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647.21KB ,
资源ID:45869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869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地理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地理整理.docx

1、城市地理整理第一章 绪论1、什么是城市?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含义?答:(1)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 (2)城市的含义包括: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城市既是使人类文化的长期淀积得以保存,免于流失,又是促进文明发展产生飞跃之地。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保护与发展地,也常常是社会藏污纳垢的场所。关于城市含义的各种叙述:城市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传播的中心。 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城市是人口和非农业

2、活动集中之地。城市是一个座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 城市是具有联系周围地区的中心性能之地。 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人类聚居的聚落形式。城市是一个团体的人构成一个在政治上有组织的共同体。 城市是一种人为干预最强烈的、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城市人口永远不能在其狭小的生存空间维持。城市也就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要点概括:人口聚居的高密度区域人类活动集中、延续与发展之地具有联系周围地区的中心性能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 从城市的发生上看,分哪几个基本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p45)答:(1)基本类型:中心地城市、专门

3、化职能城市、交通运输职能城市。 (2)中心地城市:以物质集散和综合服务为特点,具有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的稳定性、鲜明的等级性。例:居民点村庄集镇城镇小城 市中等城市大城市专门化职能城市:以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为特点,职能比较单一,发展历史不长,发展速度快,易波动,对外联系广但联系内容单调,发展前景取决于资源条件和对该资源的需求。例:采矿点工矿区工业城小工业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交通运输职能城市:以转运和区域贸易为基础,形成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例:渡口小港阜港口城小港口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3、什么是城市地域?分哪几种城市地域?(p21) 理解,区分答:城市地域是城市活动直接影响的范围。城市地域

4、分为城市行政地域(根据国家行政区划方案的规定,一个城市依照法律规定所管辖的地域范围)、城市实体地域(或称景观地域)(是集中了各种城市设施以非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体的城市型景观分布范围,相当于城市建成区)、城市功能地域(一般是以一日为周期的城市工作、居住、教育、商业、娱乐、医疗等功能所波及的范围)课本: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实体地域:功能地域:都市区、大都市带、城市群等(可能为名词解释)4、不同历史时期城市有什么特点?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1、 什么是城市化?它的演进过程是怎样?它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差异?(p5

5、4) 重点关注课件,在于理解答:(1)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较为主要的提法)。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性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它意味着人们不断地被吸引到城镇中,并被纳入城镇的生活组织,而且,还意味着随城市发展出现的城镇生活方式的不断强化。 城市性生活方式的扩大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结果,因此,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这种过程可能有两种方式,一是人口集中场所即城镇地区数量的增加,二是每个城镇地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城市性生活方式是一种以非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人口向城镇的集中是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需要而出现的。 因此,城市化是由经济专业化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

6、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活动转移并在城镇集聚的过程。 第二、第三产业向城镇的集中就是非农业部门的经济区位向城镇的集中,人口向城镇的集中也是劳动力和消费区位向城镇的集中。 这一过程包括农业区甚至未开发区形成新的城镇,以及已有城镇向外围的扩展,也包括城镇内部已有的经济区位向更集约空间的配置和更高效率结构形态的发展。不同角度的城市化含义 强调了城市化是由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强调了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强调了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强调了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变化过程。一般性认为的含义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7、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 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从地理学角度看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种地域转化。它包括: 城市外围的地域转化 城市内部的地域转化 农村地区的地域转化(2)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右图)城市化阶段的差异1)发展速度的变化初期:缓慢,由慢变快中期:快后期:慢,由快变慢2)产业结构的变化3)动力机制的变化初期阶段:农业+工业化(基本动力)中期阶段:工业化+第三产业高级阶段:第三产业是后继动力4)空间分布形态的差异初期阶段:零星的“点”状结构中期阶段:紧凑的“面”状与“带”状结构高级阶段:完整严密的“网”状结构5)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总结如右图 发达国

8、家的城市化过程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形成高度集聚。郊区城市化阶段。这个时期城市化的特征是,在工商业继续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同时,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中心市区。逆城市化阶段。在郊区城市化继续发展的同进,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出现人口净减少。再城市化阶段。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西方各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促使一大批中心城市在经历了前一时期的低潮后,中心市区经济趋于复兴,人口出现重新回升。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要更具体回答,p

