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1.21KB ,
资源ID:452485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248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必修1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必修1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题及答案.docx

1、高中历史必修1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题及答案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题及答案1.据研究者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12人、左丞相9人,其中非秦国人占到丞相总数的60%以上。此材料可说明( )A.商鞅变法十分彻底 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C.秦国重视招揽人才 D.旧贵族势力严重削弱2.秦始皇赢政首创皇帝制度,规定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特殊的名号,独一无二。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 )A.彰显秦始皇功绩 B.维护中央政府尊严C.体现皇权的至尊 D.显示皇权来之不易3.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A.相互配合,相互牵制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C.分别决策

2、,相权分割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4.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把“西南夷”纳入帝国版图。这些举措(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C.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D.违背了人民意愿,导致秦朝迅速灭亡5.韩非子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D.规定皇位世代传承6.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他对夏、商、周的制度也有明显的继承,这主要体现在( )A.皇位世袭 B.中央官制 C.地方制度 D.皇权至上7.秦灭六

3、国后废止六国旧钱,通行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该措施有利于( )A.秦国最终完成统一 B.彻底消灭六国C.加强经济交流联系 D.抵御匈奴的进攻8.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存在约15年的时间。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武将篡权 B.苛法暴政 C.外族入侵 D.诸侯争霸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 )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史事的真实性都需要考古的确证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实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10.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政治制度时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

4、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个个家。”这一变化( )A.推动“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 B.利于“民本”思想的形成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1.秦之罘刻石写道:“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这些文字( )A.批判了春秋时期纷争局势 B.歌颂了秦统一六国的功德C.树立了皇帝天下独尊地位 D.强调了推广郡县制的意义12.“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B.农民起义,刘项文盲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统一六国,焚

5、书坑儒13.传统观点认为,秦二世而亡缘于暴政。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秦朝的社会变革力度远超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帝王群卿乃至庶人都处于恐惧之中,他们又没有合理的消解渠道,这成为压倒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有学者提出,秦朝的制度抑制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没有得到关东人土的认同,遭到反抗最终亡国。据此可知,关于秦二世而亡的认识( )A.学者最新的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解释C.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 D.缺少对其他王朝的观察14.在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6、)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巩固统治要满足部将所有需求15.下面为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一览表,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皇宫门户守卫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卫尉宫门警卫廷尉负责司法审判事务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太仆负责宫廷车马治粟内史负责国家财政奉常负责宗庙、礼仪事务A.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具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16.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

7、基因缺陷”,也为后世提供了借鉴。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 )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 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不合理的治理方式17.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的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根源是( )A.皇权至上 B.皇帝年幼或昏庸,母后主政C.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 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18.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观念层面,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

8、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中原文化趋向统一19.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焚书坑儒”的打击,在汉代则上升为“独尊儒术”的国家统治思想。这一变化说明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汉代儒学( )A.大力提倡纲常伦理之说 B.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精华C.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皇权统治20.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

9、想21.读通鉴论里写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3课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展(展,屏风。负展,指皇帝临朝听政)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也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非草茅、措(缙

10、)绅所能拟已。章太炎秦政记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秦制”建设的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材料“非秦国人占到丞相总数的60%以上”体现了秦国重视招揽人才,故C项正确;A项“商鞅变法十分彻底”由材料得不出来;材料并未涉及军功爵制,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旧贵族势力的变化情况,故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为了突出皇帝的威严,不是为了彰显秦始皇的功绩和维护中央政府的尊严,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D项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3.解析: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包括皇家的各种

11、事务。三公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故A项正确;秦朝没有实行三权分立,故B项错误;秦朝并没有分割相权,丞相权力很大,故C、D两项错误。答案A4.C 材料中的举措促进了民族交融,扩大了政府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的形成,故答案为C项;A项由材料得不出来;B项“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说法错误,秦朝二世而亡,排除;巩固统一并不违背 人民意愿,排除D项。5.答案A,解析:“要在中央”的意思是大权集中在中央,指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实行郡县制,在该制度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B项是中央行政体制,不涉及中央与

