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6 ,大小:979.15KB ,
资源ID:46092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092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香山寺景区规划文本417.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香山寺景区规划文本417.docx

1、香山寺景区规划文本417第一章 概 况1.1 旅游开发优势与区位分析大悲观音菩萨是最为我国民众所喜爱的,集灵秀、慈爱、生动、正派而又法力无边为一体的佛教形象,是重男轻女的西来佛教向男女平等的中国本土化佛教进行转化的象征,而香山寺即是观音菩萨超化演变的标志性地点,这是景区最为独特而又宝贵的资源。该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郊以西北18公里,距正在开发建设的平顶山新城区仅6公里,也是新城区轴线之镇。其独特的文化与地理区位决定规划后的香山寺景区必将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要点。我们可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理解香山寺景区的独特性与重要性,以便对其旅游发展有更好地把握。1.1.1 宏观国土景观格局层次昆仑山脉绵

2、延8000余公里,是我国脉络延伸最长的山系,也是东西向横贯国土且分割南北的“龙脉”。其由西向东的走向为昆仑山祁连山秦岭伏牛山,而香山天设地造地正处伏牛山之最东端,故,该山具有表泰山、黄山之巅为阙的昆仑“首山”之区位。此中观音是中华之“龙首观音”!这是国土景观层次所能领会的关系,也是观音文化所具有的不同凡响之载体,这使香山寺在全国性类似旅游目的地中具有强劲的竞争力。1.1.2 中观中原层次 平顶山位于中原,200公里半径的短程旅游客源市场辐射圈包括有郑州、洛阳、南阳、骡河、许昌等河南省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是河南省经济的重心,具有强劲的旅游产品购买力。500公里半径的中程旅游客源市场辐射圈则几乎囊

3、括河南全省,且对邻省的核心城市武汉、南京、合肥、石家庄、太原、济南等产生一定边缘吸附作用。当然在上述地区也存在激烈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其主要的竞争地有:郑州嵩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开封铁塔寺等。因此,发掘观音文化,打造平顶山香山寺景观特色便成为增强景区市场竞争力的第一要务。1.1.3 微观市域层次新城区是平顶山城市经营的大手笔,也是平顶山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而新城区之核心绿轴便是香山寺中轴的南向延伸,作为平顶山之镇山与绿肺,其与白龟山水库一起是最接近城市的自然景区,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即是两者景观资源互补,可携手共进的生动写照。不足10公里的路程使香山寺景区尤若平顶山市的前庭后院。

4、这是市域周边的鲁山石人山与昭平湖、舞阳石漫滩等旅游目的地不可比拟的。当然在协调并链接好香山寺景区与上述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后,反而会形成相互促进与拉动的格局,从而共同为平顶山市的旅游发展作出贡献。1.2 环境面貌的综合分析与评价香山寺景区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主要由三座连绵山峰组成的脉络,自东而西依次为大龙山、火珠山、小龙山。其中的火珠山上建有香山寺,作为佛教圣地,已有1820年的历史。对香山寺景区用地现状进行综合考评,我们发现其环境是优势突出但劣势亦相当明显。1.2.1 优点分析(1) 香山寺景区与平顶山新城区不足10km的距离使其发展有良好的城市环

5、境支撑;且与平顶山其他旅游资源相比具有优势互补特点,相互之间无竞争压力。(2) 香山山形优美,从整体上看构成二龙戏珠的态势,甚为壮观。其形如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印度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的香山,故其蕴涵了浓厚的佛教人文寓意。(3) 香山山体面貌丰富多样,其地貌有陡坡、缓坡、冲沟、谷地、山峰、梯田及平地等,构成脉络连绵的“龙”状群峰。(4) 香山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有历史文化传说、大慈悲塔,尼姑庵遗址,红石寨遗址,塔林遗址,煤矿遗址等,这些构成了香山寺景区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尤其是观音由男变女的历史传说,使该景区在观音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5) 香山寺景区之南约2公里有两座大型国有

