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41MB ,
资源ID:45351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351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区域经济空间结规划与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区域经济空间结规划与分析.docx

1、区域经济空间结规划与分析区域经济空间结规划与分析 作者: 日期: 实验三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规划与分析(一)洛阳市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析一、区域名称及概况洛阳,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隋唐大运河中心城市,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较多的千年帝都。洛阳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华中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黄河沿岸中心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是一座无愧于国色天香之美誉的牡丹花都。洛阳也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二、行政区划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伊滨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

2、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洛阳下辖经济功能区:伊滨区、洛阳新区(正厅级)、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独立享有管辖权)、国家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阳市行政区划图三、产业结构:1、洛阳市产业结构现状纵观洛阳市的产业结构演变情况,结合表1分析,可以看出洛阳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需求。在这10多年的时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性特征较为明显呈现为工业经济壮大,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幅下降,第三产业平稳快速发展。从三次产业经济贡献率和固定资产投资比率来看。洛阳市的产业结构存在较重的结构偏差。 产业年份 经济贡献率 固定资产投资比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3、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第五产业第六产业20004.463.132.51.735.762.6200310.168.121.81.436.362.320048.76526.30.852.346.920050.852.346.91.752.146.120064.873.721.52.954.14320073.272.424.42.661.236.220083.267.8294.660.435表1 洛阳产业结构的演进情况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城市运行过程中资本浪费是否严重资本利用是否充分,是产业结构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资本利用率表明了城市对资本要素的利用效率。近几年洛阳市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拉动

4、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实际上洛阳市的资金利用效率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利用率逐年降低。这说明洛阳市实际掌握资本的能力较弱,资本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图1 洛阳市资本利用率变化趋势2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21 洛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211支柱行业发展空间狭窄。洛阳市目前最大的支柱行业是工业有些企业在河南省是大规模企业,但从全国范围看,规模优势则不是很明显。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行业是受周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的上升空间必将受到限制。212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洛阳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比重仍偏低,投入不足。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2009年l一5月。洛阳市完成城

5、镇投资2433亿元,增长34O,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8倍,第二产业增长582第三产业仅仅增长19。第二三产业比重距离城市现代化标准有着很大的差距。同时与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成为洛阳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13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2009年l一5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47,高出全市平均增速224个百分点,但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6。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但科研投入不足。总体规模仍然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相对比较弱。214主要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支撑点不

6、够强。主要表现在少数几家甚至是个别企业支撑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果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出现问题那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例如2009年l一5月洛阳市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735亿元,其中有12户重点企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5户重点企业增速在10以下;仅有4户重点企业出现负增长。则造成重点工业企业增长137(现价,下同),低于全市平均增速195个百分点。四、区域空间结构洛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从整体而言可以概括为:“点轴模式”向“区域网络模式”转变的过程。具体可划分为:1、农业经济时代的棋盘模式结构稳定期2、工业化初期的点轴模式突变期3、工业化初期的点轴结构拓展期4、工业化中期的点轴结构腾飞期

7、5工业化中后期的网络结构发展期城市空间结构1.层状分布的城市功能结构红山、涧西、高新、洛龙、伊南五处产业区沿交通走廊环绕城市西南外围布局,生活区围绕在伊洛河和隋唐城遗址生态绿核周围,形成由内向外“绿心生活生产绿环” 层状分布的城市功能结构。2.分片组团式的用地布局结构各片区、组团的功能结构相对完整,组团与片区之间通过快速交通走廊连接;规划“一主两副”的复合型城市中心;以线性、枝状绿地为主的网络化绿地系统。3.“五区一团”的城市分区结构“五区”由洛河北岸的涧东分区、道北分区、涧西高新分区和洛南分区、伊南分区组成;“一团”为黄河沿岸的吉利组团。黄河与邙山位于“一团”与“五区”之间,布置大范围生态隔

8、离区。五个分区之间由河流水系与基础设施走廊分隔,形成分区间隔离带。分区规划建设指引:根据“五区一团”的中心城区分区结构和各区片特点,分别提出规划对策及建设控制要求,指导下一步城市分区规划。空间管制区划:根据工程地质评价、地形地貌、遗址保护、地下水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划、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及城市建设现状等因素,对城区用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区。管制范围为规划区范围。居住用地与住房发展规划重点:整合居住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以涧西新中心的建设带动涧西居住用地改造和发展;综合治理老城、瀍河居住环境;加强洛南分区服务设施的建设。统筹安排城市

