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70KB ,
资源ID:45092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092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特种设备安全法》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特种设备安全法》word版.docx

1、特种设备安全法word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安全技术规范第三章生产、经营、使用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生产第三节经营第四节使用第四章检 验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 则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 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 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压 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较大危险性和 潜在危害性的设备、设施。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 经营、

2、使用、检验、检测,适用本法。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特种设备目录由国务院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 准后执行。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第四条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 对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 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 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 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 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

3、内对有关的特种 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第五条 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实施分 类的、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许可和检验制度。第六条特种设备的行业协会应当为会员提供相关服 务,引导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等单位 依法加强自律管理,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水平。第七条国家支持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 鼓励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对作出突出贡献 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 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举报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违法行为。第二章安全技术规范第九条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应当 遵守有关特种设备

4、的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安全技术规范包括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等基 本要求和实施措施。第十条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 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制定安全技术规范。制定安全技术规范,应当按照法定程序,符合安全可靠、 科学合理、节能环保的要求,并广泛听取生产者、经营者、 使用者、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意见。安全技术规范实施后,应当定期评估、及时修订。第十一条 特种设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 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或者可能对安全性能有重大影响时,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委托安 全技术咨询机构或者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技术评审,评审合格 并经批准后,方可投

5、入生产、使用。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将 允许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有关技术要求,及时 纳入安全技术规范。第十二条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 部门组织的安全技术咨询机构,负责安全技术规范的审议, 并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第三章 生产、经营、使用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及其主要 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应当按照要求配备特种设备管 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 技能培训。第十四条 国家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检测人员、特殊 岗位的作业人员和专业机

6、构相关人员实行资格考核制度。依 法取得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相关工作,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 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第十五条 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对其生产、经营、 使用的特种设备应当进行自行检测、维护保养;对国家规定 实行检验的特种设备应当如实申报并接受检验。未经检验、检测或者检验、检测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 得销售或者使用。第十六条 特种设备的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可以将 自行检测、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委托给有关专 业机构实施。有关专业机构应当依法取得资质,并在资质确定的范围 内接受委托,提供服务,对服务内容承担责任。专业机构中从事检测、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的人员 应当依照本

7、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取得资格,并不得同时在两个 以上专业机构中执业。第二节生 产第十七条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生产 者应当具备规定的条件,取得相应的许可后方可进行生产。第十八条 生产者应当建立质量保证、安全管理和岗位 责任等制度,保证特种设备生产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生产者对其制造的并在公共场所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电 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应当提供安装、 改造、修理、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服务。第十九条特种设备的设计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 相关标准要求。需要通过型式试验进行安全性验证的,应当 进行型式试验。设计文件需要进行鉴定的,应当进行鉴定。第二十条 生产者在交付产品时,应当随

8、附相关技术资 料,并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加贴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和 必要说明。进口特种设备的技术资料、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和 说明应当采用中文。第二十一条 国家建立特种设备缺陷召回制度。因生产 原因造成特种设备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生产者应 当立即停止生产,主动召回。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发现特 种设备存在应当召回而未召回的情形时,应当责令生产者召 回。第三节经 营第二十二条 销售者销售的特种设备,应当符合安全技 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其相关技术资料、质量证明文件、 检验和检测证明文件应当齐全。销售者应当建立并实施特种设备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 制度。禁止销售未取得生产

9、许可、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 特种设备。第二十三条 出租人不得出租未取得生产许可或者国 家明令淘汰、已经报废以及未按照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和检验、 检测的特种设备。第二十四条 特种设备在出租期间的维护保养和使用 管理义务由出租人承担,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的 除外。第二十五条进口的特种设备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 要求,依法取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并经检验合格。特种设备的进出口检验,应当遵守有关进岀口商品检验 的法律、行政法规。第二十六条 进口特种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进口地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履行提前告知义务。第四节使 用第二十七条 特种设备的使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取得特种设

10、备生产许可并经检验、检测合格;(二)按照规定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第二十八条 使用者应当建立岗位责任、操作规程、隐 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第二十九条 在公共场所、人口密集等区域使用的特种 设备,应当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和安全防护措施。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的建筑物、附属设施,应当符合法 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第三十条 在公共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应当将安全使 用说明置于明显位置。特种设备运行不正常时,作业人员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不能停止的,应当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公众使用特种设备时,应当按照安全使用说明和作业人 员的要求乘坐

11、或者操作;遇有运行不正常时,应当按照安全 指引,有序撤离。第三十一条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共有人应当委托物 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使用特种设备,受托人履行 本法规定的管理义务,承担相应责任。共有人未委托的,由 共有人或者实际管理人履行管理义务,承担相应责任。第三十二条 使用者对其管理、使用的特种设备,应当 开展定期和日常安全检查,并进行记录。对存在缺陷的特种 设备,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特种设备进行改造、修理,应当按照本法有关生产的规 定执行,并经检验、检测合格,按照规定变更使用登记证书 后,方可使用。第三十三条 达到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使用者应当依 法履行报废义务,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

