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2.54KB ,
资源ID:461993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199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评估方案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评估方案综述.docx

1、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评估方案综述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方案评估综述1 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云南省XX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1.1.2 建设地点云南省XX市XX镇1.1.3 建设性质新建1.1.4 项目主管部门云南省农业厅1.1.5 项目建设单位云南省XX市农业局1.1.6 建设目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云南省XX市XX镇建成一个面积为40亩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遏制西双版纳普通野生稻资源及其原生境被进一步破坏和灭绝,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日常管理与保护工作的运行机制,恢复和繁殖目前残存的普通野生稻,逐步使保护点的生态环境朝着有利于普通

2、野生稻生存繁衍的方向发展,使普通野生稻的居群在这一环境中得到再生、更新、繁殖、扩大。推动野生稻中优异基因的发掘与利用,为我国水稻育种提供育种材料,将农业生物资源优势转变为基因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1.1.7 项目建设内容云南省XX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主要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为40亩,其中:核心区为6亩,缓冲区为34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围栏,修建道路、保护点标志、警示标志、排水沟等保护设施,购置简单观察、记录、管理设备和气象观测箱等必要仪器。1.1.8 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115.00万元,分别为中央和地方投资。其中:1、土建投资为50.58万元,占总投资的43.98%,2、仪器设备

3、购置为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70%,3、数据库建设为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70%,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8.90万元(包括前期工作费10.00万元,宣传培训费15.00万元及其他费用13.90万元),占总投资的33.82%;5、预备费5.52万元,占总投资的4.80%。1.1.9 资金筹措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分别由中央投资105.00万元,占总投资的91.30,地方投资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70。1.1.10 实施计划项目建设期1年。1-3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等工作,4-11月完成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与安装、人员培训等工作,11-12月项目竣工

4、验收。1.1.11 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在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的、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我国以野生雄性不育稻为育种材料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6亿公顷,共增产2.4亿吨,其经济效益达1200亿元。同时,XX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将促进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为我国正在大力培植的生物技术产业和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2、社会效益普通野生稻资源的丢失实质上是不可再生基因资源的丢失,保护普通野生稻资源,加快重要优异功能基因的发掘,将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与利用不仅关系到中

5、华民族自身食物安全,而且将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是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措施。3、生态效益长期以来,由于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XX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破坏相当严重,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受到极为严重的威胁,原来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丧失,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该项目的实施,将使XX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得到有效保护,对普通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积极作用。1.1.12 结论与建议结论:项目的建设是及时必要的;符合国家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产业政策与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的需要;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投资规模适宜;项目管理系统健全;购置仪器设备实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

6、显,项目可行。建议:项目主管单位加大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协调和控制力度,确保项目顺利的实施;抓紧项目资金的落实和监管工作,加强资金运用的监管,严格按照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安排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挪用;当地相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农业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管理办法、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议国家尽早立项,加快实施。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 称单 位数 量一建设内容1核心区围栏米2282缓冲区围栏米12923工作路米4904排水沟米4905工作间平方米1406围栏门个17标志碑个18警示牌个29设备仪器台/套6二总投资万元115.001土建工程万元50.582仪

7、器设备购置万元10.003数据库建设万元10.004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万元38.905预备费万元5.52三资金筹措万元115.001中央投资万元105.002地方投资万元10.002 项目背景 2.1 政策背景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有的野生植物约270类、1.7万个品种。长期以来,一些地方进行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野生植物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一些珍稀植物濒临灭绝,许多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数量急剧减少。据有关部门人士介绍,我国农业野生植物有4至5类、191种处于濒危状态,这些不可再生物种一旦灭绝,将对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邓小平同志曾说过:

8、“农业的根本出路要靠生物工程来解决”。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是开发优质农产品的潜力所在,野生植物基因资源是农业生物工程的基础。农业野生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优良特性,蕴藏着大量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耐寒等优异基因。拥有并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来挖掘优异基因,创造新型种质,培育综合性状整合良好并具有某种特异优良性状,如超高产、高品质或特殊用途品种的生物工程技术,已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目标。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优良品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的关键是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发掘与利用。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科学家利用农业野生植物改良作物品种,取得了丰硕的

9、成果。被誉为“杂交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与美国的科学家合作,通过分子技术从普通野生稻中发现两个增产基因,分别可比现在的高产杂交稻增产18以上,利用普通野生稻不育株开创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新局面,使全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为中国解决粮食紧缺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再次印证了普通野生稻在杂交稻研究中的宝贵价值。可以说,没有普通野生稻资源,培育优良栽培稻品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力。普通野生稻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储备资源之一,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起基础性支撑作用,已成为农业

