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4.69KB ,
资源ID:45670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670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普通昆虫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普通昆虫学.docx

1、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普通昆虫学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昆虫外部的基本形态构造及其功能,形态特征和功能与生存适应关系;形态特征与昆虫鉴别、害虫防治的关系。第一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重点与难点:1.昆虫体躯的分段和分节,昆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体段,每个体段又由一系列的体节所组成。2.昆虫体节的类型,什么是初生分节?什么是次生分节?3.昆虫的体向:昆虫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和方向,体向的名称和含义。一、体分部与分节1、身体分部昆虫的身体由一系列的体节组成,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体节组成一个体段,昆虫由3个体段即头部、胸部和腹部构成。2、分节昆虫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的体节构成的。昆虫头部在胚

2、胎发育完成之后,体节已经愈合,头部的3 对附肢发育为口器的主要部分。胸部由3节组成。腹部通常由11个体节组成。二、骨化区:昆虫的身体及每个体节大致呈圆筒形,着生附肢的体节可分为四个面,即背面、腹面和侧面。昆虫的体壁大部分硬化,这种体壁的硬化现象称为骨化。体节的骨化区,因体面的不同,分别称为背板、腹板和侧板。这些骨板往往又分为数块骨片。骨板的有些部位向内凹陷,在表面呈一条缝,称为沟,内面突出部分为内突,形成昆虫的内骨骼。三、体节的类型1、初生分节:昆虫的身体是由一系列体节构成的。在昆虫的幼期,体节间形成环形的凹陷,称为节间褶,纵肌着生在节间褶上,这是一种原始的分节方式,故称为初生分节。2、次生分

3、节:昆虫的成虫,体壁骨化,节间褶也骨化了,而在节间褶的前方,有一条未骨化的膜质部分节间膜,其为相邻节间的分界,这种分节方式次生分节。四、分节的附肢昆虫的附肢和其它节肢动物的附肢结构类似,但应用了不同的名称,昆虫的附肢由基节、转节、腿(股节、胫节、跗节和爪(前跗节共六节组成。五、体向昆虫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和方向称体向。昆虫头部、胸部和腹部的体向分为:1、头向:与头部的方向一致,与体躯纵轴平行;2、尾向:与头向相反,与体躯纵轴平行;3、侧向:向着体侧面的方向,与体的纵轴垂直,分为左向和右向;4、背向:向着体背面的方向;5、腹向:向着体腹面的方向,与背相相反;6、形态上描述常用到的术语:基部与端部:昆

4、虫身体的附器或外长物,其靠近虫体的部分称为基部,远离虫体的部分称为端部;外侧与内侧:昆虫体部和附器,与体躯轴相近的一侧为内侧,与体躯轴较远的一侧为外侧;前缘与后缘:昆虫的体部和附器与体躯纵轴垂直的部分,离头部较近的一侧为前缘,离头部较远的一侧为后缘。第二章昆虫的头部和颈部重点与难点:头部的分区和头式;头部的感觉器官着生位置、基本构造与功能、不同特化类型及学习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头部的取食器官口器的基本构造及五种主要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不同口器的危害特点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昆虫的头部是体躯的第一体段,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但成体不具分节的痕迹。头部主要结构有复眼、单眼、触角以及口器。一

5、、头部的分节昆虫胚胎发育完成之后,头壳已见不到分节的痕迹,故头部究竟由多少个体节构成,只能从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推断。目前,有多种学说,如:三节学说,四节学说,五节学说,六节学说和七节学说。其中,六节学说被多数学者所接受。这种学说认为,昆虫的头部由头前叶和六个体节构成。这六节为:触角前节触角节闰节上颚节下颚节下唇节二、头部的分区和头式1、头部的线和沟A、蜕裂线:昆虫的幼虫脱皮时,沿这条线裂开,故称蜕裂线,通常呈倒Y形。B、额唇基沟:位于上颚前关节之间,是额和唇的分界线。C、额颊沟:是一条由复眼或触角基部向下延伸至上颚基部的纵沟。D、颅中沟:有的昆虫(主要是幼虫在头壳上沿蜕裂线的主干向下凹陷,外