6、煤矿十一矿和四矿,这为景区的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引入提供了便利。(6)景区之南的景区路与其北的石香路使景区溶入区域的大环境。1.2.2 缺点分析(1) 香山植被匮乏,植物景观单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使景区的开发建设在一定时期内难于形成良好的旅游形象。(2) 香山寺景区内现有水资源缺乏,仅有一面积约5ha的水塘,且随季节的不同水位落差很大;同时其周边水资源也缺乏,由于周边地势低,且受煤矿采掘的影响,地下水采掘困难,这是景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另外,香山寺内现每天约有500吨的用水由山底的十一矿供给,无法满足将来发展的需要。(3) 香山为煤矿开采保护区,但周边由于有十一矿和九矿煤区的采掘导致周边土地塌陷

7、严重,这不利于景区生态控制区的稳定。(4) 香山寺景区内的塔林,红石寨,尼姑庵等遗址或为农田或为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山石,这不利于人文资源的保护。(5) 香山寺景区内核心区域内违章搭建房屋现象严重,同时风景区内土地存在私自圈用及用地功能不符景区性质的现象,如香山陵园被作为平顶山城市公墓,从而导致了景区的不完整性。(6) 香山寺景区划定的景区道路部分突出至景区范围外,这给景区的开发和管理带来不便。(7) 山体均为裸露山石,这给园林绿化工作带来障碍。1.3 项目背景简述1.3.1 国家宗教政策背景根据我国的宗教政策,人民具有选择信教与不信教的自由,还有选择信这个宗教或那个宗教的自由。香山寺作为我国众多

8、以“香山”为名的寺院中建筑最早的一座东土“真香山寺”,作为一个观音演变的象征地,作为中原的一处重要的佛事道场,具有重要的中西佛教文化史与观音文化演进的研究意义与稳定社会、安和民生的现实意义。这对香山寺景区观音文化旅游胜地的规划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1.3.2 平顶山市旅游发展的需要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为落实国家宗教政策,实现城市景观创新,并利用景观资源的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对香山寺景区的规划建设高度重视,并为此成立了工作专班。1.3.3 景区发展完善的需要由于香山是平顶山新城区的绿轴之镇,而规划后的香山将作为平顶山市最大的一片生态绿洲,故景区的建设也是一项重要的城市生态基础工程。2000年以

9、来,香山寺的旅游接待量日益增加,2005年游人规模已达50万人/年,最高峰日的游人规模已达到4万人/天,而香山寺景区现接待能力及观览场所完全不能满足需要。故,香山寺景区的开发建设迫在眉睫。1.3.4 人民群众的需要香山寺是观音菩萨得道正果的地方,从而成为中国第一观音文化圣地。为弘扬观音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观音菩萨的崇拜和敬仰之情,为平顶山市民及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观光、娱乐、健身活动的场所,香山寺景区的开发建设势在必行。第二章 要 则2.1 规划指导思想2.1.1政策以国家宗教事务条例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发挥香山寺景区在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2

10、.1.2文化以观音文化为历史背景构画景观景点,以“一寺三山”为载体,凸显“真香山”的重要地位;弘扬观音文化,保护历史文物,重塑香山寺作为观音菩萨得道正果之地的特殊地位。2.1.3生态配合平顶山新城区的生态建设,修复大地创伤,完善人居环境,并为人们提供一个具有独特体验的生态场所。2.1.4经济以顺应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为目标,为中外游人提供一个认识河南、了解平顶山的窗口;为市民提供一个集旅游观光、寻古求源、宗教生活、文化娱乐、休闲健身、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园区,体现香山寺观音文化特色的景点。2.2 规划原则2.2.1 生态性原则景区自然土壤裸露,山林植被条件极差,借观音文化东风修复大地创伤,改善

