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7.02KB ,
资源ID:45705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705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原创第五章 第二节 新时期诗歌.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原创第五章 第二节 新时期诗歌.docx

1、原创第五章 第二节 新时期诗歌第五章 第二节新时期诗歌教学目标:1、了解新时期以来各种诗歌思潮。2、掌握新时期以来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3、通过教学调动学生用心去品读一些诗歌。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新时期以来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通过教学调动学生用心去品读一些诗歌。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调动学生用心去品读一些诗歌。教学过程:一、80年代以来的新诗概述以1976年四五运动,天安门诗歌运动为起点,诗歌重新获得了独立的品格。80年代是诗歌的繁荣期。诗歌从大悲大喜的歌颂和控诉,进而转向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思考。50、60年代的诗人、复出的诗人群、朦胧诗、新生代诗歌的加入构成了80年

2、代诗歌的同声歌唱。二、复出的诗人群 主要指七月派诗人和在反右派斗争中被迫停笔的诗人,以及50年代退出诗坛的九叶诗人等。他们的诗歌主要体现在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理性的思辨精神,深刻的社会探求以及对诗歌艺术个性的探索。前者如艾青的鱼化石、梁南的归来的时刻、曾卓的悬崖边的树、公刘的沉思等。后者有艾青的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白桦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等。 代表诗人:艾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

3、创作的另一个高潮。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三、朦胧诗(一)创作概况:1、定义: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质的新诗潮。2、背景:在文革中,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用地下文学的方式开始了诗歌的探索,主要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80年代初,形成滥觞之势。 3、整体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定,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是朦胧诗的思想核心。在诗歌艺术上,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观念进行了反叛和变革,为诗歌提供了新

4、的生命观念,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二)代表诗人介绍:舒婷、北岛、顾城、杨炼等。1、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代表作有:致橡树、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2、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

5、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复旧,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3、顾城(1956-19

6、93):北京人。70年代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集等,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顾城追求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神奇变幻的美。 四、新生代诗歌 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以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方式推出的100余名诗

7、人分别组成的60余家自称的诗派,制造了中国诗坛上美丽的混乱。企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不是英雄悲剧的崇高、理性自我的庄严、人道主义的感伤,而是一种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中的个体的感性生命体验。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后新诗潮的总体特征。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后新诗潮在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三)作品解读:1、一代人顾城的这首写于1979年的小诗总共只有短短的两行,它以一组单纯的意象构成了对刚刚过去的文革岁月的隐喻。黑夜、光明和我的寻找在这里的含义都是不言自明的,类似的意象组合在其它朦胧诗作品中也常可见到;比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

8、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比如顾城的另一首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一代人的意象则更为简约、自然,明白地表达出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感受和意愿。朦胧诗的崛起一直伴随着整个社会的理性和反省力的逐渐复苏,个人的情感表达往往也是整个社会的情感的投射,应该怎样面对黑暗时代留给我们的创伤,怎样才能改变个人和民族的命运,这是笼罩了所有诗人的疑问。向来被称作为童话诗人的顾城,尽管一直沉醉于他的梦幻般远离尘嚣的生命幻想曲中,却也开始探索时代的问题,这首一代人就是一个最直接的回答。其实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代人心灵史的缩影:

9、像顾城和其他朦胧诗人所代表的这一代,都是在文革中长大,心灵的成熟包括着对苦难的承担,或者是在不断的受伤害中经历成长,然而苦难却给予了他们超越性的信念和理想,使他们时时企图透过时代的阴暗寻找光明,时时企图在精神的向往与追寻中战胜苦难。这一类的表达可以一直追溯到60年代食指在文革初期的创作,例如那首著名的相信未来:当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经过磨难的理想与信念导向个性的自觉,导向了一种坚强不屈的独立意志和反抗精神,这是一代人及朦胧诗整体上给人的印象,也是70年代末期文学中富有激进色彩的一面。这首诗仅有

10、的两句之间意义上的转折,无疑也体现出了同北岛的回答相一致的精神取向: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面对黑夜毫不妥协,自觉承担起民族的命运,同时伴随着个人高涨的理想主义,可以说这便是北岛、顾城和他们这一代人对苦难和整整一个行将过去的黑暗时代的回答。 2、致橡树文革结束以后,舒婷作为朦胧诗的主将之一,进入了更为自觉也更为多产的创作阶段。她的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在意象的运用上趋于明朗、贴近自然而很少刻意为之的痕迹。她还受到了同时期北岛、芒克、多多等今天诗人的影响,更加注重对思想倾向的追求,表现在作品中便是有意识地突出了人道主义

