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63.48KB ,
资源ID:45915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915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课件.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课件.docx

1、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课件绪 论二、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1、什么是广播电视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一是从形态上,广播电视是电台或电视台把节目转换成电信号,利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节目的传播媒介;从技术和传播内容看,它是一种技术、一种制作和发送系统和内容;从媒介的内涵看,广播电视是运用电磁工具把信号同时提供给特定地区大批受众的大众传播媒介。2、广播电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在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涉及三个不同知识领域,而又有其特殊的发展和活动规律。首先,是广播电视技术工程。其次,是广播电视的制作和发布系统。最后,是广播电视的内容。3、广播电视学的体系框架有广播电视节目学、广播电视受众学、广

2、播电视管理学、广播电视史等。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践性强;二是综合性强。三、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从微观到宏观,可以分为以下层次:一是节目研究;二是节目的制作者和接受者研究;三是研究广播电视事业系统;四是研究广播电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2、研究方法(1)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要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3)要运用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 一、生产力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 1、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起先导作用。 正是由于电子技术及其产品的发明和发展,才导致了广播电视的出现。广播电视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科技有关。如,电磁学无线电技术无线电广播同

3、步通讯卫星。 2、广播电视需要先进的管理。 3、生产力中人的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的发展。 (1)从受众的角度看,人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具有高度参与能力的受众。 (2)从传播者的角度看,人的发展,意味着广电从业人员更高的传播技能和劳动生产率。 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广播电视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国民经济实力、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广告市场规模都是制约或促进广播电视发展的因素。 二、文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依据 1、文化的定义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时也特指精神文化,即所有价值结构、规范结构、信仰结构等。 狭义的

4、文化,有时是指个人或群体具备和体现出来的所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素养和文艺修养。有时也特指文学艺术。 2、文化在广电发展中的作用 广电的发展绝对不能忽视人文因素,缺乏人文关怀; 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绝不可能脱离脚下的文化土壤; 广播电视的价值实现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落实到文化层面上。 3、狭义文化在广电发展中的影响 就公众而言,居民文化程度是影响其成为稳定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受众的文化程度和品位也会影响节目的编排制作。 就传播者而言,较高的文化修养也显得异常重要。 4、广义文化在广电发展中的影响 (1)广播电视节目只有适应当地文化特征,才能被接受。 (2)优势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广电的发展。 (3)文化

5、差异使广电产生窄播和非群体化的发展态势。 三、媒介竞争是广电发展的动力 竞争存在于广电行业内部、与报刊杂志、新媒体(网络)之间。 四、受众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支点 受众是广电的服务对象,节目的参与者和消费者,信息的反馈者。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特征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一、广播电视的共同特点1、传播迅速及时2、传播的广泛性3、内容的丰富性4、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二、广播与电视特点的区别 1、在传播手段上,电视是视听兼备的,与人类的感知过程和经验过程极为吻合,观众极易接受,易产生亲切感、现场感和参与感;广播是专门听的,声波不容易隔断。它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一是表现为“听”的单一,可以集中注意力,受声

6、音的控制,可以听到一些理性思维较强的内容;二是表现为“听”的随意,可以边做事边收听。 2、在传播内容上,电视的综合性更强,因为它是声音、图象和文字的综合,所以娱乐性更强。广播也是综合性的,只不过不同于电视。它要把语言符号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类似于文学形象欣赏的间接性。 3、在传播方式上,广播节目制作简便;节目成本低;收音机的费用也低。 三、广播电视的缺点 1、传播的易逝性 为了弥补这一点,许多电台和电视台都采用增加频道、增加播出次数的办法。如新闻的滚动播出。 2、内容的表面性 这在广播中表现为电声的一瞬即逝,听众一不留神就会出现误听,导致信息的变异。在电视直观的音像画面中,不容易表现人物的内心活

