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8.96KB ,
资源ID:44863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863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水产良种选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水产良种选育.docx

1、水产良种选育水产良种选育(一)目的意义世界食物安全保障是各国最关注的头等大事。世界人口每年以8700万的速度增加,而耕地从1961年的人均6.6亩降至目前的3.9亩,到2050年将降至2.25亩,土地出现严重短缺局面。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大约占世界人口的22%,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6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仅有16.5亿亩,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按可利用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我国不足世界平均量的,且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40%耕地退化,耕地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为6.435亿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9%,受污染的耕地有1.5亿亩。我国现有粮食的需求量在5亿吨左右,到2030年的需求量将是6

2、.5亿吨,因此,在今后1520年内需要粮食增产1亿吨以上。如何解决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的食物安全保障,各国认识到必须努力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业。在发展农业中最重要的是抓良种,抓住了优良品种就抓住了增产的1/3,也就抓住科技对农业贡献率的1/3。因此,抓农业必须抓品种,抓“种子工程”,其核心是选育优良品种,这样就抓住了关键中的关键。回顾世界和我国农业的发展,每次农业科技革命,无不与育种研究的重大突破有密切关系。世界第一次农业革命是在20世纪中叶,60年代国际小麦玉米中心育成的第一批墨西哥半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IRS”超级水稻,我国则育成了第一个双季早熟

3、矮秆品种“矮脚南特”和三系配套杂交水稻以及一批高产杂交高粱、杂交玉米等,从而使世界和我国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缓解了世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建国40多年来,粮食作物品种已更换次,每更换一次品种就提高单产10%30%,其中杂交玉米的育成,单产由90多公斤提高到350公斤。水稻品种三次大的更换更是成效突出,取得了单产水平的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50年代中后期,通过推广地方优良品种把单产提高到130180公斤;第二次是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由于上述矮秆稻的育成和推广种植,使水稻单产一下飞跃至200280公斤;第三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突破与推广又将平均单产提高到300360公斤,平均

4、增产20%以上,并出现了一大批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大面积高产示范田。鱼、虾类是解决人类食物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供给人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优质蛋白源。水产业的发展和水产品产量的增长与农业一样,也依靠良种。回顾我国水产业发展历史,唐代以前养鲤为主,唐以后由于“四大家鱼”的养殖使我国的池塘养殖发生了质的飞跃,池塘由单养走向充分利用水体自然资源(浮游生物、水草和底栖生物)的立体养殖,单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至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世纪60年代“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打破了依靠捞天然鱼苗的局面,池塘养殖品种也由养殖“四大家鱼”和鲤、鲫鱼,增加了新的养殖品种,池塘单产由

5、过去的150200公斤增加到250300公斤;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进入了鱼类育种新阶段,全国组织了40多个鱼类杂交组合,探索了鱼类杂交优势利用和新种质的培育,其中鲤鱼的种内杂交和新品种的选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一些鲤鱼杂交组合如兴国红鲤与散鳞镜鲤的杂种F1(丰鲤)、荷包红鲤与元江鲤的杂种F1(荷元鲤)、荷包红鲤与湘江野鲤的杂种F1(岳鲤)、散鳞镜鲤与鲤、鲫移核鱼的杂种F1(颖鲤)、荷元鲤F1与散鳞镜鲤的三杂交鲤等,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一般可增产10%30%;同时,采用常规育种与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育成了二个鲤鱼新品种建鲤和松浦鲤,其增产效果在30%以上。建国后,我国从国外先后引进了鳞鲤

6、、镜鲤(包括德国镜鲤)、虹鳟、罗非鱼、胡子鲶、斑点叉尾、欧洲六须鲶、大眼鲈、加州鲈、条纹鲈、美国胭脂鱼等10几个品种;同时由我国自然水域中开发养殖了东北银鲫、团头鲂、彭泽鲫、鳜鱼、乌鳢、甲鱼、河蟹、青虾、对虾、扇贝、牡蛎等野生种。由于国内外品种的引进、开发、培育和推广,结合人工繁殖、机械增氧技术、颗粒饲料的应用和驯化养鱼等新技术的创新和使用,使我国池塘养殖的单产由250300公斤,飞跃到500公斤、750公斤,最高达到2 5003 500公斤,继续领先于世界养殖的单产水平。世界水产业的发展,与中国一样也是以良种选育的突破性成果而获得发展和提高。回顾世界渔业的发展史,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影响最大的是

7、鲤鱼、虹鳟、罗非鱼、扇贝、牡蛎、对虾、海带等种类的开发和新品种的选育。20世纪初,从欧洲野鲤鳞被基因发生突变的四种镜鲤型鲤鱼中,育成了“加里兹”镜鲤和闻名世界的高产乌克兰镜鲤和乌克兰鳞鲤,从而推动了欧洲养鲤业的发展,成为欧洲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40年代至60年代,前苏联采用杂交、回交和系统选育技术,育成了抗寒能力强和生长快的罗普莎鲤,使该国的鲤鱼养殖由欧洲向北推移了10个纬度,发展到西伯利亚地区,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是对前苏联养鲤业有重大影响的突破性成果,使该国的鲤鱼育种工作产生了质的变化,以此为基础,70年代至80年代该国的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用罗普莎鲤与乌克兰鲤和当地鲤杂交,育成了适合

