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3.41KB ,
资源ID:45241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241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docx

1、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第十八章 休 克一、名词解释1.休克2.低血容量性休克3.感染性休克4.烧伤性休克5.创伤性休克6.心源性休克7.过敏性休克8.神经源性休克9.高动力型休克10.低动力型休克11.自身输液12.自身输血13.休克肺14.休克肾二、填空题1.感染性休克常伴有败血症,故又称 休克;在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休克中,内毒素起重要作用,故又称 性休克或 性休克。2.高动力型休克时,因外周阻力降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故又称 休克,见于 。3.微循环是指 和 之间的血液循环。由 个部分组成。微循环的灌流情况主要是受 调节。4.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 、 、 。5.根据休克发生过程血

2、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变化规律,一般可将休克发展过程分为 期、 期、 期。6.休克早期微循环的血管持续 ,口径明显变小,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均增加,尤以 阻力增加更明显,因此出现微循环 。7.休克的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微静脉端白细胞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加大了毛细血管的 ,这种粘附是通过 所介导的。8.休克晚期微血管平滑肌麻痹,对任何血管活性药物均无反应,所以又称微循环 期。由于该期微循环中形成微血栓,故又称 期。9.近年来认为 损伤是休克发展过程中各器官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基础。在休克的基础上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最常累及的器官是 。10.休克代偿期代偿意义表现为 和 。三、选择题(一)A型题1.

3、休克的概念是A.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 B.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C.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D.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E.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注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4.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

4、先抑制后兴奋5.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增多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6.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夜回流多于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7.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A.升高 B.降低 C.正常或略降 D.先降后升 E.先升后降8.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9.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5、 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不变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10.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烧伤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 B.多灌少流 C.不灌不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12.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13.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不灌不流 B.多灌少流 C.少灌少流 D.多灌多流 E.少灌多流14.有关低动力型休克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心输出量降低B.外周阻力

6、升高 C.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D.常见于低血容性休克E.皮肤温度升高15.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A.高碳酸血症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呼碱 E.代碱16.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主要是A.微动脉B.后微动脉C.真毛细血管 D.微静脉E.动-静脉吻合支 1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是A.强烈抑制B.改变不明显C.先兴奋后衰竭D.先兴奋后抑制 E.强烈兴奋18.微循环学说认为各型休克的“最后共同通路”是A.微循环缺血 B.交感兴奋 C.组织缺氧 D.微循环淤血 E.血压下降19.休克早期血细胞比容降低的机制是A.血液重新分配B.输液过多 C.组织液返流入血D.输血过多E.肝脾储

7、血库收缩20.休克早期可出现血管扩张的部位是A.胃肠B.肾脏C.骨骼肌D.心脏E.皮肤 21.休克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A.下肢抬高30度-40度,头部不抬高 B.至少两条输液路径C.准确记录出入量 D.常规吸氧E.最好有中心静脉压监测22.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哪项不对A.烦燥不安 B.脉搏细数 C.血压明显下降 D.面色苍白,出冷汗 E.少尿 23.心肌抑制因子主要产生于A.心脏 B.肺 C.肾 D.肝 E.胰腺24.下述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扩张的是A.组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激肽 D.腺苷 E.内皮舒张因子25.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害的器官是A.心脏 B.肝 C.脾 D.肺 E.肾2

8、6.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B.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肾后性肾功能衰竭E.功能障碍与肾小管坏死并存的急性肾功能衰竭27.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A.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多钟毒性因子抑制心肌28.休克患者早期不会出现A.少尿B.血压下降C.脉搏细速D.面色苍白E.四肢冰冷 29.休克期微循环后阻力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聚集B.红细胞聚集C.白细胞贴壁D.血液粘度增加E.血流变慢30.休克期血压进行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微循环障碍回心血量严重不足 B.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进行

9、性下降C.交感神经先兴奋后转为抑制 D.外周小动脉紧张度进行性降低E.心功能不足心输出量明显减少31.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32.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33.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休克的特点A.发病机制复杂 B.易导致心力衰竭 C.早期常伴有高热 D.细胞可发生继发性或原发性损伤 E.大部分病例属于高动力型休克34.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病毒 D.螺旋体 E.真菌35.较易发生DIC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型休克