11、与个性主义的精神,以及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挚爱。她的诗多用第一人称写成,信念、理想、社会的正义性都通过我这一抒情形象表现出来,诗行中充满了对人的自我价值的思考。比起北岛、顾城而言,舒婷更偏重于爱情题材的写作,在对真诚爱情的呼唤中融入理想,展露一种强烈的女性独立的意识。这方面的代表作品(也是舒婷在读者中流传最广的作品)有抒情诗致橡树写于1977年的致橡树犹如是一首爱情宣言,同时也是对自我独立人格的确认。诗中的女性自我这样表述对爱情的理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个我是有着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追求的人,在相爱中,不是对爱人有所依附或者忘我地奉献,也不是增加你的高度

12、,衬托你的威仪,而是在心灵的默契和沟通中达到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但又坚持了自我的独立。诗中以浪漫的抒情形象地传达出这些内容: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叶/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霓虹。/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在写于1979年的双桅船中,诗人也以隐喻的方式曲折传达出了恋爱双方在相互依恋中所具有的自我的独立: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

13、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这样一种对情爱关系中个性与自我的维护,是在反叛传统伦理和道德理性的同时确认自己新的理想与追求;在文革刚过去的时候,这种看来很抒情的个性表达其实也是正在萌发中的现代反抗意识的显现。历史的苦难遭遇使这一代年轻诗人无法再轻易认同来自他人的理想和道德,他们的自我意识生成于个人的体验和思考中,当一切都从个体生存中剥离之后,他们惟有依恃自我的独立意志,才能走向精神的新生。 3、北岛回答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

14、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 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节中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第三节渲染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诗人以此自居,表现了新时代诗人个体的觉悟和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担当。第四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中作者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

15、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他通过所倾心的意象的接组和叠加,撞击和转换,通过所谓的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为他诗歌的主题。他的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他用这些象征性诗歌形象再真实不过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

16、心理反叛。 艺术手段上,象征、隐喻的运用迫于环境险恶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现出比照性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无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觉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北岛的诗里被普遍运用,表明了诗人丰富的再造性想象力。 由于心里感受的真实的外象化,北岛的诗歌染上了一层阴冷的色彩,给人以冷峻凄怆的感觉。北岛诗歌阴悒的冷峻虽不是象征主义的直接感染,但他却从生命感受这共同层次上验证了现代艺术的本质。四、第三代诗歌 (一)概说: 80年代中期出现的第三代诗歌。由于受到

17、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和社会文化心理中个性因素自身的生长,当时的文学中出现了一种反叛传统的先锋倾向,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关注焦点由作为类的文化建构转向作为个体的自我确立。虽然在小说方面也出现了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作品,但这种倾向最明确的表现还是第三代诗歌的崛起。第三代诗歌(或称作新生代诗歌)主要包括出生于60年代的一群青年诗人,他们以50年代的第一代诗歌和文革中诞生的第二代诗歌(即朦胧诗)作为反叛对象,竞相以宣言式的、横空出世的方式出现在文坛上,他们在短短两三年之内发起成立了上百种诗社和流派,可以说是构成了当代诗歌中最为喧哗热闹的景观。他们之中比较有影响的诗人包括新

18、传统主义的欧阳江河、廖亦武,他们诗派的韩东、吕德安、于坚,整体主义的石光华,非非主义的周伦佑、杨黎,莽汉主义的万夏、李亚伟,城市诗派的宋琳,以及没有明确派别的王家新、柏桦、肖开愚、牛波、陈东东、海子、骆一禾、西川、张枣、翟永明、伊蕾、钟鸣等。 概括地说,第三代诗歌的总体特征是呈现出一种复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景观,即让每个人自己成为一种文化和意义源头,其中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立场的,则当属他们诗派,最典型的例子是韩东的一首诗有关大雁塔。当时朦胧诗人杨炼刚刚发表过一个大型组诗大雁塔,赋予这个著名的历史古迹以辉煌的文化意义,其中所蕴含的都是民族历史的深在意韵,正是符合民族新生这个时代主题的共名式作品。但韩

19、东的诗正与其相反,他有意识地剔除了所有文化意味丰富的词语,进而又用消解意义的低调话语方式剥落了大雁塔自身的文化意义。其中有很著名的一段: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这里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对宏大历史叙事断然拒绝的心态,诗中所关心的唯独是个体本身的体验,所有外在于个人体验的政治文化内容都被排除到诗外,诗人的目光集中在个体生命与心灵世界的原生状态,因此产生的效果是突出了存在的日常性因素,并以内在化的个体特征形成了新的诗美原则。与此相关的,是有些第三代诗人还发展了一种消解性的话语方式,让语言还原成最单纯的表意形式,从而在更根本的层面上消除了意识形态对

