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92KB ,
资源ID:45106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106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高考考前指导.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高考考前指导.docx

1、高三历史高考考前指导高三历史高考考前指导中国历史一、古代史(一)古代中国政治 1.商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切入的角度:以血缘为特点的贵族等级隶属制发展为官僚政治,即从分封制发展到郡县制,突出官僚政治选拔人才打破世族门阀世卿世禄制的进步作用。 但也削弱了贵族势力,失去了制约皇权的力量。秦朝的知识常放在先秦阶段来考查。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专制主义应突出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突出君主专制负面作用。 中央集权应突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应注意以下四点:(1)地方是中央职权的载体,地方管理涉及国家的安稳。(2)中央对地方拥有绝对的领导权。(3)地方要做好权力制衡。(4)权力制衡

2、下的地方,如何提高行政效率。 3.科举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有:(1)打破门阀; (2)培养人才;(3)营造文化教育氛围。4.宦官专权出现的原因:(1)汉: 皇权不成熟。尤其东汉最严重。(2)唐:皇权官僚体系不完善,朋党之争,让宦官有机可乘。(3)明:专制主义强化皇权异化(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管六部,依靠宦官,宦官狐假虎威)。 5.古代中国加强法制建设的目的是:镇压民众反抗加强统治。 例如,战国魏国李悝法经六篇中,将盗贼篇放在最前面,这说明了什么?此题的分析可以迁移到罗马法的作用:调和矛盾,维持秩序。6.宋代王安石变法中的选官制度,对道德、才能的认识和重视。7.明朝专制皇权强化,理论、制度、统

3、治经验趋于成熟与僵化。(二)古代中国经济 1.古代土地政策:主要涉及春秋、战国、西汉、宋 。 春秋时期:公田转化为私田,井田制逐渐瓦解。由集体耕种井田,变为个体农耕。战国时期: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新兴地主和农民产生。西汉:豪强地主出现,土地兼并成风。汉武帝将豪强大族聚居于长安,以抑制兼并,缓和矛盾。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均田制,仍是保护土地私有制。赵宋:实行不抑兼并,租佃契约制度得到发展。租佃契约制度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劳动者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和农业的发展。该制度用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土地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小农经济的特

4、点:主要涉及春秋、战国、东汉、明清、鸦片战争前后 思路:春秋(确立)战国(以变法的法令形式基本确立)东汉(田庄经济)明清(土地兼并严重,更多的小农破产转而出卖劳动力,推动了小农经济走向转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前后(该部分考查较多。英国商品打入中国市场滞销,体现了小农经济的顽强性和抗拒性)豪强势力:西汉中期武帝时代出现,西汉后期、东汉时期迅速发展。豪强地主建立田庄,形成田庄经济。田庄经济自给自足,是地方形成政治分裂势力的经济根源。 3.南方经济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 安史之乱,是导致南北经济地位此消彼长的转折性事件,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起点。南方地区文化发展的原因除经济发展

5、外,还以北方士人的南迁(衣冠南渡)有关。 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文坛领导人物,大都是南方的面孔。这说明什么问题? 宋代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尽显。宋代后期南北分卷,引起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4.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了价值取向的转变,文学艺术宋词、元曲的产生。 长途贩运体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货币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变化。 中外经济交流主要是出入超、贸易等方面。 (三)古代中国思想 1.主抓儒学和理学。2.应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例如,元朝时期,文化包容,宗教多元,主流思想还是理学。3.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变化:(1)汉唐到宋明:

6、由经学发展到理学。(2)明清之际:由理学发展到经学。其原因有:政治鼎革,士大夫对明末学风的反思;清朝文化高压政策。二、近代史(一)政治1.侧重从不同角度考查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2.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抗日战争的历史。3.清末新政:19011905年,现代化的推进。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31928年,直系、皖系、奉第军阀割据混战,日本在中国侵略的势力最大。5.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认为:古文经不是真经,而是伪经(是为王莽纂汉,制造理论依据);东汉以来的古文经学,不是孔子,而是新学(王莽新朝之学)。东汉以来今文经大多失传,历代王朝的典章制度均以古文经为依据,因此,宣布古