9、57 p68 ) 与哪些因素关联密切?(1)动力机制农业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兴起与成长的一般前提:提供剩余粮食;提供剩余劳力。农业发展提供的其它条件: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的原始积累;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为城市工业产品提供市场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生产配套性服务增加生活消费性服务增加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对城市化作用区别(2)城市化的相关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Y= a lnX+b (Y 城市化水平 X 人均GDP a 、b 回归系数)153个国家的回归情况Y=16.44lnX-72.14N=153, R=0.92, Sd=9.282)产业结构与城市化3)经济类型与城市化工业的轻重结构经济的

10、内外向度4)科技进步与城市化先进的农业技术便捷的运输技术发达的通讯技术3、城市化有哪些类型?如何测度城市化?(p69 p73)(1)城市化类型:离心型与向心型城市化 外延型与飞地型城市化 景观型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与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与自下而上型(2)城市化的测度 (课件上有案例)主要指标法: (重要)A、人口比例指标 B、土地利用状况指标 复合指标法:A、城市成长力系数 城市成长力系数指标:1城市人口 6批发业销售额2城市年度财政支出 7零售业销售额3制造业从业人数 8住宅建筑面积4商业从业人数 9储蓄额5工业产值 10电话普及率城市成长力系数指标计算: G = 100*(Ai-Bi)/

11、SiG城市成长力;A期末数值;B期初数值;S全国平均值;I分指标分别计算出各城市一定时段内10个分指标的增减值,以全国平均值为100,进行换算后的算术平均值。B、城市度 有五大类16项指标构成 第一类:表示地域规模的指标,面积、总人口。 第二类:表示位置的指标,对市中心的时间距离。 第三类:表示经济活动的指标,财政收入、工业品出厂额、商品销售额、电话普及率等。 表示静态人口结构指标,一二三产业人口比率、管理人口率、雇用人口率等。 第五类:表示动态人口结构指标:人口增长率、就业率、通勤率。第四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当代世界城市化有什么特征?(p89) 记住(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2)大城市

12、化趋势明显(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3)在世界城市化过程中,过度城市化与城市化不足并存(4)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5)世界城市化的重点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6)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世界城镇化的主流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向大城市的集中更快世界城镇化水平与速度的地域差异很大2、什么是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逆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

13、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中心城区居民迁出城市中心,不断向城市边缘及郊区、乡村地带迁移的趋势郊区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逆城市化: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迁向里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 发生地:西欧、美国、日本)再城市化:伴随着市中心的开发,实现城市内人口增长而出现。注意:阶段性 地域性3、中国当代的城市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p103 - 115)答:前30年: 后30年:一、短暂发展时期(19531957) 四、过渡时期(19771981)二、起伏波动时期(19581965) 五、乡村城市化时期(19821991)

14、三、停滞时期(19661976) 六、快速城市化时期(1992年起至今)第五章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1、什么是城市的基本与非基本经济活动? (p132)(1)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中,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经济活动,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分为离心型和向心型的基本活动;(2)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中,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经济活动,有两种:一种是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另一种是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2、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划分

15、对理解城市发展有什么意义?(p141,看课本)(1)基本经济活动对城市发展意义:从外部为城市创造收入,是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个城市,如果它的基本活动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势不可挡地要发展。如果基本活动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又没有新的基本活动来替代,这个城市就无可挽回地要走向衰落。(2)基本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经济部分的发展。由于城市基本经济活动部分的发展,从输出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的扩大,也就导致了本地非基本部分就业岗位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基本活动的另一部分

16、则用于本身的扩大再生产,继续为城市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收入。基本和非基本活动每一次的增加都要引起当地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的需求和本地区的人口。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为“乘数效应”。城市经济活动表达式: E=BE+NBEE:全部经济活动; BE:基本经济活动; NBE:非基本经济活动这里的m就是乘数,它表示基本活动职工增加一个单位,引起城市总职工的增加量是基本职工增加的m倍

