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58.38KB ,
资源ID:45738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738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docx

1、最新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首诊科室是指患者来院就诊的第一个科室,该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首诊负责制是指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患者诊治,做到热情接待,详细检查,认真书写病历,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严禁在患者及家属面前争执、推诿。(一)门诊首诊负责制度1门诊患者经分诊到相关科室就诊,首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完成病历记录和体格检查,精心诊治。如经检查后判断患者病情属他科疾患,应耐心解释,介绍患者到他科就诊。2如遇到诊疗有困难或涉及多学科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先完成病历记录和体格检查。及时请上级医师指导,必要时邀请他科会诊。3首诊医师邀请他科会诊时,被邀

2、请医师应及时会诊,做好病历记录,协助首诊医师进行诊治。4病情涉及到两个科室以上的患者,如需住院治疗,应按照“专病专治”原则根据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如有争议则由双方的上级医师商定,在确定接受科室前,由首诊医师对患者全面负责。(二)急诊首诊负责制度1患者经分诊到相关诊室就诊(危重患者按绿色通道制度执行),各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尤其在对分诊有疑义时)。护士分诊时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于危重患者应在医师到来之前给予基本抢救处理(如吸氧、吸痰、监护等)。2首诊医师检查患者后,判断确实为他科疾患,应书写病历,做必要的检查和处理,尤其对于危重抢救患者,首诊医师必须及时实施抢救措施,同时提请有关科室会

3、诊或诊治。如患者转科,应与接受科室当面交接患者后方可离开。在患者未正式转科前,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3凡遇到不能明确的诊断或治疗上有困难的患者,首诊医师首先承担诊治责任,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亲临现场查看患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记录病历,必要时牵头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在未确定接受科室前,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责。4如不同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应分别请本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会诊。如仍不一致时,正常工作时间由医务处协调或指定,夜间或节假日由医疗总值班协调,必要时请示分管院长。5凡涉及多科室的危重患者,相关科室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协同抢救,不得擅自离开,各科室所做的相应检查和处理应及

4、时记录。首诊科室在抢救过程中起主要协调作用。6确需转院者,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后方可转院。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或在转院途中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时,不得转院,转院前必须履行知情同意签字手续。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建立三级医师查房体系,实行(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2(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至少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3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随时请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4对新入院

5、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30分钟内查看患者,急症病人需立即处置。主治医师应在24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5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资料、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6查房内容:(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诊断不明、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主动了

6、解患者病情变化及需求。(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分析,听取住院医师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3)(副)主任医师查房,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听取主管医师的汇报,审查新入院、危重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具备条件的科室积极开展外语查房、教学工作等。三、会诊制度1门诊会诊:(1)首诊医师应在以下情形请他科医师对患者进行会诊:首诊为住院医师,综合病史、查体、辅助检查,考虑排除本科疾病,或合并患有他科疾病

7、,先请本科主治医师职称及以上医师会诊,考虑有非本专科疾病,请其他科会诊。首诊为主治医师职称及以上医师,经问诊、查体或辅助检查后,考虑患者有非本专科疾病,或合并他科疾病,可直接请他科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会诊。首诊为住院或主治医师时,考虑本科疑难或复杂疾病,需请本科高级职称医师会诊。(2)会诊前,首诊医师应做好以下工作:规范书写门诊病历,标明会诊的科室及会诊目的。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清楚,告知到他科会诊的目的和程序,取得理解与配合。患者的流转:A. 患者一般状态较好,可自行前往他科会诊。B. 患者一般状态差,应先联系好会诊医师,由导诊员护送。C. 患者为急诊,且可以转送,应陪送到急诊科

8、,做好交接手续。D. 患者为急危重患者,不宜立即转运,应请相关专科医师到场会诊,并实施救治,待病情稳定后交由相关专科医师。(3)会诊医师应做好以下工作: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提请必要的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予以治疗。前往会诊的医师应为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会诊前做好本科工作交待。到他科会诊,患者病情较复杂,以本科疾病为主的,应先收治入院,若病情危重,则先实施救治,待适于转运时,护送到病房。(4)门诊多科会诊:首诊科室报告门诊部,门诊部主任到场,或委派专人到场,组织会诊。门诊部主任或主任委托人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取得理解与配合。对急危重患者先实施救治,待病情稳定按主病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

9、。2急诊科会诊:(1)急诊患者出现以下情形需要急诊科首诊医师请他科医师会诊:经过询问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初步排除本专科疾病。患者合并其他专科情况,需要综合治疗。患者病因难以明确,如发热、昏迷、腹痛等病症;危重患者抢救需多学科医师共同完成的情形。(2)首诊医师请他科医师会诊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根据患者或家属的主诉书写急诊病历,准确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为明确诊断,做必要急诊化验、影像检查(CT、MRI、超声等),为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并视病情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外伤止血包扎,骨折简单固定,建立输血输液通路,心肺复苏等。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

