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37.90KB ,
资源ID:45062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062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震基本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震基本知识.docx

1、地震基本知识地震基本知识地震基本知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地球的运动变化产生许多力,其中最主要的 防震减灾是地壳运

2、动所产生的力。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下的岩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岩层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断层处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断裂之处就是震源,岩层断裂所产生的振动就是地震。 地球上90%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造成的,这类地震称之为构造地震。此外,火山爆发可造成火山地震;洞穴坍塌可造成塌陷地震;水库蓄水可造成水库地震;人工爆破也可造成人工爆破地震,由于这些类型的地震数量少、能量小,形成的破坏程度也小,因此,我们要预防的主要是构造地震。 地震常用名词震源:地下发生振动的发源地。 震中: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的地方。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3、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 震中区:震中附近的地区。 极震区: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震级:是度量地震大小的等级,即衡量震源释放出能量的大小。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1级,能量就相差30多倍。震级的大小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计算出来的,目前记播的地震预报都可视为谣言。 编辑本段地震前兆地震有前兆吗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

4、,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小震闹、大震一定会到吗大地震前多有小地震发生,不仅次数逐渐增多,而且震级逐渐增大,然后出现一 防震减灾个相对的平静期,大地震常常发生在这个平静期后小震活动次数增加之时。用小震报大震是我国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然而,以“小震闹”作为“大震到”的根据,理由不是十分充分的。事实表明,至少存在三种情况:小震闹大震到。小震不闹大震也不到。小震闹大震没有到。利用小地震活动的频度、分布及活动序列特征预报地震,是地震分析预报的一种方法,在目前的情况下,依震报震还是预报地震的主要手段。 震前动物异常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

5、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 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

6、区最为集中。 4.动物出现异常到发震时间有多长?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其发震时间为: (1)牛、马、羊、猪震前几小时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 (3)鸡震前一至两天。 (4)狗震前半小时至两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鸽子震前几小时甚至一天。 (7)鱼类震前几小时至十天。 震前植物异常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在冬季果树开花、重果,竹子开花,竹笋发芽,树干裂缝,提前发芽长叶。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开花,含羞草、榕花树叶子开合时间反常等。 震前气象异常临震的气象异常种

7、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 防震减灾宣传带,火球,片状光,带状光,柱状光,球状光,星殒如雨,大风大雨,灰尘遮天蔽日,怪风大作,阴雨连绵,雷电不止,冰雹大雪,变化骤然,闷热燥热、气温异常、气温严寒、气压突降、黑气如雾、月色尘晦,灰尘满天,雾气腾腾,地裂气升,臭气难闻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异常现象一般在震前几秒钟、几分钟至几天多为出现。发现这种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准备,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震前地下水异常地震发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应力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

8、、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学成份的变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异常现象。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这是我国震区群众对历次震前地下水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 怎样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 地下水在震前几年就有趋势性的变化,临震前几天至几小时发生突然变化,速度加快,幅度加大。在空间上,震前由外围逐渐向震中集中,而震后由震中向外围扩散。我们掌握了这些一般的异常变化现象,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每天定时对井水进行观测,抓住明显的、特殊的变化,就能为

9、地震预报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编辑本段地震监测预报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大类: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以上前兆,地震工作者都进行了科学的监测。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是谁发明了世

10、界上第一台地震仪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 张衡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他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通常,地

11、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4)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什么是地震序列什么是主震、余震和前震?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为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

12、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的90%以上。主震型地震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2)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3)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1)地震长期预报,由国家地震局组织其他有关地震部门提出,向国务院报告,为国家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2)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家地震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部门提出,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对本行政区

13、域内的重点监测区做出防震工作部署,同时报告国务院。 (3)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部门提出,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适时向社会发布,同时报告国务院,涉及人口稠密地区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经国务院批准后再向社会发布。 (4)在已发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无论已经发布或尚未发布地震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如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四十八小时之内的地震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 除以上规定的政府部门有权发布地震预报外,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均无权发布地震预报。因此,凡是不经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都应视为谣言,并立即追查。 地震预

14、报的难度地震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问题,至今仍是世界上的一大难题。当前地震预报仍是探索性的,而社会和公众对地震预报要求却是任务性的,由地震预报所引起的直接影响又是社会性的,地震预报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如果预报准确,可以减少重大伤亡;如果预报不准确,报了又不震,就会造成社会恐慌和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如果不报,万一震了,损失当然很大。这就给地震预报工作者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资料掌握不充分的情况下,很难下决心作出决断。加之地震的发生又是十分复杂的,不能用前次地震预报的经验又预报另一次地震,这就给地震预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很大,我们必须知难而进,奋力攻关,突破地震预报关,为

15、人类作出贡献。同时,还要加强防震和抗震方面的工作,制定地震应急对策,采取预防加固和减灾措施,普及宣传地震知识,增强群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我预防能力,使大家都能正确认识和鉴别地震异常,积极为地震预报部门提供更多的异常信息,预测和预防结合,争取把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编辑本段防震减灾对策什么是地震对策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

16、灾法规定,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是“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编辑本段防震减灾对策什么是地震对策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政府重视、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多路探索,群防群测,专群结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是中国特

17、色的防震减灾对策的要点。 3.三大体系建设组成了人类对付地震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部门首先要做好地震的监测预报。这个做好,不是说大部分或者是百分之百地作出准确的地震预报,而是充分运用现有条件,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监测预报的水平。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和前提。 第二道防线是震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在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的条件下,必须有对付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的措施,并作为经常性防范措施。这是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个方面。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设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对重大建筑物、构筑物、开发区建设要在立项前依法

