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高考试题历史北京卷及答案2016年普通高等校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8分)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图8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技与文艺术古代中国的文诗经【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地图的形式考查古代中国的文作品。题干中有干扰词“作品地域示意图”,初看好像要从空间角度分析试题,实际上此题我们首先要通过图片中的封国形势判断出
2、此作品的时间是在西周时期,然后结合所判断每个选项的时间是否与图片隐含的时间相符。 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 B唐长安 宋汴梁 D元大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的“节度使”和“中书省”可以判断出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唐朝,因为节度使是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地方势力强大,中书省是三省六部制之一,故本题答案选B项。汉代我国还没有节度使这一机构和中书省这一机构,A项错误;宋代的节度使已经成为虚衔,
3、不可能出现题干中现象;D项错误,因为节度使在元代被废除了。【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节度使【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但是要求具备扎实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唐代节度使的设置,节度使设置目的是加强对边疆的保卫,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后果,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到了宋代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削弱节度使的权力使其成为虚衔;元代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行省制,废除了节度使这一机构。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
4、皇权 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答案】D【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重点内容【名师点睛】王安石变法的目的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政策、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取士之法: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措施:改革举制度,整顿太,惟才用人。本题是从王安石变法中增加财政收入角度考查的,通过材料的解读选出正确答案不难。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
5、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 B D【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的商业明朝的商业【名师点睛】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
6、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1617世纪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在西方引起关注 中西文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世纪中期传教士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关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此时期西方关注中国的传统文,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中“普遍接受”绝对了;项是对材料的曲解
7、,传教士成为了中西文交流的传播者,但不限于教师;D项中“政治革命”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定位】文交流东西渐儒家思想的外传【名师点睛】本题是从东西渐的角度考查儒家思想外传对欧洲的影响。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穌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儒程朱,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对于文明的交流复习过程中除了知道儒家思想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西东渐,即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7一种名为“人造自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9和图10分
8、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折射出图9 图10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 B D【答案】【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名师点睛】本题是图片类历史选择题,解读此类题目目时要最大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如本题要将广告中的广告词和辛亥革命等知识结合起,才能大胆地排除掉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1820世纪
9、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答案】B 【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的革命家陈独秀【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对陈独秀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情况,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教材中对于陈独秀历史事件相关有: 1新文运动发起人“南陈北李”之“南陈”,创有刊物新青年;是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之一,也是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活动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共一大书记;在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导致共产党在大革命时
10、期损失惨重,从而向成熟转变。备考中也可以以重大历史人物为主线梳其他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事迹。19“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 B 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可以看出正确;错误,该丛书的出版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不是近代,不可
11、能改变近代闭关锁国的局面,排除A项和D项;正确,出版近代中国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是可以问80年代后的中国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提供历史借鉴的;错误,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是新中国初期,该丛书的出版不是外交的表现,排除D项;故本题答案选项。【考点定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改革开放对历史的借鉴【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生对改革开放的解。历史情境避免了历史试题的抽象枯燥,增加了历史试题的趣味,也体现了历史的生动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考察抽象的历史知识已经成为近年考试命题的一种方式。解读此类题目要抓住新情境中隐含的历史概念、历史时间等关键信息。20有经济史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
12、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海外殖民掠夺A B D【答案】D【考点定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的殖民扩张荷兰和英国【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对荷兰和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荷兰殖民扩张主要方式:进行海外贸易,17世纪时,荷兰达到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殖民帝国和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拥有最大的储存仓库和金融设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特点: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
13、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2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英国早期一方面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一方面从事海上掠夺,并得到政府的支持,被称为“海盗国家”。17世纪英国势力渐增,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成为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21图11中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图11A16世纪前期在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19世纪初在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9世纪中后期在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20世纪前期在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考点定位】
1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名师点睛】历史地图型材料选择题使设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有利于生养成以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实现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解答这类试题的正确方法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例如本题首先就要正确地判断出四次改革的所在地然后结合所知识进行判断。22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
15、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这一制度是A邦联制 B两党制 议会制 D共和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结合所知识可知在美国逐渐形成了两党制制度,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美国独立后和1787年宪法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材料中体现的信息不符合议会制的特点,项错误;D项错误,1787年宪法就定下美国是民主共和制了。【考点定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代议制的确立两党制的形成【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新材料新情境考查美国两党制。美国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两个政党:一个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另一个是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
16、这两个派别几经分、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 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两党制虽然在具体议题和主张方面存在差别但是都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政党。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合国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A B D【答案】A【考点定位】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趋势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冷战【名师点睛】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
17、异,美苏有昔日盟友开始反目成仇。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开展了以冷战为主要 方式的对抗:(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内容:反苏反共)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3)军事上:北约的建立: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华约的
18、建立: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2分)37(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
19、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自然和应用)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目(语言、文、哲、历史、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3)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
21、时代背景。(6分)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22、(3)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技术的发展;性主义的发展。观点及论述:(略)(注: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官方正式答案注明“略”)(2)本题主要考查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的劳动者”“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以概括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由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1957年的教育法和1995的教育法的变中可以概括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问结合“西
23、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的劳动者”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即可。【考点定位】中外教育中西教育比较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中国的教育近现代中国的教育特点及背景【名师点睛】本题作为内综合性最强的试题对生的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第(1)问阅读汲取信息后的概括综合,以及分析共同之处,第(2)问历史知识的灵活调动,相关历史知识的
24、分层分类分角度的阐释。第(3)问对历史问题的全新解读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考察生的历史思维逻辑分析和问题阐释能力。特别是第(3)问的第二个小问题全新的解读,其要求除逻辑清晰表达明确等要求与以往一致之外,解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另外,仍需强调的是,在阐释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点的罗列不再成为评价试题优劣的唯一标准,更多的侧重于历史思维逻辑的完善与周密,这样的完善周密重点体现在观点的准确与论据的充分。许多问题不要求考生面面俱到而是要观点与史实的逻辑一致性,这仍是近年北京文综考试历史命题非选择题的突出特点。40(8分)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的重大考古发现
25、。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海昏候刘贺(前92前59年)墓墓葬位置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与文献记载一致墓葬形制和结构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出土器物具有汉代特征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刘贺”“海昏候臣贺”目前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候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8分)【答案】(1)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
26、。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考点定位】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对西高穴曹操墓研究【名师点睛】跨综合历史试题结合海昏候刘贺墓葬的发掘这一考古的新发现为依托,通过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的对比考察生概括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抓住表格中两者的对比项找出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有可能存在争议的角度,然后进行分析阐述。41(8分)中法两国的文交流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
27、文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8分)【答案】(2)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论武器。【解析】试题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生正确解读题干信息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对于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结合所知识直接回答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主
28、权在民、社会契约、天赋人权等即可。第二问结合所知识依据所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状况从“政治危机、论指导以及政治变革需要”等角度思考回答。【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与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与卢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习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就是直接运用所知识回答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属于比较简单的考题,仅仅考查了记忆,这就要求高考复习中不能忽视基础史实的背诵问题;第二问中西结合,分析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原因,结合甲午战后中国的时代背景不难分析出答案。从此题我们可以认识到今后的复习要注意重大历史时间的背景、原因等的分析,要把中外历史联系起复习,注意中外历史事件的关联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