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43.57KB ,
资源ID:45468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468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施工监测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施工监测方案.docx

1、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11.1监测目的地下工程采取信息化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是判断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控量测,达到以下目的:(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调整下一步施工,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指导后续工程的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地表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2)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以修改和完善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3)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与理论预测值比较,用反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使设计更符合实际,以便指导今后的工程建设。(4)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状态,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

2、5)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11.2信息化施工组织及施工预测11.2.1信息化施工组织施工监测是施工决策的信息来源与施工管理的控制对象。通过测量收集到必要的数据,绘制各种时态关系图,进行回归分析,对支护的受力状况和施工安全做出综合判断,并及时反馈于施工中,调整施工措施,使施工过程完全进入信息化控制中。根据本标段工程规模和监测任务,建立专业监测小组,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仪器的埋设和调试、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软件,快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由监测人员

3、负责监测点设计、布置和量测操作(需要时可以要求测量人员配合)以及数据处理,并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项目总工程师。详见【图11.2-1信息化施工流程图】。11.2.2施工预测为了保证车站及区间施工时有章可循,借鉴以往的施工经验,依据土层特性、隧道覆土压力、地表建筑物荷重、隧道开挖半径及其中线深度等参数进行地表沉陷估算,预测在本标段的地层施工时地表的最大沉降量。施工期间进行地面沉降观测,当其沉降量达到该限值时,就应当密切关注沉降曲线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为以后的安全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11.3车站施工监测11.3.1施工监测项目为掌握车站及附属机构在明挖过程中,土体变形情况及支护结构侧向位移和周围地

4、表、周围建筑物等沉降情况,必须对支护结构及被支护周围土体的水平、垂直位移及受力状况、地表及建筑物的动态等进行监测,并将实际情况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11.3.1.1明挖基坑施工监测图11.2-1信息化施工流程图表11.3-1 监测项目表 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范围及测点布置监测频率1支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全站仪测量点布置在基坑长短边中点,阳角处,长边间距不大于10m。基坑开挖周期间不低于1次/天,基坑开挖完成以后17天,1次/天,715天,1次/2天,1530天,1次/3天,30天以后,1次/周,经数据分析确认达到基本稳定后,1次/月。2桩体水平位移测斜仪、测斜管布置

5、在基坑短边中点,阳角处,长边上设34个主测断面。3支撑轴力轴力计、读数仪主体基坑每层支撑布置2个角撑测点,34个横撑测点,撑布置13个测点。4土钉拉力土钉反力计、读数仪土钉拉力每层布置2个测点,基坑一侧一个5周围环境围岩地质体地表沉降水准仪兴华大街上布置两个监测断面,断面测点数量为511个,点间距38m,点间距自基坑边向外由疏到密。基坑开挖期间:1次/3天;5mH10m,1次/2天;10mH15m1次/天; H15m,2次/天开挖完成后17天,1次/天715天,1次/天;1530天,1次/3天;30天后,1次/天;数据基本稳定后,1次/月6地下水位电测水计基坑周围布置3个监测孔,基坑北侧一个,

6、中部一个,基坑南侧一个。7地下管线沉降水准仪测点布置力求能控制管线的变形,布置在管线节点外,不超过20m。8建(构)筑物沉降、倾斜、裂缝水准仪、裂缝仪、读数显微镜建筑物四角及承重部位,点间距一般不超过15m。11.3.1.2施工监测建议和参考控制标准(1)监测建议和参考控制标准包括两部分内容:地表沉降及地铁结构监测建议控制标准。(2)地铁周边环境(建筑物、管线、既有地铁建筑物)监测参考控制标准。1)地表沉降及地铁结构变形建议控制标准地表沉降及地铁结构监测建议控制标准见下表。地铁明挖法施工地层及围护结构变形建议控制标准监测项目及范围允许位移控制值U0(mm)唯一平均速率控制值(mm/d)位移最大

