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50.22KB ,
资源ID:45515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515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武汉大学校史知识学习竞赛系列辅导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武汉大学校史知识学习竞赛系列辅导材料.docx

1、武汉大学校史知识学习竞赛系列辅导材料武汉大学校习竞赛系列辅导材料一、历史沿革篇武汉大学校名沿革湖北自强学堂(1893.111902.10)湖北方言学堂(1902.101911.2)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13.71923.9)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3.91924.9)国立武昌大学(1924.91926.10)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6.121927.12)国立武汉大学(1928.71949.8)武汉大学(1949.8 )武汉水利学院(1954)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59)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3)武汉测量制图学院(1956)武汉测绘学院(1958,1970年被撤销,1974年恢复)武汉测

2、绘科技大学(1985)湖北省立医学院(1943)湖北省医学院(1949)湖北医学院(1953)湖北医科大学(1993)新武汉大学(2000.8 )自强学堂的创办:张之洞向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1893年11月29日)自强(方言)学堂的专业设置:1893年:方言、格致、算学、商务1896年:算学移归两湖书院,格致、商务停办,方言一门扩大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四门,并入矿务、化学学堂1898年:增加东文(日文),共计五门武昌高师的专业设置:教育部规定高等师范学校开设课程:预科、本科国文部、本科英文部、本科历史地理部、本科数学物理部、本科物理化学部、本科博物部1913年:英语部、数学物理部19

3、14年:英语部、历史地理部、数学物理部、博物部1917年:英语部、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博物地学部1922年:国文系、历史社会学系、教育哲学系、英语系(1925年改为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理化系、生物系、地质系国立武汉大学的建立:1928年5月上任的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树杞提议在武昌重新办一所大学。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主张新建大学“必须避免地域性而明定为国立”。1928年5月18日,中华民国大学院正式决定彻底改组武昌中山大学,在此基础上筹建国立武汉大学,蔡元培指派刘树杞、王星拱、李四光、周览(周鲠生)、麦焕章、黄建中、涂允檀、曾昭安、任凯南等9人组成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以刘树杞为主任委

4、员,筹委会于7月24日正式宣告成立,并以武昌东厂口前武昌中山大学第一院为校址,开始组建工作。 1928年8月6日,蔡元培发布大学院院令,任命刘树杞为国立武汉大学代理校长。9月,大学院指聘闻一多为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筹备主任,王星拱为理工学院筹备主任,皮宗石为社会科学院筹备主任,梁明致为预科筹备主任。1928年11月28日,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以武昌城外、东湖附近落驾山一带地基为新校舍建筑地址,并向中央申请150万元作为建筑设备费。国立武汉大学历任校长名单及任期刘树杞 代校长 1928.81929.3 王星拱 代校长 1929.31929.5王世杰 校 长 1929.5193

5、3.5王星拱 代校长 1933.51934.6王星拱 校 长 1934.61945.7周鲠生 校 长 1945.71946.2刘秉麟 代校长 1946.21947.1周鲠生 校 长 1947.11949.8李达 校长 1952年11月-1966年8月 庄果 校长 1980年6月-1981年6月 刘道玉 校长 1981年7月-1988年4月 齐民友 校长 1988年4月-1992年10月 陶德麟 校长 1992年10月-1996年10月 侯杰昌 校长 1996年10月-2003年9月刘经南 校长 2003年9月-2008年11月顾海良 校长 2008年11月至今武汉大学校训:“朴、诚、勇”武昌高

6、师(1919)“明诚弘毅”国立武汉大学(30年代)“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武汉大学(1993)武汉大学建校纪念日(校庆日)的变迁自强学堂成立(11.29)(1893)武昌高师开学(11.2)(1913)(校产移交,正式迁入,11.29)国立武汉大学开学(10.31)(1928)1963年50周年校庆(11.15)1983年70周年校庆(11.15)1993年100周年校庆(11.29)国立武汉大学六大学院变迁1928:文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工学院1929:文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院改名)、理学院、工学院1933:设农学院筹备处1936:农学院正式成立(文、法、理、工、农)1938:农学院并入

7、中央大学1946:农学院恢复,医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1947:设立医学院(文、法、理、工、农、医)武大校址变迁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1893.111902.10)武昌东厂口(1902.101932.3)武昌珞珈山(1932.31938.7)四川乐山(1938.41946.10)武昌珞珈山(1946.10 )院系调整中的武汉大学(部分)文学院: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哲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和电机系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1985年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为华中科技大学);土木系参与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8年改名湖南工学院,1959年改名为湖