10、B.失血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36.下述哪项不是内毒素的作用A.直接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B.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C.促成TNF合成 D.激活凝血、纤溶、激酞、补体等系统 E.刺激机体细胞释放内源性介质37.高动力型休克和低动力型休克均见于A.感染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烧伤性休克38.快速失血量一般超过机体总血量的多少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A.10% B.20% C.25% D.30% E.40%39.下列哪项不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A.烧伤 B.创伤 C.呕吐 D.腹泻 E.心律失常40.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不是

11、下列哪型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A.心源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41.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A.失多少,补多少 B.需多少,补多少 C.宁多勿少 D.宁少勿多 E.血压变化不明显时可不必补液42.下列哪项最宜作为监测休克患者补液的指标A.动脉血压 B.心率 C.尿量 D.肺动脉楔压 E.心输出量43.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A.充分补足血容量 B.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 C.纠正酸中毒 D.改善心脏功能 E.去除原发病因44.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失血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45.休

12、克患者代偿期的主要表现:A.脉细速、血压低、脉压显著缩小 B.脉细速、血压基本正常、脉压无变化 C.脉细速、血压低、脉压轻度缩小 D.脉细速、血压基本正常、脉压缩小E.脉细速、血压轻度降低、脉压无变化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6.休克时血液的血细胞比容变化规律是A.先降低后正常B.先升高后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D.先正常后降低E.先正常后升高47.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休克的主要机制是A.增强心肌收缩力B.稳定溶酶体膜C.代谢性碱中毒D.改善微循环E.拮抗儿茶酚胺48.休克时最常引起的酸碱紊乱是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D.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E.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49.

13、休克时引起各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学基础是A.细胞水肿B.细胞跨膜电位下降 C.线粒体肿胀D.溶酶体破坏E.细胞损伤50.休克早期产生的肾功能衰竭是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B.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C.肾后性肾功能衰竭D.肾性肾功能衰竭 E.肾前性肾功能衰竭51.给休克患者补液的原则是A.严格控制补液量 B.补液宁多勿少 C.失多少补多少D.需多少补多少 E血压正常不必补液52.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A.失血 B.烧伤 C.挤压伤 D.感染 E.脱水53.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心功能不全 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 E.微循环障碍,

14、组织灌流不足(二)、X型题1.目前认为休克的病理生理的特点是A.微循环障碍 B.重要脏器灌流障碍 C.细胞功能代谢障碍D.动脉血压明显降低 E.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2.导致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A.交感神经被抑制 B.微循环缺血 C.血容量降低D.血管容积增加 E.心泵功能障碍3.休克早期机体出现的代偿措施有A.组织液反流入血B.微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血液重新分配 D.心肌收缩力增强 E.毛细血管口径增大4.导致休克期微循环淤血的机制是A.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加 B.白细胞贴壁、粘附上内皮细胞C.内毒素的作用,产生某些细胞因子 D.组织细胞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增多E.酸中毒时血管对儿茶酚胺

15、反应性降低5.休克期回心血量严重不足的原因是A.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B.血细胞比容减少 C.毛细血管床大量开放D.组织液生成增多 E.血浆大量外渗6.休克期患者临床表现有A.心搏无力,心音低钝 B.神志淡漠甚至昏迷 C.动脉血压进行性降低D.皮肤紫绀并出现花斑E.尿量进一步减少或无尿7.晚期休克患者其所以难治是因为A.严重的细胞损伤B.动、静脉吻合支大量开放 C.广泛DIC形成D.微血管麻痹 E.重要器官功能衰竭8.休克肺出现的病理改变有A.肺淤血、水肿 B.肺出血 C.肺内微血栓形成D.肺内透明膜形成 E.局限性肺不张9.下述哪些休克患者不宜用使扩血管药物A.创伤性休克B.神经源性休克C.失液

16、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四、问答题1.动脉血压降低是否可作为判断休克发生的指标?为什么?2.在休克治疗过程中为什么强调纠正酸中毒?3.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有哪些代偿适应性改变?并简述其产生机理。4.试述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改变的机制及临床特点。5.试述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及组织灌流变化的特点。6.试述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淤滞的机制。7.为何称休克晚期为难治期,并简述其机制。8.休克时细胞会发生哪些损害?9.休克一旦发生DIC,为什么会使病情恶化?10.试述休克时,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11.休克的正确补液原则是什么?并简述其机理。12.动脉血压高低可否作为判断休克发生与否的指标?