17、。显然乘数大小和城市就业职工的基本/非基本比率由关系。B/N比率: 指城市中基本和非基本这两部分经济活动的比值。该比值大小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139)3、 如何测算城市的基本经济活动?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1、什么是城市职能?城市职能是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城市职能的含义:(1)城市为其居民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如居住、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各种职能。(2)城市为所在地区或国家提供的服务,它所起的作用或所承担的分工。如:经济职能、中心地职能等。(3)城市地理学中的城市职能含义:城市职能的着眼点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指的是城市与所在地区的关系,城市与城市的分工

18、。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总有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作用,有的职能影响面广,有的则小;有的职能强度大,有的则弱;有的城市有一个或两个主导职能,有的则几个职能势均力敌,不分上下。2、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有什么区别联系?(1)城市性质的含义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与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是城市规划的依据,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把城市性质确定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第一内容。(2)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A、职能与性质的区别: 现状与未来的目标方向; 多项职能与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客观存在与摻揉了主观的意愿。 例: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北京首先提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性城市。在当时

19、的历史背景下,实现这一转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随着北京的经济实力的增强,却又把北京建成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的工业基地,于是,北京在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地位得以确立的基础上,又发展为工业经济中心。庞大的综合功能,特别是高能耗、高水耗、大运量、大占地量和污染严重的钢铁、石油化工等工业,给北京城市发展带来了很重负担,导致交通组织、水电供应、环境保护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对此,1981年中央及时对北京的城市建设提出建议,其核心就是明确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必须突出其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而控制和削减不适宜在北京发展的若干工业部门。B、职能与性质的联系: 城市性质的确定建立在对城市职能分析的基础之上; 城市性质

20、反映了城市的主要职能;城市性质与职能都是相对于国家或地区中的其它城市而言的。3、如何进行城市职能的分类?(p145,至少会一种,并能详细说)答:城市职能的分类有如下的方法:(1)一般描述法先确定一个分类的体系,用描述性的文字对各具特点的城市进行命名。 应用于分析的城市数目少,各自特征明显;或只要求作大致的城市分类的情况。 例如:可将广东的城市分为区域中心城市、制造业城市、旅游观光城市、交通枢纽城市、重化工业城市、地方中心城市等。 缺点:任意性、主观性。(2)统计描述法城市类别仍为事先确定的,但每一类增加了一个统计上的数量指标。(3)统计分析法用统计参数来衡量和确定城市的主导职能。统计参数为平均

21、值和标准差。衡量尺度:主导职能平均值+标准差(4)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在城市基本经济活动中进行职能的分析与确定。 方法:麦克斯韦尔研究案例 用最低必要量法分离城市的基本经济活动; 用绝对比重来衡量优势职能; 用纳尔逊的相对比重方法来确定主导职能; 用区位商原理来计算城市的专业化指数; 用三维图形进行综合分类表示。 进步之处:分类过程中采用了多要素;初步考虑了城市规模因素。(5)多变量分析法4、 城市职能分类研究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课件)(1)城镇体系规划(2)城市发展效应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1、 什么是城市的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课件)(1)城市首位分布:首位度大的规模分布称城市首位

22、分布。城市首位度: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比,反映该国或该地区城市的规模结构和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如:阿根廷的城市首位度是10.2,秘鲁是10.1,表明两国人口的高度集中趋势。 (2)位序规模分布:在一个国家或区域里,城市大小排位顺序数字与其规模呈现显著的反向相关,即位序数字越大,规模越小,反之亦然。如果这些城市的位序数字同它们的规模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规则的函数关系,我们就把建立在这种函数关系基础上的分布,称为城市的位序规模分布。2、 如何判断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采用某种方法,哪些变量发生变化?例如首位判断,增长?快?) 课件,课本p169 会看图几种方法:补充:城市规模分布

23、类型:学术界一般习惯于把城市规模分布分为位序-规模分布和首位分布两种基本类型,介于两者之间的,属于过渡类型。3、 我国城市规模分布与变化有什么特点?(p175 ,有没分段?均衡否?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1、 空间扩散的三个基本类型是什么?(p199)A 传染扩散 B 等级扩散 C 重新区位扩散(迁移扩散)(1)传染扩散 渐进的、连续的扩散- 距离是主要影响因素 - 比如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农业新技术的传播 (传染扩散的扩散阶段) (等级扩散过程)(2)等级扩散 自上而下扩散- 距离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与城市规模有关 - 比如新思想新技术的传播(3)重新区位扩散 跳跃式的扩散- 距离作用不明显(初