12、。特种设备达到规定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按照 安全技术规范规定,通过检验或者安全评估,并办理变更使 用登记证书后,方可继续使用。第三十四条 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不得为再次使用进 行交易。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对流入市场 的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有权予以查封、扣押,并依法进行处 理。第三十五条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的充装,应当取得 许可。充装者应当建立充装前后的检查、记录制度,禁止对 不符合要求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进行充装。第四章检 验第三十六条本法所称检验是指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生 产实行的强制性监督检验和对使用中的特种设备实行的强 制性定期检验。承担前款工作的检验机构,应当符合法定条

13、件,并经国 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核准。第三十七条 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应当依法取得资格, 并只能在一个检验机构中执业。检验人员变更执业机构的, 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第三十八条检验工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应当依法为特种设备的生产、经 营、使用单位提供可靠、便捷、诚信的服务。第三十九条 检验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 验报告,并对检验结果、鉴定结论负责。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在检验中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 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并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 有关部门报告。第四十条 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

14、当依 法向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提供特种设备相关资料和必要 的检验条件,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第四十一条 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应当保守特种设 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商业秘密,不得从事有关特种设 备的生产、经营和维护保养等商业活动。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第四十二条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 关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报国务院 批准后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事 故应急预案,建立或者纳入相应的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 急预案

15、,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第四十三条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 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险救援,保护事故现场和有 关证据,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 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的部门应当尽快核实情况, 按照规定逐级上报。与事故相关的任何单位和人员不得瞒报、迟报或者谎报 事故情况,不得毁灭、隐匿有关证据或者故意破坏现场。第四十四条 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应当 依法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开展应急救援,并 负责事后恢复与重建。第四十五条特种设备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 者国务院授权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发生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由特种

16、设备安全 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调查组应当依法、独立、公正开展调查,提出事故 调查报告。第四十六条 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应当将事故调查报 告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 规的规定和人民政府的批复意见,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 的责任。事故责任单位应当依法落实整改措施,预防同类事故发 生。事故造成损害的,事故责任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六章监督管理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 监督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工作 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协调机制,对特种设备安全

17、监督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第四十八条依照本法第四条规定对特种设备安全负 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组织实施本法规定的单位资质许 可、人员资格考核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工作中,应当严格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进行审查;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得许可和登记。第四十九条特种设备许可工作中的鉴定评审和人员 考试等具体事项,可以交由有关专业组织实施。有关专业组 织及其人员对所实施的具体事项承担法律责任。第五十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在 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和查处违法行为时,有权进入现场进 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有权 对特种设备违

18、法行为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有权责令相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法行为、停止使用特种设备 并限期整改;有权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特种设备及其相关资 料实施查封、扣押等措施。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特种设备生 产活动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特种设备;有违 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货值一倍以上三倍 以下的罚款。第五十二条 生产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 万元以下罚款:(一) 不具备生产条件、生产许可证已经到期或者超出许 可范围生产的;

19、(二) 未建立实施质量保证、安全管理和岗位责任等各项 制度,没有配备具有资格的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 的;(三) 采取涂改、倒卖、出租、岀借等方式违法使用生产 许可证的;(四) 委托未取得资质、资格的专业机构和人员从事特种 设备检测工作的;(五) 明知特种设备存在同一性缺陷,未主动召回的。第五十三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特种设备,处五 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一) 销售、租赁无生产许可证或者检验、检测不合格的 特种设备的;(二) 销售、租赁法律禁止使用的特种设备,或者未按照 安全技术规范维护保养、自行检测的特种设备的;(三) 未

20、建立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制度或者销售档案不 健全的;(四) 未履行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进口提前告知义务 的。生产者销售、交付未经检验、检测或者检验、检测不合 格的特种设备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 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止使用,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一) 使用不符合本法规定、存在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的;(二) 未依法对特种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检验、检测,或 者明知特种设备超出使用期限、存在缺陷和其他事故隐患, 仍继续使用的;(三) 未依法配备具有法定资格的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 作业人员,或者委托不具有资质的专

21、业机构对特种设备进行 安全管理、维护保养、自行检测的;(四) 未建立和实施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有关技术 档案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者未依法张贴有关警示标志、使用 登记证书、定期检验标志和安全使用说明的;(五) 未依法对达到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办理使用登记 证书注销手续的。第五十五条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充装者,有下列行 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吊销充装许可证,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 下罚款:(一) 未按照规定实施充装前后的检查、记录制度的;(二) 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 进行充装

22、的。涉及充装许可的违法行为,依照本法关于违反生产许可 行为的规定进行处罚。第五十六条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 不履行岗位职责,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操作, 造成事故的,吊销相关人员的资格证件。第五十七条 专业机构及其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 任人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机构 资质和有关人员资格:(一) 未取得资质,或者超出许可范围、使用未取得相应 资格的人员从事专业服务的;(二) 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提供专业服务的;(三) 出具虚假报告,或者检测报告、检测结果严重失实 的;(四) 有关工作人员同时在

