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44.12KB ,
资源ID:461680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168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品质发展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品质发展史.docx

1、品质发展史第一章 概 述1.1 品质的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二十一世纪,不再是国于国之间的竞争,而是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只有重视品质,才能使企业达成“永续经 营”的目的。不同的人对于品质的定义不尽相同。戴明认为品质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最有效且有买主的制品。 朱兰认为产品的品质,应该是满足客户使用上的需求。 、 克劳斯比的品质定义为品质就是符合要求、标准。 所以,品质是产品的某种特性,它能满足顾客要求和潜在需求。1.2品质管制(QC)、品质保证(QA)和品质工程(QE)。QC 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操作者之品质管制在 18 世纪以前,产品从头到尾

2、所有工序的制作,都是由同一个人来完成的,所以 产品质量的优劣也就由同一个人负责控制,此现象主要体现在手工作坊内。2班组长之品质管制在 19 世纪,随着工场的出现,生产方式逐渐变成由多数人集中在一起作业,以一 个组或一个班为编制单位,并设置一个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品质。3检验员之品质管制 一战后,工厂管理的需要,班组长的精力基本上放在了组织生产、提高效率上,难以兼顾品管,因而设置了专职品质检验员来协助组长工作。4以统计学进行品质管制利用统计手段进行品质管制(SPC),是美国品质大师修华特在1924年提出的,以 一张管制图来描绘抽样结果,并判定批量产品的品质状况。5全面品质管制( TQC)全面的品

3、质管制将原来的工厂内部品质管制延伸到从产品构想、 市场调研、 产品设 计、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的品质管制,它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6全员的品质管制( CWQC)CWQC最先提出于日本,与TQC相比,它是按照企业的经营目的,要求公司内所 有部门的每一位员工, 必须通力合作, 为完成产品设计生产及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品质管制,而达成共识,并全员参与,其强调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7品质保证模式下的品质管制是结合中心工厂、 协力厂、 营销公司构成一个品质管制体系, 以文件化管制程序来 进行品质管制。QC是设定品质规格,为了达到此等规格所使用手段之整体,其重点是将品质控制在允 收水准,即不良剔除 。

4、QA 是检查品质制度是否正确有效, 执行人员是否认真执行控制品质变异、 收集品质资 讯、保障企业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活动,其工作重点是保证品质系统正常运行。QE是进行品质规划、设计、改良的工作,主要的工作有制定品质计划、制定检验规范、 设计检验量具、制程解析、实验和改善、处理品质事故。重点即是对品质的分析、改良、 提升,即不让不良品产生 。1.3TQC 与 TQMTQC是美国品管大师费根堡博士( Dr. A.V. Feigenbaum)提出来的,他认为要做出品质 优良的产品不是公司内某些部门的事 ,而是所有部门全体员工共同投入才能生产出来的。 他对 TQC 的定义如下:为了能够使顾客充分的满足,

5、以最经济的成本生产并销售有品质水准的产品和服务, 将公司内各部门对品质开发,品质维持与品质改进的努力结合起来。使之发挥效果的综 合活动。TQM 起源于美国, 19601980年间,美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后,一些企业家发现美 国长期以来,短视近利的能力主义终究不敌日本以品质来作长期经营,研究日本式品质 管理的特色及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全面的品质经营 TQM( Total QualityManagemen)。美国国防部发布全面品质指引,其目的在转变内部管理对待合约商的方式, 它的理论构想以戴明、朱兰、费根堡等品管大师的理念为基础,运用统计的方法及现代 石川馨、田口言一等人的方法解决问题。

6、美国国防部于1989年8月以DOD500D、51G指令颁布 TQM指弓I,对TQM定义 如: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与一组指导原则,作为持续改进组织的基础,它利用数量方法 与人力资源,以改进所获得的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及组织内整合基本的管理技术,现有改 进努力及技术与工具,集中全力于品质改进的工作上。1.3.1欧美所提出的全面品质经营(TQM )的运作方式如下:TQM的实施可分两个部分:一、 硬件1建立全面品质经营(TQM )管理与文化的环境2高层经营管理者应以品质为中心作长期经营,并做出承诺;3要展现出以全面品质经营(TQM )为核心的领导作为;4建立起主管、部属间全面品质经营(TQM)的双向沟通管道

