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59.20KB ,
资源ID:46326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326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docx

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2018-2019学年高2016级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

2、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B. 宗法关系成为维系皇权的纽带C. 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D. 血缘分封成为中央集权的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说明商朝灭亡之前,国王与诸侯的关系比较松散,“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说明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大大加强,故A正确;西周通过血缘分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B错误;由材料“

3、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得知,分封的主体除王族和先代贵族外,还有功臣,故C错误;皇权的出现是在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之后,故D错误。2.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B.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 科举制度全面实施【答案】B【解析】【详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提供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只是提供条件,A不符合题意;隋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B符合题意;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秦汉时期,C不符合题意;科举制度全面实施与商品经济

4、的发展无关,D不符合题意。3.匣钵技术的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者劳法盛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A.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B. 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 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广泛应用的信息,排除A;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于唐朝,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材料无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地位问题,排除C;匣钵技术是制瓷技术的一

5、项重大发明,极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表明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4.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表明A. 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B. 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较小C.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D.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积极塑造【答案】A【解析】两汉到明清可以看出节妇烈女人数总趋势是上升,尤其是两宋之后最典型,说明儒家思想不断趋于保守,故A项正确;两汉以前不能从示意图上体现,故B项错误;宋以前节妇烈女人数较少,故C项错误;从节妇烈女的增加是儒学尤其是理学对女性的摧残,故D项错误。5.北宋时期,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

6、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批复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作为个案,它可以佐证当时A. 地方割据的隐患较严重B. 政治风气较为开明C. 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D. 儒家信仰得以重建【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描述了北宋时期一个四川文人写诗提倡四川割据独立,而宋仁宗听到后却给他封了官,可见政治风气较为开明,故选B;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地方割据隐患是否严重以及君主集权程度如何,排除AC;儒家信仰也与题干所述无关,排除D。6.明朝大明一统志图序的负责官员谈到此书编撰的目的时说“为天下总图于首,披图而观,庶天下疆域之大,了然在目,而我皇明一统之盛,

7、冠乎古今者,垂之万世,有足征云。”这表明明朝政府A. 通过此举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B. 大大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作用C. 地理测量技术和地图编撰技术的成熟D. 认识到此举对维护大一统的重要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古代以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重农抑商,不重视国内市场的整合,排除A;单纯地图的编撰自身不能大大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地理测量技术和地图编撰技术的信息,排除C;由材料“我皇明一统之盛,冠乎古今者,垂之万世”,可见材料是基于维护大一统而编撰全国地图,故选D。7.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高中教材版本课文表述人民教育出版社(

8、必修II)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民出版社(必修II)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岳麓书社(必修II)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的解体无关B. 进入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 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D. 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某种特例【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列强的经济侵略,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表格表明近代以来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选B;主要是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我国自然经济,排除C;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就是自然经济。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故属于自然经济

9、,所以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表现,排除D。8.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这表明,民国2年工商业发展的主因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统治B. 列强一战期间放松了经济侵略C. 北洋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正确D. 工商界实业救国运动广泛推动【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可以看出民国初年工商业发展的主因是当时政府的政策鼓励,故选C选项。A选项错误,此时辛亥革

10、命已经结束,国民政府发展工业不是因为革命的影响;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外国列强的影响;D选项时间不对,此时是在民国初年。9.武汉会战目的方针与策略指导指出:“以目前国际形势观察,自力更生仍为我政略上最高原则,基于此而产生之作战指导方针,亦即持久战与消耗战。”由此判断A. 国民政府依然坚持片面抗战路线B. 中共坚持持久战与全面抗战路线C. 日本法西斯全面扫荡敌后根据地D. 国民政府曾期待国际力量的援助【答案】D【解析】【详解】A与材料无关,排除;武汉会战目的方针与策略指导由国民政府制定,国民政府制定的方针反映不出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抗战路线,排除B;材料无关日本法西斯全面扫荡敌后根据地,排除C;题

