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95.56KB ,
资源ID:46282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282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docx

1、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第一篇 数与代数第一节 数与式一、实数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 21_-3,百,0.231,0.737373,血卩 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 无理数.如:n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 实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I a I。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 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一疽

2、丨=何;I 3.14 -nl =n- 3.14.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 , 0的相反数是0。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 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 x 10n的形式(其中1 an);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 (ab) a b (n为正0 . a n 整数);零指数:a 1 (az0);负整数指数: an (az0,n为正整数);2.整式的乘除法:1几个单项式相乘

3、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_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5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 即(a b)(a b) a2 b2;6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 2倍,即(a b)2 a2 2ab b23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4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团式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

4、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 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公式 a2 b2 (a b)(a b) ; a2 2ab b2 (a b)25分解因式的步骤:分解因式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公因式,一定先提取公团式,然后再考 虑是否能用公式法分解.6分解因式时常见的思维误区: 提公因式时,其公团式应找字母指数最低的,而不是以首项为准. 提取公因式时,若有一项被全部提出,括号内的项“ 1”易漏掉. 分解不彻底,如保留中括号形式,还能继续分解等4.分式A A1分式: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B的形式,如果除式 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音为分式

5、.A a a注:(1)若B工0,则B有意义;(2)若B=0,则B无意义;(2)若A=0且B工0,则 =0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团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4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5分式的加减法法则:(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6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

6、 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7通分注意事项:(1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应为各分母系救的最小公倍数与所有相 同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2)易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成了去分母,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8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9 对于化简求 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第二节 方程与不等式一、 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 (次)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 方程.一般形式:ax+ b=0 (a0)3.解一元

7、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一。二、 二元一次方程(组)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 代人消元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 一把“二元”变为“一元” ,主要步骤是,将其中一 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岀来,并代人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 元一次方

8、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人消元法,简称代人法.(2) 加减消元法:通过方程两边分别相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 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三、 分式方程1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整式方程;验根;下结论.3. 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增根的产生:分式方程本身隐含着分母不为 0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方程中未知数允许取值的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使原方程中分母 的值为0,那么就会出现不适合原方程的根 I增根; 验根: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出现增根,所以解分式

9、方程必须验根.四、 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且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 程.一般形式:ax2 + bx+c=0(a工0)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以配方为手段, 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 bx+c=O(k工0)的一般步骤是:化二次项系数为 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2移项,即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 绝对值一半的平方;化原方程为 (x+m ) 2=n的形式;如果n0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 解;如果n

10、= v0,则原方程无解.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x b 4aC(b2- 4ac 0)2a因式分解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它的理论根据是两个因式中至少要有一个等于 0,因式分解法的步骤是:将方程右边化为0 :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 因式的乘积;令 每个因式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 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3.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要注意, 强调az0.因当a=0时,不含有二次项,即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如关于x的方程(

11、k2- 1) x2+2kx+1=0中,当k= 1时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 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注意: 化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确定a、b、c的值;3求出b2- 4ac的值;若b2-4ac0,则代人求根公式,求出 xi ,X2.若b2- 4av 0,则方程无解. 方程两边绝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 2(x + 4)2=3 (x + 4)中,不能随便约去(x + 4)注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使用配方法 (除特别要求外)但又必须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顺序是: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式:用不等号(“V” )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2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4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5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6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系数不为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易错点:(1)不等式两边部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这是同学们经常忽略

13、的地方,一定要注意; (2)在不等式两边不能同时乘以 0.8.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去分母,去话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9求不等式的正整数解,可负整数解等特解,可先求岀这个不等式的所有解,再从中找岀所需特解.10.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 式组.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的解集.12.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13.不等式组的分类及解集(av b).1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 分别求岀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

14、的解集(2) 利用数轴或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的解。第二节 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 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 x轴或横轴,铅直象限: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 0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这个平面 叫做坐标平面.1第專耀P_*0第三煞眼图t5-12.一次函数1. 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 y=kx + b(k、b为常数,k工0)的形式,则称y是 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

15、y是因变量特别地,当 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b2. 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点(0, b),( -r,0 )的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 y=kx的图象原点(0,0)的一条直线,如下表所示.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y=kx+b(k、b为常数k工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或向下(b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ZV到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 y随x的增加而减小;当k0)或向右(m0)或向右(m0)或向下(k0)平移|k|个单位,即可得到y=a(x+m)2

16、+k的图象,其顶点是(-m, k),对称轴是过点(-m,k)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直线x=-m), 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 y=ax2相同.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 :(1)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就是二次函数y ax bx c当函数y的值为0时的情况.2 2(2,当二次函数y ax bx c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 y ax bx c有两个不2 .相等的实数根;当二次函数 y ax bx c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二次函数y = ax2+ bx+c的图象 与x轴没有交点时,则 一元二

17、次方程2 .y ax bx c没有实数根.第二篇 空间与图形第一节 图形的认识一、 点线面二、 角1.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三、 相交线与平行线1.余角、补角、对顶角(相交)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2.垂直(1)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有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2)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端点的距

18、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平行(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 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 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的性质: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四、三角形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三角形的有关性质: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3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19、4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5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6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全等三角形(1) 定义:两个能够重合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斜边、直角边(HL)4.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

20、角对等边) ;5.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 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6.三角函数:在Rt ABC中,/ C=90 ,SinA= A的对边 ,cosA= A的邻边 ,tanA= A的对边 斜边 斜边 A的邻边sinA=cosB; 0sinA1,0cosA0. / A越大,

21、/ 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度、 三角函 -数函数 -304560Sin a1乜222屈1C0Sa222tan a3, n是正整数);(2)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O2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图形, 它是研究特殊四边形的基础, 是研究线段相等角相等和直线平行的根据之一.(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两条平行线 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个定值,不随垂线段位置改变而改变,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相

22、等.(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平行四边 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矩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除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外)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3)矩形的判定: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菱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

23、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除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外)菱形的四边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的判定: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5.正方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四边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正方形的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6.等腰梯形(1)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等腰梯

24、形的判定: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六、 圆1.圆有关的概念:(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2)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3)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4)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5)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2.圆的有关的性质:(1)圆心角、弦和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心距 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分别相等;(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