7、,鼓励员工的参与。二、 软件1建立起能持续改善与衡量的品质系统;2要将员工组成改善团体,对以满足顾客为主的关键流程作永无止尽的过程改善;3要教育训练员工,使全面品质经营(TQM )的理念、做法与工具,使员工愿意参4使用一些未曾使用过的先进的、 适合的管理工具与技术,使制程获得重大的改善 在TQM的管理模式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1.3.2在实施TQM的过程中,成败关键在于人,故应把人视为最重要的资源,主管的 领导风格应有所转变。另一方面来讲,企业内部各部门、各阶层,应具备顾客的观念,一般的观念里只要把 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我们的顾客,似乎就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任务。但TQM强调应站在顾客 的立场,进一步

8、了解销售、服务的相关流程及顾客的需求,也就是我们的顾客如何提供 我们的产品或服务给予他们的顾客;他们的顾客如何来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故应从 消费者、使用者了解起,有助于挖掘出潜在的需求与期望,使产品或服务获得更进一步 的改善,并且把顾客和顾客纳入我们的工作伙伴,迈向全面的品质经营之路。第二章组织与权责2.1组织的意义企业内部为了将所投入的资金、设备、人力、技术等资源加以整合使其发挥最大的作 用,必须依照管理功能分门别类,使其各尽所能、各司其职,组织的管理目标是:1权责划分2分工合作3资源管理4企业效益2.2组织原理1管理幅度一般而言,较高层有直接下属48人,较低层为815人,但仍以行业状况等

9、而确疋;2层级近代管理专家均主张扁平化组织,降低组织层别,使高级主管能与基层员工直接接触,如此能有利于达到组织的管理目标;3权力与责任主管应衡量部属的能力,授予适当的职位与权限,使其能有所担当,负起应有的责任。职掌=权限=责任 评核成效赋予完成工作项目的方法 明订工作项目4指挥的原则原则上,一位部属应仅有一个主管,除非紧急情况,否则高级主管不可越级指挥,一旦发生越级指挥时,事后应告知直接部属;组织型态:2.3个组织的设立应注意下列原则:1) 目标原则:每一职位(或单位)应有明确的、特定的目标,近而组合为企业的总 目标;2) 协调原则:明确沟通路径以协调为基础,每一职位(或单位)应能充分了解如何

10、 发出及接收各种信息;3) 职责原则:有职就有责4) 权力原则:建立组织发布命令的中心,作为组织的权力核心;5) 定义原则:建立职务说明书,明白定义各职位的责任、权限与目标;6) 管辖幅度原则:考虑到时间和精力,应明确各主管的管辖幅度,以达到有效管理 及协助部属的目的;7) 统一指挥的原则:一个公司应只有一个最高管理者8) 授权原则:组织内应建立明确的指挥系统,使授权能有效的执行;般地,组织型态有以下三类:依组织内分工的原则;依地区别予以划分:总经理2.4品管之权责与机能1资料处理1品质资料的统计与分析2品质计划拟定与推动3品管教育训练之计划与实施2产品检验1进料检验2外包品检验3成品检验4制

11、程中半成品之制程特性管制5抽样技术之推广应用6品质异常处置3产品开发之品质技术支援1提供开发单位必要的品质技术2提供品质标准、顾客要求、市场抗议等资料3提出或收集改善产品品质之技术4协力厂辅导1辅导协力厂商建立品管体系2协力厂品质稽核3来料不良的联络与处置4协力厂商的评价5.客户抱怨处理1客户抱怨的处理与赔偿2联络相关单位分析、解决抱怨,并提出对策6.品管与相关单位的协调 品管的工作已不仅局限于检验,还应包括推动品质意识及活动,开展品质教育训练,协 调各部门的意见与工作,同时要极力争取高层主管对品管的重视和支持,一般地沟通协 调的方式有:1透过共同的主管来协调 适用于管辖度较小或主管对各项作业

12、有直接的了解。2自行协调常用于处理突发性的问题3书面协调用书面文件与相关部门协调4特派专员协调 适用于专案性的问题上,如产品在开发阶段,关于制品规格、日程等由专员协调各部门 之间的运作。5幕僚部门协调适用于大型专案或项目繁多者6品管委员会的协调成立品管委员会, 当牵扯到各部门间的利害或进行重大品质政策决定时, 由品管委员会 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第三章 品质标准化3.1 标准化的意义以科学的方法,系统的制定材料、品质、设备、制品的程序书、作业方法、作业守则 等标准、规格或规定,有组织的、灵活的运用既定的标准,以达到管理目的的活动,称 之为“标准化”。标准就是作业准则和衡量成效的准绳。3.2 标准