23、两个以上机构中执业的。第五十八条实施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中的鉴定评 审、人员考试等事项的专业组织,以及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 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 所得,并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 严重的,撤销有关核准,吊销有关人员的资格:(一)未依照规定条件、程序从事工作的;(二)出具虚假记录、报告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三) 故意影响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活动, 索取或者收受财物、刁难相关单位的;(四) 泄露受检单位和委托单位商业秘密的;(五) 检验人员同时在两个以上机构中执业的;(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第五十九条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

24、部门和有关部门,有下 列违法行为之一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 予处分:(一) 未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实施特种 设备许可的;(二) 发现问题,未及时采取措施或者其他未依法履行安 全监督管理职责的;(三) 泄露被监督检验单位商业秘密的。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 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依法给予处分。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隐匿、转移、变卖、损毁、 启用被查封、扣押的特种设备,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 变造许可资质、资格证书,拒绝、阻碍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依法执行职务,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 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

25、人员进行处 罚。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 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 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第八章附 贝I第六十三条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检验的收费,依照法 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第六十四条 核设施、航空航天器和军事装备上的特种 设备的安全管理,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实施办法。第六十五条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的说明一、立法的必要性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锅炉、压力容 器

26、、电梯、起重机械等设备和设施。特种设备是一个国家经 济水平的代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装备。我国现有特种 设备生产企业5万多家,己经形成从设计、制造、检测到安 装、改造、修理等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达13万亿元。特 种设备具有在高温、高压、高空、高速条件下运行的特点, 世界各国对这类设备、设施均实行特殊监管,以保障安全。2003年国务院制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 作了修订),对于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检验、 检测,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 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种设备数量迅猛增长,安全保障压力不断增大,人民群众 对安

27、全保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有的行政法规已不能适应 新时期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需要。一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使用的各 类特种设备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并呈现大型化、高 速化的趋势。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截至2011年,在用的 主要特种设备有:锅炉62万台、压力容器252万台、电梯 201万台、起重机械172万台、气瓶136亿只、大型游乐设 施1. 64万套和近百万公里的压力管道等。我国特种设备的 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据估算,事故发生率是发达国家 的4至6倍,损失严重。“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发生较大 以上事故1538起,死亡1601人,受伤1744人。尤其是近 年来几个大城市

28、相继发生多起电梯和自动扶梯事故,造成极 大的社会影响。二是安全技术规范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安全技术规范 是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及安全监管的基本 依据,也是处理事故和纠纷的准则。目前我国颁布了 144个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但法律效力低、强制性不够,与世 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有较大差距。同时,根据世 界贸易组织国民待遇原则和国际通行做法,我国对锅炉、压 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进口实行许可制度,规定境外机构向我 国岀口此类设备的,要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证。目前国家质检 总局已向境外880家制造单位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 设备制造许可证。由于没有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有些国 家不认可

29、我国的安全技术规范,对境外机构发放许可证往往 借用国外的技术法规,不仅影响了我国对进口特种设备安全 的管理,而且也付出了大量费用。因此,亟需立法明确特种 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三是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目前特种设备管理体制 和行政法规过于倚重政府安全监察和检验机构,对企业安全 主体责任强调不够。一些企业在生产使用、维护保养、自行 检测工作中缺乏责任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淡薄,违规作 业的现彖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严格的特种设备 安全责任体系,明确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和企业的职责,使 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四是相关民事关系需要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和 使用,涉及到行政监管法律

30、关系,在生产、经营、使用等交 易活动中也形成民事法律关系,尤其是发生特种设备事故造 成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根据立法法的有 关规定,民事基本制度要由专门法律来规定,行政法规无权 对民事活动进行调整,目前,对因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民事 赔偿责任的处理,缺乏法律依据,增加了事故处理的难度。以上情况,要求我们在总结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一部适合我国国情和国际通行做法的 特种设备安全法,从法律上明确调整范围,理顺监管体制, 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从制度上、源头上有效防范、减少 和遏制特种设备重大事故的发生,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 全。八届全国人大以来,每年都有全国人

31、大代表提出议案和 建议,要求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法。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 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十届全国人大期间,根据代表议案,经 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批准,2006年12月由财经委牵头组成 有工信部(2008年成立后参加)、公安部、住建部、交通部、 质检总局、安监总局、旅游局和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和有关 专家学者参加的起草组,着手研究拟订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成立后,继续开展法律的起草工作。 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数易 其稿,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 2011年8月23日,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第55次全体会议审 议并通过了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二、草案的主要内容草案共8章65条,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 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分别对安全技术规范、生产经营使用、 检验、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 了规定。明确了特种设备的范围和监管原则,确立了安全技 术规范的法律地位,规定了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主体 责任,界定了国家检验和企业检测的关系,增加了民事法律 责任。(-)关于调整范围。目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 定适用于该条例有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8类。 该条例排除了对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 海上设施和船舶、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民用机场专用 设备、建筑工地使用的起重机械和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