8、南大学);矿冶学系参与组建中南矿业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南工业大学,2000年与湖南医科大学合并为中南大学);水利工程学系参与组建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成为武大历史上“第七个学院”,后又参与组建独立的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93年改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与武大合并,其主体成为武汉大学工学部)。农学院:参与组建华中农学院(1985年改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医学院: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改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二、人物篇刘树杞:字楚青,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1928年8月至1929年3月任国立武汉大学代理校长。提出:学校学术的勃兴,大半

9、系乎教授;而教授的聚集,也大半看学校的精神。校址伟大学校的建筑可以说是学校发扬的场所。王世杰:字雪艇,湖北崇阳人,著名的国际法专家。1929年2月至1933年5月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提出:经深思熟虑后,认为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武汉市处九省之中央,相当于美国的芝加哥大都市。应当办一所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规模宏大的大学。十年之后,学生可达万人。李四光: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著名的地质学家。提出:中国现在太没有建设的工作了,尤其是教育方面;现在我们要努力建设这个武大,就是让国人认清楚,建设并不是不可能或太难的事。胡适:“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

10、,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王星拱:字抚五,安徽怀宁人,1933年5月至1945年7月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与王世杰校长并称“二王校长”。 1949年10月8日,王星拱病逝于上海永川医院,上海市长陈毅评价其为“一代完人”。 提出:“大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立国民的表率,在知识方面要探求高深的理论,在技能方面要研究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业。”周鲠生:原名周览,字荫松,湖南长沙人,1945年7月至1949年8月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在任期间,武大真正的实现了“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齐备的综合性大学。李达: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

11、和教育家,1927年任教于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53年2月至1966年8月任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这是我国解放后自己培养的大学生中第一位担任大学校长的人,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新华社电讯任期:1981年7月1988年3月改革举措:学分制(1978)、导师制(1982)、学术假制(1982)、主辅修制(1983)、双学位制(1983)、插班生制(1984)、贷学金制、提前毕业(1984)、免试推荐硕士生(1984)和博士生(1987)以及研究生中期分流(1987)等制度(在全国率先实行),另有少年班制(1985)社会赞誉:“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全国高校中的深圳”(“高校领

12、域的深圳”)鉴于刘道玉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1985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他最高荣誉勋章;1987年获日本东洋哲学学术研究奖章;1993年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20世纪勋章。闻一多:湖北浠水人,1928年9月至1930年6月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将“落驾山”(一说“罗家山”)改名为“珞珈山”。 他又为武汉大学设计和书写了小篆体“武大”二字的校徽,使过去武大的学生以佩戴它而倍感自豪。“珞珈三女杰”苏雪林,武大中文系教授,19311949年任教于国立武汉大学中文系。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杏坛执教五十春,创作生涯七十年,出版著作四十部,被誉为中国文坛的“常青树”。袁昌英,武大外文系教授,

13、1921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成为当时在英国取得硕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女性。凌淑华,武大文学院第二任院长陈源先生的妻子,“哈佛三剑客”20世纪40年代前期的哈佛大学里,三位优秀的中国留学生韩德培、吴于廑和张培刚的戏称。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的两年里,这三人先后都接受了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先生的邀请,回国到武大任教,成为武大三剑客。以三剑客为代表的海归派的充实,使得武大形成了真正意义的自由之风。武大中文系的“五老八中”“五老”刘永济,字弘度,人称“弘老”,古典文学专家;“学衡派”代表人物之一, 1932年起任教于国立武汉大学,19421949年任文学院院长,一度代理教务长。刘赜,字博平,人称

14、“博老”,文字声韵学专家,章(太炎)黄(季刚)学派重要继承人,1929年起任教于国立武汉大学;校门牌坊后边“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小篆字为他的手书作品。黄焯,字耀先,人称“耀老”,小学与诗学专家;席鲁思,字不详,人称“鲁老”,经史典籍专家;陈登恪,字不详,人称“登老”,唐宋小说专家。“八中”程千帆(沈祖棻)、刘绶松、胡国瑞、周大璞、李健章、李格非、缪琨、 张永安。武大学者群中的“父子方阵”黄侃(中文)黄焯(中文)(叔侄); 查谦(物理)查全性(化学);杨端六(经济)杨弘远(生物); 李国平(数学)李工真(历史)桂质廷(物理)桂希恩(医学); 谭崇台(经济)谭力文(经济)李健章(中文)李维武(哲学)

15、武汉大学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李达、李国平、夏坚白(原武测)一级教授:原武大:刘永济(中文)、刘赜(中文)、李剑农(历史)、李达(哲学)、李国平(数学)、高尚荫(生物)原武测:夏坚白、王之卓、陈永龄、金通尹、叶雪安三、建筑篇珞珈山新校舍建设一期工程(1930.31932.1):文学院和理学院大楼、学生宿舍(老斋舍)、饭厅、礼堂(俱乐部)、一区教工住宅、街道口校门牌坊。二期工程(1932.21937.7):图书馆、体育馆、水工实验室、珞珈山水塔、工厂、部分生活用房、法学院、理学院(扩建)、工学院和农学院大楼(1937年7月停工)。未完成工程:农学院(部分)和医学院大楼、大礼堂、总办公