6、面留下的沟即为颅中沟。E、后头沟:后头部环绕头孔的第二条拱形沟,在直翅类昆虫中常见。F、次后头沟:头后部环绕头孔的第一条拱形沟,内有很宽的内脊。G、颊下沟:从头壳的侧下方,沿头壳的下缘,由额唇基沟到次后头沟之间的一条沟。仅少数昆虫具有。2、头部分区A:额唇基区:头的前面部分,包括额和唇基。B:颅侧区:头部的侧面和顶部。复眼上方为头顶,复眼下方侧面的部分为颊部。C、后头区:后头沟和次后头沟之间的骨片。D、次后头区:后头区之后环绕头孔的骨片(即次后头沟之后的部分。E、颊下区:其为颊下沟下面的狭片,其边缘具支持口器的关节,上颚前后关节之间的部分口侧区,上颚后面的部分口后区,口后区常扩展为口后片,甚至

7、向下延伸到头孔下方愈合形成口后桥。3、头部的内骨骼:昆虫的头壳坚硬,其内面具起支持作用的内骨骼。头部的内骨骼称幕骨。其主要由一对前幕骨陷和一对后幕骨陷内陷形成的两对内臂构成,即幕骨前臂和幕骨后臂构成。3、头式根据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头式可分为3 种类型:A、下口式:B、前口式:C、后口式:5、头部的变化昆虫头部的变化主要是额唇基区和后头区的变化。A、额唇基区的变化:额唇基区最简单的变化是延长:鳞翅目的幼虫,唇基扩大为三角形,两个侧边即为额唇基沟,这样额为额唇基沟与蜕裂线侧臂之间的两条窄骨片。B、后头区的变化:有的昆虫两后颊相向扩展,形成后颊桥。鞘翅目有的种类,外咽片常因后颊的相向扩展而变窄,

8、仅留一条外咽缝。三、头部的感觉器官1、触角ANTENNA绝大多数昆虫的成、幼虫均具触角。(1、触角的着生位置触角着生于头部的额区,其着生于膜质的触角窝内,围绕触角窝的骨片称为围角片,围角片上具一个突起,称为支角突,其与触角相关节。(2、触角的基本结构触角由3节即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触角基部的一节,通常较粗短。梗节:触角的第二节,细小,其内具有感觉器。鞭节:触角的第三节,通常由多个亚节所组成。(3、触角的类型昆虫触角的形态变化很大,其主要是鞭节的变化。根据其形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A、刚毛状:如蜻蜓,蝉的触角。B、丝状:如蝗虫,螽斯,天牛的触角。C、念珠状:如白蚁的触角。D、锯齿状:

9、叩甲,雌性绿豆象的触角。E、羽毛状,如雄家蚕的触角。F、膝状:常见的如蜜蜂的触角,蚂蚁的触角,象甲的触角。G、具芒状:蝇类昆虫的触角。H、环毛状:如蚊子的触角。I、棒状,如蝶类的触角。J、锤状,郭公虫的触角。K、鳃叶状,如金龟子的触角。L、栉齿状,如雄性绿豆象的触角。识别触角类型的意义:A、识别雌雄;B、识别种类;C、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2、复眼成虫和不完全变态类的若虫,在头部颅侧区着生一对复眼,其形态差异大,但均由许多个小眼所组成的,其小眼的大小和形态,各类群不同。在双翅目和膜翅目的有些类群,雄性的复眼较发达,在背面相接,称为接眼式,雌性复眼分离,称离眼式。3、单眼昆虫的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