11、生态环境,并使植树造林、构园成景同步发展,让观音文化有良好的环境支撑是为第一要则。2.2.2 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合理配置景区观览设施,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要,考虑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布置规模合理的停车场及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创造安全、卫生、健康的环境,满足游客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参拜等活动的需要。2.2.3 尊重并发掘地域文化,营造特色景区香山景区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其核心部分寺庙区有历代高僧,名人的足迹遍布于此,这里更是观音文化的载体。故应充分发挥景区资源特点,营造特色突出而又丰富多样的景区风光。2.2.4 经济性原则以地域性的生态手段营造符合自然生态过程的景区,体现大自然的自我修复

12、与管理是景区建设价廉物美的重要手段;本着景观经营的思想合理设置景区的景点项目,使各景点均为旅游活动的开展作出贡献;合理确定景区景点建设的开发时序,量力而行,并实现资本运作的良性循环。2.3 发展目标2.3.1 生态目标通过510年的建设,使景区形成植物景观高、中、低合理配置的,水土保持良好而又风光宜人的自然环境;初步在景区内实现多样而又丰富的、适合本地自然过程的植物群落;初步形成具有地方性而又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风貌;园区内形成疏密有致而又适宜人类活动的,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并使园区成为各类小型动物新的家园;为平顶山市实现园林城市的目标作出贡献。2.3.2 社会目标通过510年的建设,将香山寺

13、景区打造成为平顶山市富有文化、生态的城市形象窗口,使其成为平顶山市人民的骄傲,并增强平顶山市人民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热情;将其打造成为平顶山市新的名片,并成为中原旅游的知名品牌。同时利用其与平顶山其他景观资源的互补特点,促进平顶山的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而又携手共进的关系。2.3.3 经济目标通过510年的建设与发展,力争2010年到香山寺朝拜、观光、旅游、休闲的国内外游客达2万多人,景区的接待能力将达到88万人/年,旅游业经营总产值实现 5000多万元,为促进平顶山旅游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4 建设实施分期计划及规划依据2.4.1 建设实施分期计划本着衔接国家、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原则

14、,结合平顶山、宝丰两地总体规划的分期特点,考虑景区实施过程中的快速性、动态性与综合性,为保持未来发展的弹性与可控性,特将规划分为前短后长的近、中两期。近期(20062010年)近期为5年,力争实现:使香山寺景区的基础设施初步配套,主要道路通达顺畅,环境面貌有极大改善,主要景点完成建设。中期(20112020年)中期为10年,力争实现:丰富完善景区设施,使景区的生态环境更为优化合理,道路体系全部建立,景点建设全部完成。2.4.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0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建设部

15、GB 50298-1999 2000年)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建设部令第14号发布)6、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建设部CJJ/T 97-2003 2003年)7、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建设部 GB/T 5028098 1999年) 8、旅游规划通则(建设部GB/T18971-2003 2003年)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9年10月)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年)1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7号)1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载建1993848号文件)13、平顶山香山寺景区招标文件2

16、006,22.5 功能定位香山景区是立足平顶山市面向中原而又辐射全国的,以观音文化弘扬、自然生态为主体的兼具宗教、旅游、观光休闲、武术研习及佛学教育、特色餐饮、佛学园林艺术、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风景旅游胜地。2.6 规划范围的界定2.6.1 景区范围香山寺景区以业主方提供的规划红线为依据,包括东西龙山和香山的整个山体,面积为505.73ha。有两处特殊的地段需要作整体考虑,一是新近修建的景区路是香山寺景区的重要出入口,而该道在临近香山寺主轴的南部还有一块“飞地”,规划建议应将该“飞地”纳入景区范围;二是规划区北部的石香路是宝丰客源来向的重要门户,而北部的规划红线范围紧贴山体,坡度较大