16、厅。7年间,武大共耗资400万元,在3200余亩的校园里建成各类校舍78596平方米。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名列其中,与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和东北大学旧址同时入选。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包括国立武汉大学牌楼、工学院、周恩来故居等26栋建筑,总面积达54054.62平方米,其规模在入选的四所高校的建筑群中居于首位。学校的建筑在整体上既遵循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中国传统原则,又引入了西方的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建筑群十分注重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利用“对景”、“借景”、“造景”等手法,使

17、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特点。老斋舍:最早的男生寄宿舍,由开尔斯(F. H. Kales)和萨克瑟(Richard. Sachse)设计,汉协盛营造厂中标承建,于1930年3月开工,1931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13773平方米,工程造价55.09万元。老斋舍布局巧妙,匠心独具,建筑平面采用不同层次的依山组合,巧妙地顺应了自然地形的变化,同时借助山势构成气势磅礴的立面效果。在不同标高处,沿等高线建成不同层次的房屋,各排房屋底层地面在不同高度上,而屋顶则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天平地不平”的格局。老斋舍各层宿舍的命名和编号是由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也极有韵味,分别以千字文中的“天

18、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依次命名和编号。六一纪念亭:教四前有一座六角飞檐,碧瓦熠熠,六根朱红圆柱支撑的纪念亭,这就是“六一”纪念亭。环亭四周,冬青围护,亭后民族样式的教四楼作为背衬,二者在建筑风格和整体布局上协调一致,融为一体,突现出纪念亭质朴、肃穆的氛围。亭为六角,柱为六根,富意六月的意思。1947年6月1日,国民党军警千余人突然包围武汉大学,搜捕进步教授和学生,并开枪打死王志德、陈如丰、黄鸣岗三名学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1948年6月1日,“六一”纪念亭内树立起纪念碑。当时的代校长兼文学院院长刘永济先生想到了自己的学生李健章,碑文由李健章先生撰写。纪念碑正面记述事

19、变概略,背面书写三生家世,言简平实,情感深沉。纪念碑上的字是当时武大事务组的事务员瞿扶民写的,他擅长书道,字有功力。碑记用八分体书写,三生传用楷书写成。武大牌楼:1929年选定校址时,珞珈山及其附近都是荒山田野和羊肠小径。经学校函请湖北省建设厅自街道口校区建筑一条专用道,宽10米、全长1.5公里,于1930年2月通车,命名为大学路。 1931年在街道口大学路起点一侧建筑了一座木结构牌楼,象征着学校的大门,油漆彩画甚是别致,惜于次年毁于龙卷风。后于1934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重新建筑,迄今已五十年。牌楼横幅正面是:国立武汉大学,横幅背面是“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大字。现在武大正门处的这座新牌

20、楼,是在1993年百年校庆前夕仿照老牌楼,由武大海内外校友集资建造的。“国立武汉大学”萧君绛,武大数学系教授;“文法理工农医”刘赜(刘博平),武大中文系教授。老图书馆:由开尔斯设计,上海六合公司中标承建,于1933年10月开工,1935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4767平方米,工程造价34.4万元。老图书馆在结构技术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组合式钢桁架混合结构承重,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率先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仿中国古典建筑的成功之作,同时也是中西建筑设计理论、技艺、手法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佳作,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潮流、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老图书馆现为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古籍馆,称为“特藏部”,以收藏历史

21、文献为主宋卿体育馆:由开尔斯和列文斯比尔设计,于1935年10月开工,工程造价12.31万元,由上海六合公司中标承建,1936年7月竣工。主要建筑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屋顶则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建筑工艺三绞拱钢架结构,绿色琉璃瓦屋顶随三绞拱的弧线轮廓而转折,形成别具一格的轮舵式的山墙和三重檐歇山屋顶造型,既表现出现代新型的建筑技术,又保持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并为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采光通风等条件。体育馆侧墙为框架结构,山墙则取巴洛克式,堪称典型的“中西合璧”。正面看台又有中式的重檐三檐滴水,馆内还做了只有宫廷或高规格庙宇才采用的斗拱理学院:由开尔斯和萨克瑟设计,整体建筑分