24、始状态) (扩散之后)2、什么是中心地理论?中心地是什么?(很重要,要看课本,p204- )(1)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特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在“理想地表”的假设之上的关于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的理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是把城镇作为零售中心和服务中心,来探讨城镇体系的聚落规模、职能和分布的规律性的理论。(2)中心地: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商品(含服务) 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中心地职能 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中心地 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

25、所。 3、 什么是均衡与非均衡增长理论?(p221- )(1)均衡理论(均衡增长论) 产业经济学家纳克斯为代表的观点,为打破落后地区的恶性循环,采取各部门齐头并进的发展战略。 贫困的“恶性循环”:低的储蓄能力资本不足生产力低下供给水平低储蓄力低。 多部门平衡投资,可以使各部门互为需求,共同提高生产力,进而提高收入,增强购买力,扩大内需,诱发投资,全面扩大再生产(2)非均衡理论 (不均衡增长论) 产业经济学家赫希曼为代表的观点,落后地区的均衡增长不可能,通过不平衡的增长,也能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不发达国家的资金有限,分散使用效果甚微。集中投向重点部门和地区,利用产业的关联和波及效应,可以扩大经

26、济效果。 在产业之间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平衡增长,以压力本身推动发展,政府干预去克服不断出现的供求比例失调。4、 什么是生长级理论?(p223) 首先由(法)普劳克斯提出,是从地理空间分布角度来看待经济发展的理论。 经济发展并非均衡的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扩展对整个区域经济产生影响。这些点就是“生长极”。 “发动型工业”是形成生长极的关键,这类工业增长快,带动性强,产品市场潜力大,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倾向。 为了节省运费关联的产业部门纷纷向“发动型工业”所在地集中,产业的集聚效益更强化了这一空间的集聚过程,生长极逐渐形成和发展。 生长极通过极化与扩散效应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27、5、 核心边缘之间有什么关系?(p224) 赫希曼等人在生长极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度量极核与周边关系,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 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出现在每一地区,经济发展一旦集中于某个地区,该地区将成为一种核心区域,受核心区影响的周围地区,即为边缘区。 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关系是一种控制与依赖的关系。补充:(1)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互补性 中介机会 可达性可运输性、距离、交通联系、社会政治文化的融合(2)结节点之类的,重要,会理解。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1、 何谓城镇体系?(p241)(特点是什么?)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

28、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特点:整体性、等级性或层次性、动态性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通过不同区位、等级、规模、职能,城镇之间形成纵向和横向的各种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 进行城镇体系规划有什么意义?课件中:为什么进行城镇体系规划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 现代区域经济的核心是城市经济 我国提出了“要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的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经济区”的方针。 1983年起,在全国范围推广了市带县和整县改市的行政体制,扩大了城市的管辖范围。各市领导为了指导城乡兼有的市域发展,客观上

29、提出了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2)城镇体系规划是实现资源合理布局的手段 城镇体系规划要达到的目标,是要通过区域人口、产业和城镇的合理布局,协调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努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最优化,实现体系整体利益的不断增长。3)城镇体系规划是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区域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等组成的空间规划系列,城镇体系规划处在衔接区域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具有双重性质,既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又是区域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

30、 作为区域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结合国土资源开发和生产力总体布局,提出规划期人口城镇化的水平、途径和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也涉及到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职能分工、发挥中心城市的吸引辐射等问题,对城镇发展具有比较宏观的指导意义。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组成部分,对区域内的各城镇,特别是对中心城市制订城市性质、规模和用地发展方向有指导作用。 与区域国土规划相比,城市规划工作的有序性、规范性和滚动性特点更为明确。因此,城镇体系规划工作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为各城镇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区域依据。4)实践证明:城市发展不能就城市论城市 我国以往的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以单个城市的合理发展为目标制订的,城市发展的区域研究常常被忽视,因此,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带来了许多问题。大量的经验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就城市论城市的城市规划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城镇体系规划的地位: 城镇体系规划处在衔接国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位置上。 现在实际上起着区域规划的作用。 城镇体系规划是以城镇为重点的区域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