9、外围村庄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市级公共设施体系,注重区级和社区级设施的配置,与城市发展结构相协调,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多级化、多中心发展。工业用地布局: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规划七个工业区,除瀍东工业区主要沿城市西南外环呈“L”型布置,北部为吉利工业区。规划专用货运通道联系各工业组团。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总体思路1.统筹协调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改善洛阳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2.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产业集聚,合理布局城乡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一、二

10、、三产业持续协调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强重点镇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3.以城镇密集地区为突破口带动市域城乡统筹建设。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城乡居民点空间结构有序、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良好的新型城乡体系。城镇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建成中原城市群重要的增长极核;以交通设施建设为先导,优化调整圈层结构;市区工业适度向外疏散,促进周边卫星城镇发展;培育栾川作为南部新的增长点,带动南部地区发展。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心、两轴,三区”。“一心”洛阳中心城区。强化中心城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辐射力。 “两轴”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集聚带

11、,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地区,应优先发展。“三区”东北部城镇密集区,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地带,洛阳未来经济增长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带。中西部产业集聚区,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西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区,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洛阳市用地总体规划图城镇职能结构: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强化重点城镇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完善综合型城镇的职能,提升专业型城镇的产业结构,形成主业突出、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市域城镇职能结构分为四级六类:一级城镇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即中心城区(含吉利)。二级城镇为县域中心城市,包括重点县域中心城市(偃师、孟津、栾川),和一般县域中心城市(新安、伊川、宜阳、汝

12、阳、洛宁、嵩县)。三级城镇为具有跨镇域影响力的城镇,包括承接洛阳市产业转移的卫星镇以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第四级为影响力在本行政区范围的乡镇。市域空间管制:适建区包括城镇、集镇以及独立工矿点的规划建设用地及发展备用地;限建区包括矿产资源开采区、一般农田、裸岩及荒草地、有林地、生态廊道;禁建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文保单位的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古墓葬区和大遗址保护区。城镇密集区协调发展目标:深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中心城市与其他各重点城镇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协调城镇的关系,优化配置各类资

13、源,强化区内的联系,使本地区城镇发展形成合力,相互促进,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人口和经济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使该地区成为快速提升洛阳市场竞争能力和区域职能的重点地域。洛阳市道路系统规划六、市域公路网规划目标:中心城区与周边重要城镇之间的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与南部山区重要城镇之间的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1.发展目标构建区域与对外交通综合体系,保障城市区域职能的发挥。与郑州交通联系服务目标:机动车90分钟到达,城际客运4560分钟到达。2.发展战略强化与郑州的交通联系,充分共享互用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区域交通可达性,巩固洛阳区域中心的地

14、位;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加强与省内及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的快速联系。郑洛综合交通体系构建郑洛之间以城际轨道交通、快速通道为主体,其他公路为补充,机场协调共享的综合交通体系。1.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由郑西客运专线、洛阳郑州城际轨道线和既有陇海铁路承担。2.新建郑洛第二高速公路,形成由连霍高速、郑少洛高速、郑洛第二高速构成的郑洛高速通道。3.提级改造G310国道、S320、S314和 S323为一级公路,形成郑洛之间的三条快速通道。4.洛阳机场是国家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机场,未来将是中原城镇群的第二机场;通过连霍高速、郑洛第二高速、郑少洛高速衔接洛阳与郑州机场。(二)郑汴一体化战略的合理性分析

15、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实施中原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郑州是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开封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支柱,郑汴一体化是加速中原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一、郑汴一体化含义及界定2005年4月17日河南省发改委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在郑州新世纪大厦召开了中原城市群规划开封专题座谈会。规划中这样描述,“在中原城市群的总体规划中,应将开封作为郑州都市圈的功能城市,将郑州的部分教育职能逐步向开封转移,在郑州不再增加高等教育用地,使开封成为郑州都市圈的教育基地,实现一体化发展。”“开封市中心距郑州市中心72公里,两城市边界处相隔不足40公里,属于45分钟通勤圈,在郑州的极化效应下,大量要素流向郑州。如果这种情况不得