22、两期建造:主楼和前排附楼为第一期工程1930年6月开工,1931年11月竣工,建筑面积4671平方米;后排附楼为第二期工程,1935年6月开工,1936年6月竣工,建筑面积5449平方米。开尔斯等将主楼设计为直径20多米的拜占庭式穹隆圆屋顶,采用八角面墙体,并由前排两座中式庑殿顶的配楼加以护持,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理学院大楼内部构造相当精美、适用,其首层利用地势修建了东、西、北三个扇形的大阶梯教室,这也是国内最早的阶梯教室。工学院:由开尔斯设计,上海六合公司中标承建,于1934年11月开工,1936年1月竣工,建筑面积8140平方米,总造价40万元,其中中英庚款董事会资助12万元。工学院主楼高

23、5层,主体平面呈正方形,顶部全部用重檐四坡玻璃盖顶,中央为一个集中采光的封闭天井,形成了一个明亮的“玻璃中庭”。从攒尖式四角重檐玻璃屋顶,到共享空间的玻璃中庭构造,武汉大学工学院大楼是全世界最早采用空间共享这一建筑风潮的建筑之一。工学院主楼的四角各有一个配楼,面向主楼对称布局,四隅相望。这4座配楼分别是当时工学院的土木、机械、电机、矿冶4系以及研究所、实验室等的办公用房四、樱花篇日军从本国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栽植的时间,最早是在1939年。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日本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

24、,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到了1949年初,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而当时驻守武汉的国军将领张轸师长被中共地下党策反,于3月份投诚后表示,武汉大学是座宝库,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于是樱花树得以保存。1957年,武汉大学主管部门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树。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因此,我们今天在武大樱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而多为原

25、种的第二、第三代。近20年来,武大园林工人还不断对其进行补栽。日本国的樱花再次来到武大珞珈山,已经是3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但这次已非国耻的印记,而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种植在玉渊潭、植物园及陶然亭等京城几大公园里(虽然呵护有加,但绝大部分樱花还是死去了),100株植于周恩来曾居住过的南京梅园新村;由于周恩来也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 ,由园林部门栽植于半山庐前,1976年开花。1983年1月15日,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协和日本

26、西阵织株式会社的迁先生向当时在京都大学学习的武汉大学生物系教师王明全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经王明全转赠给学校后,栽植于枫园三舍南侧公路边和樱园附近,1986年全部开花。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率团访问武汉大学,赠送樱花树苗200株,后栽植于八区苗圃,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武大园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80年代,武汉大学绿化委员会成立后,对校园内的樱花树进行了全面、合理的布局,扩大了樱花的栽植地段,使樱花树从樱花大道及其道下的广阔地带,逐步扩展至鲲鹏广场、第四教学楼、人文科学馆以及行政大楼等处。1989年春,

27、武大园林科从东湖磨山植物园引进云南樱花16株 ,栽植在校医院前公路北侧。19911993年,这些樱树共生樱苗近600株。1995年,武大校友、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张朝臣研究出试管樱花,大大缩短了樱花的生长、开花时间,很快受到园林部门的青睐。时至今日,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樱花和云南樱花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五、补充篇:武汉大学90年代至今的一些办学成就1992年至今,武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办中法经济双学士学位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世界历史试验班、WTO试验班、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中法合作法语法学双学士学位班、国

28、学试验班、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以及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试验班等跨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90年代中期,武大人才培养5个一级指标在教育部评估中列前5名。2000年,武大自然科学SCI论文数量重新进入全国前10名。在1995、1998年第一、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评选中,武大的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3位;而在2002年第三届的评选中,获奖数量更是跃居第2位,仅次于北大。2002年,武大成为首批教育部授权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6所高校之一,以及全国首批8所创业教育试点高校之一。“高校合并极为成功的典范”原武汉大学: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文理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原武汉水利电

29、力大学(武汉):我国水利电力行业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我国乃至亚洲唯一以测绘学科为主、同时也是世界上测绘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国家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湖北省唯一创建于解放前并延续发展至今的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武汉大学110 年校庆之际,丁肇中等来自世界各地的 400 多名人登陆珞珈讲坛,武汉大学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学术殿堂的魅力。2006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武汉大学,称树立中法教育合作典范。2008年4月10日武大法学国际法专业校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回到母校访问 武

30、汉大学学部、学院设置人文科学学部: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艺术学系、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学部:信息管理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WTO学院(筹)理学部: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筹)工学部:水利水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科学学部:计算机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国际软件学院、测绘学院医学部: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测绘遥感信

31、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环境法研究所 国际法研究所 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第五届杰出校友 胡代光,男,杰出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委员。 1944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张家铝,男,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9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 张晓刚,男,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国际钢铁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第十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77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金属物理专业。 何炼成,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导师,兼任国内 20 所大学兼职教授,日美德 4 所大学客座教授。 1951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易中天,男,文化名人,厦门大学中 文系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1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并曾留校任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