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2.02KB ,
资源ID:45135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135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4 古诗三首 文档部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4 古诗三首 文档部编版.docx

1、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4 古诗三首 文档部编版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径、斜”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的13个会写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同时默写山行。3.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融入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秋色,体会诗人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教学课时】3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PPT(笔顺动

2、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内 容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秋天正向我们走来,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自己的理由。预设:生1: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不再那样炎热,凉爽的感觉很舒服。生2: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丰收的,很多果实都成熟了。生3: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山林色彩缤纷,就像一幅画那样美。师:老师也很喜欢秋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秋天的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吧。配乐播放秋天的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火红的枫叶图片上。师: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尤其是最后一张枫叶图片,老师突然想起了一句诗(课件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生:知道,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歌的名字

3、叫山行。师:想知道山行(出示课题)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中吧。(板书 山行)二、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三、初读感知1.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检查交流情况。3.检查初读情况

4、(1)认读生字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石径 倾斜(重点指导读准前鼻音“径”。)你认为诗中哪些字词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理解词语。生:产生,生出。“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坐:因为。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四、会写的字寒 径 斜 霜学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塞寒”“经径”“雷霜”。加一加:“余+斗=斜”。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课件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3.借助注释互相交

5、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六、精读诗歌,体会意境1.质疑交流: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呢?(深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依据。(课件聚焦诗句中“寒”“霜叶”两个词语)2.自主探究: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远远地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板书 远景)边读边画出诗中的景物。(1)学生读书、交流,教师归纳板书(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同时课件标示相关景物,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补充(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6、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2)想象体验:诗人面对这样凄清寒冷的秋色图,心里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寒”体会诗人心中的悲秋之情。(出示一二句话)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注意读出诗歌稍微低沉的语调。3.过渡引入:咦,诗人杜牧为什么走着走着停了下来呢?(因为他看到了一大片火红的枫叶)(板书 枫林、霜叶)引导学生明确这是诗人在近处看到景色(板书 近景),课件适时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交流(红得似火、跟二月的花儿一样红艳)。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7、同时出示枫叶与二月花的对比图,引导学生再次感受枫叶的色彩美。(2)引导学生理解“坐”(因为),同时想象此时诗人看到此景会怎样说(太美了,太漂亮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枫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喜爱、赞美),学生串讲后两句的诗意,教师补充(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并引导学生明确后两句诗已经成了赞美秋色的经典名句。(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4)学生练习朗读,师播放秋日私语,引导学生随着舒缓的音乐放慢自己的语速,同时注意读出诗句情感由低沉到高昂的微妙变化。(5)指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随着音乐齐背诗句。【

8、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抓住重点字词,读中感悟,理解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感悟古诗、感情诵读、积累古诗的能力。】七、诗句积累1.谁还了解诗人杜牧写秋景的诗句,说给大家听听。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诗人杜牧写秋景的诗句还有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寄扬州韩绰判官【设计意图:在拓展交流中激发了学生积累古诗句的兴趣。】八、课文主旨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九、课堂小结作者主要以秋天为

9、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十、板书设计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远景) 山行 喜爱 赞美枫林 霜叶(近景)第二课时内 容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从上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喜欢秋天。谁来用一些词句把自己所看到秋天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到大家不但喜欢秋天,而且对秋天了解的也很多,古人也很喜欢秋天,很多文人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

10、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赠刘景文 学生齐读课题。)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理解题目:谁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苏轼送给刘景文的。)二、了解作者,介绍背景1.了解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2.写作背景。这首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

11、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三、初读感知1.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检查交流情况。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赠送 姓刘 菊残 犹有 傲霜 君子 橙黄橘绿(重点指

12、导读准平舌音“赠”;翘舌音“橙”;前鼻音“残”;后鼻音“赠、橙”。)(2)理解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正】最。 【擎】举,向上托。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橙黄橘绿】 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四、会写的字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1)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 +皿”是“盖”。(2)减一减:“群羊=君”。(3)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五、初读古诗,感知画面1.课件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教师配乐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

13、图,教师根据学生描述,及时予以肯定。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字词借助拼音反复朗读。3.指名朗读,师强调生字“犹”读第二声,“橙”不要读成“登”。同时,注意指导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出示课件“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检查朗读整首诗。六、品读欣赏,整体感知(一)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1.指名朗读,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板书 荷尽 菊残)2.理解“荷尽”。(1)看到“荷”,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中的“小荷”和“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荷”有什么区别? (3)引导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4)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3.理解“据残”。(1)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这时候的菊花怎样了?(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3)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菊残犹有傲霜枝)4.对比朗读,教师小结:前两句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

