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期末探究题1详细答案2020年七年级科学期末探究题11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填序号)方向移动。(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选填“大”或“小”)。(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小明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小明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
2、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厘米。(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帮助小明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3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当入射角为 40时,反射角为_。 (2)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 ON 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_。请分析原因:_。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4如图甲所示小明观察到电工师傅在攀爬电线
3、杆检修电路时,脚上套有如图乙所示的“神奇装备”脚扣,当脚踩上去时它竟能被电线杆紧紧“锁住”而不下滑为了探究其中的奥秘,他设计了如图丙的实验装置。其中,塑料套筒上固定有横杆,套筒可以沿竖杆上下自由滑动,那么影响套筒被锁住的因素有哪些呢?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可能与套筒横杆上所挂的物重有关;猜想二:可能与所挂物体距竖杆的距离有关。(实验过程及分析)(1)实验时,先在横杆上挂相同个数的钩码,改变悬挂位置,观察现象并记录,这是为了验证猜想_是否正确;(2)改变钩码个数,移动悬挂位置,分别记录三次套筒被锁住时钩码离竖杆的最小距离;实验现象及数据:实验次数1234567钩码个数4444321钩码距竖
4、杆距离/cm581315965实验现象快速滑落慢慢滑落刚好锁住紧紧锁住刚好锁住刚好锁住刚好锁住(3)由前四次实验可知:当横杆上挂相同重物时,重物距竖杆越_,越容易被锁住。分析第_次实验数据发现,横杆上所挂的物重越小,被锁住的最小距离越小,验证了猜想_是正确的;(交流与评估)(1)小明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的道理进行了如下分析:套筒及横杆相当于一个杠杆,如图丁所示,当套筒被锁住时,A为支点,l1、l2为动力臂和阻力臂,当F1和l2一定时,l1越大,套筒上B点受到竖杆的支持力F2就越大,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套筒对竖杆的压力也越大,从而使竖杆给套筒的_力越大,这个力的方向是_,最终可阻碍套筒
5、下滑,从而将它锁住;(2)你认为影响套筒被锁住的因素还有_(写出一条即可)。5小欢和小乐在实验室合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据图回答问题: (1)小欢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薄玻璃板前,并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薄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如图甲所示。在完成上述操作时,实验室内的光线应_(选填“强”或“弱”)一些 (2)小欢若按图乙所示进行探究,会因一处操作不当而难以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写出操作不当之处_;并在图乙中画出蜡烛A所成的像_。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
6、像。(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_(选填序号)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A5065cmB6580cmC8095cm7为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利用DIS数据采集系统及若干重力G和密度已知的实心物体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将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平底容器中(如图所示),测出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表一实验序号123456789密度(g/cm)2.02.53.0重力G(N)4
7、8124812369压力F(N)2.04.06.02.44.87.22.04.06.0(1)分析表一中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当物体的重力相同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随_的增大而增大。(2)分析表一中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3)小组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中的数据有了新发现,他们将经计算得到的部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表二(-水):123523FG_表二中划线处的数据为_。按表二中数据反映的规律推理:若浸没在水中某实心物体的密度=4g/cm3,重力G=12N,则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_N。
8、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如图)。(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厚为2毫米的茶色玻璃;厚为5毫米的透明玻璃;直尺;光屏;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填序号);(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_;(3)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9、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实验时,有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9(1)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和水中的折射光线_;(2)如图所示,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_;(3)在如图甲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_;(4)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
10、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_;(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请画出光线通过玻璃出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_。10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测量汽车速度。某次检测时,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超声波返回信号,用时0.4s,如图所示。第二次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用时0.3s,两次发出信号时间间隔是1s。(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求:(1)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1是多少?(2)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是多少?(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答案1 大 BC 【解析】【详解】(1)1根据平面
11、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方向移动;(2)2标记物在A房间,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故为了使像更加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亮一些;(3)3对本实验,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没有用光屏验证像的虚实,所以不能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故选BC。2倒立、等大的实像 20 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 40 厘米,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此时的u=40.0cm=v,则u=2f,f=20.0cm;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
12、像;(2)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光具座也足够长,故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是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340 不能 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 120 【解析】【详解】(1)由于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40。(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等于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等于60,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4二 3 远 5、6、7 摩擦(或静摩擦)
