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3.38KB ,
资源ID:45269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269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简析羌族传统音乐艺术表现形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简析羌族传统音乐艺术表现形式.docx

1、简析羌族传统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西安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简析羌族传统音乐艺术的特色 系别:-专业:-专业方向:-姓名:-学号:710061指导教师:-(讲师)完稿日期:2011年4月22日 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正文 (2)一、 绪论 (2)二、 本论 (2)(一) 羌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民俗风情简介(2) (二) 羌族传统音乐艺术及其重要性(着装、歌曲、舞蹈的风格包括动作特点、曲风)(4) 1 歌曲 (4) (1) 歌曲的种类 (4) (2)多声部民歌特征(5) 2 歌舞 (5) 3 戏剧 (6) 4 乐器 (6)(三) 对羌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及意义(7)三、参考文献(8)

2、 简析羌族传统音乐艺术的特色 内容摘要 从羌族部落的历史文化成长的渊源和传统民族艺术特点之中,进而对羌族了解更多且理解羌族的音乐艺术发挥的重要性。这个民族代代相传了几千年的音乐和舞蹈让一幅幅历史画卷慢慢展开;我们要代代将其传承并顺应时代的特征而将其发展! 关键词 羌族 传统 音乐艺术 一 绪论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这个民族用三千年积淀了无比灿烂、无比美妙的羌族音乐艺术,这是不可复制的。但是,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羌族音乐艺术备受冷落。“5.12大地震”更残酷地摧毁了羌寨,夺走了许多羌族的民族珍宝,让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也在逐渐丢失。通过各种途径把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并适时代的特

3、点而将其发展,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祈盼。 二 本论 (一 )羌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民俗风情简介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我国56个民族之中当数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距今已有3000多年。羌族现人口有32万左右,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理县、汶川等地区。由于该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偏僻,羌族仍然对我们现今很多人保持着一份神秘。 羌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羌历年、转山会、领歌节是羌族最重要的三大节日。羌历年,即羌族的新年,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羌族人民既要过自己传统的新年,又要过汉族的新年,因此,他们也称自己的传统的新年为过小年。

4、转山会又称祭山会,祭祀活动一般在农历的正月、五月、十月举行。参加活动的多为男性。北川也在这两天祭祀大禹。农历五月初五的领歌节,又称歌仙节或是瓦尔俄足节,四川茂县政府已经成功地将其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歌节原为纪念羌族民间传说中能歌善舞的仙女萨朗姐,参加庆祝活动的也都以妇女为主,因而,瓦尔俄足也称为羌族的妇女节。大家着鲜艳的服装,佩戴银饰,参加祭祀、饮歌、跳萨朗、传歌等庆祝活动,节日持续三天,气氛异常热烈。 羌族人民对牛羊角和白石有着古老而传统的信仰。在白石神的传说中,讲述了天神命白石神下凡化作大雪山启示羌人以白石作武器痛击敌人而大获全胜的故事。后来羌族就以白色为吉祥,奉白石为神。在羊皮鼓

5、的出处中,讲了两个相互衔接的传说。相传羌族早期有本民族的文字经书,写在白桦树皮上。在一次大迁徙中,一只白山羊偷吃了桦皮经书。首领一气之下,杀死了白山羊,用它的皮绷成鼓。从此羌人便没有了文字,单凭师传和记忆来传承经书的内容。端公作法事时,只要一敲羊皮鼓,便能清楚地记忆和流畅地演唱古奥的经文。 羌族的婚嫁风俗也十分有趣。倘若某家男孩看上哪家女子,则必须要找媒人说亲。在迎娶之日,最隆重的要数“坐歌堂”了,新娘坐在桌子的象征醉尊贵的上方,盖上盖头唱歌,身旁坐着其他陪唱的姑娘。这种仪式要连续持续三天。另一方面,这也是最考验男方礼节的时候。他们必须以最高的礼节迎接女方的正客,即新娘的长辈。而且新人必须在根

6、据双方的生辰算出的良辰吉日成婚,否则,就会认为会有大的灾难或是生女不生男。所以,女反可以抓住机会好好地“刁难”男方,而这也成为嫁娶中最有意思的环节之一。 羌族也俗称羌寨,它们的建筑大多依山傍水, 踞于险要之处, 而且每个寨子都高耸着几座原始古朴的石砌碉楼。这些碉楼经受了数百年风雨沧桑, 楼顶虽有些风化残缺, 却依然坚毅地固守着村寨。寨中明路、暗道错杂, 还有隐蔽的水源和藏粮之所, 是一套完备的防御体系。由于交通不便,羌族人便逐渐爱上了食用腊肉。羌族女性具有与生俱来的手工缝纫天赋。凭借这种天赋,在缝制羌服的过程中,基本上全凭手工,所耗费的精力相当大。羌族人民喜欢穿著以长裙为主的服装。该服装大致分