13、化的特性1均一性:对产品品质、功能尺寸等皆要求在某一规格范围内 ,使用者不必逐项评估分析或测试使用之安全性。2固定性:不可随意变换的条件、标准,如长度、温度等,这样有利于技术、产品等到的标准3互换性:产品经标准化, 其使用之零件可以相互交换替补使用, 有利于大量生产、 维护和提 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3.3标准的种类: 一般地,公司内标准有:1)财会作业标准2)人事管理标准3)仓库管理标准4)生产管理标准5)总务管理标准6)品质标准7)作业标准 每一类标准都有以下四种属性:1)对象2)范围3)型态4)时效性或强制性 3.2.1标准的对象 1人的标准1如权责标准2如作业方法标准2事的标准如操作标

14、准(SOP)和检验标准(SIP)3物的标准 以下事件应予以标准化 反复情形次数多者2相同的作业方式、步骤由多数人同时执行者3不良或抗议等情况频繁发生者3.2.2范围: 1公司标准:规范各部门执行工作的标准1技术性的标准 如检验标准、作业标准、材料标准2程序标准 如采购作业管程序 管理审查程序 2团体标准:由各团体依其特性,工作需要所订定的标准1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规格(SAE)2美国材料试验学会规格(ASTM )3日本电气规格(JEC)4国际电子电机工程师协会(IEEE)5美国保险协会试验规格(UL)3.国家标准:各个国家依其国内之需要所订定的标准1日本工业标准( JIS)2德国国家标准( DI

15、N )3英国国家标准( BSI)4美国国家标准( ANSI)5台湾地区标准( CNS)6中国国家标准( GB )4.国际标准:协调各国间产品、劳务之交流,提供发展所需之标准与相关活动。7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8国际电气标准( IEC) 以上四种标准中,公司标准不应抵触团体标准,团体标准不应抵触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不宜触及国际标准,故标准制订的严格程度为公司标准团体标准国际标准; 3.2.3型态:1规格标准2品质标准 3文件标准 4其它324时效性或强制性:1 强制标准:依据法令而强制要求的使用者2.技术标准3.暂定标准4.临时标准3.3公司内部标准化体系全公司一般性管理规章制度公司、部门架

16、构、职掌、权限为全面品质经营所建立,如品质手册各系统运作的具体方法运作标准化所需这各类文件、表单等材料规格、制品规格等作业标准(SOP),检验标准(SZP)等建立以上的标准,依据:1.客户需求:依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而制定的标准。2.法规要求:依公司国际规范而制定标准。3.工作经验:依照工作中的经验来建立标准。4.科学方法:利用其他公司、团体的标准结合本公司的需求,而加以制定的标准3.7标准化推行方法:1标准化方针2建立推会体制3决定标准化体系1准备工作:明订标准化的方针。2对应于所订定之标准化的方针,建立相应的推行标准化体制。包括活动日程计划、组织等。3结合本行业、公司的实际情况,订定相应的标准

17、化体系。4比较标准化体系与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对不符合的项目进行分析、检讨,必要时也可修理工订标准体系。5经过以上的过程后,可提出详细之标准。6为了推行标准化,应进行教育训练,让全员了解标准化的好处,以够达成共识,从 而达到管理目的。7建立标准化,经过教育后应切实实施,使标准能够有效运作。8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现所订定之标准不合理或当前之情况发生变化,此时,可检 讨修订标准,如系公司员工对标准化不了解,应进一步加强公司的教育训练。9维持以取得之成果。第四章品质管制实务4.1进料管制(IQC: In comi ng Quality Con trol)对于一个设计成熟,进入量产阶段的产品,工厂制

18、程不良率有 2/3是协力厂供应之原材料不良所致,所以改善制程品质及确保交期,应重视协力厂管理及进料管制作业。中心工厂向协力厂购买部品时,要先评估协力厂是否有能力供应合格的部品, 合理选择协力厂商,对评估合格者可列入合格协力厂商名册加以管制。协力厂送交的产品,须 针对品名、规格、数量、等依规格标准加以核对确认,以确定该批产品是允收或拒收,此过程为进料之验收协力厂品质评级制度,可用来评估协力厂品质绩效,评价品质水准、交货期限、价 格及服务等,这样一方面可使协力厂了解自身之供应能力,利于争取提高协力厂评价等 级,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公司选择协力厂之主要依据。图样、当中心工厂向协力厂采购部品时,中心工厂