10、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命脉。长期以来,由于对普通野生稻资源缺乏系统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使得云南省普通野生稻资源在原生境下几近灭绝。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最近温家宝总理做出专门指示,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通力协作”,做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回良玉副总理指出,“野生植物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农业战略性资源,要从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为普通野生稻资源的原生地,XX市农业局是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贯彻落实科学

11、发展观的重要举措。2.2 社会经济状况XX市地处东经1002510131,北纬21272236。国境线长112.39公里。境内有国家级口岸XX港和西双版纳国际机场,XX市辖12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84个村公所,辖区内有5个县级国营农场、4个中央和省属科研单位。全市面积6958平方公里,东西横距98公里,南北纵长112公里。全境山地占总面积的95%,在山间有10个盆地(坝子),其中勐龙坝79平方公里,XX坝77平方公里,橄榄坝65平方公里。坝区为粮食与热带作物橡胶的主产区。辖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71条。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境内森林覆盖,是动植物资源宝库。有高等植物3000

12、种、珍贵树种340多种、脊椎动物600多种、鸟类400种、兽类60种,有全国最大的灵长类中心和蝴蝶养殖场。XX市人口37.42万人,农业人口22.09万人,农村劳动力12.6万人。2003年全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32.1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辖区)155734万元(农业32688万元,林业108201万元畜牧业11729万元、渔业3116万元),财政收入1.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1元,人均有粮380公斤。XX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兼有大陆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优点而无其缺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静风少寒,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在18.621.9之间。年平

13、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年平时日照180023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0136千卡/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86之间。年平均风速0.51.5米/秒,静风频率71%。最热月25,最冷月13.8,市内虽然四季不分明,但旱季和雨季却分明,降雨集中在510月,辖区内共有大小河流71条,其中有10条主要河流。西双版纳国家级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在市境内有3片,共计173.55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6.7%,占全州保护区面积的48.2%。此外,境内还有保护完整的国有森林417.54万亩和集体森林165.4万亩。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普通野生稻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属

14、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水稻育种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含有多种目前人们尚不完全了解和某些现代水稻丢失的特殊基因及农艺性状。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可产生许多优质新品种,创造粮食生产上的奇迹。被誉为“杂交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利用普通野生稻不育株开创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新局面,使全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为中国解决粮食紧缺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2.3.1 必要性分析作为全球近一半人口食物来源的水稻,是世界头号粮食作物,是我国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好普通野生稻资源及原生环境,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保护和利用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将对我国消除贫困、发展经济、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十

15、分积极的作用。据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估计,随着人口的增加,到2020年全世界对稻米产量的需求将由现在的5亿吨增加至7.8亿吨,但实际情况是可耕地和稻农却在日益减少。如何大幅度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成为水稻育种专家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稻属遗传多样性和新的基因资源,通过不断扩大栽培稻改良品种的遗传基础来实现。这一方面需要借助于生物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另一方面则依赖于水稻近缘野生种的基因资源。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普通野生稻形成了丰富的变异类型,对水稻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抗旱、耐寒、耐盐碱、优质、氮磷高效利用及雄性不

16、育等优良基因。大量的研究表明,野生稻中广泛存在着可用于栽培品种改良的优异基因,特别是存在着许多育种急需而栽培品种缺乏的关键性基因。所以,妥善保护野生稻、深入挖掘野生稻中的有利基因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增强水稻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杂交水稻的大范围推广,就是我国科学家利用野生稻的“野败”不育细胞质特性,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范例。普通野生稻资源对水稻育种、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拥有三种普通野生稻(普通野生稻、药用普通野生稻和疣粒普通野生稻)。我国的三种普通野生稻资源在云南均有分布,其

17、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令世界瞩目。尽管农业部和云南省农业厅重视普通野生稻的保护和研究利用,在元江和澜沧分别建立了国家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但由于公众对保护普通野生稻的意义认识不足,随着农业生产体系的现代化、人口的急剧膨胀和迅速的都市化,导致普通野生稻正常生长和繁衍的自然生境遭到破坏毁灭。据中科院院士洪德元教授等对普通野生稻的主要分布地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的调查反映,普通野生稻的天然居群已大量消失,残存的居群也处于不断萎缩中,其中以育种利用价值最大的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的濒危程度最高。云南发现的26个普通野生稻分布点,现仅存1个,药用普通野生稻在原生境中濒临灭绝。51个疣粒普通野生稻分布点中,

