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03KB ,
资源ID:45325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325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武传》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武传》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

1、苏武传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苏武传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素养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了解本文的历史背景,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3.分析文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脉络,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4.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学习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和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作为汉武帝的使臣,苏武受命

2、出使匈奴。由于副使参与匈奴内部谋反,苏武遭到牵连。在自杀未遂、劝降不成的情况下,他被单于发落到遥远的北海,开始了牧羊人的生涯。唐代的温庭筠曾写过一首苏武庙: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该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苏武传。二、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班固因

3、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其作品汉书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除汉书外,班固还是一个出色的赋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在他身体力行地提倡散体大赋上,其代表作两都赋,是以两都(长安、洛阳)为题材的作品中规模宏大、别具特色、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一篇,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创作,被文选列为第一篇。主要作品有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咏史等。2、写作背景匈奴,是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的民族。秦末汉初以来,匈奴首领以其控弦之士30余万,东败东胡,西逐月氏,北服丁灵,使“诸引问弓之民,并为一家”,不断南下袭扰。汉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山,只能屈辱和亲。后经过六十多年,尤其是“文景之治”的休养

4、生息后,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被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汉武帝后期,战争虽时有发生,但规模已远不如以前。汉朝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以示亲善的举动。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着对方的虚实。苏武出使匈奴,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生的。3、题目解说苏武,汉武帝派去出使匈奴的使者。苏武传全文分为两部分:一是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的艰苦经历,二是苏武归汉后的一些情况。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4、文学常识汉书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马续和班固的妹妹班昭完成。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

5、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内容、体例: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9年的历史。汉书体例上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班昭、马续续写的。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出对人民的同情。文学价值:叙事详明,史实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5、资料链接苏 武汉书. 苏武传载: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

6、),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悲剧人物李陵李陵,名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经过数日的战斗,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士兵,由于得不到主力部队的支援,矢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汉武帝误信传言灭李陵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汉昭帝即位后,霍光、上官桀当政,派人劝其归汉,李陵恐再受辱,拒绝归汉,于公元前74年老死于匈奴。李陵虽然留在匈奴,但内心一直饱受折磨。李陵在得知苏武可以归汉后,安排酒筵向他祝贺,说:“我虽然无能

7、胆怯,假如汉朝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做出类似曹沫在柯邑订盟时的行为,这是以前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三、整体感知1、读课文,读准字音。栘(y)中 厩(ji)监 且(j)鞮(d)单(chn)于(y) 缑(gu)王 遗(wi)昆(hn)邪(y)王 浞(zhu) 阏(y

8、n)氏(zh) 弩(n) 訾(z) 熅(yn) 北阙(qu) 啮(ni) 旃(zhn) 徙(x) 廪(ln) 旄(mo) 於(w)靬(jin)弋(y) 缴(zhu) 檠(qng) 棫(y)辇(nin) 劾(h) 斧钺(yu) 汤镬(hu)衿(jn) 贳(sh) 隤(tu) 羝(d)2、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脉络。文章按时间顺序写来,脉络清晰。文章的情节可概括为:奉命出使一因变被扣一一自杀殉汉一一卫律劝降一一幽置大窖一一苦守北海一一李陵劝降一一获释归汉。四、梳理研习按照情节的发展,研习文本10102;奉命出使活动一、读第一段,解释下列字词。1、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介词,表原因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9、 对男子长辈的尊称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归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以身份5、置币遗单于 用作礼物的玉、马、皮、帛等赠送 活动二:研习文段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双方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也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这是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表明了苏武出使匈奴时严酷的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为下文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埋下伏笔。10103;因变被扣活动一、读第二、三段,解释下列划线字词。1、方欲发使送武等 派遣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陷入而不能脱身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nzh)归汉。 暗中4、劫

10、单于母阏氏(ynzh)归汉。 匈奴单于正妻的称号5、素与副张胜相知 有交情6、为汉伏弩射杀之 暗中7、幸蒙其赏赐 幸:希望 8、以货物与常 财物9、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审理10、恐前语(y)发 暴露、泄露11、事如此,此必及我 牵连12、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被 重:更加13、宜皆降之 使动用法,使投降 活动二:研习文段苏武想自杀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呢?“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在他自杀的理由中最核心的词是“重负国”。负国”的原因:张胜私自参与叛乱阴谋,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汉、匈通好的宗旨,使汉朝处于理亏的地位,自

11、己作为正使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这是失职,此为一“负国”;如果再被匈奴拘捕审讯,受到侮辱之后才死,使汉朝的尊严受到损害,那就更加给汉朝丢脸,此为二“负国”;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很有可能汉、匈的战争就会因此而起,此为三“负国”。10104;自杀殉汉活动一:读第四段,解释下列划线词语1、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听取供词2、置煴火 没有火焰的微火3、舆归营 名词用作动词 用车载4、而收系张胜 逮捕监禁活动二:研习文本苏武的自杀, 引起了什么反响?苏武的自杀行为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在自杀后,卫律惊,常惠等人哭,单于壮其节。他自杀的行为让敌人感到震撼,进而感佩,令他的同行者放声大哭,连敌方的单于都被他的

12、气节打动。这一行为突出的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表现了他的忠贞爱国、舍生取义和以死明志,表现了他对汉朝的忠贞不渝。10105;卫律劝降活动一:读第五段,解释下列划线词语1、武益愈 渐渐2、会论虞常 会:会同 论:判罪3、当死 判处4、副有罪,当相坐 相连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通治罪,叫“相坐”或“连坐”5、复举剑拟之 比画6、空以身膏草野 滋润,做肥料的意思7、君因我降 通过8、畔主背亲 同“叛”背叛9、何以女为见? 语气词,无实意10、反欲斗两主 使动用法 使相斗活动二:研习文本1、写张胜请降,有何用意?一个“请”字写出了张胜在卫律剑下丧失骨气、奴颜婢膝的样子,反衬了苏武宁死不屈的崇高气