10、。(3)会诊医师接到会诊请求后应做好以下工作:到达时限:会诊医师在急诊室值班的,应立即到场;会诊医师在病区当班的,应在接到电话后10分钟内到场。综合首诊医师的病情介绍、患者或家属的陈述、专科体检、各种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给予正确处置: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留急诊用药观察;病情较重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建议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现场与首诊医师共同实施抢救,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4)出现以下情形,会诊医师要及时请上级医师到场解决问题:不能明确诊断;会诊后经过用药及处置,患者病情未见好转。3病房会诊:(1)科间会诊:会诊的提出:A涉及其他学科的诊治问题,在本学科无法解决的病

11、例,可提出科间会诊。B主管医师经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会诊单,会诊单内容应详实,便于会诊医师充分掌握患者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C会诊可分急会诊和普通会诊,一般情况下施行普通会诊。普通会诊的含义是:其他科情况为次要矛盾,可择期诊疗;患者病情较轻,生命体征平稳。如需指定医师会诊,发会诊单前应该先联系会诊医师。急会诊(病区)的条件:A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疑似合并其他学科疾病。B患者合并他科疾病,有加剧趋势,需紧急治疗。C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他科协助。会诊前准备:主管医师及时记录病程,详实反映患者病情变化,各种检查结果附于病历中,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取得理解与配合。会诊到达时限:A普通会诊:48小时

12、内完成。B急会诊:自接到急会诊单或电话请求,会诊医师必须于10分钟内到达现场。对会诊医师的要求:A必须为本院的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B如会诊医师对患者的诊治不明确,应请本专业的上级医师前来会诊,解决问题。C病区急会诊,值班医师如为住院医师,可先行会诊,会诊后必须向上级医师请示再实施诊疗方案。会诊:A会诊医师了解病情,汇总信息,提出诊疗意见,在会诊单中详细记录。B邀请会诊病区的医师应陪同会诊,做必要的病史补充。会诊后:主管医师及时记录会诊情况,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会诊意见,主管医师执行会诊意见,特殊检查或治疗应征得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2)院际会诊:会诊提出:A疑难复杂病例经科内会诊、院内会诊后,诊断

13、仍不明确,或治疗上仍存在困难的病例。B少见罕见的疑难疾病。C需手术指导的病人、或家属提出需外请专家手术的病人。D医疗组填写会诊申请单,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处。E医务处与拟邀请会诊医师所在医院的医务部门电话联系,请求落实,并告知时间与地点,简介患者病史等情况,陈述会诊目的。会诊前准备:A向患者及家属告知会诊的目的,征得同意并签字。B主管医师完成各种记录,各项检查结果附于病历中,影像等资料收集齐全。会诊:A医务处长或委托人协调并落实会诊人员。B提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主管医师详细报告病史,提出需解决的问题,医疗组长做病情补充。C会诊医师了解病情,提出诊治意见。D医务处处长或分管院长总结。会诊后:A

14、主管医师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于病历中。B执行会诊意见。C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会诊结果,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特殊的检查及治疗。四、分级护理制度1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并确定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2. 根据患者 Barthel 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Barthel指数评估细则如下:(1)评估内容:共10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2)评估时机:入院、病情变化时、手术后、出院前。(3)评估方法:直接观察或访谈。(

15、4)评定结果: 重度依赖:总分40分,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中度依赖:总分4160分,大部分需他人照护; 轻度依赖:总分6199分,少部分需他人照护;无需依赖:总分100分,无需他人照护。3. 护士根据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当班完成并记录护理单中,汇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开立护理级别医嘱。4. 护士根据医嘱,添加或更改患者床边级别护理牌,并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5. 护士长定期检查护士对住院患者Barthel指数的正确性及患者需求满足情况。6特级护理:(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确定为特级护

16、理: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2)护理要求: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实施床旁交接班。7一级护理:(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确定为一级护理: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自理能力中度或重度依赖的患者。(2)护理

17、要求: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8二级护理:(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确定为二级护理: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2)护理要求: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18、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9三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护理要求: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10.生活护理质量标准:床铺平整、清洁、无碎屑、无尿渍、无血渍、枕头舒适。卧位舒适、符合病情和治疗要求。口腔清洁,无口臭,妥善处理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等。指、趾甲、须发:洁净。会阴、肛门:清洁、无异味。皮肤:清洁、完整无破损。满足患者进食的需求(鼻饲等)。满足患者排泄、进水的需求。根据肢体功能,协助和指导适当的功能锻炼。五、值班、交接班制度(一)值班制度1医院实行一线、二线

19、、三线值班制。原则上一线班为住院医师,二线班为主治医师,三线班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 2各科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一线、二线或三线班。3一线班医师原则上实行24小时负责制,二线、三线班确保通讯设施24小时开通,随叫随到,及时参加医疗抢救工作。4值班医师在下午下班前15分钟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巡视病房,了解危重患者病情,做好床头交接及病程记录。5值班医师负责科室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性情况处理,对急诊入院患者及时检查、书写病历,并予必要的医疗处理,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示上级医师处理。6各科值班医师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岗,护理人员唤请时应立即前往诊视。因工作暂时离岗,除标明去向外,还

