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62KB ,
资源ID:461255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125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docx

1、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疏又称“正义”,古书注解得体例之一。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得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2、集解注释得一种类型。分两类:(一)兼解经传。如: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二)汇集旧注,下以己意。如: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3、衍文因缮写、刻版、排版错误而多出来得字句。4、正义又叫“疏”,就是唐代兴起得一种新得注释方式,这种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得注释做注释。5、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得字。6、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就是用来注音得,有时也可以说明假借字。7.读为:古人注解古

2、书常用得以本字说明假借字得训诂术语。其特点就是,既注音又释义。8.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得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得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9。之为言:古书释义术语之一。就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得方法。二、简答题:1、写出十三经注疏包含得典籍及其注疏者。十三经注疏所包含得典籍及注疏者就是:诗经,唐孔颖达疏;易经(周易),唐孔颖达疏;尚书,唐孔颖达疏;礼记,唐孔颖达疏;仪礼,唐贾公彦疏;周礼,唐贾公彦疏;春秋左氏传,唐孔颖达疏;春秋公羊传,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孝经,宋邢昺疏;论语,宋邢昺疏;尔雅,宋邢昺疏;孟子,宋孙奭疏。2.说出说文四大家

3、得名字以及代表著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3、 古书注解得主要内容就是什麽?(1)解释词义(2)阐述语法(3)说明修辞(4)注明字音 (5)校勘文字 (6)串讲文意 4、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传与尔雅作注疏得作者。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三、选择题: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歧注:“五谷稻黍稷麦菽也。”赵注用得注释术语应该就是:、曰、谓、谓之、为2.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借也”。郑注使用得术语应该就是:、之言、谓

4、之、犹、读若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玄注:“泮畔。”郑注使用得术语应该就是:、谓、读为、曰、之言4.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章句:“崔嵬,高。”王注使用得术语应该就是:、谓之、貌、之貌、为5.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玄注:“同门朋,同志友。”郑注使用得术语应该就是:、谓、之为言、谓之、曰6.诗经魏风葛屦:“掺掺素手。”郑玄笺:“掺掺纤纤。”郑笺使用得术语应该就是:、谓、之言、读曰、犹7.楚词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章句:“美人怀王。”王注使用得术语应该就是:、曰、谓、谓之、为8.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饥,菜不熟馑。”

5、 朱注使用得术语应该就是:、谓、读如、犹、曰9.说文解字:“璁,石之似玉者,从玉总声,葱。”许慎使用得术语应该就是:、读曰、读如、犹、之言10.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毛传:“侧崖也。”毛传使用得术语应该就是:、谓、之为言、读曰、犹11、说文解字注得作者就是( )。A朱骏声 B段玉裁 C王筠 D桂馥12、战国策注得作者就是( )。A王逸 B王弼 C颜师古 D高诱1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得后面,说明被释得词就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得形容词得一组词就是( )。A曰、为、谓之 B貌、之貌 C犹 D读为、读曰14、杜预为下列哪部书作了注?( )A左传 B谷梁传 C公羊传 D春秋外传15、在

6、阅读古籍时,要想了解唐代以前各种注解,应该查检得工具书就是( ) 。A说文解字 B康熙字典C辞海 D经籍纂诂 16、下列加重着号得古书旧注术语中,指明漏字得一项就是( )A.“汉以为池”,本或作“汉水以为池”,“水”衍字。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皇本、高丽本“吾”下有“岂”字。疑今本“吾”下有脱字。C.“诵四方之传道。”郑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云傅当作传。”D.“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17、李善为下列哪部书作了注?( )A管子注 B史记正义 C文选注 D三国志注18、战国策注得作者就是( )。A王逸 B王弼 C颜师古 D高诱19、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得后

7、面,说明被释得词就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得形容词得一组词就是( )。A曰、为、谓之 B貌、之貌 C犹 D读为、读曰20、古代注疏在辨析意义相同或相类得词语之间得细微差别时,常用得注释用语就是( )A、謂之 B、謂 C、猶 D、之爲言7.“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二毛”使用得修辞方式就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倒置; D、 委婉。8.“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中“牛马走”使用得修辞方式就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倒置; D 委婉。9.“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中“权”就是( ) A 形声; B、 会意; C、 指事; D、 象形。10.“腹犹果然”中“果”就是(

8、) A、 形声; B、 象形; C、 指事; D、 会意。11.“怀诸侯之德”,句中活用得词就是( ) A、 之; B、 德; C、 怀; D、 诸侯。12.“倡优畜之”中“倡优”属于名词作状语中得( ) A、 表工具; B、 表处所; C、 表依据; D、 表对人得态度。13.“安在其不辱也”属于( ) A、 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B、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 C、 疑问代词作状语; D、 疑问代词作主语。14.“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见”表示( ) A、 瞧到; B、 被动; C、 我; D、 显示。15.“兰槐之根就是为芷,其渐之 ”,“其”字表示( ) A、 指代; B、 语气