17、而不利于旅游服务设施的摆放与停车场地的设置,故建议将北部入口区局部扩大至石香路边,两片新增用地合计约16+10=26公顷。2.6.2 环境控制区范围原则上以红线向外扩展500米作为环境控制区,这是生态保育建设的重要区域,区域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原则均应冻结,并受香山寺景区制约。为保证环境控制区设立的可操作性,该区以周边较为明显的地标地界划出,并剔除现状村庄。该区总面积约为847.21ha。第三章 景源分类与评价3.1 风景资源分类 依据风景区名胜区规划规范的景源分类系统标准,香山寺景区景源可分为2大类,4中类,15小类。(详见表)风景资源分类表大类中类小类特点描述自然景观地景1、昆仑首山昆仑余脉之

18、最东端,泰山、黄山构成其青龙、白虎2、龙脉东、西龙山、火珠山连绵起伏,似蛟龙水景3、潭池小型水库,景区内唯一水体人文景观建筑4、香山寺始建于南北朝,多有修葺5、香山塔8角9级密檐式,始建于汉代,现为宋代遗留胜迹6、塔林遗址位于寺西,有100余座塔林的遗址7、红石寨遗址明、清时防兵匪的山寨,由红石砌筑8、观音纪念地我国重要的观音菩萨道场,观音男变女之地9、蔡京碑宋代遗物,镇寺三宝之一10、千手千眼观音宋代遗物,镇寺三宝之一11、煤矿遗址十一矿开采遗留,反映平顶山近代工业文化12、真香山象形释迦牟尼诞生地伽陛罗山势风物13、宗教礼仪重要的佛教道场,佛教文化的载体14、神话传说三皇姑、妙善公主舍身救

19、父,得道证果15、节假庆典3个佛教法会,正月初一 3.2 景源特征3.2.1 自然景观资源丰富(1)香山寺景区主要由三个山头组成,即东龙山,火珠山(香山寺)和西龙山,从而构成了形态逼真的双龙戏珠的态势。(2)香山寺风景区内拥有一处面积不足1ha的水面,成为景区内不可多得的水体。(3)香山是昆仑山横贯东西向东的一条余脉,其东龙山,火珠山(香山寺),西龙山三个主要山头以及蜘蛛山等组成的一条东西走向的昆仑首山之龙脉,形成了的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3.2.2 人文景观资源多样香山寺景区内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具有历史悠久的香山寺塔(大慈悲观音塔);香山寺镇寺之宝的千手观音、蔡京碑、具有特殊意义的12

20、0步台阶、香山寺院建筑的山门遗址、塔林遗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的红石寨遗址、尼姑庵遗址、具有反映平顶山煤城历史的煤矿遗址以及香山陵园(公墓)。3.3 景点评价在景源评价中,景源价值在综合评价层中居首要地位;评价项目层中,欣赏特征占主要地位;评价因子层中,景感度居各项之首。这些反映了景源的特性及评价特征。在对香山寺景区景源进行综合评价后,我们得出的结果是:香山寺景区景源综合得分总计80分,属于良好级景观资源。(详见表)风景资源评价系表评 价 层 次评价综合层限分评价项目层限分评价因子层限分综合得分景源价值50欣赏特征20景感度108奇特度66完整度43游娱价值10游玩度55知名

21、度33趣味度21文化价值10人文值66风土值43科学价值5科研值33科普值22保健价值5生理值32心理值21环境水平20环境条件10土壤21气候33水文,地质21植被31环境质量41环境设施32环境管理33旅游条件20交通条件6道路状况32方便程度22安全条件11基础设施6通信21供电21供水22服务条件6饮食21住宿21游务22设备状况22规模范围10容量44面积22景点关联44总计803.4 景源分级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综合特征,结合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考虑香山寺景区建设过程中政府高度重视的作用,考虑香山寺在观音文化中的主导作用,特将本景区的景源划分为5级。(1)特级景源:大