18、进行充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工程的选址和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一般工民建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施工,确保在6级左右地震条件下的安全。 对国家划定监视防御区的老旧楼房,特别是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抗震性能的鉴定,不合格和不安全的要进行加固改造,使其能够具备法定的抗震能力。 各类建筑物只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加固改造,就可以达到小震可修、中震不坏、大震不倒的基本安全效果。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则是除专业部门的地震监测和工程建设以外的一些政府和社会防御措施。主要是震害预防和应急对策。这是防震减灾法赋予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地震知识的宣传普及,

19、各级组织、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等。 第三道防线是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通过前两道防线,仍然不可能解决防震减灾中的一切问题,而地震的发生又是短暂的几秒、十几秒时间。如果地震发生在夜晚,居室里的人又很多,加上停电停水、通讯中断等许多不利因素,紧急救援问题是必须采取的第三道防线。 世界上许多震例证明,紧急救援是否行动迅速,救援机械工具是否助效,是评价政府救助工作的标准。紧急救援要获得社会的基本满意度,要靠预案准备的充分,要靠临阵决策指挥的正确,要靠各种队伍的共同协作,要靠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武装,更要靠平时的地震模拟演练。 4.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和任务是什么?地震救灾的

20、基本策略包括: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地震救灾的任务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防止续发性灾害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地震救灾的内容包括:对被埋压伤员和处在火、毒气等危险现场的遇难者抢救与救护,尽快使更多的蒙难者脱险;对危重伤员采取救治措施,减少伤残与死亡;对处在危险房屋内的群众进行疏散、安置、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吃、喝、穿、住等紧急生活问题;紧急抢修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对于可能造成灾害的危险因素和险情要加强监视、控制和排除;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21、;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5.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抗震救灾的原则又有 哪些?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加强地震预防和工程地震研究,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提高预报水平,减轻地震灾害,发挥地震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 抗震救灾的原则:(1)快速反应原则;(2)提倡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主动配合原则;(5)主动报告原则。6.地震短临预报发布后有关地区的各级政府要采取 哪些紧急措施?(1)准备好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和物资; (2)大力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办法; (3

22、)安排好危险地带或危险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撤离; (4)建立报警系统和实施通讯保障; (5)加强交通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所要采取的这些措施,每一个公民都应有所了解,以便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努力减轻地震灾害。与救助相结合”。 政府重视、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多路探索,群防群测,专群结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的要点。 3.三大体系建设组成了人类对付地震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部门首先要做好地震的监测预报。这个做好,不是说大部分或者是百分之百地作出准确的地震预报,

23、而是充分运用现有条件,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监测预报的水平。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和前提。 第二道防线是震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在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的条件下,必须有对付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的措施,并作为经常性防范措施。这是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个方面。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设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对重大建筑物、构筑物、开发区建设要在立项前依法进行充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工程的选址和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一般工民建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施工,确保在6级左右地震条件下的安全。 对国

24、家划定监视防御区的老旧楼房,特别是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抗震性能的鉴定,不合格和不安全的要进行加固改造,使其能够具备法定的抗震能力。 各类建筑物只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加固改造,就可以达到小震可修、中震不坏、大震不倒的基本安全效果。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则是除专业部门的地震监测和工程建设以外的一些政府和社会防御措施。主要是震害预防和应急对策。这是防震减灾法赋予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地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各级组织、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等。 第三道防线是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通过前两道防线,仍然不可能解决防震减灾中的一切问题,而地震的发生又是短暂的几秒、十几秒时

25、间。如果地震发生在夜晚,居室里的人又很多,加上停电停水、通讯中断等许多不利因素,紧急救援问题是必须采取的第三道防线。 世界上许多震例证明,紧急救援是否行动迅速,救援机械工具是否助效,是评价政府救助工作的标准。紧急救援要获得社会的基本满意度,要靠预案准备的充分,要靠临阵决策指挥的正确,要靠各种队伍的共同协作,要靠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武装,更要靠平时的地震模拟演练。 4.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和任务是什么?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包括: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地震救灾的任务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防止续发性灾害

26、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地震救灾的内容包括:对被埋压伤员和处在火、毒气等危险现场的遇难者抢救与救护,尽快使更多的蒙难者脱险;对危重伤员采取救治措施,减少伤残与死亡;对处在危险房屋内的群众进行疏散、安置、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吃、喝、穿、住等紧急生活问题;紧急抢修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对于可能造成灾害的危险因素和险情要加强监视、控制和排除;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5.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抗震救灾的原则又有 哪些?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加强地震预防和工

27、程地震研究,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提高预报水平,减轻地震灾害,发挥地震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 抗震救灾的原则:(1)快速反应原则;(2)提倡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主动配合原则;(5)主动报告原则。6.地震短临预报发布后有关地区的各级政府要采取 哪些紧急措施?(1)准备好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和物资; (2)大力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办法; (3)安排好危险地带或危险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撤离; (4)建立报警系统和实施通讯保障; (5)加强交通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所要采取

28、的这些措施,每一个公民都应有所了解,以便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努力减轻地震灾害。 编辑本段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平时的准备工作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 (1)家庭的安全措施 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

29、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 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 (2)紧急备用品的准备 饮用水; 食品、婴儿奶粉; 急救医药品; 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现金、贵重品; 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 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 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 家庭成员的分工; 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 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 用火器具等的检查; 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4)建立平时邻里互助的协作制度 发生大地震后,

30、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 平时邻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抓住时机,科学避震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预警现

31、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具、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