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2 ,大小:93.34KB ,
资源ID:448739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873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地理下册 全册精品教案 粤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地理下册 全册精品教案 粤教版.docx

1、八年级地理下册 全册精品教案 粤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全册精品教案 粤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山地、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利用图片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教学重点:北方地区

2、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教学难点:综合、概括、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学生七嘴八舌:略讲授新课: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学生活动: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

3、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缓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以畜牧业为主。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教师总结:正是由于区域间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活动:完成书本P.3活动过渡: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师生互动: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

4、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淮河、黑龙江、松花江。3、让学生自读书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提问: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农业工业秦岭淮河以北东北三省两河、两山京津陕甘宁(苏、皖、内蒙古)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2个丘陵)平原广,耕地以是旱地为主,机械化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重要农业区:二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重要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基地、

5、辽中南工业基地过渡:同学们,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地,人类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请问,课本中的两幅图各反映的是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北平原、黄土高原。教师: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总结归纳:略提问:谁能概括出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学生回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提问: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师生互动:一起

6、阅读书本P.6活动2的案例。学生回答: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活动:完成书本P.6活动。小结: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了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教师作最后的总结)总结: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合理。板书设计: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2、地区差异黑土地东北平原:山区寒冷针叶林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一熟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缺水,水土配合不佳;两年三熟3、黄土高原特点:结构疏松,易水土流失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治理措施: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

7、化等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反思:第二节 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难点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及经济发展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1、 提问:我们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影响中,南方地区是怎样呢?有什么特征?2、 读图

8、5.8,找出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洞庭湖、鄱阳湖、江汉平原、东海、珠江3、 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4、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5、完成课本P7、活动26、对比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土壤,红土地的形成?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形成的7、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气温在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以上,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8、对农作物的影响: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9、 南方经济、人口、面积 课本P9 图5.1410、找出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省份 课本P9,(深

9、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1、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1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 、阅读“知识之窗”,完成P10活动3.13、“鱼米之乡”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14、“天府之国”指的是四川盆地15、小结三、课堂练习;1、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可以( )A、一年两熟到三熟 B、一年三熟 c、一年一熟 D、两年三熟2、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以( ) 为主的工业基地。3、能否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便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B、便于空气流通C、便于更快散热 D、便于排泄雨水4、我国有( )个经济特区。四、作业。练习册 2、 3、 5、 6、 7、板书设计:

10、1、 位置、范围2、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3、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4、 对农作物的影响: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5、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教学反思: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习惯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法、讨论法,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秦岭

11、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 从图5.20、 5.21 中或利用已学的知识找出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1) 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3)通过南北气候、降水,说说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2、 完成P11活动1依据一:(秦岭-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依据二:(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

12、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依据三:(秦岭-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秦岭-淮河以南是热带和亚热带)3、 完成P12 活动2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温度带干湿区水资源丰歉程度河流是否结冰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主食主要水果民居特点注重4、学生学习活动3 分两组讨论 “以到底南方好还是北方好”为题三、小结四、课堂练习1、某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这山脉是( )A、昆仑山 B、秦岭-淮河 C、大兴安岭 D、天山2、“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内

13、流河与外流河的分界线3、归纳五线合一是( )的分界线。 是( )的分界线。是( )的分界线。是( )的分界线。是( )的分界线。五、作业 练习册 2、 3、 6、 7、 8、板书设计:一、秦岭与淮河的位置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三、五线合一教学反思:第四节 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

14、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重点: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难点:如何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学习了四大区域中的南方和北方,今天我们学习西北地区二、新课教学1、 从纬度位置看,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部的边缘,属内陆地区,越往西距海越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读地图册降水量的发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2、 在图5.22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

15、、吐鲁番盆地、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说明本区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以高原、山地为主 )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3、 对照图5.22,在图5.24中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概括为:( 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 完成P14活动第二题5、 在图5.22找出塔里木河。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强烈。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6

16、、 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7、 那西部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还可适当发展一些农业8、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引黄河水、长江水,因而成为“塞外江南”的是宁夏平原9、 介绍坎儿井原理(课本图5.30 5.31 )10、 完成P16活动1. 2 题。1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发布图,请完成书本P17活动1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利用本区资源和特有的地理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相关工业,交通运输条件也等到了较大的改善。12、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

17、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所以,在资源开发中必须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 )13、 了解历史古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并完成书本P17活动2 板书:生态环境脆弱教学反思:第五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图确定青藏地区的范围、位置特点,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思维能力;能根据自然特征,结合地图说出该地区种植业、畜牧业、人口、交通等的分布特征;能说出该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简单分析原因;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和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读图活动认识本区地势的主要特征,继而简介了地势高这一主导因素对气候

18、、太阳辐射、地表形态、河流、植被及生产方式的影响,同是还以“图片+说明”的方式联系介绍了上述各方面的特色景观和开发建设情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投身西部建设的热情。教学重点 分析青藏地区以“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教学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二)、复习导入新课1、根据什么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单元?2、北方地区被称为“ ”和“ ”。农作物熟制为一年 或 。地形以 为主。3、南方地区主要指我国 以南, 以东的区域,地形以 为主,农作物熟制为 或 。4、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以