16、到及时改变,那么开封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所以开封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扬长避短,在发展自身优势产业的同时,改变目前发展的被动局面,通过与郑州经济一体化,吸引和利用郑州的各种要素,促进开封的发展。”郑汴一体化,就是将郑汴两市通过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连接起来,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搭建郑汴共同发展的平台,形成产业发展带,实现生产要素与商品在两市之间无差别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两市共同繁荣与互补发展。郑汴一体化区域位于郑州与开封中心城区之间,主要是由郑州部分的中牟县和开封部分的汴西新区为主组成的约730km2的带状区域。其中,属郑州行政辖区530耐开封辖区200km2。郑汴一体化属于都市圈一体化的范畴

17、,是“狭义的一体化”,即郑汴“同城化”。未来的郑汴之间将形成方便快捷的、完善的、综合性的立体交通网络系统,生产和生活的便利化程度就像一个城市一样,共同构成一个城市圈。郑汴一体化范围二、郑汴一体化的理论依据1、点轴理论 点轴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和轴线理论, (1)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指大城市在其空间扩展过程中总是选择周围有利地点配置其工业企业, 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形成区域增长极。经济的增长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子极”把“增长极”的经济要素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在其空间结构演化上始终存在着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矛盾的过程。

18、极化效应使区域经济从孤立、分散走向局部集聚的不平衡阶段,扩散效应则使集聚逐步向全区域推进。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使经济空间不断扩大,产业的空间组合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一体化。中心城市不可能脱离经济区域而孤立地发展,经过一定时期,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呈现一体化趋势。 (2)轴线理论:“轴线理论”指的是城市边缘区的轴向扩展, 是城市建成区沿基础设施线( 主要为交通线)延伸形成比较窄的城市地区,从国外大都市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 现代交通的发展是大都市地区空间扩展最直接的原因之一。郑州、开封之间有着便捷的交通体系,在短短的几十公里范围内有郑东新区,有河南省和郑州市都在争取撤县设区的中牟县,有开

19、封市杏花营工业组团和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诸多增长极。根据点轴理论,各个增长极都有沿着通达的交通线路进行扩张的强烈倾向,郑州、开封空间一体化的实现是一个必然结果。 2、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区域发展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前工业化时期,地方中心比较独立,没有城市等级体系,每一个城市都独占一个小区域中心,形成平衡静止状态;(2)工业化初期,区域核心城市出现,全国经济则形成一个城市区,极化作用很强;(3)工业化趋于成熟时期,出现强有力的区域副中心城市。由于次级核心形成,整个区域形成大小不等的城市区域,但极化作用仍然大于滴流作用。(4)工业化后期,有机联系的城市体系形成,全区域经济融为

20、一体,区位效能充分发挥,最具成长潜力时期。 目前看来,中原城市群正处于城市一体化演进过程的第三阶段。整个区域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城市体系格局。但是体系内的有机联系并不密切,整个体系还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向区内联系更为紧凑,区位效能充分发挥的第四阶段演进是一个必然进程。而距郑州最近的开封率先与郑州实现一体化进而带动整个中原城市群的一体化必将是这个进程的助推器。三、郑汴一体化的合理性分析1、郑州和开封空间对接、交通便捷 郑州大力开发“郑东新区”,开封大力开发“汴西新区”,两市的空间发展方向是相向的,使两市的空间距离不断拉近,紧密相连一体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郑汴一

21、体化是“郑州都市圈”一体化的重要支撑,两市空间相距仅40公里左右,在国际公认的50公里或1小时都市圈通勤半径之内。便捷的交通是都市圈实现一体化的前提和物资基础,郑州和开封目前已有一条大铁路、一条高速公路、一条二级公路,在建的或即将通车的有郑汴双向十车道快速路、开封到新郑机场高速公路,未来还要建郑汴轻轨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未来完善的交通体系将会为郑汴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郑州与新乡、焦作距离并不远,但郑州往北有黄河阻隔。黄河滩地太宽,成为郑州跨黄河发展的一个天然阻隔。郑州向西走,与洛阳距离120公里,之间会被若干城市分割,同时洛阳本身实力较强,在中原城市群规划里,洛阳是个副中心,将与郑州形成一

