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5.54KB ,
资源ID:45743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743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言命题点巩固练习 1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言命题点巩固练习 12.docx

1、高考语言命题点巩固练习 12课后巩固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唐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渔家傲寄仲高南宋陆游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注】碛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仲高:陆升之(11131174),字仲高,陆游的堂兄。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1)下列对以上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诗本为送朋友入京

2、,起笔却写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墨不多而内涵丰富,很自然地引出二、三联对安西景色的具体描写。B两首诗歌数量词的运用耐人寻味。岑诗中“一身”“万里”的悬殊,表现诗人的胆魄和勇气;陆词中“一万三千里”极言离家之遥远,归家之难。C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岑诗除最后一联叙眼前之状外,其余都是回忆,属虚写。而陆词上片属于虚写,下片属于实写。D两首诗歌用典不着痕迹。如“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出杜牧“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诗人以杜牧自况来抒发情感。解析:选C。“陆词上片属于虚写,下片属于实写”分析不当,陆词上下片均有虚有实。(2)两首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解析:分析情

3、感的异同必须在对具体诗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如岑诗首句“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就包含诗人两种思想感情,一是不畏艰辛的胆魄和勇气,二是报效祖国戍守边疆的义无反顾的气概。陆词从寄语亲人中表达思乡怀人之情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解答时先将两首诗词中的情感分析概括出来后,再区别其中的异同点即可。答案:相同点:借“家书”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不同点:岑诗:京城与边疆相隔“万里”之遥,“费马蹄”“愁地尽”“觉天低”可见旅途艰辛,既表达诗人不畏艰辛、远戍边疆的报国之情,又暗含希望朋友多珍重之意;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陆词:离家万里,浪迹天涯的羁旅之愁;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伤感

4、和内心的愤懑不平。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省三台县。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互文见义,极有气势,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B颈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转写蜀中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极写蜀地生活条件的恶劣。C作为一首送别诗,该诗前

5、两联描绘巴蜀山川风光的雄奇秀美,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以及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D同大部分赠别之作一样,王维此诗开头便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解析:选D。“同大部分赠别之作一样”错,古代诗歌中大部分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2)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试进行比较。答: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熟练掌握课内所学诗歌的思想内容,并与课外诗歌进行比较分析,说明所表达的感情的不同点。从表现情感的手法来看,李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

6、际流”是写景,而由注释可知,王诗“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很明显是用典。从表达的情感的类型来看,李诗通过作者送别的视角,写友人的船越来越远,表达的是长久驻望的送别者依依不舍的深厚情感;王诗则通过蜀郡太守的事迹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李使君所寄寓的期望,希望李使君也能像文翁一样有所作为。回答时,将以上分析总结概括即可。答案:李诗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寄托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而本诗尾联运用典故,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真诚、殷切的期望。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王维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却忆山

7、中时,人家涧西远。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钱起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注】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蓝田: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营建了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蕨:一种野菜。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yn):山峰。(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一片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B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C“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D“山月随客

8、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解析:选A。A项,“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悄然静谧的春夜图。(2)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答:解析:从春夜相聚时的景象描写来看,钱诗重在写相聚时的情景,而王诗还运用想象的手法写了对往昔山中生活的回忆和钱起回去后的生活。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来看,王诗让思绪飞到山中隐居时的场景,表达了对钱起回蓝田后闲适生活的羡慕;钱诗“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两句则抒发了离别的惆怅。答案:钱诗主要写当时的情景,王

9、诗还写到对往昔山中生活的回忆和对钱起回去后生活的想象。王诗写了对钱起回蓝田后闲适生活的羡慕,表达了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钱诗写了离别时的景象,抒发了离别的惆怅之情。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鹭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郑谷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B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

10、容,自由自在。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D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解析:选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错,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同,都是由近及远,郑诗先把镜头聚焦于静立于池塘的鹭鸶,然后转向远处自由飞翔的鹭鸶群体。(2)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是一道比较型炼字题,答题时既要有对“字”的分析,又要体现出二者的比较。杜诗中,雪白的鹭鸶群起群落,

11、在溪水中捕鱼,受惊向远处的碧绿的山林飞去,由低到高,用“惊飞”才符合事理。郑谷笔下的鹭鸶时而悠闲地站立在烟波迷蒙的池塘边上,时而静卧在冷雨飕飕的寒苇丛里,在无人来往的滩头上飞上又飞下,自由闲适,因此“飞下”二字既写出了鹭鸶的自由,又符合诗的意境。答案:不可以。杜诗中的“惊飞”准确地写出了鹭鸶受到惊吓的敏捷反应,与“群捕”相对应;“飞下”是由高到低,而杜诗中鹭鸶是由低到高,不合事理。郑诗中的“飞下”与全诗的闲适意境一致,“惊飞”则与后面的“自由”相悖。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甲: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

