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3|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的不同特点。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四、教学重点1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2、2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五、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七、课时安排建议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列举一些人口迁移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情境导入 据外电报道,联合国与叙利亚地方官员2014年2月6日称,主要包括妇女与儿童在内的1 500多名叙利亚人近日逃离霍姆斯,前往黎巴嫩避难。【思考】叙利亚难民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3应用:学会评价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学生用书P9P10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
3、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2分类3国际人口迁移(1)方向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意义19世纪以前: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4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增长等影响而迁移。(2)新中国成立以来图表导读1读教材图1.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大洲方面分析,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方向如何变化?为什么?(2)二战后,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为什么?(3)据图归纳,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新特点
4、。提示:(1)世界人口主要是从拉丁美洲、亚洲、非洲流向欧洲、北美、西亚、北非等地。欧美经济发达,收入高;西亚、北非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开发,收入多。(2)二战后,欧洲经济发达,成为人口迁入区,拉丁美洲经济落后,成为人口迁出区。(3)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迁移。2读教材图1.9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怎样的?分析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该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3)19491986年期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
5、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提示:(1)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人口向西部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变西部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人口向东北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产及荒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2)由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3)19491986年期间,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特点:一是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二是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地广人稀的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国内人口迁移流向为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
6、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2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用书P10P13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教学建议:此处建议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不同时期、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特点及影响原因。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
7、以后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迁出地区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迁入地区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西欧、北美、西亚、北非原因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发现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石油资源的开发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2.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阶段特点迁移方向原因古代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等新
8、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东部人口稠密地区迁往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市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流量增大、流向变化、频率加快、自发为主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3.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
9、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融会贯通判断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条件属于人口迁移的人口流动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我国曾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这将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发生变化。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知识拓展中国“民工潮”现象(1)成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农村体制改革,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大。城乡或地区生产
10、力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悬殊,城市有较强的吸引力。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2)特点流动方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多的省份是民工主要的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主要的输入地。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体,“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流动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3)影响利:有效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弊:民工盲目无序地流动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局部(城市)就业压力;民工流入地区
11、常因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典例1】 阅读相关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构成表。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流出流入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流动人口城乡构成乡村75.6%22.8%城市24.4%77.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2 100万(人)材料二我国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1)
12、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可判断出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3)上海市是目前我国外来人口(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市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解析第(1)题,可从流动规模和流动方向两方面进行描述。第(2)题,读图提取信息即可。第(3)题,人口的迁入有利于上海市的就业与经济发展,但会加重各种城市问题。答案(1)人口流动规模大(或流动人口数量多);流动人口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2)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较低(3)积极影响: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的不足(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
13、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了上海市经济发展(繁荣)。带来的问题:加大了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活动点拨 一、教材P9活动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练习。2观点一: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匈牙利等国的自然增长率已降至0以下,这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增减的影响已经很小,其人口数量的增减主要取决于人口迁移。观点二:有些欧美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劳动力缺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这些国家来说,人口的自由迁移是实现人力资源空间重新配置的前提条件。观点三:人口迁移的发生,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从这
14、个意义上说,人口迁移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人口迁移还可以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迁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其具体内容如下:1自然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土壤及土地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热带雨林地区的“刀
15、耕火种”生活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大庆油田的开发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非洲旱灾引起大规模人口迁移2.经济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经济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高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国交通交通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新疆石油基
16、地建设吸引人口迁入3.社会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政策国家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我国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战争破坏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秩序,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两次世界大战和地区性武装冲突促使人口发生迁移文化教育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出国留学家庭婚姻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夫妻为解决两地分居而进行的迁移随军军嫂宗教信仰宗教信
17、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历史上曾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1947年的印巴分治促使上千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融会贯通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不论哪种因素,只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就会对人口移动形成一种吸收力,反之就会形成一种排斥力。在这种作用力的影响下,促成人口的迁移。【典例2】 (2014济南一中考试)读“1985年7月至2011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表”,回答下列问题。原因分类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性别比经济工作调动11.5268.4分配录用5.9243.5务工经商24.3223.8学习培训12.9149.7退休离职1.6603.
18、9家庭原因投亲靠友9.975.9随迁家属10.467.4婚姻迁入14.29.7其他原因9.3215.0合计100123.1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_。其中又以_人员比例最高,该时期的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和_等。(3)在所有经济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性人口数超过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性人口数超过_性人口数。解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因素中的经济因素与
19、迁移人口的比重是56.2%,其中又以务工经商人员比例最高,该时期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表中所列的因素中的其他原因还包括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国家政策、战争因素等。(3)在所有经济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中,从性别比的数值可知,男性人口迁移数超过女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女性人口迁移数超过男性人口数。答案(1)56.2%务工经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生态移民国家政策(3)男女女男 活动点拨 二、教材P11活动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数量较少,密度较小;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经济发达;宗教;个人需求。2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四次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战争、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3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新资源开发和新工业兴起,吸引了大批人口迁移到这些地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