20、写作的控制。(二)海子的诗1、概说:海子诗歌大致可分为两类。 其一,是大量抒情短诗,以农耕文化的衰亡,来隐喻精神家园的丧失,并写出一个大地之子对千百年来生存真正根基的感念和缅怀。但是,语境中的明澈与幽暗,称颂与哀伤,神恩普照与天地不仁,充实与陡然袭来的空虚?彼此纠葛的意象扭结一体,使它们截然区别于那些简单的农耕庆典诗歌,获具了更纵深的背景。 其二,是现代史诗类型,即诗歌长卷太阳七部书。太阳与诗人抒情短诗的不同不仅仅在于体制宏大,还在于它更多体现了诗人对终极价值的渴慕,以及与它的缺席相伴而生的不安和绝望。从语境上看,太阳也不是抒情短诗那样由即境即灵所带出的联想的歌唱,而是自觉地置身于人类诗歌共时

21、体,进行的有方向的建筑。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即诗人离开人世前的两个月。诗人长期处于精神的思索之中,在沉沉的精神现实的重压下,诗人的心灵和躯体得不到依托和放松。最终,诗人以25岁的年龄就离开了人世,诗人的内心再也载不动那么多的追求和精神现实。然而,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海子,幸福、温馨、纯美的海子。诗境还原:在一个冬季,或许在阳光的沐浴下,在干燥净爽的午后,诗人走出了他长期蛰伏的书房。面对那样的情景,诗人那一直绷紧的精神突然融化了,融化在自然的世界,融化在尘世的幸福中。在那样的瞬间,诗人决定要做一个幸福的人,享受平凡的幸福。喂马、劈柴

22、,从简朴的生活、亲身的劳作中体味生命的存在;周游世界,在大自然里寻找快乐的源泉。诗人要关心人生最简单的生活,在这样的关心中找到幸福。诗人渴望拥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心灵坦荡,胸怀博大。诗人那美丽的心灵被幸福的闪电击中。那样的顿悟本身就该是幸福的事。诗人愿意天下人都能得到这样的顿悟和这顿悟的幸福。诗人要把这样的感觉、幸福告诉每一个亲人,告诉每一个人。诗人还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起一个温暖的名字,让人们从那些温暖的名字中体味诗人的幸福,让人们在自然的世界更容易接近幸福。诗人还要祝福陌生人,愿他们过着简朴的生活,愿他们每一个平凡的心愿都能实现。最后一段,诗人表达了自己真诚的祝愿: 愿你有

23、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意象:诗歌以纯朴直白的诗句、清新明快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浪漫、略带梦幻色彩的世界。诗人凭借自己的乡村生活的经验,提炼出优美的意象,描绘出一个质朴、单纯的世界。诗人善于以超越现实的冲动和努力,审视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他的诗往往有着浓重的浪漫色彩,诗中描绘的情景明显带着诗人自己的梦想和纯真。总之,诗人用朴素明朗、隽永清新的语言和意境,唱出了他对平凡生活的真诚和向往。 小结:在世纪之初的今天,朦胧诗派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而年轻的海子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诗歌的神圣,虽然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他们的诗歌,以及精神却永远照耀

24、着未来的天空。 作业:谈谈你对海子诗歌及命运的看法。 “朦胧诗”的新的美学追求舒婷诗歌中所体现的朦胧诗的新的美学原则以及个性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社会转换期新时期的到来,经过思想界拨乱反正运动,文艺的复苏与繁荣已惊喜的速度进入一个新阶段。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急剧而来的更尖锐更复杂的民族矛盾和祖国生死存亡面前,不得不放弃最初的“民主科学”大旗,而肩负起挽救社会危机的重负。在这一时代大趋势面前新诗的发展也必然走过曲折艰辛的道路,在艺术审美与实用宣传之间,越来越偏重后者而忽略前者,于是出现更多的“战歌”“颂歌”,以人的情思为心的诗歌审美理想几乎

25、彻底被以社会集体观念为中心的政治理想所淹没,发展到文革十年,极端的为政治服务的提倡驱使诗走上“假大空”的绝路。因此,在新时期之处,以一批老诗人为代表的“拓荒者”首先进行的是清理、开垦长期荒芜的诗园,他们用深沉冷峻而又充满真诚信念的“归来的歌”与“伤痕小说”“反思小说”一样,是噩梦醒来、苦难结束之后对伤痛的抚摸,对历史变乱的控诉和反思。这些诗作无论是抒情言志还是沉思感慨,无论是表理个人遭遇还是揭示时代悲剧,尽管恢复了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张扬真、善、美,排斥假大空,对新诗艺术的重建做出了贡献。但在冲破艺术禁锢,挣脱教条束缚方面,特别是与世界现代艺术的比照中,又明显地表现出创作力的薄弱和审美色彩的单一

