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教版必修劝学节选【语文】粤教版必修4 名师导航(15 劝学(节选))15劝学(节选)名师导航内容感知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总结了治学经验,勉励人们努力学习。文章开宗明义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然后以一组比喻句说明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和改变自己。接着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来比喻通过学习并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人才会聪明起来,少犯错误。在荀子看来,学习的第一要义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不仅要善于利用外部的客观条件,还要像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那样不断积累,像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那样坚持不懈,像蚯蚓上食埃土
2、下饮黄泉那样用心专一。崇高的德行是靠平时长期不断积累起来的,一个人只有不断行善,才会形成美德,才会得到高度的智慧,才会具备圣人那样崇高的思想道德。基础梳理一、字音识记跬步(ku)跂而望(q)锲而不舍(qi)中规(zhng)槁暴(p)参省(c xng)二、重要词语1.通假字木直中绳,以为轮(通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2.一词多义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以为妙绝(极点)来源:ZXXK佛印绝类弥勒(非常)假来源:学。科。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以是人多
3、以书假余(借、借给)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来源:Z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望来源:Z吾尝跂而望矣(远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盼望、期望)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得快)4.文言虚词而来源:Z+xx+k.Com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连词,表示
4、因果关系)5.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古今异义辨析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今义:黄金。)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蟹腿。今义:跪下。)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7.相关成语三省吾身:指从各个方面自我反省。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三、文学常识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
5、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著作有荀子一书。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2.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古今异义有以下五种情况:(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在现代汉语中
6、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来源:学*科*网Z*X*X*K(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指某个词语在古汉语中表示甲事物,而在现代汉语中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4)感情色彩变化:所谓感情色彩变化,就是某个词语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有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5)名称说法改变:所谓名称说法改
7、变,是指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的目字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寡人之于国也中河内凶的凶字在文中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项是凶恶、凶残的意思。四、名篇名句来源:ZXXK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源: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剖析: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也叫蓼蓝。于,前一个为介词从,青于蓝寒于水中的于均可理解为比。此句意思是:靛青从蓼蓝草中提取出来,但却比蓼蓝显得更青;冰是水(遇冷)凝结而成,却比水(的温度)寒冷。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这两个比喻,是说人通过发奋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胜过昨日之我,也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不过要达到青于蓝寒于水,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表明了中心论
9、点。它催人奋进,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剖析:砺,磨刀石。参,验,对照检查。省,省察。过,此为名词,过错,过失。此句意思是:所以木头经墨线校正后一加工就直了,刀斧放到磨刀石上一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自己的言行,就智慧高明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作者用一故字,以示对上文的归纳,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而改变了原来的状况,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人也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学问的人。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荀子认为人的
10、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这两个比喻并列使用,喻意更为明确、深刻,同时它也为后面的进一步推论奠定了基础。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剖析:兴,起,兴起。备,具备,具有。此句意思是: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中产生;汇集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在这里产生;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于是高尚的精神思想就会自然形成,圣人的思想也具备了。作者再用两个比喻来说理,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荀子根本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成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
11、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恶篇中所说的:积善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剖析:骐骥,骏马。驽马,跑得很慢的马。锲,刻。镂,雕刻。此句意思是:骏马一次跳跃,(毕竟)不能超过十步;劣马拉车十天(也能行千里),功效在于坚持不懈。用刀刻一下就放下来,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用刀刻个不停,即使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成器)。这里谈论的是如何积累的问题。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骐骥本身条件虽然好,如果止于一跃,还达不到十步;驽马本身条件虽然差,如果能前进不舍,也可以跑得很远。这便告诉人们,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好的决
12、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接着,荀子又用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相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对于人们的学习而言,如果一曝十寒,时学时辍,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荀子认为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是日积月累,必须是坚持不懈。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剖析:埃土,即尘土。一,专一。六跪,六条腿。螯,蟹钳。此句意思是: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尘土,向下喝地下泉水,这是心思专一的缘故呀。螃蟹虽然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但如果)离开
13、蛇和鳝鱼的洞,它就没有可以寄居存身的地方,这是它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荀子以蚓和蟹进行设喻,两相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不能浮躁。浮躁了,无论你有多少本领,有多大能力,都将一事无成;反之,只要专心致志,即使能力小,办法单一,坚持下去也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学习更是如此,只要专心致志,就会取得成功。这里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两个角度论述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二、重点语段来源:Z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剖
14、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结合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而这个与空想相对的学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这种对学习的见解,也是荀子基于他的认识论提出来的。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他这里提出的学的概念,就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因素。接着连设五个比喻,展开论证。荀子先从生活经验说起: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别人却能够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是很有作用的。推而广之,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
15、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足见利用交通工具的重大意义。这些比喻,从见、闻,陆、水等多个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来论述中心论点的。结构图解审美鉴赏比喻形象对比有力荀子的劝学行文简洁,运用比喻和对比,说理透辟。1.比喻贴切,以喻代议劝学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16、,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有的从正面设喻,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2.排比对比,便于说理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正反对比。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
17、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而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合作探究问题:劝学一文形象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问题,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这无疑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对于学习,我们多年求学,已有不少体悟,请以学习感悟你我谈为主题,探究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的经验。来源:导思:我们已有了十年寒窗的情感体验,以手抚膺,心里肯定会有许多值得回忆的美好的点点滴滴。可以举行演讲比赛,以生动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也可以事前设计好具体的话题,如学习的苦或乐物质条件和学习的关系等;也可以不作具体要求,让同学们充分自由地畅谈自己独具个性的认识和体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进而形成理论上的感悟。探究:第一步,布置举办以我的求学故事为题的演讲比赛,让同学们能自由地谈自己的求学经历,交流学习的方法、经验和感受,通过彼此交流,相互借鉴,逐步树立应对困难、超越自我的坚定信念。第二步,制定语言、观点、内容方面的具体量化评分标准,把班级同学分为68组,小组推荐12名,然后班级中进行交流比赛。第三步,集中同学们成功的经验,编订成资料,下发给每一位同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