7、动和事物的内在规律,也不容易表达许多背景材料。 这一弱点可以采取连续报道、深度报道的方式来弥补。 3、接受的被动性 受众在同一时间中只能收听一种广播节目,只能选择一个电视频道,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方式。 为此,广播电视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增加节目套数,让受众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其次,做好节目预告,以供受众自由选择节目收听或收看。 第三,注意在节目中间向受众提示相关的内容。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既促成它们与其他媒介的不同,也将制约和影响其社会作用的发挥。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 一、广播电视的社会属性 这一属性是在社会运用之中产生的。 1、社会性 广播电视

8、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其自身是没有社会性的。然而,在一定的社会中,广播电视往往被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社会团体所掌握和运用,为他们的利益和目的服务,这就产生了它的社会性。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性就是阶级性。 2、大众性 二、广播电视与经济、政治、文化 广播电视与经济、政治、文化有非常特殊而直接的关系。 (一)经济与广播电视 1、广播电视要受经济的制约 社会经济不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也就不易得到发展。 2、广播电视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首先,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直接刺激电子工业的发展,从电子元件到广播电视器材,从节目制作到传播发行,都会带来经济效益。 其次,广播电视传播的节目内容直接服务或影响经济。 (二)政治

9、与广播电视 如果说经济对于广播电视的影响是在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方面,那么政治对于广播电视的影响则主要是在管理体制和传播内容方面。 1、政治对于广播电视的影响 在我国,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的,因此在管理体制上,明确规定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由国家兴办,禁止私人经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还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 2、广播电视对于政治的积极作用 广播电视是一种政治思想的宣传教育工具。 广播电视还可以用来作为社会沟通的渠道或途径。 广播电视还可以运用舆论监督的方式,来推动民主、法制建设,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三)文化与广播电视 1、文化对广播电视的制约 广播电视的传播就是一种文化。 广播电视本身就是

10、 一种文化现象,它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文化对广播电视的制约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要求广播电视适应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其次是要求广播电视传播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广播电视对文化的影响 广播电视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像文化。 广播电视还可视为是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手段,它可以把一切人类文化成果更广泛的传播出去;他可以作为电话教育的手段,更好的更广泛的普及文化知识;他还可以作为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手段,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四、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1、新闻功能2、舆论功能3、宣传功能4、教育功能5、娱乐功能6、服务功能五、电视

11、的负面影响 1、电视的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时也造成人际关系疏远。 2、电视帮我们打开视野,同时又导致社会麻醉。如在日本有“容器人”的提法。 3、电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粮食,同时也污染了社会风气。 4、电视进入市场,有可能导致文化沉沦。 5、电视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六、广播传播的发展趋势 1、坚持新闻的传播,注意新闻的时效性 2、重新定位文艺传播模式,注重音乐节目。 3、防止广播节目的广告化趋势。 4、进行广播改革,实行专业台战略。 5、重视接收工具的完善,拓展广播产业的发展空间。第四章 广电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 广播电视的信息符号是音像。广播电视节目的两个基本

12、要素是声音和图像。它们又可以分为几种分支要素,如声音可以分为语言、音响和音乐等。 第一节 声音 广播电视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又可分为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 一、声音的性能 1、物理性。声音的本质表现为一种波动。声音的物理特性表现为音调、响度和音色。 2、心理性。指声音被人所感知时的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决定着人们对声音的好恶。这里与声音的时代感、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相关,同时也要注意个体心理中的认同心理和逆反心理活动。 3、抒情性。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具有一种抒情的作用,这就需要播音员或主持人去体味,以相应的音调、音色、音量去处理和把握相应的感情。 二、语言 广播电视也要依靠语言传播、叙事、

13、表达思想。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语言可以是各种人物的话语,还可以是记者编辑的解说词和串联词等。 1、语言在广播中的作用与要求 有声语言是广播的主要手段,也是主要的信息符号,它承载着节目的部分内容。这种广播节目的内容,就要受众用听觉来感知。在这种感知过程中,有一个“平行规律”。因为广播和收听是平行的、同步进行的,所以语言表达的程度和信息量要与听众的言语感知能力和接受程度相适应,收听过程和理解过程也应该同步完成。因此,必须考虑大脑对语言理解过程应该尽量缩短,也应该达到一个平行的境界。这就是广播与收听的“平行规律”。 由于“平行规律”的 限定,因此要求广播语言必须用通俗的口语,句子要短,要规范。 2、语