7、文经为伪经,等于宣布王朝的典章制度不具有合法性,顽固派“恪守祖训”失去了立足点。梁启超说,这部书的刊行,如“思想界之一大飓风”,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二)经济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放在世界市场的情景下)(1)鸦片战争前后:侧重外国资本主义对小农经济的冲击,中国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及小农经济的顽强抵抗。(2)甲午战争前后:侧重中国经济近代化,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辛亥革命前后:侧重实业救国(4)抗日战争时期:侧重日本对中国经济掠夺、中国经济上为抗战做准备。2.洋务运动的洋务经济:(1)从经济近代化角度考查洋务运动(2)侧重考查洋务运动的管理是官督商办会制约企业效率,反

8、映当时的洋务企业的机器是工业文明的,管理是农业文明的,体现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管理(生产关系)的不协调。(三)思想文化 1.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的历程和影响。2.对于维新思想,重点:康梁维新思想;应把握近代化和救亡图存两个核心主题3.新学伪经考的:王莽新朝之学三、现代史(一)政治一、建国以来的我国外交战略演变、联苏反美:一边倒 20世纪50年代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6年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中共表示不同意见。此后,赫鲁晓夫要控制中国,遭到拒绝。1959年苏联撕毁协定,1960年撤走在华专家,中苏关系迅速恶化。2、反苏反美:20世纪60年代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国同西欧

9、国家(1964年法国成为同我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和日本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民间外交)。1969年,苏联武装侵略中国东东北; (勃列日涅夫1964年-1982年)3、联美反苏:一条线、一大片1969年,苏联武装侵略中国东东北;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向西方国家表明中国外交采取防御战略。有助于西方国家采用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政策转变。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得到普遍发展;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中国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4、全方位外交:20世纪80年代开始外交新局面外交

10、政策的重大调整:确立“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制定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受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限制。赋予独立自主以全新的内容不结盟 提出“一国两制”。(二)经济、重点:一五计划一五计划重点:重工业、国防工业改变工业过分偏于沿海和东北的格局,内陆有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得到苏联的支援;完成三大改造。2、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604亿元,完成计划101%,比1952增产25%。主要原因:一五计划,国家对农村水力的投资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开始基本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时期,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用。一五计划时期,从多渠道就业到统

11、一集中安排的劳动管理体制。1956年,统包分配代替算谋职业,逐步形成铁饭碗的劳动制度。一五计划的实施对我国工业建设的影响一五计划与苏联关系密切,受苏联中央集权经济体制的影响。中苏都是从战争环境走出来。3、1958年大跃进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陷入危机。1961年我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3年国民经济出现全面好转。世界历史一、古代史每年基本一道选择题。1、 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从背景、制度和影响三方面加强备考。注意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的影响。同时要注意雅典民主制影响的积极和消极方面,也可从民主的角度考法制。雅典民主最有现代价值的是公民意识,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它的民主形式不值得

12、提倡。2、古罗马的法律:重视对罗马法的认识,尤其是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认识到法律的积极影响。注意罗马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3、古代雅典的文化:重视对人文精神内涵的考察,注意其与雅典民主制之间的关系。二、近代史(一)政治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要包含了英美德代议制的建立与完善,英国占的比重较大。1、通过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过程,认识英国民主的渐进性的特征,同时应该将工业革命和英国的民主进程相结合,认识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所起到的作用。2、德国的政体虽然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代议制民主,但是仍保留了浓厚的专制色彩,不仅应认识德国民主与专制的纠葛,而且要通过德国统一的进程来分析其产生的

13、原因。3、美国是最早成功地践行三权分立的制度,是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典型代表,但同时也应该关注到美国早期关于人权问题的局限性。(二)经济1、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扩大了各地的贸易往来,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商业革命引发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削弱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本原始积累方式之一。2、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领域的变革,也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三、现代史(一)政治1、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突出特点是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与表现2、20世纪60、70年代突出特点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特别是欧共体的发展 1967年欧共体成立,1979年欧共