10、眼。A、背单眼:为成虫和不完全变类的若虫具有的单眼,其与复眼同时存在。着生于额区上部两复眼间,通常2-3个。若为3 个,常排列为倒三角形。B、侧单眼:全变态类的幼虫所具有,位于头部两侧,通常1-7对。一、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通称为口器,因食性的不同,口器的形态结构也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口器,其各部分的形态结构也变异很大。1.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是昆虫中最原始的口器类型,用于取食固体食物。典型的咀嚼式口器由五个部分组成,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构成。以下主要简介蝗虫的咀嚼式口器:(1上唇:接在唇基前缘的一块双层结构,外壁骨化,内壁膜质,富有感觉器,称为内唇。(2上颚:由头部的一对附肢形成

11、,不分节,呈块状或锥状。端部较锋利,用以切碎和撕裂食物,称为切齿部;基部粗糙,用以磨碎食物,称臼齿部,其有两束肌肉,控制其运动。(3下颚:也由一对附肢演化而来。其有轴节、茎节、内颚叶、外颚叶和分为5 节的下颚须五个部分组成。轴节:其为基部三角形的骨片,有一个关节与头壳相连。茎节:接于轴节前方的一块长方形骨片,其以膜与轴节相连。内颚叶与外颚叶:生于轴节端部的两个可活动叶。外侧的呈匙状,较软,称为外颚叶;内侧的叶骨化较强,端部具齿,称为内颚叶。下颚须:生于茎节的中部外侧,为分节结构。下般分5节,其上具有较丰富的感器。茎节上着生下颚须的突起骨片,称为负颚须节。(4下唇:由头部的另一对附肢演化形成。由

12、5 个部分构成:后颏:其位于基部,连接在后头孔的下方,不能活动,其相当于下颚的轴节。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基部的亚颏,前端部的颏。前颏:连于后颏的前端,相当于下颚的茎节。侧唇舌与中唇舌:位于前颏端部的两对叶状结构。外侧一对大的是侧唇舌,中间一对很小的是中唇舌。下唇须:生于下唇的侧后方,通常分为3节。(5舌:其为头部腹面体壁扩展而来的囊状构成,位于下唇的前方,口前腔的中央。鳞翅目的幼虫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其口器也为咀嚼式。但是,鳞翅目幼虫的咀嚼式口器与蝗虫的触角式口器有较大差异。上唇与上颚同典型的咀嚼式口器相似,但下颚和下唇及舌合并成复合体,其两侧为下颚,中央为舌和下唇,端部突出的为吐丝器。2、刺吸

13、式口器取食植物汁液和动物血液的昆虫,其口器不仅要有吮吸的功能,还要有刺破动植组织的结构。刺吸式口器与咀嚼式口器在结构上的不同点:(1上颚与下颚的一部分特化成细长的口针;(2下唇延长成保护口针的喙;(3食窦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雌蚊刺吸式口器的结构:上唇:上唇形成口针中最粗大的1条口针,顶尖,向腹面凹陷,与舌形成食物道。上颚:为口针中最细的两条口针,顶尖。下颚:形成两条口针,其端部具齿。舌:一条较粗的口针,其内为唾道。下唇:形成保护口针的喙管。蝉的刺吸式口器:上唇:盖在喙基部的三角形小片。上颚:上颚口针较粗壮,端部有倒刺,是主要的刺破植物组织的器官。下颚:较细,内面具两槽,左右合并形成食物道和唾

14、道。(前面粗的为食物道。下唇:形成分3 节的喙,其前壁凹陷,形成唇槽。3、虹吸式口器:鳞翅目昆虫的成虫吸食花蜜和水等,这类昆虫的口器由一对下颚外颚叶嵌合而成。下唇须发达。口器的其余部分退化。4、舐吸式口器:双翅目蝇类所具有的口器。从外观上看,由短的喙构成。喙由三个部分组成:基部粗壮,倒锥形,以膜质为主,称为基喙;中间为筒状,后壁骨化,称为中喙;末端部分为一对唇瓣,即为端喙部分。基喙实际上是头壳的一部分,其前壁有一马蹄形的唇基,唇基前方有一对棒状不分节的下颚须。真正的喙是下唇前颏部分形成的,其后壁骨化为唇鞘,前壁凹陷成唇槽。上唇为片状,内陷形成食物道,盖于下唇之上。舌为刀片状,紧贴于下唇,闭合成