14、言在电视中的作用与要求 (1)语言在电视中的作用揭示主题,阐述思想意义。补充画面形象的不足。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渲染、突出、烘托图象,使图象更富有感染力、真实感和亲切感。联结画面。语言是不能切断的,它可以发挥结构作用,使得画面的衔接更为自然。 (2)电视中语言的特殊要求 在电视中语言除了具备与广播相同的基本要求外,还有其特别的要求: 注意声画配合的协调,不可将电视变成广播。 电视中声音因素除前面所说的解说词形式之外,还有对白、独白、旁白等形式。要依据不同的电视节目样式来使用。如新闻节目中使用对白就要慎重,不可流露出导演的痕迹,而在电视纪录片中就比较自由了。 要更亲切、准确、精练。 崔永元在主持

15、的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时,从不扮演“智者”、“裁判”的角色,而是保持作为一位在现场引导话语的朋友的身份,始终将话语的焦点定在观众的言论上,注意语言的亲切、准确、精练。 三、音响 分为主体音响、环境音响、背景音响三类。主体音响是所报道的主要事物或人物发出的声音;环境音响是所报道的事物或人物所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声音,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条件、气氛;背景音响是与所报道的对象有关联的声音。 1、音响的主要作用 具有逼真性。 它可以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 听众可以从音响中感受到或联想到相关的事物,从而起到深化主题、烘托环境气氛、表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刻画人物形象和心理等作用。 组接相应的时间和空间 音响

16、效果的提示作用,可以起到组接时空的作用。在叙述过程中,“蝉鸣”提示是“夏天”,“鸡鸣”提示是“农村”和“清晨”。若将这两种声音糅合在一起,就可以表述出这是夏天农村的一个清晨 2、音响采录的要求 (1)绝对真实。首先要求本体真实,所采录的音响,必须是所报道的事物或人物,以及与报道内容确有关联的事物或人物本身发出的声音;其次要求采录真实,坚持采录的同步性,严格按照音响本来的面目和实际发生过程采录音响。反对“制造音响”。 (2)力求自然。要求所录音响不呆板、不造作,是感情的自然流露。通常造成不自然的因素有:采访人的畏惧心理;记者无意举止的干扰;采访不合时宜;提问不当。 (3)捕捉特点。 (4)尽量清

17、晰。 四、音乐 音乐是一种以旋律和节奏为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所有艺术中,音乐是一种最适宜抒发感情的艺术。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音乐节目是一种独立的节目形态,属于“文艺性节目”类型。 我们将音乐视为节目要素,就是将音乐看成是节目的辅助成分。于是节目音乐与音乐节目就构成了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二节 画面 一、画面图象的构成 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图像包括这样几个要素: 1、形象 形象是指摄录下来的人物、景物等实在具体的图象。 电视节目中所拍摄的实人、实景、实物,就构成了画面的实际内容。这也是对现实的记录和再现。电视传播的形象生动就建立在这一点上。在纪实性的节目中,形象必须是真实

18、的。 2、画面 画面虽然也是具体的图象,但它是人工绘制的。它包括动画、漫画、地图、图表等。 其中动画、漫画,有着形象表达的意义,具有艺术创造的功能。在电视中,最突出的代表是动画片。地图、图表则具有抽象概括作用。在电视中,图表可以制作成动态的形式,用来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如中央五台在达喀尔拉力赛的过程中,就经常插入地图,并以动画的形式表示参赛队员的行进情况。 3、文字 指制作在电视画面上的字幕。在电视新闻中,若被采访者说方言或外语,在画面打出字幕,就能让观众看懂。字幕还可以用来表述一些比较重要的文件内容,如法令、政策、规章、声明以及节目预告等信息。 4、电子特技画面 如快镜头可以将一朵花在几