7、速率控制值(mm/d)主体结构A、B、C出入口及2号风道1号风道安全等级二级基坑三级基坑二级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1011地表沉降50693022围护结构水平位移50924023基坑底部土体隆起25302523基坑安全等级划分安全等级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一级(1)基坑周边以外0.7H范围内有地铁结构、桥梁、高层建筑、共同沟、煤气管、雨污水管、大型压力总水管等重要建(构)筑物或市政基础设施;(2)H15m。二级(1)基坑周边以外0.7H范围内无重要管线和建(构)筑物;而离基坑0.7H2H范围内有重要管线或大型的在用管线、建(构)筑物;(2)10H15m。三级(1)基坑周边2H范围内没有重要或较重要的管

8、线、建(构)筑物;(2)H10m。注:H为基坑开挖深度。2)地铁周边环境建筑物变形监测参考控制标准地铁周边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可结合建筑物评估报告,并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的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见下表。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变形特征地基土类别中、低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0.0020.003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柱基的沉降差(1)框架结构(2)砖石墙填充的边排柱(3)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mm)0.002L0.0007L0.005L0.003L0.001L0.005L单层排架结构(柱间距为6m)柱基的沉降量(mm)(120)20

9、0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按不调整轨道考虑)纵向横向0.0040.003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Hg2424 Hg60601000.0040.0030.00250.002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mm)200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Hg2020 Hg5050 Hg100100 Hg150150 Hg200200 Hg2500.0080.0060.0050.0040.0030.002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mm)Hg100100 Hg200200 Hg250400300200注:(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3)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

10、g为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m);(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11.3.2明挖施工监测方法 (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1)监测仪器设备:采用TDJ2型经纬仪。2)测定方法:观测采用视准线法。工作基点应视现场情况布置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点,以保证测值的准确可靠。3)监测频率:土方开挖后17天内2次/天,土方开挖后715天内1次/天,土方开挖后1530天内1次/2天,土方开挖后30天以后1次/3天。4)观测资料的整理:观测工作指派专人负责观测,每次观测结果真实可靠地记录在观测表格内,及时整理,绘

11、制变形曲线。(2)围护结构变形1)观测仪器:选择可以连续进行多点测量的滑动式测斜仪。测头选择电阻应变计式;接受指示器和测头配套;连接电缆上有距离标记,并且在测头的重力作用下不会伸长;选择与桩体模量相接近的导管,导管不会因为土压力而变形;选择高成型精度的导槽。2)观测方法:围护桩施工完成后,对测斜导管的初始值进行观测。测斜导管初始值的观测进行四个测回,取四个测回的平均值作为测斜导管的初始值。日常观测时进行两个测回。3)观测频率:土方开挖后17天内2次/天,土方开挖后715天内1次/天,土方开挖后1530天内1次/2天,土方开挖后30天以后1次/3天。4)观测工作指派专人负责观测,每次观测结果真实

12、可靠地记录在观测表格内,及时整理,绘制变形曲线。(3)地下水位1)测量仪器:电测水位计、PVC塑料软管。2)测量方法:用水准仪测量出观测口的高程。观测时,将电测水位仪的触头沿测管缓慢下放,记录蜂鸣器响时测尺的读数。3)观测频率:土方开挖后和中、大雨后观测,开挖第一层土体时1次/3天,开挖第二层土体时1次/2天,开挖第三层土体以后施工结束1次/1天,当相邻两次位移量较小时,每周观测1次。 4)数据处理:根据观测收集到的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孔的水位时间的变化曲线;水位工作面距离的变化曲线。(4)沉降倾斜1)观测仪器:AT-G2型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铟瓦水准尺;2)观测方法:为保证观测精度,在远离

13、沉降区布设1组(3个)水准基点,在基坑沉降影响范围外设置2个水准工作点。建筑物和围护桩的沉降观测将直接利用水准工作点进行。水准基点和工作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并应满足其相邻基点高差中误差1.0mm;每站高差中误差0.3mm;环线闭合差0.6mm的精度要求。3)观测频率:土方开挖后17天内2次/天,土方开挖后715天内1次/天,土方开挖后1530天内1次/2天,土方开挖后30天以后1次/3天。4)观测资料的整理:观测时要定人定观测路线,及时整理观测结果,绘制变形曲线。发现异常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5)地下管线沉降、位移1)观测仪器:使用AT-G2型精密水准仪、铟瓦合金水准尺(2把);