15、食物道,其内形成唾道。双翅目蝇类的幼虫,其口器退化,仅具一对口钩,用其刮破食物,吸食固体的碎屑和液体或半固体的食物。有人称这类口器为刮吸式口器。5、嚼吸式口器:这种类型的口器,既可取食固体的食物,又可吸食液体的食物。蜜蜂的口器为典型的嚼吸式口器。上唇:简单的横片。上颚:呈棒状。下颚:轴节细棒状,茎节宽而长,外颚叶为叶状,内颚叶退化,下颚须短小,分2 节。下唇:基部八字形的为亚颏,与下颚的轴节相连;颏呈三角形;前颏延长,槽状,其侧腹壁骨化;中唇舌为多毛的管状,末端稍膨大;侧唇舌为一对薄而内凹的叶状结构;下唇须长,分4 节。舌的主要部分结合到前颏中了。6、口器的结构与危害特点及在害虫防治中的意义:

16、不同口器的昆虫,危害状不同。不同的昆虫,口器结构不同,借此来识别昆虫种类。不同类型口器的昆虫,在害虫防治中,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7、昆虫的颈部:昆虫的颈部为头部和胸部之间可伸缩的部分。通常认为,昆虫的颈部不过是扩大了的节间区域。颈部的外观为膜质,其内包埋有一些骨片,通称为颈片。颈的背面、腹面和侧面均有颈片,侧面的颈片尤其重要。侧面的颈片,通常每侧两块,以一定角度相互连结。第三章昆虫的胸部重点与难点:胸部的基本结构;胸足的基本结构与类型及其在辩识昆虫中的作用;翅的发生、基本结构及类型,翅脉和脉相的含义、变化及其在昆虫分类中作用;翅的连锁类型及特点。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3节构成。由前向后,依

17、次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节具1对附肢,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多数昆虫的中胸与后胸上,通常具一对翅,即前翅与后翅。一、胸部的基本结构(一、前胸昆虫的前胸由于不具翅,与飞行无关,故结构比具翅胸节简单。也正由于其与飞行无关,不受其限制,故在各类昆虫中变异较大。1、前胸背板:不同类群的昆虫,前胸背板变异很大。直翅目的多数种类,前胸背板向两侧延伸,呈马鞍形;蚱类的前胸背板向后延伸,常达腹部的末端。同翅目与半翅目及鞘翅目的前胸背板也较发达。前胸不发达的种类,其仅为横的狭片。2、前胸侧片:前胸侧板在前胸不发达的昆虫中,其结构很简单。在原始的昆虫,甚至仍保留了亚基节的若干分散的骨片,没有形成真正的侧板。前

18、胸侧板通常仅有一条侧沟,将侧板分为前侧片与后侧片。有的昆虫如脉翅目的螳蛉,其前足为捕捉足,前胸发达,前胸侧板不仅具一条侧沟,并且具有一条横沟,将侧片分为4 块。4、前胸腹板:昆虫的前胸腹板一般不发达,仅为前足基节间的一个小骨片。二、具翅胸节中胸与后胸,通常各具一对翅,故结构高度特化。其特点是背板、腹板和侧板均发达,相互紧密连结。1、背板:中胸与后胸之间的节间膜部分消失,使中胸与后胸背板紧密相接,这样可避免背纵肌收缩时前后节相互套叠,不能形成强有力的运动机械。昆虫胸部具翅胸节的背板上具有一些次生的沟,这些沟依次为:(1前脊沟:由初生分节的节间褶发展而来。(2前盾沟:前盾沟是位于前脊沟之后的一条横