14、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对外关系。3、20世纪60、70、8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三世界争取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万隆会议:1955年二战后亚非国家新兴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国际政治面目舞台。第三世界力量开始形成。1961年,不结盟运动,要求改革国际政治面目经济秩序。1963年,第18届联合国大会上,亚非拉成立七十五国集团,后增七十七国集团,1983年达125国。推进建立国家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4、日本参加了1955年万隆会议5、欧洲一体化背景有二战影响、欧洲自身要求,美国的因素。重要时间节点1947、1952、1958、1967、1968、1979、1993、2002合作从

15、工业、经济到关税、农业再到统一大市场。从经济到政治、军事深层次,多领域合作。(二)经济1、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2、斯大林模式的背景与影响3、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侧重考查欧洲一体化的背景、宗旨、特点和影响)(1)背景:战争(二战)的影响;欧洲国家争取美国援助;美国意识到欧洲复兴必要性(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借此遏制苏联)。(2)过程:1947马歇尔计划提出欧洲联合计划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上面三个共同体合并成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68年关税同盟成立,共同农业政策基本实施。20世纪50-60年代欧共体:工业关税、农业1

16、979年,欧洲议会(经济合作经济、政治),1993年欧盟成立。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推动欧洲统一市场的发展。经济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选修部分(一)改革册命题特点和复习重点一、设问:多采用概括类、比较类、作用类等设问方式,注重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二、考查内容:以古代史为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到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三、与教材的联系:古代史试题与选修教材无直接联系;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有一定联系,如清末新政题。四、评价历史事件的三原则: 1.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2.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3.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五、分析改革(历史事件)的影响: 1.领域上:政治、经济、文化

17、等影响; 2.时间上:当时的影响、后世的影响; 3.作用上:积极、消极。六、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1.力量对比; 2.是否按循序渐进道路推进;3.思想舆论准备是否很充分; 4.改革的群众基础有没有,群众的支持度。(二)人物册命题特点和复习重点以唐、宋、晚清民国为主。从内容看,考查人物及其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从设问:多采用概括类、评价(评析)。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命题特点分析一、从考查

18、内容来看,主要涉及战争的背景、结果及影响。二、从题目的设问来看,以比较类、原因类和影响类的设问为主。比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争的原因、影响等。三、从考查时段的频率来看,主要以现代史为主,特别是对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的考查较多。四、与教材的关联度:1、与选修教材各章节内容多有一定关联,尤其是与其中的第三单元(“二战”)密切相关。2、与必修教材中的国际关系格局有一定联系。总之,在全国卷选修部分的考查中,与44题改革史、46题人物史的比较而言,45题战争史的命题与教材内容的关联度最大,在复习中值得关注。主观题解题方法与技巧1概括:简要归纳、提炼具有本质性的内容。概括特点:特点指历史事件

19、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有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方面设问;针对2个以上的历史知识设问。答题技巧:(1)应确定问题的主体,根据分数的多少定答题的层面;(2)根据要素概括特点:背景、时间、目的、过程、范围、性质、影响。特点的概括:根据设问中按材料、课本,应多角度、多领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地理方位、正面、负面等)回答。2.比较:比较指辨别事物的相同属性的异同或高低。答题技巧:若设问不限定,可从背景、过程、影响等多角度、全方位地比较;若设问限定比较角度,则依题意要求比较。3.分析:分析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的属性和彼此之间的

20、关系。答题技巧:(1)分析背景/原因,若设问不限定,可从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内因、外因等方面答题。(2)分析影响,若设问不限定,可从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对内、对外的影响,对当时、后世的影响,正面、负面的影响回答;若设问有限定,则依题意要求回答。4.说明:说明指解释清楚,讲明。答题时,紧扣主题作解析。5评析:评析是指分析、评论。分析: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的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评论: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发表意见。评论的价值:阐发对受众有启发、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6.评价历史事件的三原则:(1)是否顺应

21、历史潮流;(2)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3)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7.分析影响:(1)领域上:经济、政治、文化等影响;(2)时间上:对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3)作用上:积极、消极。典型高考真题1. 概括特点:(2014全国甲卷40)(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

22、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

23、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2. 比较: (2016全国丙卷40)(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

24、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根据材料

25、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7分)3. 分析:(2014全国乙卷40)(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

26、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

27、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4.说明:4(2012全国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1903年,美国颁

28、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

29、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

30、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5.评析:(2013全国甲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