19、应向协力厂提供适用之品质规格、 品质验收规定,而公司品管应按所发之规格、标准进行进料检验,允收水准则依双方约 定为准。进料检验之抽样计划,可依产品特性与合约要求参考下表,也可采用双方约定之抽 样计划。1.规准型 单次抽样 JIS Z 90024.1.1进料管制程序f.逐次抽样型公司进料管制程序如附件典型的物料验收流程如下:注:MIR (Material Inspection Report):物料检验报告MRB(Material Review Board):物料会审会议4.1.2协力厂之考核中心厂根据协力厂之交货实绩,包含品质、交期、价格、服务等定期加以考核,可参考如下公式:3.价格分数=最商价

20、格 X1004.配合度分数:可依协力厂与本公司协调、配合、矫正措施回复率予以评核5 .总分=W1*品质分数+W2*交期分数+W3*价格分数+W4*配合度分数,其中W什 W2+W3+W4 =1案W1、W2、W3、W4依市场、行业等不同而有所不同4.2完成品管制在制程的终点 ,将送验批完成品依规定之抽样计划予以抽样检验或全检。验收合格后 ,方可入库。公司所用之完成品管制规程如附件。 抽样计划,订定时须考量产品品质特性和顾客之要求。4.3制程管制 IPQC( 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 从最初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完成, 整个制造流程称“全制程”;而部分作业流程, 称:“中 间

21、制程”或“部分制程”。全制程是有中间制程按流程顺序所组成的;中间制程又可按作 业种类区分,加上名称,如干燥制程等。4.3.1制程管制的标准1QC 工程表QC 工程表是为了保证制程中产品之品质,将必要的管理项目、方法、治具、 等,依照工程顺序加以整理,做成管理标准。参阅表2作业标准( SOP) 制程管制作业中,须将制程的构成明确化、制程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使作 业人员有一套明确实际的作业依据。参阅表3检验标准( SIP) 在制程流程中,有些作业对产品品质之影响十分重大,故对此作业应设定适 当之管制点。检验标准之制定,可提供在这些管制点进行检验之依据。参阅 表4.3.2统计技术应用1)管制图2)制

22、程能力分析4.4客户抱怨处理 客户包怨处理的注意事项:1.决定任务及权限2.订定一套完整且合理的客户抱怨处理办法3.处理客户抱怨事件时应态度诚恳及时有效4.处理客户抱怨的相关人员应进行系统的培训 公司之客户抱怨处理规定如附件第五章 产品安全与产品责任5.1产品安全5.1.1产品安全的本质是:1)规格说明标准(Specification Standard规定使用正确的手段完成特定之产品安全目 标。2)性能标准(Performanee Standarc)即为完成品之安全目标,如对铸造、冲压等产品 作性能方面之测试。5.1.2产品的品质因素:1运输性2经济性3可靠性4审美性5安全性5.1.3有关产品

23、安全的立法:1民法2刑法3商标法4标准法5国家标准制定办法6商品检检验法7消费者保护法5.1.4产品安全规格的目的:1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及财产2产品危害时之保障3市场销售5.1.5 各国安全规格1美国 UL( Underwriters Labatories Inc DHHS(Depatment of Health and Hunan Service)2加拿大 CSA( Canadian Standard AssociationHWC(Health and wealth of Canada)DOC(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3日本 JIS(Japanese Ind

24、estrial Standards Committee)4荷兰 KEMAC(Naamlole V onnootschap tot Kearing Van)5瑞士 SEV(Sehueizerischer Eiektrotechnischer Verein)6英国 BSI(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ion)7中国 GB5.2系统安全5.2.1系统安全之定义时间及对于产品生命周期之各阶段,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工程方法所获取在操作效益、 成本制约下适当程度的安全称之。5.2.2系统安全目标1减少由于意外事件对系统造成伤害2防范人员之伤亡3避免损伤其它装备5.2.3系统安全作法1