22、慈悲观音塔、千手观音、蔡京碑、昆仑首山、观音纪念地。(2)一级景源:红石寨遗址、塔林遗址、火珠山、佛教法会。(3)二级景源:120步台阶、东、西龙山、蜘蛛山。(4)三级景源:潭池。(5)四级景源:陵园、柏树林。第四章 总体规划4.1 用地的高程与景观适建分析香山寺景区内山体地形丰富多样,拥有平坡,缓坡,陡坡以及山峰、谷地、冲沟等。各种地形景观风貌不一,形成丘陵山脉连绵起伏的多样化感受。各处用地特征不同适宜景观开发建设的功能有别。(1)平坡地:坡度小于3%,地形较平缓,又略有起伏变化,适宜景区综合性服务、停车,大型活动场所、游人集散、漫步观览的活动区,主要位于香山南侧坡脚、红石寨山顶。(2)缓坡

23、地:坡度介于5%20%之间,地形变化丰富,适合安排动感强,空间变化多的项目,如:塔林、寺院建筑群、佛学院等就结合地形采用台地的布置方式。主要位于山体南坡、东坡的下部,山体北坡的大部。(3)陡坡地:坡度大于20%,适宜仰视观光、登山、涉险,主要位于西龙山与红石寨。(4)山峰:适宜地标类建筑、登高、远眺等,具有特色的山峰有红石寨、东龙山、蜘蛛山、火珠山等4座。4.2 规划结构:根据空间发展研究与用地适建评价,结合功能定位,以平顶山市香山寺景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招标书为指导,以实现“真香山”为目标,考虑规划区范围内的特色自然、人文环境,结合平顶山、宝丰的总体规划,确定景区的空间结构格局为“一轴,一脉,三

24、点,以环路串联八大功能区”。(1)一轴:香山寺景区内香山寺建筑群和距其以南10km处的平顶山新城区市政府大楼处于一条轴线上,两者遥遥相望,彼此呼应。(2)一脉:香山寺景区内由东龙山,火珠山(香山寺),西龙山三个主要山头以及蜘蛛山组成了一条东西走向的龙脉,这是昆仑山的重要余脉。其长约5km,形态蜿蜒优美。(3)三点:香山寺景区内从东到西依次有龙首香,香山寺(大慈悲塔)以及红石寨,构成了景区内非常重要的三个形胜要害。(4)环路:香山寺景区内主要道路由一条主要的车型环路,三条纵向道路连接组成,从而联系着八大功能区。4.3 功能分区与项目设置4.3.1 功能分区:根据景区的功能定位,围绕“观音文化弘扬

25、”与“真香山”两大主题,结合旅游公共设施的合理分级配套,综合考虑景区内的功能、道路、山脉等自然与人文地理现状,本着利用特色旅游资源的磁性、采撷自然山水之灵气的精神,特将景区划为8个功能片区,以便形成资源有效利用,方便旅游、方便宗教活动、方便管理的分区结构。8个功能片区分别为:入口及综合服务区、香山寺院区、塔林区、东龙山游览区、西龙山游览区、红石寨遗址公园区、观音文化苑区和工业文化游览区等。各功能区以景区道路、边界、地标等来划分范围。(1)入口及综合服务区:分区面积为29.62ha,由香山寺景区南边的景区路开始,包括景区停车场、餐饮及娱乐点、法物流通、旅游商店、入口广场等,一直延伸到景区入口大门

26、处。主要景点有:33米高双面观音、入口牌坊、景区大门、素菜馆、庙会古肆等,形成以餐饮、庙会、娱乐和交通集散、服务以及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的综合服务区。(2)香山寺院区:分区面积为66.61ha,由入口大门处开始,顺山势依次而上形成一道五重院落的寺庙建筑群,山顶保留宋代观音大士塔,采用曼荼罗形制,体现其威严宏大,为整个寺庙建筑群的重点。主要景点有:20米松径、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正殿、藏经阁、放生池、碑廊、观音大士塔、曼荼罗、千手千眼观音、空门等。(3)塔林区:分区面积为41.60ha,由香山寺院入口大门西侧开始,其主要以恢复香山寺多年来所圆寂的僧人的墓群,恢复尼姑南庵以供参观游览