12、地方关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和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属于皇位继承方式,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6.A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皇位世袭,这是由夏、商、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演变而来的,故A项正确;秦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制度与夏、商、周时期有很大的不同,故B、C两项错误;皇权至上是秦朝制度的特点,故D项错误。7.答案C,解析:秦统一六国是其得以统一币制的政治前提,故A项错误;秦朝统一币制时,六国已经被消灭,故B项错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有利于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与联系,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8.B 秦始皇及秦二世统治时期,法律严酷,大兴土木,民怨沸腾,最终导致秦朝二世

13、而亡,故答案为B项。9.C因为年代久远, 考古发现的文物不一-定保存完好,不一定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故A项错误;不是所有史事的真实性都能靠考古确证,故B项错误;材料中考古发掘证明阿房宫赋记载错误,由此可见考古发掘是还原史实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材料中文学作品的记载有误,故D项错误。10.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封建”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下容易形成诸侯割据势力,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建立起官僚政治,官员由中央任命,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D项。11.B由材料“六国回辟虐杀不已”“皇帝哀奋扬武德”可知材料内容是对秦始皇统天下功绩的颂扬故B项正确。12.C“竹

14、帛烟销”“坑灰” 反映了秦朝的焚书坑儒,“山东乱”反映了秦末的农民起义,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秦朝政治改革和平定山东,故A项错误:“刘项原来不读书”并非指刘项目不识丁,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一六国的史实,故D项错误。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出现了多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人们的研究视角不同,如认为秦亡于暴政是从阶级史观出发的,认为秦朝制度抑制多元文化发展导致灭亡是从文化角度出发的,这表明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趋于全面,故C项正确。14.答案C,解析 A项说法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5、,且分封制是导致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故B项错误;据材料“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故C项正确;D项表述绝对,错误。15.答案D,解析:九卿是中央政府官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少府、宗正等主要处理皇家事务,这体现出秦朝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家国同构色彩,故选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16.答案D,解析:材料中“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可以理解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当时,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统治,故A项错误;皇位世袭制度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在当时有利于巩固统

16、治,故B项错误;以郡县制控制地方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秦朝统治者的暴政,即不合理的治理方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故D项正确。17.答案A,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在于对“皇帝至上”与“皇权至上”区分不清。皇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最高的统治权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权力属于皇帝,一般情况下最高权力也确实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但这不是绝对的。在皇帝幼不更事、昏庸无能、病弱不支等情况下,皇权往往会转移到身边人手中,这说明不是皇帝至上,而是皇权至上,拿握皇权的人才拥有至高的权力。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宦官得以专权在于皇帝对其的宠信、依赖,宦官专权的根源是皇权至

17、上,故A项正确。18.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指秦朝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故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秦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没有强调民族认同感和中原文化的统一排除B、D两项;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不是内涵变化的趋势,排除C项。19.D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重要原因在于儒生非议朝政,反对法家的严刑酷法;汉代董仲舒则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不仅神化了皇权,而且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需要,D项正确。孔子创立儒学之际就倡导纲常伦理,排除A项。决定儒学是否成为

18、正统思想的关键在于它是否与统治阶级利益相一致, 而非吸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精华,排除B项。C项是法家的思想成果,排除。2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商鞅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其为法家代表,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主张以德治国,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D项错误。21.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封建” 指的是分封制,“两端争胜”表明对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再结合材料“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可知省略处应为郡县之制,B项正确。错误项分析材料所述为郡县制而非分封制,A项错误;郡国并行出现在汉初,没有直接取代分封制,C项错误;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与“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不符,D项错误。22.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以.天下”可得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等可得出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根据材料“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运(达到)于秦”“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可得出平政守法。第二小问综合材料信息以及第一小问的回答不难得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肯定秦始皇的功绩。答案: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肯定秦始宝功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