18、已有25个点的普通野生稻绝迹,36个点的疣粒普通野生稻居群明显缩小,濒临消亡。鉴于普通野生稻资源的保存和利用,与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息息相关,保护普通野生稻资源及其原生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绝对不亚于保护大熊猫。专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紧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住这一珍贵的野生物种资源。 2.3.2 可行性分析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62.9%,故云南有“植物王国”、“香料之乡”、“天然花园”、“药物宝库”等美称。云南热带、亚热带的高等植物约1万种,占

19、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云南还拥有许多在遗传育种上具有很高价值的农林园艺植物的野生种质资源,以及蕨类植物(占全国一半)、裸子植物等古老植物。据有关资料,云南主要栽培植物有500余种,占全国的80%,拥有德宏紫米、广南八宝米、云南小麦、巧家小燕麦、西盟魔芋、勐海姜、西双版纳黄瓜、绿叶苎麻、屏边三七、滇芹、滇桑等云南特有作物种质资源,主要野生作物资源有600余种,其中包括普通野生稻、药用普通野生稻、疣粒普通野生稻、金荞麦等大量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作物遗传资源,此外还有数千种药用野生植物和野生花卉资源,是亚洲栽培稻、荞麦、茶、甘蔗等多种作物的起源地和多样性中心。云南省农业厅十分重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

20、与利用,在组织管理、技术支撑、保护点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年,云南省农业厅成立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云南省农业环保站,在全省11个地、州、市成立了专门的农业野生植物管理机构,从省到市、县各级农业部门初步建立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组织管理体系,配备了专职人员。开展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执法管理和执法培训、元江普通野生稻原生境示范点建设、云南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现状调查等工作。XX市辖区内有国家和省级科研单位5个,2002-2003年在景哈乡和XX镇建立了2个州级野生稻保护点。为加快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奠定了基础。因此,实施云南省XX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切实

21、可行。该项目针对XX市普通野生稻残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和恢复方面入手,既恢复了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又保护了普通野生稻生存环境,可以为我国水稻育种和生产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为食物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XX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示范点建设还可以大大提高公众对农业野生生物资源保护意识。3 建设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概况3.1 建设单位概况3.1.1 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为XX市农业局,是XX市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隶属XX市人民政府,为财政全额拨款行政管理单位;其下属的XX市农业环保站是直属XX市农业局管理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农业野生植

22、物保护的具体管理工作,农业环境质量状况监测与调查,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3.1.2 人员及技术力量XX市农业局是当地农业生产、经济、科技推广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现有职工23人,其下属的XX市农业环保站有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大学本科5人,大专4人,中专1人,其它2人;具有农艺师任职资格的7人,助理农艺师任职资格的2人。会计人员1人。技术等级工人2人。有专人负责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参加过云南省农业厅组织的野生植物管理与执法培训,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23、和业务管理能力。3.2 技术依托单位概况3.2.1 基本情况技术依托单位为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是云南省农业厅直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近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管理、科研和监测项目15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次,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云南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1次。云南省农业厅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该站,具体承担云南省野生植物保护管理、调查和保护点建设监督、管理工作。3.2.2 人员及技术力量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有专业技术人员21名,其中:推广研究员1名、高级农艺师6名、农艺师7名,具有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相关人员

24、参加过农业部组织的全国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培训,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管理能力。4 项目点布局与建设条件4.1 项目点选址原则1、普通野生稻天然生长状态和生态环境状况相对完好;2、目前没有并且将来也不易被划入各种类型开发区的用地范围;3、周边区域没有在植物分类学上与保护区普通野生稻近缘的栽培植物集中分布;4、远离受人类生产生活排污行为影响严重的区域;5、面积至少能够满足普通野生稻正常生长和自然繁衍的最低需求。4.2 项目点布局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镇曼喃村,地处XX城西郊,海拔520米。核心区在东经10145、北纬2157、海拔510米的区域,距离XX市区4公里,与西双版纳XX机场一墙之隔。

25、4.3 项目点建设条件4.3.1 自然资源条件1、气候条件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6;空气湿度大,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11毫米;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1962.7小时。2、土地资源土壤自然肥力高,适宜发展水稻、橡胶、甘蔗、水果、蔬菜、瓜果等热带经济作物,农业经济较为发达。森林面积135000亩,森林覆盖率53%,耕地面积43123亩,机耕面积18253亩。4.3.2 社会经济条件2003年XX镇实现社会现价总产值16257.32万元;工业总产值4322万元;农业总产值11935.32万元;财税收入1231.4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8152.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2元。粮食播种面积367