27、为主要功能。主要景点有:在原有遗址基础上部分得以恢复的塔林、尼姑南庵。(4)西龙山游览区:分区面积为11.59ha由塔林区和香山寺院区以西开始,向西延伸至红石寨遗址公园区边界,向南北延伸至景区规划边界。其主要以尼姑庵、香神院参观游览,武术训练为功能,以蜘蛛山为最高点,主要景点有:香神院、武术研习院。(5)东龙山游览区:分区面积为70.58ha,从香山寺院区以东,观音文化苑开始,延伸至景区规划边界,其主要以塔座参观、佛学教育、龙首烧香活动等为功能,以东龙山为为最高点,主要景点有:佛学院和龙首香。(6)红石寨遗址区:分区面积为135.56ha,由西龙山游览区以西开始,其向北、西、南向分别延伸至景区

28、规划边界,其主要以清代红石寨居住遗址参观、兵营场景体验游览为主,渉及科普教育、休闲娱乐、餐饮活动、交通集散等功能。主要景点有:红石寨古城墙、望楼、兵营式村寨等。(7)观音文化苑区:分区面积为41.78ha,由入口及综合服务区以东开始,向北延伸至东龙山游览区边界。包括观音园和香山陵园两部分,主要是弘扬观音文化。该区集教育、游览、纪念为主要功能。主要景点有:三十三观音雕像、五十三参、观音文化雕塑园、观音文化植物园、观音文化长廊、观音井、观音亭、香山园林式陵园等。(8)共建林区:分区面积为46.3ha,位于景区西北角。主要以游客活动参与,集游览、纪念、绿化为主要功能。主要景点包括结婚纪念树、一般纪念

29、林、还愿林等。4.3.2项目设置香山寺景区分为八大功能区,其各功能区的项目设置详附表一。4.4用地平衡表香山寺景区用地平衡详附表二。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5.1 规划的指导思想5.1.1在保证道路工程的安全、经济以及路线优美的前提下,遵循地质、地貌特点,不破坏山体,规划合理的道路交通系统,解决好交通运输与游人行走的关系。5.1.2 道路交通系统合理组织旅游路线,满足游客游览需求;同时可根据景观资源特点和环境承受力的高低,调节游客的空间分布,安排不同类型的旅游路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憩体验和游览主题。5.1.3 充分利用现已形成的道路,减少重复建设。5.2 景区道路交通规划香山寺景区的内部道路交通考

30、虑车行和人行的不同需要,并结合景区景点项目的开发需要而设成不同等级,合理安排停车场,广场的位置,构建完整的道路系统。5.2.1 车行道路系统车行道路系统分为两级,即景区内一级车行道和二级车行道,形成“一环,三纵”的规划结构。一级车行道路宽为5米,二级车行道路宽为3.5米,两者均为无道牙式的旅游园路形式,主要考虑电瓶车使用,同时满足消防车辆的通行要求。5.2.2 步行道路系统香山寺景区步行道路系统分为两级,规划布局结构为“一横,多线“的结构。一级步行路为景区龙脉方向,道路宽度为2m;二级步行路道路宽度为1.2m。5.3 静态交通规划(1)在主入口广场东侧设置大型停车场一处,车位约1306个,以接引平顶山市方向人流。(2)在景区北侧入口处设置停车场一处,车位约196个,以接待宝丰方向人流。(3)在景区大门内广场设置电瓶车停车场,并作环线运行。(4)各景区均设置电瓶车停靠站12处。5.4 对外交通规划(1)开设平顶山新、旧城至景区的旅游专线两条,采用中巴车辆,旅游中巴约20辆,运程分别为18、1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