15、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读了这两句脑海中出现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荷花已经黄的、白的、紫的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秋雨中枯黄、卷曲的花瓣,随风飘落,但是还是不肯低下高傲的头颅,仍然露出孤高之态。(二)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1.看到“橙黄橘绿”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2.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 3.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齐读诗句,教师小结:诗的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硕果累累、成熟丰收,而这一点恰恰是

16、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三)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户户储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菜、土豆、萝卜、冬瓜堆满了菜店的棚子。田野里那好闻的气味。红薯地都翻过了,玉米秸已砍倒,摘完棉花的花棵立在地里。经过秋霜的红薯秧,叶黑黑的,一团团堆在地头,

17、发出一种甘甜的味道。(只要能体现秋天的特征就可)。(四)质疑思考:诗人明明是写秋天的景物,为什么题目偏偏要用“赠刘景文”呢?教师简单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资料(刘景文具有菊花一样的品格和节操),引导学生从中明确诗人借这首诗歌不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在欣赏秋天的橙黄橘绿,体会收获喜悦的同时,更通过菊花的傲霜,揭示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表达了对朋友刘景文的敬佩与勉励之情。七、课文主旨赠刘景文描写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表面上赞颂了晚秋景色之美,实际上赞颂了刘景文高洁独立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八、课堂小结赠刘景文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

18、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唤起了我们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九、板书设计荷尽已无赠刘景文 菊残傲霜 乐观向上橙黄橘绿第三课时内 容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夜书所见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图并说说对图画内容的感知(有人家、有孩子提着灯笼在篱笆旁边玩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晚)引入:看到这样一画面,宋代诗人叶绍翁即兴写下了一首古诗夜书所见(板书诗题),引导学生简单释题(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明确“书”(写)、“所见”(所看见的

19、)。二、介绍作者叶绍翁,号靖逸,南宋诗人、文学家。其诗语言清丽,意境高远,属于江湖派风格。著有游园不值嘉兴界访隐者四朝闻见录等三、初读感知1.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检查交流情况。3.理解词语。梧:梧桐树。知:猜想。挑:读作“tio”,用细长的物件逗引。夜书:晚上写。 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促织:俗称蟋蟀,

20、也叫蛐蛐。篱落:篱笆。四、会写的字送 挑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送进”“挑桃”加一加:“辶+关=送”“扌+兆=挑”强调:“送”的笔顺先内后外,“关”最后一笔是点画,走之底的平捺要写得舒展;“挑”左窄右宽,右边“兆”的正确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2.认读生字(1)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送寒声 挑促织(重点指导读准 “送”既是前鼻音,又是平舌音。)(2)学习多音字。挑(tio tio)小孩们精心挑(tio)选了两只看上去很勇猛的蟋蟀,用竹竿挑(tio)逗它们斗起来,吸引了很

21、多大人围观。(3)你认为诗中哪些字词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3.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六、品一品,知诗味1.同学们读了古诗,谁能说一说诗中写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深秋)2.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再读古诗,把这些词语用自

22、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3.教师引导:是的,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冷,萧瑟的深秋时节。(板书 景冷)课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学生补充填空:一阵阵()吹动(),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4.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的形象?(孤苦、忧愁他最想念的就是家)教师点出,这就叫思乡之情。(板书 思念家乡)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指名读,读出此时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齐读。教师引导:诗的前两句中“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秋风的

23、寒凉逼人,更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不如意。一“送”一“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用梧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写出了秋意的清冷,表达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得凄凉之感。5.可是,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更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你们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一灯明”)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呀?(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蛐蛐呢!)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学生读,体会此时作者的惊喜。6.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

24、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童趣萦绕心头,让作者感觉如此温暖、如此亲切。这是一种暖暖的思乡之情。(板书 事暖)教师小结:诗的后两句:这两句描写了儿童挑灯夜捉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作者的联想。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想起家乡得温馨美好。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得举动,巧妙地反衬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得思念之情。七、课文主旨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八、学习写作方法想象是我们写好作文的一种必备能力,读词语想画面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如读古诗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看到“枫

25、林”脑海中就出现这样的画面:秋天来了,一丝微凉的秋风拂过,有点丝丝的寒意!也带来漫天的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着飘飘而下。我看看这儿,看看那儿。突然,一片“火光”,不对,是一片片红云映入眼帘。我走近一看,原来不是火光也不是红云,而是一片枫树林,那枫树林格外动人,一层层、一段段、红的鲜艳、红的可爱衬着白云蓝天格外的艳丽,我心中不由发出感叹:我爱这如诗如画般的枫林之季!九、课堂小结 也许秋天看上去确实有些萧条落寞,不似春夏万物蓬勃生长的盎然,但是,秋天却也是成熟的季节,充满了丰收的气息。孩子们,让我们课下再读一读其他描写秋天的诗歌,你们一定能感受到更多属于秋天的别样的美!十、推荐阅读和杜录事题红叶秋夕板书设计景 冷夜书所见 思念家乡 事 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