17、为什么?13.在休克治疗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原则是什么?第十八章 休 克 一、名词解释题1.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主要特征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灌流障碍和细胞与器官功能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种危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2.低血容量性休克:因大失血、大量体液丢失等原因引起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休克。3.感染性休克:因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休克。4.烧伤性休克:因大面积烧伤所引起的休克。5.创伤性休克:因严重创伤(如骨折、挤压伤)所引起的休克。6.心源性休克: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而导致的休克。7.过敏性休克:给过敏体质

18、者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等)所引起的休克。8.神经源性休克: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痹或损伤引起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所致的休克。9.高动力型休克: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降低的一类休克,又称高排低阻型休克、暖休克。常见于部分感染性休克患者。10.低动力型休克:心输出量降低,外周阻力升高的一类休克,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冷休克。常见于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及部分感染性休克。11.自身输液:在休克初期,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毛细血管后阻力,致毛细血管静水压降低,使得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增加以增加回心血量称之为自我输液。12.自身输血:当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

19、得小静脉和肝、脾储血库收缩,减少血管床内容纳的血量以增加回心血量和维持动脉血压。13.休克肺:严重休克病人晚期,在脉搏、血压和尿量平稳以后,出现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及呼吸困难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称之为休克肺。(或严重休克病人晚期,由于肺泡毛细血管膜广泛受损,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称之为休克肺。)14.休克肾:休克时伴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早期为功能性肾衰,晚期为器质性肾衰。二、填空题1、败血症、内毒素、中毒2、暖、部分感染性休克3、微动脉、微静脉、7、神经-体液4、血容量减少、心排血量急剧降低、血管床容积增大5、缺血性缺氧、淤血性缺氧、衰竭(或DIC)6

20、、痉挛、前、缺血7、后阻力、细胞粘附分子8、衰竭、DIC9、细胞、肺10.回心血量增加和动脉血压维持、血液重分布、保证心脑血供 三、选择题A型题 答案:1.E 2.C 3.A 4.A 5.A 6.D 7.C 8.A 9.E 10.B11.A 12.A 13.A 14.E 15. B 16. E 17.E 18.D 19.C 20.D 21.A 22.C 23.E 24.B 25.E 26.B 27.C 28.B 29.C 30.A 31.E 32.D 33.E 34.B 35.D 36.C 37.A 38.B 39.E 40.C 41.B 42.D 43.A 44.E 45.D 46.E 47

21、.B 48.E 49.E 50.E51.D 52.D 53.EX型题 1.ABCE 2.CDE 3.ABCD 4.ABCDE 5.CDE 6.ABCDE 7.ACDE8.ABCDE 9.BE四、问答题1、动脉血压降低是否可作为判断休克发生的指标,为什么?答:不能。原因是休克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锐减,在休克早期虽然微循环障碍已出现,但机体通过各种代偿机制使动脉血压维持正常,实际上这时休克已发生。因此不能以动脉血压降低来判断休克是否发生的指标。但一旦进入休克期,则血压进行性下降,故血压可作为重要的观察病情指标。2.在休克治疗过程中为什么强调纠正酸中毒?答:休克病人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下

22、降,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酸性产物增加,加之肾排酸下降,因此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又促进休克的病情恶化,如酸中毒能促使微循环从缺血期转变为淤血期,以及酸中毒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加重病情恶化;并使心血管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治疗休克时必须强调纠正酸中毒。3.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有哪些代偿适应性改变?并简述其产生机理。答: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代偿适应性改变有:(1)微静脉、肝储血库收缩、增加回心血量、维持动脉血压:自我输血(2)组织液返流入血: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avcapH.P自我输液。(3)醛固酮、ADH