12、鸡。乙: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君平:西汉严遵的字,严遵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占卜为生。(1)下列对甲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独游者”此刻的心情。B尾联“浮客”和“褒城”呼应首联“独游”“高卧”。C“空”字生动形象,突出了七盘岭之空旷、宁静。D“褒城闻曙鸡”一句写出了诗人独游失意而夜不成寐。解析:选C。C项,“空”表现的是诗人内心的失意惆怅,并不是七盘岭的空旷、宁静。(2)试分析甲、乙两首诗中颔联的异同。答:解析:甲诗颔联写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地表现出

13、“高卧”的情趣,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那样低,使用夸张的手法来写山之高。乙诗颔联写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脸旁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生动。答案:相同点: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山高。不同点:甲诗用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衬托蜀道之高;乙诗用山从人脸旁侧重叠而起、云依傍着马头升起衬托蜀道之高。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

14、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上渔者第二句一个“但”字流露出作者对“江上往来人”的强烈的批判、谴责之情。B江上渔者“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主旨所在。C农家望晴“尝闻”二字,一反绝句平直起叙的常法,开头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D江上渔者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在大风大浪里,这条小船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让人感觉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解析:选A。A项,“但”字流露出对“渔者”的同情。(2)两首诗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结

15、合诗句简要分析。答:解析:江上渔者反映出人们只喜欢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渔民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险与艰辛。作者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农家望晴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段,集中刻画了一个老农望云的形象,这一“望”,可以使读者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劳作。此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直接表达同情的语句;对农民有歌颂,但没有直接歌颂的语句。所以两首诗都是悯农诗,不同点是各自所写的重点不同。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是悯农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不同点:范诗写的是江上的渔民。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但它

16、是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打来的。雍诗写的是秦地的农民。麦收时节,风雨不止,白发老农长时间站在麦场高处,盼望着天晴。古代诗歌鉴赏综合提能练(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代边将有怀刘长卿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主要用叙述和写景而非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故情感显得相对含蓄蕴藉。B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C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D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

17、凉伤感之意。解析:选A。A项“非直抒胸臆”错,“征人思故乡”是直接抒情。(2)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答案:“代”即代替,诗中作者替边关将士表达心声。边将少年赴边,白首难回,思乡情切;边地环境恶劣艰辛,战事频繁,诗人代边将抒发感怀,表达了对戍边将士深切的同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也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边境不宁(国事衰微)的担忧。2(2019大庆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注】岂不怀归:出

18、自诗经小雅出车。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C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解析:选C。C项,此诗首联、颈联叙事写景,是实写,颔联、尾联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虚写,虚实相生,疏密有致。颔联中“

19、岂不怀归”用诗经典。并没有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选项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答案:希望终老田园。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闹的景象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心念国事。首联写作者应檄赴邓,着敝跨羸,星夜赶路,隐含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颔联写虽不情愿,但征召有期,国家又有急难,不得不立即动身,表现了作者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矛盾、无奈之情。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心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未必

20、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注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蟠木:弯曲的树。(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解析:选A。A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

21、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答:答案: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福”,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无咎:即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友善,多有唱和之作。陆游任镇江府通判时,韩无咎从江西

22、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浣溪沙作于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之际。(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词人与朋友不愿舍近求远去沙洲边饮酒,只想和友人一起欣赏窗外风景。B开头两句把词人不忍分别的心情表述得含蓄婉转,字里行间散发着依恋不舍之情。C夕阳晚照,吹角悠扬,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D因为整天忙碌,清闲的日子太少,所以词人总感觉生活不快乐、太苦闷。解析:选C。C项,“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错误,情感色彩错,此景应是一种凄凉哀伤之景,更增添作者的离愁。(2)作者的“愁”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析。答:解析:题干已经明确诗歌的情

23、感,即“愁”,考生需要在诗歌中圈出“愁”的内容。此题可以根据“夕阳吹角最关情”分析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根据“忙日苦多闲日少”分析作者劳于仕宦的疲惫;根据“客中无伴怕君行”分析作者对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答案:对镇江边防的安危的忧虑与关切。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边官员,自然对此最为关切,因此诗人说“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的劳累。对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对朋友旅途孤行无伴的担忧。对朋友远行后自己的孤单无友的忧虑。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

24、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之行,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了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C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D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

25、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得含蓄隽永。解析:选D。D项,“至吴地烹鱼结”说法错误,作者此时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故选D。(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又是如何巧妙地表达这种感情的?答:解析:船工在行舟时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的事,通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深沉的抒情意味。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巧妙地

26、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得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出自己深沉的思念之情。巧妙地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6(2019唐山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岑参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注】奉饯:饯行。擐:穿着。泛菊:菊花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

27、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B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对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解析:选D。D项,“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错,本句写景渲染的是一种威武和杀气。(2)本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请分析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范词“浊酒一

28、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的是凄凉愁苦的情怀。本诗饮酒是因为“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写出征前饮酒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渴望为国立功杀敌的豪迈情怀。答案:范词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的是凄凉愁苦的情怀。本诗写出征前饮酒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渴望为国立功杀敌的豪迈情怀。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百字令芜城晚望元张翥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