26、。在这样的诗坛氛围中,敏锐的诗歌评论家谢冕最早捕捉到“一种手法新颖的古怪探索诗正不自觉地疯长”。他写了在崛起的声浪面前(光明日报80.5.7)其时,一股新诗潮的岩浆已由地层深处突奔而出。于是也惊骇了许多诗人评论家,引起大规模的争议。章明在诗刊80.8.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诗”因为读不懂而排斥这一艺术变革中的新诗潮。从此,“朦胧诗”约定俗成,成为新诗潮的响亮名称,它不顾艺术惰性的拒绝而崛起于新的历史时期。理论建设和争鸣期: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另有方冰、臧克家、周良沛等。1980年5月7日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从文学史角度肯定“朦胧”诗人的探索;1981年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概括并肯定了“

27、朦胧”诗人的三个美学原则1983年徐敬亚崛起的诗群,概括新诗潮的性质是:“现代颂向”和“现代主义文学”。支持者:推动了当代诗歌自由的艺术创造,多元并立的艺术创新局面的出现;批评者:反现实主义,是诗歌创作的“逆流” 诗歌的革新者:打破自我封闭、探索与人类广泛文化积累建立联系和对话的可能性;坚持诗的写作放置在对个体生存价值的确认的基础上,开始当代诗歌语言的革新,期或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生命的试验。 争鸣的结果:对诗歌新的审美理论的建构。对“朦胧诗潮”的文学史意义、美 学原则及其特征、内涵进行了全面阐述,主要就是: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动的创造。当时对“朦胧诗”的评价有三种意见:

28、是代表诗坛的希望,是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是诗美理想的实现。是数典忘祖,是不正之风,是时洋不化的表现。可以存在,但不宜捧得太高,要正确引导。何谓“朦胧诗”?今天怎么给予正确的界定和评估? 所谓“朦胧诗”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倍受生活的磨难与嘲弄的一代青年为主体的诗歌创作,并形成。它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性与意象化的表现手法,蕴含着感伤情调和反叛精神。“朦胧诗”冲击了传统审美习惯,重构了以人的情思为核心的诗美理想,拓展了当代诗歌的艺术表现空间,形成如烟似梦的朦胧风格,为当代新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启迪,也为诗歌发展留下不可磨灭的、鲜艳夺目的一页。“朦胧诗”产生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一)动乱岁

29、月中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以及真理被扼杀,谎言得畅行的复杂现实,给一代青年人造成迷惘、痛苦、怀疑和信仰危机,但也形成他们积极思索,反对盲从迷信、勇于反叛的时代精神,这一切交织并存,曲折地反映在他们的诗作中,形成诗歌思想内容的“朦胧性”。(二)这一代青年诗人经过历史的磨难,对假、大、空的文学作品极为反感,对标语口号式的宣传也不再相信,对以往诗歌中过于直露、成显的主题及表现手法更带有自觉的抵制,于是企图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作出的探索。(三)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打破了长期的封闭与禁锢,闭锁狭隘的文化心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外国文学中的现代派艺术在青年人中产生极大的影响和感染,一些表现手法和技巧被借

30、鉴或移植。所有这些,促成了以表现内心感受为主要特征的“朦胧诗”的诞生。“朦胧诗”的思想艺术探索从艺术观来看:(1)在形式上显示了与传统的脱节,改写了中国诗歌传统写作范式,显现出与西方现代主义的某种相似。但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文学相比,仍有着东方化特征,即对意识形态压抑的反叛和抗争,同时还保持了传统忧患和勇于承担的国家民族意识。“在经验内容的历史上仍是五四意识的回归”。(2)以北岛为代表的东方现代主义充满了矛盾和悖论: 对世界已失去了信赖感,仍自觉肩负使命;对世界充满怀疑的同时,却对自已充满了自信。北岛、舒婷这一代人更多继承的是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论语和“历史主体意识”。因此中国的

31、现代主义同人道主义的时代潮流汇合起来,成为人道主义的盟友。手法的运用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孤独的个体反叛社会秩序成规显著不同的是,“朦胧诗”依然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诣与救世情怀。“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内在机制明显地在起作用。尽管诗人们运用了相当时髦的蒙太奇、隐喻、反讽等艺术手法,却是以个人化、风格化的聚焦点反映了知识分子的集体经验;运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象如“墓志铭”“纪念碑”,这些意象令人震惊,强大的审美张力构成意识冲突戏剧性的对象化,表达了既是个体的又是集体的经验。从思想意义来看:首先,对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强调了主体精神与价值观。“它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特点是什么呢?一个平淡然而发光的字出现了,诗中总是或隐或现地走出一个我字”。这里的“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也不是个性在风格上的表现,它是一种主体精神突出个人的人生意义与尊严,个人对生活的主观感受与体验,以及挖掘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其中的矛盾、失望、痛苦、追求和理想复杂交织的景观。因此,在构思和表现上,他们不以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为框架构思作品,不注意客观地描绘世界,而是强调内在思维,以主观感觉、印象、情绪的跌宕起伏构思作品,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