7、为三个部分:群袍、围裙、褂子,辅以绣鞋、头巾、绣帽。虽同为羌族,但它们在服饰上同样存在区域差异。以松潘和北川县青片地区为例。由于松潘位于西南藏民族聚集地,羌族与藏族的混居生活使他们的服饰趋于相同。羌族人民喜欢以银饰、古玉、金纹、珊瑚装饰自己。装饰的品质、规格等内容能反映出其经济条件,装饰越豪华越能显示其富贵程度。羌人的服饰也是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羌族的很多民俗风情都和音乐相融相通。可以说,音乐艺术是羌族民俗风情的血液,而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必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2)羌族传统音乐艺术及其重要性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羌族的民间音乐主要是民间歌曲及歌舞音乐。1 民间歌曲。羌族的民间歌曲种

8、类繁多,民间歌曲的曲目和曲子风格也很丰富。羌族的孩子就是唱着自己民族一首首动听的民间歌曲中成长。(1)歌曲的种类主要有山歌、劳动歌、风俗歌及巫师歌,它们基本都属于多声部民歌。 山歌羌语称“拉那”或“拉索”,多在劳动场合或山间田野中唱,节拍比较自由。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组成,有的带有曲头或曲尾衬句,从而形成三乐句或五乐句。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传统歌词中苦歌很多,反映了旧社会羌族人民的苦难生活。1949年以后,羌族人民编了不少歌唱新生活的新山歌。 劳动歌有犁地歌、收割歌、薅草歌、撕玉米皮歌、打场歌、搂柴歌、打房背歌等。有的节拍自由,近似山歌;有的节拍规整,接近歌舞曲。劳动歌有独唱、齐唱和词曲相同

9、的重句对唱等形式。劳动歌中数量最多的是撕玉米皮歌,有的节奏明快,衔接紧凑,气氛热烈;有的节奏舒缓,曲调悠扬。 风俗歌专用于传统风俗仪式活动,包括婚嫁歌、酒歌及耍山调。婚嫁歌包括嫁歌及喜庆歌。嫁歌又称姊妹歌,姑娘出嫁前夕,由陪伴新娘的妇女们和新娘唱。喜庆歌则是新郎家为庆祝喜事而唱的歌曲。内容有赞颂新娘的美貌和服饰以及祝贺之辞等。婚嫁歌的演唱形式多为两人对唱及重句对唱,也有齐唱和集体重句对唱。酒歌是婚丧节日宴客时唱的歌。一般由46个乐句为一首,节奏徐缓,曲调悠扬,风格古朴。唱词为多段体,内容有客主间互相祝贺、应酬之辞;有的叙述家史或赞颂古代英雄人物。耍山调是一种体裁自由的抒情歌曲。按羌族风俗,每年

10、农历正月初五,青年男女上山游玩,俗称耍寨子。耍山调是在这种场合所唱的歌曲。 巫师歌是巫师在请神送鬼时唱的歌。其中保存着一些古老的民间故事传说。如泽祺格布、木姐珠、大战戈几人等。说唱相间,并有敲击羊皮鼓的间奏。(2)多声部民歌的特征 羌族的多声部民歌表演形式主要分布在松潘县的小姓羌族乡,黑水及茂县部分地区。羌族“多声部”演唱在村寨里十分盛行,这便形成了今天让我们无比欣喜的羌族多声部文化。“多声部”唱法以二声部为主,有四声部、多声部、男女混合唱法,演唱形式主要为合唱。它的节奏、节拍有自由与规整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与多声部民歌的体裁有相应的联系。羌族多声部民歌以五声性六声音阶为主,其次为五声音阶和四

11、声音阶。在调式类型上,主要为单一调式:以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主。音乐古朴典雅,激情奔放,抑扬顿挫。 羌族多声部民歌又称古声部民歌,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民族音乐史上最古老的一种唱腔,是羌族民间音乐中独具代表的音乐形式,千百年来,始终与羌族历史、羌族礼俗、羌族文化以及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紧紧相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映衬着羌族先民艺术创造的历史光辉。羌族多声部也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共同来将它保护传承。2 歌舞。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的说法是“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汶川县志说,羌民“丧葬有丧葬曲,相互舞蹈,以示悲欢,盖古风尚存也。”羌族歌舞音乐主要包括丧事歌舞、喜庆歌舞两