20、需告知联络方法及号码,离岗呼叫不到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要追究责任,承担后果。7值班人员不得私自调班,原则上不安排参加择期手术,情况特殊而参加者,必须由同级或高一级医师代班,并通知当班护士和科室相关人员。85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男性原则上不安排值班。各科低年资医师在参加值班前,需向医务处申请,经医务处审批后方可上岗。(二)交接班制度1各班医师应按时交接班,接班医师听取交班医师当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2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交班医师应将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3各病区设交接班记录本,将危重、级

21、护理、手术当天、新入院患者的情况进行床头或书面交接班,其他需要观察、注意病情变化的患者,也需书面交接班,明确职责。值班人员离岗前,必须向当班医师进行交接班。4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告知危重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问题。5门急诊危重患者收入院、病区间危重患者转科、麻醉科护送术后患者时,应由医护人员护送至病区,并进行床头交班。6每天晨会交接班由科主任或护士长主持,时间为8点,特殊科室时间自定。7检验、放射、药房等科室值班人员遇重要情况亦应进行书面交接班。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凡遇入院七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方案不确定、疗效不确切等疑难病例均应组织科内疑难病例

22、讨论。2科内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副高以上医师主持,召集科内医师、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3诊断未明确、治疗方案不确定、疗效不确切、病情严重、出现严重并发症等病例需组织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由所在科室提请医务处,科主任或医务处主持。4主管医师须事先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讨论时,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情况记录于病历内。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参加人员及其专业技术职称、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等,主持人小结意见记录于病程录中。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对急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

23、时间由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疗总值班、医务处或院领导参加组织。2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3在抢救急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4抢救室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

24、、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工作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做好各项登记。5总结抢救中经验和教训,以利改进工作。八、术前讨论制度1对下列情况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医院规定的中等以上手术; 致残(毁损性)、重要器官摘除手术; 重大、疑难、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的手术; 非计划性二次手术; 多科联合重大疑难手术; 新开展的手术。2术前讨论由副高以上医师或科主任主持,科内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必须参加。3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和替代方案,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

25、事项,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4术前讨论需记录参加讨论者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讨论日期、记录者签名、参加讨论者签名。主持人小结意见记入病程录。5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上报医务处,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6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者,必要时请医务处参与二次谈话。7.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需经医务处或分管院长审批备案后方能实施。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死亡病例讨论一般情况为患者死亡1周内进行,特殊情况(医疗纠纷、猝死病例)应及时讨论。2死亡病例由副高以上医师或科室主任主持,科室医护人员参加

26、,也可邀请相关科室医师参加,特殊情况请医务处派人参加。参加人员要签名并注明职称与专业。3讨论内容包括:讨论日期、入院诊断、诊疗过程、死亡原因、死亡诊断、抢救经过和经验教训。主管医师汇报病例,包括:入院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案、病情的演变、抢救经过等。医疗组长或主治医师补充入院后的诊治情况,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其它医师发表对死亡病例的分析意见。主持人对讨论意见进行总结。4讨论内容经整理后,以“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的形式置于病历中。十、 查对制度1临床科室:(1)处理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

27、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4)给药前,需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放类药品时需经过两人核对;要注意药品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5)输血时要严格进行“三查八对”: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床号、住院号、受血者和供血者姓名、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2手术室:(1)手术患者一律实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未经术前确认不得实施任何麻醉和手术操作。(2)接收患者时,根据病历及患者识别带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

28、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药物试验结果)。(3)手术前,手术者、麻醉师、手术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并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与手术安全核查表。(4)术前、缝合皮肤前与缝合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并记录签名。3药房:(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2)发药时,查对姓名、性别、年龄、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有效期;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4血库:(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需两人“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新核对一次。(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液有

29、效期、血液质量并签名。5检验科:(1)采取标本时,核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项目。(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核对科别、姓名、住院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5)发报告时,核对科别、姓名、住院号、床号等。6、病理科:(1)收集标本时,核对科别、姓名、性别、住院号、标本名称并进行编号。(2)制片(诊断)时,核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等。(3)发报告时,核对科别、姓名、性别、住院号、标本名称、诊断等。7放射科:(1)检查时,核对科别、姓名、年龄、住院号、片号、检查部位、检查目的等。(2)治疗

30、时,查对科别、姓名、年龄、住院号、片号、治疗部位、条件、时间、角度、药品名称及剂量等。(3)发报告时,核对科别、姓名、年龄、住院号、片号、检查部位、检查或治疗结果等并双签名。8理疗科及针灸科:(1)治疗时,核对科别、姓名、性别、治疗部位、种类。(2)低、中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物。(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9消毒供应室:(1)器械包消毒前,查对品名、数量、清洁度。(2)发器械包时,核对品名、消毒日期、有效期、外观。(3)收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清洁度。10特检科(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1)检查时,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编号、临床诊断、检查部位、检查目的。(2)诊断时,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编号、临床诊断、检查部位、检查目的、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编号、临床诊断、检查部位、检查目的、检查结果并签名。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2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3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