14、2)观测方法:为保证观测精度,在远离沉降区布设1组(3个)水准基点,在基坑沉降影响范围外设置2个水准工作点。水准基点和工作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并应满足其相邻基点高差中误差1.0mm;每站高差中误差0.3mm;环线闭合差0.6mm的精度要求。3)观测频率:土方开挖后17天内2次/天,土方开挖后715天内1次/天,土方开挖后1530天内1次/2天,土方开挖后30天以后1次/3天。4)观测资料的整理:观测时要定人定观测路线,及时整理观测结果,绘制变形曲线。发现异常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6)土体测向变形1)监测仪器:利用分层沉降仪和频率接收仪;2)测定方法:每30m布设一处,每次观测直接

15、在测斜仪上读数。3)观测频率: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值;开挖过程中,1次/天;结构施工中,1次/3天。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大观测频率。4)观测资料的整理: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绘制变化曲线。(7)围护结构钢筋应力1)测量仪器:钢弦式钢筋应力计、电阻应电仪;2)观测频率:基坑开挖时,在每层钢管横撑的施工间隔时间内测定2次。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时,两周监测2次,一直监测到结构砼浇筑完毕,并且最上层钢支撑拆除为止。(8)围护结构侧土压力1)测定方法:压力盒、孔隙水压力探头、频率接收仪;2)测定方法:在安装前,采集各点的土、水压力的初始值。根据施工进度,对土、水压力计数值进行采集;传感器安

16、装:制作钢筋骨架时,将土、水压力计绑扎于骨架上,再使用勘探用钻机成孔,将骨架垂直下入孔中放置于设计标高,电缆线引至地面,空隙用细砂填实;3)监测频率:土方开挖后测量频率为3次/周,如基坑出现渗水现象,则测量频率改为1次/天;4)数据处理:每次测量可以得到土、水压力的数值。并绘成土、水压力变化曲线。(9)支撑轴力1)仪器设备及安装:采用轴力计及频率接收仪进行支撑轴力量测。安装传感器时,将四枚应变片分别安装于钢管撑同一截面的四分圆上,并将导线引至外部。2)测定方法:在钢管撑应变片安装前,采集应变片初始数据。并根据施工进度,对应变片的数值进行采集。3)监测频率:土方开挖后17天内2次/天,土方开挖后

17、715天内1次/天,土方开挖后1530天内1次/2天,土方开挖后30天以后1次/3天。4)数据处理:每次测量数据可以得到支撑件轴力。并汇总成支撑件轴力变化曲线。(10)坑底回弹1)监测仪器:沉降管、沉降仪、水准尺;2)测定方法:土方挖至设计槽底后,即对每个观测点进行卸除土重后回弹量的观测,至槽底打垫层之前,每个测点间隔4天左右观测一次,取得基坑回弹达到稳定的累计回弹值。根据观测数据汇总成回弹曲线。观测标的埋设采用钻孔埋设,用钻杆将观测标送至基槽底设计标高下50cm处,反转钻杆将测标固定;3)观测频率:回弹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法,观测次数不少于三次,基坑开挖前一次,开挖好一次,混凝土浇筑前一次。安设

18、完测标后即进行初始观测遍两遍,取其平均值为初始高程。11.4盾构区间监测11.4.1施工监测项目为确保施工期间结构及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结合隧道通过的地层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确定监测项目。11.4.2监测方案及相应措施(1)地面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在地表埋设测点,观测点要做在原状土上。在隧道沿线,地表影响范围外布设监测基准点,基准点和地面水准点进行联测,约每月联测一次。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地面沉降量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盾构掘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2)相应对策:当地表沉降速度过大,加快监测频率,必要时停工检查原因,采用加强壁后注浆和加固地层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2)地面建(构)