11、干说“以目前国际形势观察,自力更生仍为我政略上最高原则,基于此而产生之作战指导方针,亦即持久战与消耗战”,其中“国际形势”就是求国际援助而不成。结合所学知识,国民政府曾积极寻求国际援助,而受国际形势所限,仍需以自力更生为最高原则,因而才有了题干所引述的政策。而其它选项均与题干不符,故选D。10.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A. 经济增长方式变革B.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 国家优先发展工业D. 工农比例脱离国情【答

12、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19531957年”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其时间段的相关史实及“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可看出当时重视工业的发展,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工业,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C符合题意,ABD的表述均不合题意,故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11.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

13、明A.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B.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C.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D.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1978年我国才确立改革开放政策,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过度的拨乱反正,故B错误。教育和考试虽然需要一定的政治指导,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故C错误。文革结束刚刚结束,对抨击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可见人们的思想尚未完全解放,故选D。12.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A. 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B. 中国综合国力和地位的全面提升C.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独立外交D. 中国冲破两极格局

14、开展新型外交【答案】A【解析】1978年后新时期外交政策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并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故A正确;材料数据无法体现“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开始多边外交”,排除C;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D无法全面反映两极格局结束数据的变化,排除D。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户籍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真正的户籍

15、制度到秦代编制户册才开始创立,通过清查登记人口并实行管制,限制人口流动,防止人口流失,保证兵役和赋税征收。这些制度被后代所继承。到了唐朝出现了最早的城乡户籍区分,城市人口称为坊郭户,农村人口则是乡村户,但唐代户籍实行编户与非编户的良贱制度,并没有为坊郭户单独设立户籍。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宋代正式将坊郭户纳入了法律体系之中,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代的坊郭户包括官吏、大商人、地主、大手工业者、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和女使之类,大致依据财产来区分,上下共有十个等级,而乡村户则根据土地多寡分为五等。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

16、匠户等籍,赋役黄册编定以后,户籍不得随意改动。清代时,朝廷宣布“摊丁入亩”,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但户籍制度一直保留。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等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国家采取了统购统销政策。1958年政府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正式建立。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拥有国家计划供应的商品粮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城乡二元户籍格局长期附着了粮油供应、劳动就业、医疗保健、教育、福利等十几项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城乡隔离体系。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开始允许农村人进城务工,农民工由此而生;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严格控制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农转非”政策。198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农

17、民进入城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部分农民获得迁徙自由。2000年以来,国家已开放了中小城市的户籍,一些省会城市也放宽了进城务业的户籍政策。北京近日公布了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至此,北上广深这四个市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均已提出或实施各自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据殷志静、郁奇虹中国户籍改革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户籍制度两次大的改革的影响。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户籍制度变迁的认识。【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长期延续;以征收赋税和社会控制为主要功能;户籍带有身份性等级性;从总体看,禁锢人口自由流

18、动;以财产或职业作为划分户籍的标准;唐宋以来,户籍控制有所放松;具有继承与发展的特点;原因: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安土重迁思想;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赋税制度的调整(2)影响:第一次:适应了三大改造、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强化。造成了城乡二元社会和不同的国民待遇,导致农业和城市发展都受到限制,从长远看制约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第二次: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加快了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问题;城乡居民在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差别依然较大。认识:户籍制度关系国家治理和经济民生,户籍制度变迁与特定

19、的历史条件相联系。从总体演进看,户籍的社会控制功能减弱,逐渐成为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工具。【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户籍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可见历史悠久,长期延续;由材料“清查登记人口并实行管制,限制人口流动,防止人口流失,保证兵役和赋税征收”,可见以征收赋税和社会控制为主要功能;由材料“坊郭户包括官吏、大商人、地主、大手工业者、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和女使之类,大致依据财产来区分,上下共有十个等级,而乡村户则根据土地多寡分为五等”,可见户籍带有身份性等级性;由材料“限制人口流动”,可见禁锢人口自由流动;由材料“官吏、大商人、地主、大手工业者、小商贩,