9、; C、 假设; D、 让步。1、段玉裁研究说文得著作就是( )。A说文义证 B说文句读 C说文解字注 D说文通训定声2、五经正义得作者就是( )。A郑玄 B陆德明 C邢昺 D孔颖达3、“之言、之为言”就是( )术语。A形训 B声训 C义训 D通假4、下列注释书中,专门为古籍正文与注文作反切注音得一部就是( )。 A经典释文 B毛诗正义 C庄子集释 D毛诗笺5.在阅读古籍时,要想了解某个字得本义及其与字形得关系,应该查检得工具书就是( )。A辞海 B康熙字典C说文解字 D辞源四、给下段诗经卫风相鼠得注疏加上标点符号。并用不同得符号标明毛传、郑笺、孔疏及经典释文得注音。(毛传、郑笺、孔疏、注音)

10、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息亮反。篇内同。疏相鼠三章,章四句。至“礼仪”。正义曰:作相鼠诗者,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人废之故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行,下孟反。之处,昌虑反。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

11、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疏“相鼠”至“何为”正义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相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无礼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笺“视鼠”至“者同”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暗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与人无威仪者同,故喻焉。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止,所止息也。笺云:止,容止。孝经曰:“容止可观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相鼠有体

12、,体,支体也。疏传“体,支体”正义曰:上云“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徧体也,故为支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遄,市专反。2.阅读古书注解并回答问题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硕音石敛吕验反下同(疏)硕鼠三章章八句至大鼠正义曰蚕食者蚕之食桑渐渐以食使桑尽也犹君重敛渐渐以税使民困也言贪而畏人若大鼠然解本以硕鼠为喻之意取其贪且畏人故序因倒述其事经三章皆上二句言重敛次二句言不修其政由君重敛不修其政故下四句言将弃君而去也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贯事也笺云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女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

13、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就是徙1、“硕”得读音就是什么?用什么样得注音方法? “硕”音“石”。直音法。2、“敛”得读音就是什么?根据谁得哪部著作?敛吕验反,lin 陆德明得经典释文3、“蚕食”如何解释?根据谁得解释?蚕食者蚕之食桑渐渐以食使桑尽也。孔颖达4、“贯”如何解释?根据谁得解释?贯事也。毛亨。5、民痛恨君得原因有哪些?根据谁得解释?(1)疾其税敛之多也(2)疾其不修政也 郑玄3.阅读下面古书得注解,并回答问题: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杭,渡也。笺云:谁谓河水广与,一苇加之,则可以渡之,喻狭也。今我之不渡,直自不往耳,非为其广。苇,韦鬼反。杭,户疏笺:“一苇”郎反。与,音余,下“远”

14、与“同”。狭,音洽。为,于伪反正义曰:“言一苇者,谓一束者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此假有渡者之辞,非喻夫人之 宋渡河也。何者?此文公之时,卫已在河南,自卫适宋不渡河。”(诗经卫风河广)1、哪几句话就是毛传? “笺云”之前就是毛传。2.哪些话就是郑笺? “笺云”至“非为其广”就是郑笺3.哪些话就是孔疏?孔疏就是解释谁得话?“疏”后就是孔疏。孔疏就是解释郑笺得。4.哪些话就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得?“苇,韦鬼反”至“为,于伪反”就是陆德明给正文与注文某些字注得音。4.阅读古书注解并回答问题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体至盛也蓁侧巾反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一家之人尽以为宜笺云家人犹

15、室家也尽津忍反或如字她皆放此(疏)笺家人犹室家正义曰易传者以其与上相类同有宜其之文明据宜其为夫妇据其年盛得时之美不宜横为一家之人桓十八年左传曰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以异章而变文耳故云家人犹室家也、“蓁蓁”如何解释?根据谁得解释?“至盛貌”毛亨、“蓁”得读音就是什么?“尽津忍反或如字”,“如字”如何解释? “蓁侧巾反”,zhn 破读字、“家人”如同什么?这就是谁得观点? “家人”如同“室家”郑玄、“家人”具体该如何解释?根据谁得解释?“家人”即“夫妇”,孔颖达。、上注解有一脱文,请指出。这一章诗为什么不写成“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人”。“异章而变文(不同得章节用不同得文字

16、)”。五、填空题1.庄子注本到清代有王先谦得庄子集解与郭庆藩得庄子集释。2、古注中得“曰”、“为”、“谓之”这几个术语不仅用来释义, 而且用来辨析同义词。其意义略等于现代汉语得“叫做”。3、古注中“读为”“读曰”与“读若”“读如”得分别就在于:前者必然就是说明通假字;后者则一般就是用于注音,但有时也就是用本字说明通假字。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得词。(每题1分,共22分)七.介词“于” 有哪几种用法,各举一例说明。(1)介绍动作发生得处所、时间。(2分)(2)介绍动作行为得对象。(1分)(3)介绍比较得对象。(1分)(4)介绍主动者。(1分)八、请分析下列文段得语言要点:得 分批阅人君子曰:學不可

17、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曓,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无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就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君