19、天里开放到凋谢的过程在短短的几秒钟里表现出来。慢镜头则可以使观众更清晰地把握事物变化的过程。如体育比赛中的进球或犯规动作。 二、画面图象的特性 1、连续性。 2、现在时性,即现场感。 3、主客观合一性。选择性反映出主观性;对生活的记录反映出客观性。 4、多义性。 由此可以把电视画面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纪实传播(重大事件的画面成为历史的见证);形象传播(传播形象具体的现实);直接传播(观众与电视之间的接触是直接的,符号与所指对象是合一的)。第三节 声音和画面的组合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声画关系 在电视新闻的声音中,最重要的是播音语言。在画面中,最重要的是对细节的运用。由于时间的限制和画面的有限,播音

20、语言在电视新闻中作用很大,它使得无序的画面变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画面的存在,又使语言的变现力更加强大。 二、声画关系的具体形式 1、声画合一,指电视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形式。它的特点是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高度的保真性。分画内声画合一(主要表现为画面物像及其声音的合一。如声音播出时也能看见人物讲话的画面)和画外声画合一(常见于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新闻和运用画外音解说的纪录片和艺术片。如会议新闻中播报某人姓名时相应出现此人的画面)。 2、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

21、 这种组合方式适用于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画面信息十分清晰、一目了然,而观众仍有疑惑,报道词就应解释、分析、说明。第二种是需要报道的事情电视记者无法拍到实况,则可用解说词叙述新闻事实,而画面反映的是时过境迁的一些实地景象或附近居民的动态。第三种是新闻评论,画面出现电视新闻场景,而记者在旁叙述。第五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 对节目进行科学分类的意义: 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科学分类,是为了正确认识各类节目的存在状况,把握其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节目、改革节目,促成一个良性运行的健康的节目系统。 要求: 了解广播电视节目按不同标准的分类; 在校期间参与到学校的广播台节目的编排、策划、主持和运营。第一节

22、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 一、节目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采用不同的标准,就会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一)从节目内容去考察 基本可分为新闻节目和文艺节目,在此基础上衍生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节目。 (二)从节目形态去考察 1、一般型节目。指节目内容取向和接受对象都具有最大的容量和一般性。如新闻节目、广告节目、广播剧、电视剧等,它们的报道范围、创作取材,包罗万象,不受限制。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 2、综合型节目。融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趣味性、新闻性于一体。其特点是兼容、互相渗透。当然,在综合时还是以一种内容为主。 3、专题型节目。具有特定内容范畴的节目形式,以满足人与社会的特定需要。具有指向性、集中性、系统

23、性。其类别有:具有固定节目名称和固定播出时间的专题节目。如体育专题报道、两会专题报道等。 4、对象型节目。是以特定的人或阶层为受众的节目类型。具有贴近性、层次性,可以向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和不同行业、年龄层次的受众提供服务。如少儿节目、老年节目夕阳红、妇女节目半边天等。 总之,一般型、综合型节目是“广”播,而专题型、对象型节目是“窄”播。后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吸引相对稳定的受众,是节目形态发展的一种趋势。 (三)从其他角度考虑 每确定一个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分类: 1、按特定对象分,有一般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后者如对农村广播和对少儿广播。 2、按选题范围分,有一般性选题和专题节目。后者如法制园

24、地、为您服务。 3、按是否有主持人分,主持人节目和非主持人节目。 4、按节目来源分,自办节目、联办节目、转播节目、联播节目等。 5、按播出方式分,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 6、按播出时间分,有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等。 上述分法,往往会有交叉。如有些节目,既是综合类的、又是主持人节目,又是自办节目,还有受众参与。 二、节目种类的具体划分 从上述考察可知,按节目内容属性划分比较简单明了。按节目内容的标准,国际或国内通行的有“四分法”和“六分法”两种。“六分法”分为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知识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文艺类节目、服务类节目。在实践中,“六分法”的划分过于琐细,而且节目类别之间互相渗透