19、概括为 5、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 地区。(三)、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通过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1821页,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完成任务)1、读图说说青藏地区的位置。2、完成P18活动第2题。3、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 ,海拔 的大高原,有“ ”之称。4、青藏高原的“ ”和“ ”是主要的自然特征。5、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是 ,被称为“ ”。6、读图P18、 5.34,世界最高的山峰是 ,最高的山脉是 。7、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是 。8、世界最大的峡谷是 。9、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是 铁路。10、被称为“日光城”的是 。11、青藏地区常年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12、青藏地区包括 省、

20、自治区、 省的西部和 的南部。13、青藏地区的地形是以 、 为主。14、完成P21活动第1、2题。四、课堂小结:(归纳本节主要内容)五、分层练习:(小黑板)让学生通过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六、作业:达标检测教学反思: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第一节 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认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环境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东北冷湿气候的原因、东北的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书本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地

21、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习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问题,资源枯竭产业转型问题,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问题,渗透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将来会越来越多地面临和解决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探究,为承担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做好准备。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东北农业发展基本概况,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及工业情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提问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同学们,知道哪里的“二人转”最出名?学生 东北。教师 对了,近

22、几年,因为赵本山的出名,小沈阳的火爆,几乎地球人都知道了“二人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了解东北。讲授新课教师 人人都说,去东北就一定要看“二人转”。同学们,那你知道东北在哪里呢?学生 在我国的东北部。展示中国地图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北”的位置和大致范围。师生小结 东北位于我国东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通常被人们称为“东北三省”。展示东北雪原、树挂、雾淞等景观图片 让学生观看东北严冬的雪景,感受东北寒冷的气候环境。教师 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千里冰峰,万里雪飘。结合课本P.24案例,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学生回答:略。教师 对了,因为东北地

23、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最高,所以气候寒冷。气候寒冷,进一步会导致东北形成怎样的地一环境呢?请大家结合课本P.25图文资料谈一谈。学生 略师生总结 因为东北平平原所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少,所以形成冷而湿的自然环境。提问 这种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什么影响呢?下列说法合理吗?学生活动 讨论课本P.25活动第2、3题。师生小结 冷湿的地理环境不仅影响东北人们的生产,而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人们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发展本地有特色的经济收入。过渡 同学们,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吗?伴随着这首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的农业发展吧。(采用歌曲松花江上

24、,感性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指导学生读图6.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分布图”,再一次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提问 为什么说我国东北的林海是一座森林宝库?(由学生根据资料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小结 东北的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宝库,这里的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避免水土流失,改善气候环境。因此,保护森林资源也就是保护环境。我国是森林比较少的国家,国家已经明确规定禁止砍伐森林,原来林场的伐木工人的工作全部由伐木改为植树造林。(培养学生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东北林区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中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介绍东北

25、的“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人,让学生了解这个常识。承转 东北地区不仅有莽莽群山、林海雪原,还有千里沃野,这就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土地辽阔,土质肥沃,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是生产粮食的好地方,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所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大,不令满足当地需要,而且能大量运往祖国各地。提问 那么东北平原主要有哪些农产品呢?学生 玉米、春小麦、水稻、大豆、甜菜等。教师 东北的农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50年来,一批批志愿者从全国各地来到东北开荒种地,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但长期的开垦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照此下去,“北大仓”是否又会变成“北大荒”呢?活动 教师

26、带领学生认识“三江平原的变迁”,以引导学生对湿地开发和保护问题的思考,树立保护物种多样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观念。【第2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东北大地的知识并熟悉东北地区的地图。提问 同学们说一说东北主要有什么山脉?东北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东北有哪些丰富的土地资源?今天我们学习东北的第二课时。教师 同学们,知道吗?在东北地区除了有许多森林资源之外,地下还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讲授新课】提问 看一看这里都有些什么?你可以依据所看的地图告诉大家这些宝贝在什么地方吗?指导学生读图6.14“东北主要矿产资源与工业城市分页图”,找出本地主要的矿产以及它们所分页的地方。学生活动 阅读书本

27、P.31,结合收集资料,完成书本活动第13题。学生回答 煤炭、铁矿、石油等。煤炭,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抚顺、本溪、黑龙江的鸡西、鹤岗;铁矿,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本溪;石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庆油田、吉林松原油田、辽宁辽河油田。提问 那么,在这里进行哪些工业生产最方便、最好呢?同学们对照地图看一看自己的推断对不对?学生 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师生小结 东北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建设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它利用本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逐步形成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传统工业基地,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问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本地主要的工

28、业中心和主要的生产部门。转承 任何工业的生产活动都要依据实地的资源情况进行,这叫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结果。由于部分自然资源在开采过程中走向枯竭、产业结构老化等原因,东北近年来经济地位在全国相对下降,国有企业开工不足,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东北的工业迫切需要改革。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活动 多媒体展示课本P.33图6.19“德国鲁尔工业区”、P.34图6.21“辽中南工业区”,让学生结合书本P.33案例,仔细观察、查找、分析、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巡回指导。1.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发展传统工业的条件有哪些方面相似?哪些方面不同?2.说说东北的传统工业改造及发展可从中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3.请你为振兴东北出谋划策。提问,学生小组代表上前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为振兴东北,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xx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战略任务。东北各省针对各自的优势和问题,正在进行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等方面的改革与尝试。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还需要着眼于加快科技创新和进步,发挥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