12、种。歌舞类型则有锅庄(沙朗)、许家湾花灯、马马灯、皮鼓舞、丧舞、盔甲舞等种类,或刚劲粗犷,或沉稳缓慢,或飘逸典雅,形式不同,风格各异。 许家湾花灯起源并流行于墩上羌族乡许家湾一带。传说系由牧童在山坡玩“草把把”的游戏演变而成。由九人或十二人参舞,其中女性不少于七人。动作以碎步为主,给人以飘逸、秀美之感。表演时配以小调或山歌曲子。因表演者均手持彩灯,故名“花灯”。花灯起初为单纯娱乐性舞蹈,后演变成祭祀舞。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月初,各家各户争相请去家中表演。在当地人眼里,花灯是神象征,能驱邪除恶,保人畜安康。羊皮鼓舞旧时羌族巫师作法时手持羊皮鼓而舞,动用激烈、敏捷有力,造就出与魔鬼拼搏的紧张气氛。

13、今人则以多人列队而舞,气势不凡。此外,旧时尚有盔甲舞和丧舞等。盔甲舞是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蹈,多在本民族英雄的葬礼上表演,故又名“大葬舞”,参舞者八-十二人,着头盔、铠甲,执兵器,表演者边舞边呐喊;丧舞节奏缓慢,伴以凄切的音乐和舞者的哭声,是悼念死者的舞蹈。今俱已失传。 锅庄又称沙朗由一善歌者领头,男女各列一行或手拉手围成圈,边舞边唱。下肢动作灵活多样,双臂仅前后摆动而已所配歌曲多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民歌,用羌语演唱。每逢佳节良辰、丧葬祭典乃至平常聚会,男女老少均要围聚表演以自娱。马马灯主要流行于青片、白什等地。四人参舞,扮为三男一女,腰下缚一蔑扎纸糊的马头马尾,倾仰蹲立,模仿马的动作沿“8”字形

14、或双“8”字形舞蹈前进;由一两人帮唱,多为民间小调;以锣鼓唢呐伴奏,节奏明快,气氛热烈。是羌民族自娱性舞蹈,多在节日表演。3 戏剧。 羌族还有羌戏、端公戏、武士戏、花灯戏、释比戏、马马灯、打围鼓等民间戏剧。这里我们主要来谈谈羌民最喜爱的花灯戏和释比戏。花灯戏是羌族民间戏剧之一。是羌族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北川墩上羌族乡许家湾的花灯很有特色。原为农民庆贺丰收及春节时围灯边唱边舞的“跳灯”,后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将动作改编,配以山歌曲子表演,逐渐发展成为有故事情节的“灯戏”。由于表演者均手持五彩灯笼,故名“花灯”。花灯在当地羌族人民心中是神的象征。能驱邪逐鬼。在演出前,演员们要到庙里去祈祷神灵保佑。演

15、出时间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月初,由九十二人参加舞蹈,另有配合演出的乐队等人员。演出的节目有白花山、龙凤配、白花公主、审土地等。主要动作是碎步,仰制上身,给人以飘逸、轻快、优美的感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花灯戏来自民间,剧本人物少,情节比较简单,唱词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调的特点,欢快明朗,表演动作活泼风趣,歌舞味很浓,多以表现生活的小喜剧见长,充满了泥土的芬芳。“释比”是羌族宗教及日常事物中权力至高无上之人,释比戏形成年代无从考证。该戏无固定演出场所,因地域不同所演唱的曲目风格也不同,剧目多少也不同。所使用的道具主要是羊皮鼓和盘铃。从释比戏的结构来看,它完全符合一个剧种所应

16、具备的要求,即:演员、剧本、唱腔、道具、表演,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4 乐器。羌族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有羊皮鼓、口弦、羌笛、盘铃。羊皮豉羌族用动物油硝老公羊皮,再以松木剜空,将皮绷上,以藤籀紧,再用芝麻油浸渍阴干即成。鼓皮只绷单面,鼓腔外纹花。鼓槌弯曲如弓,槌尖击鼓面,槌杆撞鼓腔,发浑厚、沉郁之音。鼓平时放“许”(端公)家神龛前,鼓非人人可敲,除“许”外,必为羌寨中公认善舞者,羌寨逢喜忧事及节日,则敲鼓起舞。鼓点分“镇山鼓”“婚鼓”“忧事锅庄鼓”“祭典礼鼓”等数十种。口弦口弦是一种专为羌族妇女发明的一种用青竹制成的简单乐器,弹奏音色独特,深受羌族妇女的喜爱。羌族青年男女在恋爱时,男青