25、、混淆。如言论类节目往往因新闻事件而起,有时就依附在一起了。又如知识类节目和教育类节目两者的界限也不太明确。“四分法”显得明确些,它将广播电视节目分为: 1、新闻类节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 2、教育类节目(社会教育、学科教育,如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 3、文艺类节目(包括娱乐节目、综艺节目 ,如非常6+1 欢乐总动员春节晚会等) 4、服务类节目(包括广告、为您服务、天气预报等) 这种划分也照应了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样式 这里讲的节目样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概述。它可以作为后面分类时的参考。我们将从单个节目和集合节目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单一式 指一个具体的节目。它无论采用什

26、么题材、体裁,也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它都是一个整体,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与相应的形式。在每种类型节目之中,它将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小如一则通讯、消息,大如一部电视连续剧。基于此,我们也可以将连续性节目和系列性节目看成单一式的节目。 二、专题式 指一组内容相对专一的广播电视节目的集合。因其播出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专题节目它们具有固定的名目,并定期连续播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一类是临时专题节目。它们是不定期临时设置的。如因重大事件而设立的节目,像“奥运会专题报道”,我国的“两会专题报道” 。三、栏目式 又称专栏式。这是将一些广播电视节目编排和播出的一种形式。它有一定的名称、内容、特

27、点、播出时间。可以按节目内容设置,也可以为一定的对象设置,还可以采用节目主持人方式。组成栏目的节目大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共同性,如同一主题、同一题材或体裁,或者能引起联想、可以比较等。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不仅有助于节目的编排,同时也利于吸引受众的收视。 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已经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栏目:中央电台的星星火炬、小喇叭、午间半小时;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报道、东方时空。 四、综合式 这是许多个节目的集合体。指按照一定的思路、编辑方针和要求,将多种内容和形式的作品有序地组合起来的广播电视节目。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就是新闻综合节目;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则是文艺综合节目。它们在适应广

28、播电视受众广泛性的需求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常常构成电台和电视台的主要节目样式。 五、板块式 “板块”是借用了地质学中的一个概念。这种节目是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于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称“杂志型节目”。如1998年的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早晨6:00-9:00的东广早新闻长达三个小时,包括东广快讯、新闻追踪、报刊导读等子栏目。 板块式与节目的栏目化,在概念上有交叉现象。第六章 新闻性节目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的特征 一、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1)突破时空限制(2)抗灾害能力强(3)普及率高,

29、群众性强 广播是一种对受众要求最低的媒体,这种要求最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听时可以“一心多用”,可以边听边做家务,对受众的专注程度要求较低。它是人们出行时获取信息的最佳媒介。 二是收听广播的费用较低。 三是广播对受众的文化水平要求较低。 广播新闻传播除了上述优势外,还有一些弱点:(1)选择性差(2)稍纵即逝,难有深层理解。 2、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1)符号的多样性。 (2)信息的直观性。声画结合,避免信息损耗。(3)现场的亲历性。通过屏幕,如见其人,如临其境。(4)受众的参与性强。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主要是一种心理参与。电视传播符号构筑了一个现实的场景,使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此外,电视在

30、传播上也具有广播的弱点,同时也有它特有的弱点。第一、视听符号的暂留性。第二、线性传播的局限性。削弱传播效果。第三、电视图像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在一些经济报道中,有些生产的画面既可以用于这条报道,又可以用于那条报道。这种“万能图像”出现是电视新闻难避免的。模糊性体现在不同德观众对同一画面有不同理解。第四、屏幕空间的有限性。摄像机的镜头并不是观众的眼睛,而是记者编辑的眼睛。它所传达的内容有限。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性和时效性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性和时效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现场和实效的完美结合就形成了今天的现场同步直播,它使得广播电视新闻的主导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节 广电新闻类节目的主要类型一、消息类新闻节目简要报道新闻的5要素。如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电视新闻从长度说,3分钟左右为长消息,1分半钟以内为短新闻,30秒以内为简讯。二、专题类新闻节目全面、深入、详细地展开报道。既可在常设新闻节目中播出,也可以以特别节目形式在专门时间独立播出。如专题新闻、专题报道、专题调查报道、电视专访、新闻纪录片、新闻杂志节目。如话说长江、98年抗洪专题决胜。三、评论类新闻节目:如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