19、筑物调查及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主要监测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水平位移。用精密水准仪和电子经纬仪进行量测。2)相应对策:当建(构)筑物的变形持续速率增大时,加快监测频率,及时采取加强开挖面的支撑、土压的建立和增加注浆量及加固地层等措施,必要时,对既有建(构)筑物的基础采取加固措施。(3)隧道收敛变形监测1)监测方法:主要监测盾构隧道的成型环片的收敛,监测方法是用收敛仪和精密水准仪直接量测。2)相应对策:当洞内收敛过大或实测位移值达到警戒值,需要加大监测频率,必要时停工检查原因,采取加设支撑、处理地层的方式保证施工安全。 (4)地中位移监测1)监测方法:监测方法是在地表埋设和打孔埋设测点进行

20、观测。用精密水准仪、分层沉降仪和测斜仪进行实际的量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隧道掘进对地层沉降、水平位移的影响。2)相应对策:当地表沉降、位移速度过大,加快监测频率,必要时停工检查原因,采取加固措施保证施工安全。(5)管片内力监测(6)地层接触应力量测(7)地下水位观测(8)隧道内降沉观测表11.4-1 盾构区间施工检测范围及测点布置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范围及测点布置1洞内、外观察洞内的管片衬砌变形、开裂等,洞外的地表沉降开裂、建筑物开裂等观察和记录2地表沉降(或隆起)纵向地表测点沿盾构推进轴线设置,测点间距为1030m。在地层或周边环境较复杂地段布置横向监测断面。横向地表测点的布置范围应根

21、据预测的沉降槽确定,一般可在地铁结构外沿两侧各30m范围内布设。一排横向地表测点不宜少于7个,且应依据紧密远疏的原则布置。盾构始发的100m初始掘进段内,监测布点宜适当加密,并宜布置一定数量的横向监测断面。3周围建(构)筑物沉降、倾斜、裂缝隧道埋深约12倍的距离范围的建、构筑物,在建筑物的拐角上,高低悬殊或新旧建筑物连接处,伸缩缝、沉降缝和不同埋深基础的两侧。对于烟囱、水塔、油罐等高耸建(构)筑物,沿周边在其基础轴线上的对称位置布点。对于城市桥梁,按不同施工状况在桥墩、盖梁和梁、板结构上布点。每幢建(构)筑物上不宜少于4个沉降点。每幢建(构)筑物至少两组倾斜测点。裂缝监测根据建筑(构)物情况设

22、测点。4地下管线沉降地下管线每515m一个测点,管线接头处,位移变化敏感部位5管片衬砌变形每一盾钩施工的区间隧道设12个主测断面,横、竖两条测线浅埋暗挖法施工联络通道结构变形控制标准序号监测项目及范围允许位移控制值U0(mm)位移平均速率控制值(mm/d)位移最大速率控制值(mm/d)1地表沉降30252拱顶沉降30253水平收敛2013风井主体结构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为一级,即地面最大沉降量27mm,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30mm。11.5施工监测的要求(1)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并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报告的内容包括施测程序、方法、使用仪器、监测精度、监测点布置、监测的频率和周期、检测人员的情况

23、和安排,监测质量保证措施等。(2)根据监测计划,施工前备齐所有的监测元件和仪器,并根据规范进行有关标定工作。(3)妥善协调好施工和监测的关系,将观测设备埋设计划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4)保护和保存好本合同范围内全部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己布设的网点,使之容易进入和通视,防止移动和破坏。(5)根据现场的实测结果,对比实测数值与初始数值,绘制各种时态曲线,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位移,应力变化趋势推算最终结果与控制值比较,确定土体及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提出分析意见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及时反馈,以调整施工参数,并提交成果报告。(6)监测成果报告的内容1)点位布置图;2)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3)本次观测值及累计值;4)观测成果汇总表及各种时态曲线图;5)有关工程进度和荷载变化;6)分析意见以及措施;(7)当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处理。1)开挖面坍塌、滑坡及破裂。2)监测数据有不断增大的趋势。3)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并不断发展。4)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变缓的趋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