13、节。2、卫律是怎么对苏武进行劝降的?苏武又是如何应对的?卫律的劝降方式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举剑来威通,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来利诱。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是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苏武对其威逼而“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小结:这一段用简洁的描写,如“武不动”“武不应”极为传神地勾勒出苏武的形象。10106;幽置大窖、苦守北海活动一:读第六段,解释下列划线词语1、白单于 禀告、告诉2、乃幽武置大窖中 囚禁3

14、、天雨217;雪 动词 下 4、使牧羝(d) 公羊5、别其官属常惠等 分开、离析6、廪食不至 廪:粮仓。官府发的粮食7、杖汉节牧羊 名词用作动词 柱8、卧起操持 拿9、武能网纺缴 动词,结网10、檠弓弩 动词,用檠矫正弓弩活动二:研习文本如何刻画苏武形象的?通过典型环境,烘托人物。苏武在匈奴十九年,饱尝艰苦。被囚禁于大客断绝饮食,啮雪吞旃,单身流放,掘鼠穴收野果,苏武顽强地活了下来。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始终“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强烈的爱国意志支撑着他在苦难中坚守, 通过对艰苦考验的描写,表现苏武坚韧不拔、历久不的爱国意志,表现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10108;李陵劝降活动一:

15、读第七、八段,解释下列划线词语1、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汉代在其本官职外的加官2、不敢求武 访求3、久之 助词 无实义4、因谓武曰 乘机6、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一向7、空自苦亡人之地 同“无”8、扶辇下除 辇:皇帝的车子。除:门与屏之间的通道9、劾大不敬 判决10、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祀11、独有女弟二人 妹妹12、诚甘乐之 的确、确实13、子为父死亡所恨 遗憾14、自分已死久矣! 料想、断定活动二:研习文本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忠义无人能见,汉朝百姓看不见,汉朝天子更看不见,诱使苏武放弃守节。说明苏武家人的不幸遭遇:a.长兄苏嘉(长君),伏剑自刎;b.弟弟苏贤(孺卿),饮药而死;c.母亲已死,妻子

16、改嫁,妹妹和儿女生死未卜。述说自己投降的经历。现在的皇帝年老昏庸,法令无常,不值得为他守节。小结: 李陵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尚未泯灭的羞恶之心被苏武的大义凛然唤醒了“因泣下沾衿”,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10109;获释归汉活动一:读最后两段,解释下列划线词语1匈奴诡言武死 欺骗的话2、具自陈过 完全、详尽3、如惠语以让单于 按照、依照4、谢汉使曰 道歉、谢罪5、前以降及物故 “以”同“已”,已经。物故:死亡 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在的时候活动二:研习文本

17、“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感叹、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一生的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坚守信念,维护了汉朝的尊严,保持了气节。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荣归故里。五、探究归纳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苏武的形象的?【答题思路】梳理课文所叙述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分析这些事件或细节描写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归类总结,提炼出要点,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通过苏武以死报国的行动,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匈奴内部发生谋反事件,受到牵连时对常惠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并拔出佩刀自刎。这一情节生动地刻画了他以死报国、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个

18、性。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节操。在两次劝降中,苏武不畏淫威不为利动,不为情动,崇高气节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对艰苦考验的描写,表现苏武坚韧不拔、历久不灭的爱国意志。苏武被囚禁于大窖断绝饮食,啮雪吞旃,单身流放,掘鼠穴收野果,但他始终“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强烈的爱国意志支撑着他在苦难中坚守,表现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2、作者详写卫律、李陵劝降苏武的用意是什么?卫律和李陵劝降苏武时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用意:衬托苏武不受威逼利诱,对国家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不同: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李陵劝降苏武时则不同,他以老朋友

19、、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以切身体会说明自己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不同的原因: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因为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因为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卫律曾任汉使出使匈奴,后投降匈奴,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唯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李陵是一代名将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大义凛然后“泣下沾衿”,可见其尚存羞恶之心。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

20、因人物关系的不同和劝降方式的迥异而有所不同。人物关系上:卫律原来是汉使,但已经投降匈奴,是国家的罪人,是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是敌人,所以他毫不客气。李陵虽已投降匈奴,但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劝降方式上:卫律劝降时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软硬兼施,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对其为人鄙夷。当卫律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而“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而李陵劝降时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界限,表明自己的立场。苏武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

21、措辞和态度。五、主题归纳文章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因变被扣,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苦守北海、持汉节不失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六、思维延伸什么是真正的值得提倡的忠诚?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于国家、人民,而非忠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牺牲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观点一:苏武的患诚不是愚患。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和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为了不引起汉与匈奴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牺牲

22、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国家的和平、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不贰,这种忠诚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汉武帝的,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观点二: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忠的成分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苏武却味坚持认为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其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也要澄清。不过,苏武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观点三:在封建社会里,君王是国家和人民的代表,所以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常常就表现为忠于君王,爱国与忠君密不可分。苏武生活在汉朝,当时的汉朝和汉武帝是国家的象征,而汉武帝所领导的对匈奴的战争,一般来说,是为了捍卫汉朝的利益,所以,对汉朝和汉武帝的忠诚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反之,李陵投降匈奴,那不只是对汉武帝个人的背叛,而且是对整个汉朝的背叛。这正是苏武和李陵的高下之别。七、总结归纳文言知识 侯晓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