25、应用设计方法减少伤害2加强安全装置3配备警示装置4规定操作程序以防范人为错误5订定系统安全工作计划时代5.2.4系统安全分析技术 初期危害分析 缺失危害分析3失效模式、效应及关键性分析4缺陷分析5维护危害分析6操场作危害分析7辐射危害分析8电磁辐射对火工品危害分析9全面危害发析10单点失效分析5.2.5危害的分类1第I级危害一一灾祸型危害2第U级危害一一关键型危害3第川级危害一一起码型危害4第W级危害一一可忽略危害5.2.6 不安全的原因 非电性原因a.机械应力增加b.绝缘件发生热冲击c 导件因机械共振奋发生破坏d.低温之脆性破坏e.疲劳 电性原因a.电压过大b.电流过大c.接地不良d.控制机

26、构的问题e.工作环境的问题5.3产品责任的发展产品责任:制造者的产品对公众所造成的伤害负责。产品责任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8501900过失责任(消费者必须有合约关系才可告诉)19001950担保责任(消费者不必有合约关系即可告诉)1950至今无过失责任(生产者必须证明无过失)5.4产品责任的立法5.4.1制造者责任之担保原则1) 明示担保产品销售条件之一2) 默示担保法律所默认的,顾客能合理相信所购买的产品5.4.2产品责任诉讼两种型式的法律1)合约行为无论明示或默认合约行为得依法强制履行。2)侵权行为因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所构成之民事犯行。5.4.3有关产品制造违反标准之处置1)危及安

27、全时回收、停产、销毁、停售、理赔等2)必须改制使用时限期改制、换修、安全措施3)仍然可以使用时改善当前产品品质(内部改善)5.5缺陷产品产品的缺陷:1)设计不良2)制造不良3)销售疏忽4)夸大不实的广告宣传5)品质劣化6)当时科技水平难以发现的5.6产品责任之法律依据5.6.1过失责任1)制造、加工上的缺陷2)设计上的缺陷3)没有向消费者充分警告商品上的危险及如何使危险的损害程度控制到最小(标示上 的过失)a.发生伤害事件b.伤害是由于加害者的故意或过失c.伤害是由于加害者的行为直接造成的d加害者的行为结果侵犯到被害者的权利时5.6.2保证责任(担保责任)这是追究合约上的责任,有两种保证形式:

28、1.明示的保证 违反说明书、目录、商标、广告等宣传表达手段上所明示者则为不当表示。2.默示之保证不管有无表示,只要不具商品机能或市扬贩卖性者都算是违反保证。5.6.3严格责任对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而要负的责任,不是由于过失或合约的关系。1)销售者销售有缺陷的产品2)缺陷产品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3)缺陷产品的伤害涉及法律4)可产生对人类或环境造成损害5.6.4非保证责任 不需要合约的约束,合约当事者以外的人,既使不是卖主或使用者、制造厂商也要对 这些受害者的第三者负起赔偿责任。5.7厂商对产品责任(PL)的对策5.7.1产品责任的对策( P L Product liability )1防止诉讼时败

29、诉的对策( PLD PL deferse)2预防制造有缺陷的产品( PLD PL prerention)5.7.2PLP的作法1.企划阶段a企划人员对有关法规的了解b.新产品的使用和误用的检讨c 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等问题2.开发设计阶段a.消费者立场考量b.失效模式效应分析c.可靠性试验d.设计审查3.生产阶段a.资料的可鉴别性与可追溯性b.检测和生产设备的正确性c.检验与操和的适切性d.生产人员的教育训练e.各种程序及规范应符合现实需求e.搬运、储存、包装与交货的时效性4.销售阶段a说明书中安全问题的验证b.广告内容的审查c.人员的教育培训d.市场抱怨的迅速、合理的处理5.8产品责任(PL)与

30、品质5.8.1产品责任1.经营者的责任:“人类的安全保障”a.安全性技术的确立b.品管技术的革新c.缺陷解析技术的确立d.DR 制度的应用(DR , design review)e.品质记录的保管2.开发的责任a.人性因素工学之应用b.对于同种产品安全性方面的考量3.设计责任Foot Proof 的应用(防呆措施)4.制造的责任a制造能力的把握b.可靠度、耐久性的确主c.试验检查设备是否适当d.对PL意识之灌输5.贩卖时的责任6.流通过程上的责任7.消费者的责任5.8.2高度品质保证的活动a.设定与展开品质分析b.各阶段之品质评价c.确保设计品质、零件展开d.重大品质问题的登录与解析e.初期流动管理f.品质的传达g.防止失误h.预测事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