19、沟。(3盾间沟:通常是一条倒V字形的沟,大致位于背板的后方,其内脊较强大。这些沟将背片分为以下骨片。A、端背片:其为前脊沟之前的一条狭片。在翅发达的胸节,其后一节的端背片常向前扩展,与前一节的背板密接,而在前脊沟的后方发生一条极狭的膜质带,这样这一节的端背片就成了前一节的后背片。B、前盾片:其是前脊沟与前盾沟间的狭片,其两侧向下延伸,与侧板的前侧片相接,形成翅前桥。前盾片的形态变化较大。C、盾片:其为前盾沟与盾间沟之间的骨片,常较发达。D、小盾片:盾间沟之后的骨片。端背片前脊沟前盾片前盾沟盾片盾间沟小盾片膜或缝后背片背板的侧缘具2个突起,与翅相关节,分别称为前背翅突和后背翅突。具翅胸节的背板,

20、通常被翅所盖,但在有的类群中,如鞘翅目、半翅目的中胸小盾片较发达,且外露。2、具翅胸节的侧片:其结构比前胸侧板发达,具1条侧沟,侧沟将侧板分为前侧片和后侧片,其下方有一个突起称为侧基突;在侧板的上方具有一个突起侧翅突,是翅运动的一个支点。前侧片与前盾片密接成翅前桥,后侧片与后背片密接成翅后桥。侧板在胸足基节窝的前后与腹板相接形成基前桥和基后桥。具翅胸节的腹板:具翅胸节的腹板与背板相似,也为后生分节,由一些沟把腹板分为若干骨片。3、胸部的内骨胳:胸部的体壁内陷形成胸部的内骨骼。悬骨:胸部背板内陷成的内骨骼。侧内脊:侧板向内形成的突起。腹内突:腹板的腹内突。三、胸足的基本结构与类型昆虫的胸足是胸部

21、的附肢,每节各具一对,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其着生于各节的侧腹面。胸足与胸部骨片相连的部位形成一个窝基节窝。1、成虫胸足的基本结构:昆虫成虫的胸部由6节组成:基节、转节、腿(股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基节:胸足最基部的一节,较粗短。其与侧基突形成一个关节。转节:是足的第二节,通常较小,其与腿节间紧密相接,不能活动,所以其关节实际上不起作用。腿节:又称股节,通常是足的各节中最长的一节,也是较粗的一节。直翅目的昆虫的后足腿节发达,为典型的跳跃足。胫节:稍短于与其相连的腿节,胫节上常有成排的刺,末端常有距。在直翅目的螽斯和蟋蟀,前足胫节的两侧有听器。跗节:通常有2-5个亚节组成,亚节之间没有肌肉

22、,只有来自胫节运动整个跗节的肌肉。昆虫足的跗节在各类群中变化较大。蝼蛄的前足跗节特化为齿状,用以掘土。蜜蜂的后足跗节的第一个亚节扩展,称为基跗节,形成花粉刷,用以刷体上的花粉。前跗节:胸足的最后一节。较原始的昆虫,其为单一的爪。全变态类幼虫的爪也为单爪。一般昆虫的前跗节退化为1对爪。有的昆虫爪上具齿,如芫菁。有的昆虫爪间具中垫。双翅目的一些种类,爪的基部具一个膜质的瓣爪垫;有的种类两爪间有一针状突起爪间突。1、胸足的类型:昆虫的胸足,其原始的功能是步行,但不同的种类,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足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变化,演化为以下几种类型:(1步行足:在昆虫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的足。足的各节长短