22、个“双核”结构。郑州南边的许昌倒是很想与郑州一体化发展,但是郑州眼下发展的大方向是向东向北。这与开封向西的发展最容易接轨。郑州至开封两个城市的空间距离是60公里,随着两市向东、向西的相向发展,实际相距只剩38公里。从郑州西郊到东边的省行政中心,驾车需要30分钟,而从郑州到开封也只有30分钟的行程。这个地域距离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城市空间了。所以,郑汴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事了。2、两市产业互补,城市功能互补 开封和其他城市不一样,特别是和郑州市有所错位。郑州和新乡、焦作、洛阳、许昌等市,工业基础都很雄厚,而开封工业基础较差。据测算,在中原城市群九个城市中,开封与郑州之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最

23、小、差异性最大,也就是说两市产业具有较高的互补性。但开封旅游资源强、文化资源深厚、教育资源丰富。开封是古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服务业功能完善,工业和农业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基础;郑州基本属于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是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物流和信息中心。市民休闲、旅游没有去处。这方面郑汴正好进行了城市功能的互补。从产业和功能互补的角度来说,开封市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特殊功能区纳入郑州都市圈之中。所以,将开封作为郑州的功能区,在做规划时提出开封能否作为“后花园”,作为一个命题提了出来。对此,开封市领导挺赞成。省发改委就向省里提出“郑汴一体化”率先发展的思路,开封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重要

24、功能区进行规划,实现一体化发展。这样,既推动郑州发展,又带动开封发展,是两个城市的功能互补。3、两市在历史上具有天然的渊源和联系开封是七朝古都,宋朝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拥有150万人,郑州是夏朝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市都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从唐代到解放之初开封一直都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市都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解放以后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大量机关随迁,大量开封人变为郑州人。总之,郑州与开封“地相连、人相亲”,“血脉相联、荣辱与共”,将两市进行一体化优化整合,其结果是互利双赢,做大做强郑州需要开封鼎力加盟,开封的再振兴需要郑州带动。4、产业结构最相配 郑州向东部推进,

25、客观上为郑汴一体化率先发展创造了条件。从产业发展来看,郑州西进不太合适。因为郑州西部的荥阳、新密、上街、登封等都是传统工业区,对于这样一个以传统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相对成熟区域,下一步发展方向主要是巩固、提高和转型。而郑州东部的中牟,过去是以农业为主,工业上相对空白。从产业结构布局来说,这里就像一张白纸,在上边规划很方便。 郑东新区正在崛起,其不仅是商务中心,还是研发中心,能为新兴新区提供技术上的支撑。而与此相呼应的是,中牟境内有着较多的非农业用的沙荒地,在国内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这一区域发展工业回旋余地相对要大一些。东进,是郑州发展的最佳选择。一体化中中牟的地位比较重要。中牟应优先搞好规

26、划,优化好投资环境,发展好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特别是建设国家级的物流中心。 中牟实际发挥了发挥了郑汴一体化桥梁的作用,应该加强这一作用。应将107国道取直,将许昌郑州(中牟)新乡段直接建成城际快速通道,与郑汴十车道城际快速通道在中牟实现交叉;将京广铁路取直,使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在中牟交汇,同时在中牟建立新的铁路编组站;未来的郑州至西安、武汉、北京、徐州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应在中牟实现交汇。 此时,开封的西进正在有序推动。郑州向东走,开封往西去,两个城市越走越近。 郑汴一体,拉动的还有中牟。中牟可以说地下没有资源,地上没有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低。在郑州、中牟、开封三个郑开大道的区域范围内,中

27、牟发展成本是最低的,这也是城市布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5、郑汴一体化的示范效应郑汴一体化是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郑州与开封之间空间距离较近、交通便捷、产业互补,率先实现郑汴一体化将对整个中原城市群的一体化起着示范带动作用。6、城市一体化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郑州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从经济总量来看,郑州位居河南省首位。但郑州的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从全世界城市群的发展轨迹看,只有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达到所在区域的以上,才能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效应。从增长极理论来看,郑州还处在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纳”阶段而非“外溢”阶段。但近亿人口的河南非常需要一个特大型城市做龙头,有效聚集国内外各种生产要素,同时防止生产要素的流出。仅靠郑州自身的力量,想要超越或者领先周边的武汉、西安等,会相当吃力。尤其是在当今武汉城市群、西咸(西安、咸阳)一体化、长株潭一体化强劲发展的背景下,郑汴一体化成为河南最现实和最迫切的选择。 综上所述,郑汴结合实现一体化,无疑是中原城市群建设中最合理的选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