20、小手工业者,人力和女使之类”,可见以财产或职业作为划分户籍的标准;结合所学,可见唐宋以来,户籍控制有所放松;由材料“户籍制度一直保留”,可见具有继承与发展的特点。第二小问,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由时刻的历史背景,可以从小农经济、中央集权、等级观念和安土重迁思想说明;而户籍制度的变化要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赋税制度的调整说明。(2)第一小问,由材料“1953年开始,国家采取了统购统销政策。1958年政府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正式建立”“是否拥有国家计划供应的商品粮”“形成了一整套城乡隔离体系”,可见建国后第一次户籍制度与三大改造相关,服务于国家工业化,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强化,但

21、是造成了城乡二元社会和不同的国民待遇,导致农业和城市发展都受到限制,从长远看制约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由“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开始允许农村人进城务工”可见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由材料“部分农民获得迁徙自由国家已开放了中小城市的户籍,一些省会城市也放宽了进城务业的户籍政策”这有利于打破城乡壁垒,加快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但是城市人口膨胀,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问题,而城乡居民在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差别依然较大。第二小问,首先要承认户籍制度关系国家治理和经济民生,而户籍制度往往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从历史来看,户籍制度的变化彰显社会进步,其社会控制功能不断减弱。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22、要求。材料 社会流行词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时间流行词汇18401912年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19121949年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牺牲精神、民主自决精神、她19491978年列宁装、三大改造、工业化、人民代表、粮票1978年以后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答案】示例:示例一: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

23、民权在当时流行。1912年,辛亥革命后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民主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示例二: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

24、碍,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示例三: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辛亥革命后

25、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了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她”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装流行。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词汇。【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据材料提到,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

26、、互联网,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例如: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

27、业成为流行词汇。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影响(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在第45、46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名商人出身的北方汉族财相卢世荣主持财政期间,向忽必烈提改革意见,其内容是:用官钱购南方棉帛运到北方牧区换取羊、马,然后把这些羊、马交给当地牧民定合同放牧取

28、利。合同规定皮毛、筋角、酥酪等的十分之二给牧民,其余由官府出售。马以备军兴,羊以充赐予。忽必烈听罢卢氏建议后说,这是祖宗时欲行之而未果的计划。他要求卢世荣尽快推行。卢世荣死后他的其他许多经济管理意见在忽必烈那里并没有因人废言,这条意见也是没废弃的。卢世荣之后的财相藏族人桑哥执政间创建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至元二十四年夏,忽必烈同意忻都(蒙古贵族)以新钞1106万锭,银1593锭、金100两付江南各省与民大规模互市;次年九月桑哥请示忽必烈批准营造五个库于禁中贮币帛,当与这个农牧南北大贸易蓝图的实际实施相关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全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的

29、内容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内容特点:官方贮币帛,用以南北互市;政府与当地牧民协议放牧(羊、马)取利;官府主导出售十分之八,“马以备军兴,羊以充赐予”。(2)原因:1276年元朝统一中国,其统治中枢已靠近南方文明区;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北方亟需南方物产;忽必烈之前蒙元统治者的夙愿;忽必烈的支持和推广;农牧业制度的保障;卢世荣汉人出身、商人经历;统一货币的推行。影响:增加了元朝国家的财政收入;满足了统治者对财富的追求;为国家增加了羊、马的来源;巩固了元朝统治;加速了蒙古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暂时缓和了阶级

30、矛盾和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详解】(1)由材料“用官钱购南方棉帛运到北方牧区换取羊、马”,可见官方贮币帛,用以南北互市;由材料“把这些羊、马交给当地牧民定合同放牧取利”,可见政府与当地牧民协议放牧(羊、马)取利;由材料“合同规定皮毛、筋角、酥酪等的十分之二给牧民,其余由官府出售”,可见官府主导出售十分之八;由材料“马以备军兴,羊以充赐予”,可见“马以备军兴,羊以充赐予”。(2)第一小问,从国家统一、经济重心南移、统治者重视、主持者推动、农牧业发展和统一货币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主要从政治上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民族团结;经济上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善

31、人民生活、促进南北交流等方面概括。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郑永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答案】(1)共同点:义利观有其时代特征;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阶段的表现;都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同点: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邓小平: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