23、适中,无显著特化。这种类型的足在功能上有分化:蝶类的足适于附着,蜚蠊的足适于奔走等。(2跳跃足:腿节膨大,胫节细长,当其肌肉收缩时。如直翅目昆虫的后足。(3捕捉足: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折于腿节之下,胫节与腿节上具有刺,用于捕捉猎物。如螳螂的前足。(4开掘足:胫节宽扁,外缘具有齿,适于掘土。蝼蛄的前足。(5游泳足:足长而扁,边缘生有长毛,如桨状,用于划水。水生昆虫的足。(6抱握足:跗节特别膨大,其上有吸盘状的结构,交配时用于抱握雌性。如龙虱雄性的前足。(7携粉足:胫节宽扁,外表面光滑,两侧生有毛,用以携带花粉。如蜜蜂的后足。四、翅(一、昆虫翅的基本结构:1、翅的形态:昆虫的翅一般为三

24、角形;2、翅的3个边缘:翅展开时,靠近头的为前缘,后面靠近身体的为后缘,有的又称为内缘,在前缘与后缘间,与翅基部相对的为外缘。3、翅的3个角:翅基部的角为肩角,前缘与外缘之间的角为顶角,外缘与内缘之间的角为臀角。4、翅的分区和褶:为了适用飞行和折叠,翅上常发生一些褶和线,把翅面分为若干个区域。翅基部的三角形区域(具有腋片腋区;腋区外侧的褶线为基褶;腋区以外的部分称为翅区,其内分布有许多的翅脉;翅区有2条褶,把翅区分为3个区:臀褶把翅区分为臀前区和臀区,臀前区的翅脉较多,也较为坚硬,而臀区的翅脉稀,翅脉软而细;臀区有的种类(较低等的类群扩展为扇状,较高等的且飞行快的种类,臀区不发达。在翅基的后缘

25、具一条褶轭褶。翅瓣:在双翅目蝇类,前翅基部后方,具有1-2个膜质瓣,常盖在平衡棒的上面,称为翅瓣。翅痣:在蜻蜒目、膜翅目、毛翅目、直翅目的部分种类,在前翅的某些部位,翅面加厚或具一个暗色斑纹。(二、翅的变化:翅的变化包括翅的有无或退化程度、形态特征和质地的变化。1、原始无翅:2、后生无翅:3、常见翅的变化:A、膜翅:如膜翅目的前后翅,蜻蜓的翅。B、鞘翅:如甲虫的前翅。C、半鞘翅:蝽的前翅。E、复翅又称覆翅:主要用于保护身体。直翅目昆虫的前翅。F、鳞翅:如蝶与蛾的翅。G、毛翅:如石蛾的翅。H、缨翅:蓟马的翅。I、平衡棒:双翅目昆虫的后翅退化,成为很小的棒状,在飞行中起平衡作用,故称平衡棒。(三、

26、翅脉和脉相1、基本概念;翅脉:其是翅上两层薄膜之间纵与横向的条纹,是由气管部位加厚形成的。脉相:翅上翅脉的数量以及在翅上的分布形式。2、原始脉相:多数学者认为,多样的脉相是由一个原始的脉相演化而来的,原始的脉相根据现代昆虫和化石昆虫脉相比较,以及其发生推断而来的。纵脉:从翅的基部伸向翅的边缘的脉。横脉:连于纵脉间的短脉。纵脉:A、前缘脉(C:一条不分支的凸脉,通常形成翅的前缘。B、亚前缘脉(Sc:位于前缘脉之后,通常为分2 支的凹脉。C、径脉(R:其为一条较发达的脉。主干是凸脉,先分2 支,第一支为第一径脉R1,第二支为径分脉Rs,其经2 次分支后,成4 枝,分别为R2、R3、R4、R5。D、

27、中脉M:位于径脉之后,主干为凹脉,其通常分为前中脉与后中脉,多数昆虫的前中脉消失,只剩后中脉。E、肘脉Cu:中脉之后,主干为凹脉,分2 支第一Cu1和第二肘脉Cu2。第一肘脉常分为第一前肘脉Cu1a与第一后肘脉Cu1b。F、臀脉A:分布于臀褶之后,通常3 条。分别为第一1A、第二2A和第三臀脉3A。G、轭脉J:常有2 条:第一轭脉1J和第二轭脉2J。横脉现代昆虫的纵脉间常有横脉,其名称主要根据其所连的纵脉而命名。名称简写所连接的纵脉肩横脉:h 连于前缘脉C与亚前缘脉Sc间的横脉;径横脉:r 连于R1与R2间的横脉;分横脉:s 连于R3与R4或R2+3与R4+5间的横脉;径中横脉:r-m 连于R