13、 竖直向上(或向上)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套筒的长度、套筒的粗细等) 【解析】【分析】课外探究实验。【详解】【实验过程及分析】(1)1在横杆上挂相同的钩码保持了横杆上所挂的物重不变,而改变悬挂的位置就是改变物体距竖杆的距离,这样做是为了探究的是套筒被套情况与物体距竖杆的距离的关系,即猜想二;前四次实验中,钩码个数不变,物体距竖杆的距离变化,所以探究的是猜想二。(3)2实验中随着物体距竖杆的距离变大,杆由快速滑落到较慢滑落到刚锁住再到紧紧锁住,被锁越来越牢固,这说明当横杆上挂相同重物时,重物距离竖杆越远,越容易被套住;345、6、7次实验钩码个数不同,探究的是套筒被套情况与所挂物重的关系,我们发
14、现,横杆上所挂物重越小,被锁住的距离也越小,这验证了猜想一是正确的;【交流与评估】(1)56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所以当和一定时,越大,B点受到竖杆的支持力就越大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套筒对竖杆的压力也越大,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竖杆对套筒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因为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所以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可以阻止套筒下滑,从而将它锁住;(2)7套杆最终是否滑落,除了与压力有关外,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影响套筒被锁住的因素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另外,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影响套筒被锁住的因素除了与横杆上所挂的物重()和物体距竖杆的距 离()有关外,还与有关,而的大小决
15、定于套筒的长度和套筒的粗细,所以影响套筒被锁住的因素还有套筒的长度和套筒的粗细。【点睛】中等题失分原因:【交流与评估】第一空:需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去判断受力的大小,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相互作用力去判断摩擦力的方向;第二空:需要根据摩擦力和杠杆的平衡条件综合去判断影响因素。5弱 平面镜没有与白纸垂直 【解析】【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2)玻璃板不与桌面垂直,物与像不能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详解】(1)1小欢将点
16、燃的蜡烛A竖立在薄玻璃板前,并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薄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如图甲所示,在完成上述操作时,室内的光线应弱一些。 (2)2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与白纸垂直,如果不垂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3图乙平面镜没有与白纸垂直放置,作出蜡烛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如下图:615.0 左 B 【解析】【分析】【详解】(1)1根据图可知,烛焰距凸透镜50cm20cm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
17、满足80cm50cm30cmu2f所以f15cm;(2)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对光线能够起到提前会聚的作用,此时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3)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应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凸透镜在50cm处,应将光屏移至6580cm 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选B。7物体密度 当物体的密度相同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35 9 【解析】【分析】【详解】(1)1分析表一中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当物体的重力相同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
18、的压力随物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2分析表一中实验序号1、2、3可知,压力和重力之比都为1:2,那么得到结论:当物体的密度相同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3)3根据第4列数据得到FG=2.4N4N=35表二中划线处的数据为35;4根据公式FG=(-水)知道F12N=( 4g/cm3 -1 g/cm3 )4g/cm3解得:F=9N。8 较黑暗 能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重合 不能 玻璃板没有放竖直 方格纸好,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容易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亦可) 【解析】【分析】(1)玻璃有两个表面,两个表面都会反射成像,如果玻璃板太厚
19、,两个像有一定的距离,给实验研究带来麻烦。(2)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如果物像不能重合,说明物像大小不同,如果重合,说明物像等大。(4)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5)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6)从方格纸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详解】(1)
20、1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简单化,故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2mm的。(2)2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3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观察到蜡烛A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4蜡烛B和A的像重合,说明蜡烛B和A的像等大,A、B是相同的蜡烛,所以A蜡烛和A的像相同,则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重合时,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4)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是虚像
21、。(5)6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6)7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9 【解析】【分析】【详解】(1)1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空气中法线左侧作出反射光线,并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法线左侧的水中斜向下作出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2)2由光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
22、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下图(3)3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下图(4)4先延长AB,然后作C点关于AB的对称点,然后连接OC(即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再连接C点和反射点(即入射光线),并标出光线的方向,如下图(5)5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在作图时,注意先做出法线。10(1)68m;(2)17m;(3)17.9m/s【解析】【分析】【详解】(1)超声波第一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 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1是(2)超声波第二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 (3)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被测汽车速度答:(1)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1是68m;(2)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是17m;(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17.9m/s。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