26、25亩,总产量1013万公斤,总产值1003万元,人均占有粮食632公斤。橡胶总面积43507亩,干胶总产量3012吨,产值4352万元。甘蔗种植面积312亩,总产量1152吨,产值47.2万元。茶叶总面积432亩,采茶面积232亩,干毛茶总产量2.7吨,产值3.3万元。西瓜、辣椒、玉米等品种远近闻名。曼喃村委会辖4个村民小组,347户1912人,其中:女460人,人均占有粮食367公斤,全村耕地面积7272亩,橡胶面积2750亩(开割203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732元。4.3.3 基础设施条件1、交通条件陆路畅通,镇域内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航空紧靠西双版纳XX国际机场,村寨错落有

27、至。2、水利条件全镇有水库3座,坝塘9座,总库容量1600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座。直接灌溉面积15732亩,水利设施形成网络化分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372亩。4.3.4 组织保障条件 XX市人民政府成立XX市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农业环保站,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承担XX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示范点日常管理工作。5 项目建设方案5.1 建设目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云南省XX市建成一个面积为40亩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防止普通野生稻资源及其原生境的破坏,有效遏制普通野生稻资源衰竭的趋势,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日常管理与保护工作的运行机制,

28、逐步使保护点的生态环境朝着有利益普通野生稻生存繁衍的方向发展,使普通野生稻的居群在这一环境中得到再生、更新、繁殖、扩大。推动野生植物中优异基因的发掘与利用,为我国水稻育种提供育种材料,将农业生物资源优势转变为基因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5.2 建设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重点保护原则针对XX普通野生稻分布区周围自然环境状况、分布特点、当地生产生活习惯等确定隔离措施和保护方式,目的是要使该地普通野生稻自然栖息地得到保护,普通野生稻资源不因人为影响而遭到破坏。2、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建设原则遵循普通野生稻授粉习性、分布状况,科学划定缓冲区与核心区,缓冲区统一布局,统筹安排生产活动。核心区重点圈护,不种植任

29、何对普通野生稻有影响的作物。3、坚持技术创新,提高水平原则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建设质量,加快普通野生稻遗传资源的创新利用,以利用促保护,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4、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原则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条件和资源状况,按照轻重缓急,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地开展普通野生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5.3 建设内容与规模5.3.1 建设内容云南省XX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设计面积40亩,分核心区和缓冲区两部分。其中核心区6亩,缓冲区34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围栏,围栏门、修建道路、排水沟渠、警示标志、保护标志、工作间等保护设施,购置简单实验分析设备、气象观察箱等必要仪器。其中,建成核心区围

30、栏228米、缓冲区围栏1292米;铺设工作路面490米;建设排水沟490米、工作间共140平方米;树标志牌1个,警示牌2个。5.3.2 建设标准1、保护点围栏: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核心区四周用铁丝网做围栏,围栏标准为:立柱为高2.3米、方宽20厘米方形的钢筋水泥柱,每根立柱中至少有4根直径为12毫米的螺纹钢或普通钢,外加6毫米箍金,水泥保护层1.53厘米,铁丝网为2.53毫米镀锌丝 + 22.5毫米刺。立柱埋入地下60厘米,间距3米;铁丝网间距20厘米,最下部的铁丝网距地面小于20厘米,最上部的铁丝网距立柱顶小于10厘米。缓冲区四周用铁丝网做围栏,围栏标准为:立柱为高2.3米、宽20厘米方形的

31、钢筋水泥柱,每根立柱中至少有4根直径为12毫米的螺纹钢或普通钢,外加6毫米箍筋,水泥保护层1.53厘米,铁丝网为2.53毫米镀锌丝 + 22.5毫米刺。立柱埋入地下30厘米,间距5米;铁丝网间距30厘米,最下部的铁丝网距地面小于20厘米,最上部的铁丝网距立柱顶小于10厘米。2、工作路:采用沙石路面,宽2.5米。3、排水沟:混泥土硗灌,三面光350米。4、围栏门:用砖混结构,磁砖贴面,门宽3.2米,高2.5米。5、工作间:按单层砖混结构建设,建筑面积140平方米。6、保护点标志牌:标志牌1个,长宽分别为3米和2米,标志牌离地高度2.5米,钢筋水泥柱支撑,钢筋水泥柱为高5米、宽25厘米方形的钢筋水泥柱,每根立柱中至少有4根直径为12毫米的螺纹钢或普通钢,外加6毫米箍筋,水泥保护层1.53厘米,立柱埋入地下60厘米。7、保护点警示牌:警示牌2个,布置在保护点四周,每个警示牌长1.2米,宽1米,离地高度1米。5.3.3 宣传培训项目的宣传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有关技术和建设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对拟定的保护点负责人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广泛提高项目区内公众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