17、年都将制作一口弦送给女方,以示信托,这就是最初的羌族口弦子,后来,羌族妇女慢慢掌握了口弦弹奏技巧,这一乐器也开始流传下来。目前,在北川羌族自治县,能够娴熟制作、弹奏口弦的人屈指可数。盘铃羌族宗教仪式摇击乐器,又名响盘。形似碟盘,响铜制,上部呈乳状,下部喇叭口外翻,直径约十厘米,乳状顶部有一小孔,内系古锤,外接铃柄,音色清亮柔脆,具有女性特征。演奏时,手执铃柄、铃口朝上摇奏,使铃舌碰击铃壁而发音,音色清朗、脆亮,并具有女性柔和、纤细的特征。旧时,盘铃是羌族宗教仪式上使用的节奏乐器,常用于祭祀活动表演巫舞中,它常与羌族手鼓同时使用。既可以一人双手各持一个盘铃摇击演奏,也可以由击鼓者兼奏。兼奏者左手

18、同握鼓柄和铃柄,其节奏与鼓点相同。如今,盘铃已在民间歌舞伴奏中广为应用,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朝诗人王之焕的这首凉州词,千百年来已成绝唱。“羌笛”与哀怨的送别诗折杨柳联系在一起,似乎也反映了“羌笛”所特有的表现力。“羌笛”是笛,但是我国古代把横吹和竖吹的都叫笛。这羌笛究竟是什么样?如今已不太容易说清楚。实际上羌笛乃是当时羌族的一件极普通的管乐器;羌笛系用骨制成,前端吊一截皮绳,又作鞭使。最初只“宫、商、角、徵”四音,又加一高音按孔,构成“宫商角徵羽”五音。羌笛的声音非常悠远,因此经常被古时诗词文人用于文中。羌笛便成为大多数现代人最熟悉的一种羌族乐器,可

19、惜至今未解开它的庐山真面目。(3) 对羌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及意义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都飞速发展,羌族的传统音乐艺术已逐渐被人们淡忘。很多我们“80后”“90后”趋于追逐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而将传统音乐艺术抛掷脑后,要想羌族传统音乐艺术长久留存岌岌可危。加之,“5.12大地震”飞来横祸,让羌族家园破碎不堪,羌族传统音乐艺术受到重创,羌族传统音乐艺术便处于生死攸关艰难挣扎。可以说,羌族传统音乐艺术是羌族文化的载体,一旦文化的载体消失了,文化也就不复存在。我前段时间特地去了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还和那里可爱的人们一起跳了锅庄舞。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期盼涌上心头:我们要赶紧行动起来,保护好我们的

20、羌族传统音乐艺术,并一代代传承下去将它顺应时代的特点而发展。为此,我也想提出几点个人的建议:第一,政府要落实措施,持久坚持教育引导羌族民众自觉培养维护民族艺术财产的意识,。保护掌握重要传统音乐知识技术的人,在允许的条件下让他们要将其传授给他人,让羌族的音乐艺术代代相传。另外,政府要落实资金、制度、政策的支持;第二,作为羌民自身要有民族荣誉感,从自我做起,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艺术保留起来,维护传统音乐艺术的珍贵建筑和作品,并将羌族音乐艺术向全国乃至世界宣传出去。积极组织和参加各项文艺活动,丰富羌族音乐艺术的内容;第三,全国人民都要为保护羌族传统音乐艺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我们去羌族地区旅游的时候

21、应该自觉保护羌族的文物,尊重羌民的风俗习惯,并自觉担当成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各个民族都是一家人,其他民族也应多组织羌族音乐艺术的比赛等活动积极推动羌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保护羌族传统音乐艺术是保护羌族文化的重要使命。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音乐文化,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色彩,显得苍白无力。保护羌族传统音乐艺术对促进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多样性也作出积极贡献。让羌族传统音乐艺术这位“老大哥”生命长存!参考文献: 1、羌族词典编委会:羌族词典,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9月 ; 2、中国民族音乐概论程天健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02出版); 3、羌族音乐文献索引(1949-2009)宋显彪著,2010年5月1日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4、羌族族源探索任乃强著,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 5、民族学通论林耀华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羌族释比文化研究陈兴龙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7、羌族简史羌族简史编写组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