次是否有出入,从而使受审者有更正供词的机会。然后,对被告宣判。8九章律答:汉朝政权在全国确立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汉高祖命萧何制定新法典,是为九章律。它是在参照借鉴李悝法经和秦律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充而成的。除继承法经及秦律中的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六篇外,又增加了户律(有关户籍、婚姻、赋税方面的规定)、兴律(有关徭役、防备方面的规定)、厩律(有关畜牧驿传方面的规定)三篇,合为九篇,故称九章律。9左官律答:是汉代专门法律。

14、其内容主要是严禁官员擅自仕于诸侯,体现了尊君抑臣的思想。指中央的官未经批准而擅自到诸侯国做官,是对抗中央的行为,便构成左官罪,犯此罪者处死刑。10三独坐答:指东汉时期管监察的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总揽政务的尚书令可以在朝会时设置专席就坐,体现了出了东汉初期对监察官的重视。四论述题1试述西汉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答:汉文帝适应形势的需要,于公元前167年下诏废肉刑,进行刑制改革。具体是:把黥(脸上刻墨并服无期刑)改为髡钳城旦(有期刑附加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把(割鼻子并服无期刑)改为笞三百(有期徒刑附加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并服无期刑)改为笞五百(有期徒刑附加打五百板子),把斩右

15、趾(斩去右脚并服无期刑)改为弃市(死刑)。这样传统的墨、剕等刑罚制度至此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即把斩右趾改为弃市,实是扩大了死刑的范围,另外以笞刑代替斩左趾刑,结果导致受刑者多被打死。景帝即位后,在文帝的基础上对肉刑制度作进一步改革,曾两次下诏减少笞数,第一次是把笞五百改为笞三百,笞三百改为笞二百;第二次把笞三百改为笞二百,笞二百改为笞一百,并颁布菙令,规定笞杖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等。这样减轻了笞刑对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者的数量。汉文帝刑制改革的另外一项内容就是明确规定了刑期,以前的刑罚均为无期刑,经文帝改革,无期刑终于变为有期刑

16、。此外,文帝还废除了收孥相坐律令以及诽谤罪等。总之,西汉文景帝的刑罚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它使刑罚从野蛮走向相对文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劳动力,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外,刑罚改革还为后来确定封建制五刑打下了基础。2试述春秋决狱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答:是指在审判案件时,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其首创者为董仲舒,基本精神是“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即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首恶者从重惩治;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这里强调审断时应重视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在考察动机的同时

17、,还要根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在法律繁琐而又不完备的当时及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春秋经义决狱不失为司法原则的发展和审判上的一种积极的补充。但是,如果以主观动机的“心、志”的善恶,判断有罪无罪或罪轻罪重,也往往成为司法官吏主观臆断和陷害无辜的口实,所谓“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可见,春秋决狱在运作中容易产生流弊,在某种程度上为“擅断论”提供了不实的依据。3请论述“录囚”的内容及其意义。答:所谓“录囚”,是指上级司法机关对在押囚犯的复核审录,以检查下级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理是否有失公正,并纠正冤假错案。汉代录囚有皇帝录囚、刺史录囚及郡守录囚。关于皇帝录囚,此事始于

18、东汉明帝时期。刺史录囚,指朝廷派往地方的刺史从事录囚活动,以平反冤狱。刺史之制始于汉武帝时,按规定,刺史于每年秋冬季节到郡国巡察,成为“行部”。刺史行部的主要任务是“省察治状”,这当然包括审核狱讼情况,东汉时仍沿袭此制。总而言之,两汉时期,通过皇帝、刺史及郡守的录囚活动,使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也有利于提高地方司法官明法慎刑的自觉性,从而使当时的司法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并对后世司法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请论述“亲属相隐”的内容及其意义。答:指在直系三代血亲和夫妻之间,除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减免刑罚。最早提出这一原则的是孔子。他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经过秦律萌芽

19、,汉代儒家思想发扬,亲属相隐便成为汉律中定罪量刑的一项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卑幼,除死罪上请减免外,其他也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原则为此后封建法典所继承。是对儒家所提倡的宗法道德的一种维护。5试述“读鞠和乞鞫”的内容及其意义。答:在古代诉讼程序中,在审讯过程完结之后,做出判决,司法官对被告宣读判决书,称之为“读鞫”。审判之后,受审者若认罪服法,则按判决执行;若其喊冤,对判决不服,可再提出再审的请求(由当事人自己提出或有他人代为提出),即“乞鞫”。乞鞫是汉代复审制度,汉律有“有故乞鞫”的规定,就是说对原司法机关的判决不服,允许当事人上书,向上级司法机关请求复审。复审期限是三个月,过了三个月,便不得请求复审。汉律关于乞鞫的规定,是汉代统治者出于“慎刑”考虑,并企图缓和阶级矛盾,同时通过这项制度,对司法官吏执行法律的情况能起到检查的作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