23、,钠水重吸收,增加循环血量(4)AV短路开放,保证血液及时回心(5)全身血液重分布:皮肤、腹腔脏器和肾血管收缩、脑动脉、冠状动脉无明显改变保证心脑血供。4.试述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改变的机制及临床特点。答:(1)在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全身小血管(心、脑除外)如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其中主要是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显著,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2)导致微循环持续痉挛的始动因素是休克动因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的释放增加;其他体液因子如血管紧张素II、加压素、血栓素A2、内皮素、心肌抑制因子等也促使

24、血管收缩。(3)临床特点: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烦燥不安,血压不会下降但脉压差减小。5.试述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及组织灌流变化的特点。答:(1)休克期时,微动脉和后微动脉的痉挛较休克初期有所减轻,此时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微循环多灌少流,灌大于流,血液淤滞。(2)现认为休克期微静脉往往扩张而并非持续收缩,微循环的淤滞是由于微静脉端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白细胞滚动,粘附,贴壁嵌塞,血小板聚集等而致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此时组织处于严重低灌流状态,缺氧更为加重。6.试述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淤滞的机制。答:(1)酸中毒:缺血缺氧酸中毒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25、降低。 (2)局部代谢产物:组胺、激肽,K+等增多,导致血管扩张。 (3)内毒素:引起血管扩张、持续低血压。 (4)血液流变学改变:休克期白细胞滚动,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上,增加了毛细血管后阻力。此种粘附受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所介导。此外还有血液浓缩,粘度增大,红细胞聚集,血小板粘附聚集等都造成微循环血流变慢。7.为何称休克晚期为难治期,并简述其机制。答:休克进入晚期即微循环衰竭期,由于发生DIC及生命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故而难治。(1)DIC:原因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即血细胞血小板聚集,血液粘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休克动因直接启动凝血系统如感染、创伤等。后果:微栓塞致回心血量减少,出血加重循

26、环障碍,器官栓塞加重功能障碍等。(2)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微栓塞以及持续低血压引起心、脑、肝、肺、肾功能障碍,尤其是许多体液因子如溶酶体酶加重重要生命器官的不可逆损伤。8.休克时细胞会发生哪些损害?答:(1)细胞膜的变化:出现离子泵功能障碍,水、Na+和Ca+内流,细胞内水肿。 (2)线粒体变化:线粒体肿胀、氧化磷酸化障碍、能量物质进一步减少。 (3)溶酶体变化:溶酶体酶释放,引起细胞自溶,激活激肽系统形成MDF。9.休克一旦发生DIC,为什么会使病情恶化?答:(1)DIC时微血栓阻塞了微循环通道,使回心血量锐减。 (2)凝血及纤溶过程中的产物例如激肽、FDP等,增加了血管通透性,加重了微血管舒

27、缩功能紊乱。 (3)DIC时出血,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加重了循环障碍。 (4)DIC时器官栓塞、梗死,加重了器官急性功能衰竭。10.试述休克时,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答:(1)冠状动脉血供减少:由于血压降低以及心率加快致心舒期缩短。 (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 (3)酸中毒、高血钾使心肌收缩性减弱。 (4)MDF对心肌的抑制。 (5)心肌内的DIC使心肌受损。 (6)细菌毒素(如内毒素)对心肌的损伤。11.休克的正确补液原则是什么?并简述其机理。答:(1)休克正确的补液原则是:需多少补多少。 (2)机理:所谓需多少应包含:向体外丧失的部分体液,由于血管床容量扩大的部

28、分,微循环淤滞的部分以及血浆外渗的部分。12.动脉血压高低可否作为判断休克发生与否的指标?为什么?答:休克的本质是微循环灌流量的急剧减少而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在休克早期,虽然微循环障碍已产生,但机体通过各种代偿使动脉血压不降低,但此时休克已发生。因此动脉血压高低不能作为判断休克发生与否的指标,但可作为判断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13在休克治疗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原则是什么?答:(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目的是提高组织微循环的灌流量。(2)必须在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使用。(3)对低排高阻型休克或应用缩血管药物后血管高度痉挛的患者,可选用血管扩张剂,但一定要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使用。(4)对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或高动力型休克的病人可选用缩血管药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