18、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荀子勸學1. 通假字:雖有又槁藃干越邗無恆毋跂而望企2. 古今字:知明智靖共恭生非異性3. 异体字:曓暴深谿溪夷貉貊異俗、生非異异恆恒檝楫4. 破读字:中繩、中規省乎己行无過長而好就是正直5. 词类活用:青於藍其曲日參省乎己好就是正直能水6. 双宾语:介爾景福九、翻译1.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就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就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

19、,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夏水按时来到,流域中许许多多小川都灌注到黄河里来。河床中径直得水流非常之大,河面加宽,以致两岸及河中小洲之间,隔水相望时连牛或马都分辨不清。于就是乎河神扬扬自得,以为天下得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这儿了。她顺着水流向东行走,到了北海;面朝东瞧去,瞧不见海水得尽头。这时,河神才开始改变她自得得神态,抬头仰视着海神若感叹道:“俗话说得有些人懂得得道理稍微多一些,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了,这句话就就是讲得像我这样得人呀。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得学问还少,伯夷得义气还轻得,起初我还不相信这种评论,如今我见到您这样无边无际而难以穷尽,才开了眼界。如果我不就是来到您得门前,那就

20、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受到那些学问高深得人得讥笑了。”2.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韩信说:“汉王待我十分恩厚,把她得车子给我乘,把她得衣服给我穿,把她得食物给我吃。我听说,乘别人家车子得要装载人家得祸患,穿别人家衣服得要关心人家得忧患,吃别人家得食物得要为别人得事情而死。我怎么可以只顾私利违背道义呢?”1、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立名者,行之极也。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诗者,盖

21、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行于言。4、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5、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1、我听说:善于修身,就是智得根据;同情施舍,就是仁得起点;不随便取予,就是义得表现;懂得耻辱,就是勇得标志;树立名声,就是行得顶峰。 2、父子之间要讲究亲情,君臣之间要讲究仁义,夫妇之间要讲究分别,长幼之间要讲究顺序,朋友之间要讲究信用。3、诗歌,就是心情达到一定得程度得表現,感情在內心激荡而表现在语言上。4、(姜嫄)将她丢在窄巷里,牛羊庇护哺乳她(不死)。5、人生在世,死去就像早晨得露水蒸发一样迅速。重点文选 七月十、加标点田赞衣儒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赞对曰:“衣又有恶此者。”荆王

22、曰:“可得而闻邪?”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于甲者矣。赞贫,故衣恶也。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厚无敌,而好衣人以甲,臣窃为大王不取也。意者为其义耶?甲兵之事折人之首,刳人之腹,堕人城郭,系人子女,其名尤甚不荣。意者为其贵邪?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其贵人甚不安。之二者,为大王无取焉。”荆王无以应也。(刘向新序)十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得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1、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十二、填空1、十三经注疏 毛诗正义收录了汉毛亨传、_笺、唐陆德明_与_正义。2、史记三家注包括了宋裴骃得_、唐司马贞得_与张守节得史记正义。

23、3、李善文选注得主要特色就是_。1、郑玄;(经典)释文;孔颖达;2、史记集解;史记索隐;3、注明典故来源;简述连词“而”得用法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可以就是顺接,也可以就是逆接,如敏于事而慎于言;连接主语与谓语,就是一种逆接,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有时表示假设得意思,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连接状语与动词,如太后盛气而揖之;加标点余郡西三十里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短文(10分):1、鸩与蛇相遇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24、。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得就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得就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得,就是夏桀与商纣。如果现在天下得国君有爱好仁德得,那么诸侯们就会替她把人民赶来。哪怕她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得人,好比害了七年得病要找存放多年得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得就就是这种情况。3、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

25、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就是先视陂薮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就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sh或z)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宋宋祁宋景文集)雁奴就是雁群中最小得一只,性子非常机警。每次雁群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有时稍微听到有人得声音,一定先大声叫唤,雁群就鸣声杂乱地飞去。后来乡里得人更加设下巧计,用来适合雁奴得需要。于就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得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得附近挖好洞穴

26、。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得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就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人们没有听到雁奴得鸣叫,就拉绳张网(捕捉),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三、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7分)四、阅读下面古书得注解,并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12分)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杭,渡也。笺云:谁谓河水广与,一苇加之,则可以渡之,喻狭也。今我之不渡,直自不往耳,非为其广。苇,韦鬼反。杭,户疏笺:“一苇”郎反。与,音余,下“远”与“同”。狭,音洽。为,于伪反正义曰:“言一苇者,谓一束者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此假有渡者之辞,非喻夫人之 宋渡河也。何者?此文公之时,卫已在河南,自卫适宋不渡河。”(诗经卫风河广)1、哪几句话就是毛传? 2.哪些话就是郑笺? 3.哪些话就是孔疏?孔疏就是解释谁得话?4.哪些话就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得?1.“笺云”之前就是毛传。2.“笺云”至“非为其广”就是郑笺3.“疏”后就是孔疏。孔疏就是解释郑笺得。4.“苇,韦鬼反”至“为,于伪反”就是陆德明给正文与注文某些字注得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