28、4+5与M1+2间的横脉;中横脉:m 连于M2与M3间的横脉;中肘横脉:m-Cu 连于M3+4与Cu1间的横脉;3、昆虫翅脉的变化:现代昆虫毛翅目与原始脉相相似,其它昆虫的翅脉相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主要变化是翅脉的增加和减少。翅脉的增加:一类是原来的纵脉分支,这称为副脉,其名称是在原翅脉名称缩写字母后加小写字母a,b,c等字母来表示,如R1a, R1b.闰脉:这种类型的纵脉是游离的,或以横脉与邻脉相接,这类脉称为加插脉或闰脉。其名称是在其前纵脉的的名称之前加I,如M1脉之后的闰脉为IM1。翅脉的减少:翅脉的减少分为翅脉的合并和翅脉的消失。翅脉的合并:常见于鳞翅目和双翅目。鳞翅目的后翅Sc和R

29、1合并为一条,即为Sc+ R1合并翅脉的名称用+连接原来的纵脉名称。翅脉的消失,在昆虫中也极为普遍。如鳞翅目的中脉主干消失。翅脉合并的特殊方式,常见于膜翅目,其两条及两条以上的翅脉分段相接成一条翅脉,称为系脉,合并脉的名称为各脉用&或相连。3、翅室翅面被翅脉划分为许多小区,翅室的四周均为翅脉所围的翅室,称为闭室;一边为翅缘的翅室称为开室。翅室的名称是用组成其前缘的纵脉的简写来表示的。若翅室外被横脉分开,则其前面依次加1、2、3等表示。(四翅的连锁用一对翅进行飞行的昆虫,其没有连锁。双翅目昆虫的后翅退化为平衡棒,用前翅飞行。直翅目、鞘翅目等,前翅起保护作用,不用于飞行,故均无连锁器官。两对翅用于

30、飞行的昆虫,如同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等一般具有连锁器.1、同翅目昆虫的连锁器:同翅目昆虫的蝉,前翅的后缘向下卷,后翅的前缘有一段向上卷,依靠其使前翅与后翅钩接在一起,这种连锁称为翅褶型连锁。蚜虫的后翅前缘没有向上的卷褶,而有一短列小钩,用以钩在前翅后缘的卷褶上,称为翅钩型连锁。2、膜翅目昆虫的连锁器:其类似于蚜虫,后翅前缘有一排钩,钩在前翅后缘的卷褶上,使前后翅协同动作。3、鳞翅目昆虫的连锁器:低等的蛾类,前翅轭区(后缘基部的基部具一个指状突起翅轭,其伸在后翅前缘下面,似铗子一样使两翅连在一起,这种连锁为翅轭型连锁。大多数蛾类是翅缰型连锁器。翅缰是从后翅前缘基部生出的1至数根硬毛,翅缰钩是从位于前翅下面的翅脉上的一簇毛或鳞片所形成的钩。翅缰插入翅缰钩中形成连锁器。雄性的一般1根翅缰,翅缰钩位于前翅的前缘脉之下,雌性的2-9根,较细,翅缰钩位于前翅的肘脉下面。蝶类后翅的肩部扩大,并有短的翅脉,突出于前翅的后缘之下,这使前后翅一起飞行,这种连锁称为翅抱型连锁。第四章昆虫的腹部重点与难点:腹部的基本构造及雌、雄外生殖器的构造特点和不同类群雌性外生殖器的变化。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其与胸部紧密相连。腹部主要包括内脏器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