8、各地养殖的鲤鱼品种。60年代,该国从我国引进了“四大家鱼”中的鲢、鳙、草鱼,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繁育基地,利用其温流水进行苗种的早繁早育,使该国的池塘养殖生产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由过去传统的单养鲤鱼改变为鲢、鳙、草鱼和鲤鱼混养,亩单产由过去的1001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鲑、鳟鱼类是欧、美国家的重要养殖鱼类。虹鳟原产在美国山麓的溪流中,后引入池塘养殖,并移植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海、淡水都可养殖的重要鱼类。美国的道纳尔逊氏,从1949年起,对野生虹鳟进行了23年的系统选育,育成了生长快、早产、怀卵量大的“超级虹鳟”,对世界水产养殖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推动了虹鳟的养殖生产,

9、使世界虹鳟养殖产量增长了两倍,达到年产50万吨以上。90年代以来,欧洲和南美一些国家,如挪威和智利,根据本国的自然条件选育海水养殖良种大西洋鲑,使这两个国家养殖该鱼的产量由80年代中期的2.7万吨/年,1994年增加到30万吨,增加了11倍。几种大麻哈鱼的放牧成功,到80年代末,这些鱼类已成为欧、美、前苏联、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养殖生产中的支柱产业,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并预计未来水产品的33%将来自海洋牧场。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后来发现该鱼属内存在两种性别决定机制,它们之间杂交可产生95%100%的雄性后代,而雄鱼的生长要比雌鱼快30%左右,这一研究成果,加上其繁殖力强,使该鱼很快成为世界性养殖

10、种类,其养殖产量已达到30万40万吨。其它,如对虾、扇贝、牡蛎、藻类等的养殖,也是以育种成果而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水产养殖的重要种类。实验动物鱼类开发和研究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鱼类作为低等脊椎动物的代表,因其终生生活在水中,绝大部分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材料易得等特点,是毒性试验、水污染监测、发育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等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鱼类实验动物的开发和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材料,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成果的确立和水平。另一方面,鱼类实验动物方面的发展,又会将课题研究领入新的境地,甚至使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推动和发展实验动物,包括鱼类实验动物的研究是生命科

11、学研究领域重要工作之一。由上可见,水产良种选育的突破性成果,是促进世界水产养殖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研究现状世界水产业的发展,无不与良种选育技术的突破而获得发展和提高。水产良种选育包括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引种驯化和生物技术育种等。选择育种,鱼类最见成效,世界各国先后育成了散鳞镜鲤、德国镜鲤、兴国红鲤、荷包红鲤、彭泽鲫、虹鳟和鲑鳟鱼类等一些品种。兴国红鲤和荷包红鲤是我国民间选育的,建国后经6代提纯复壮,育成了两个池塘养殖品种;70年代后,作为杂交亲鱼培育了五六个杂交种,推动了我国鲤鱼选育种的发展。散鳞镜鲤是由欧洲野鲤中选育出来的,欧洲野鲤的鳞被基因中存在散鳞基因

12、。德国镜鲤是散鳞镜鲤的变种,后育成高度驯化和生长快的养殖品种,是德国等欧洲国家池塘的主养品种。罗非鱼的选育种工作,从1988年开始选育到1995年,其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虹鳟原产于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山涧溪流,1874年,移入美国的池塘养殖,后移植世界各国,成为世界池塘和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野生虹鳟产卵晚、怀卵量少和生长不快,美国、日本等国,从20世纪初就对其进行选育种,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选育最成功的还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道纳尔逊育成的“超级虹鳟”,选育从1949年开始,他从每代繁殖的群体中选择产卵早,怀卵量多和生长快的个体留种,经23年育成了产卵期由选择前的二三月提早到上年的11月,2龄鱼的产卵量

13、比选择前增加4倍,1龄鱼的体重比选择前增加1倍。这是由野生种育成家养品种的典范,对世界水产养殖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回归鱼类的选育,道纳尔逊从1965年至1974年,采用在温水中强化培育银大麻哈鱼苗,使通常1龄鱼平均体长6.79厘米、平均体重4.14克的鱼平均体重达到15.8克,然后将其放流,这鱼放流后一年内就可回归,回归率从原来的0.3%提高到6.0%,体重2公斤以上。对大鳞大麻哈鱼,他采用按年龄组选择回归亲鱼,雌鱼选个体大、体型体色好、无病的个体,雄鱼挑选个体大、体长和体重比率理想的个体,由它们繁殖的后代分别孵化并挑选最好的个体进行标志放流,经20年的选育,该成鱼的回归时间从9月末推迟到10月

14、末,幼鱼的生长加快了,3龄鱼的平均产卵量从1960年的3 800粒提高到1969年的5 400粒左右。鱼类抗病品种选育,1950年美国对不同州立孵化埸分离饲养8年以上的11个不同品系美洲红点鲑幼鱼,将它们饲养在放置疖疮菌和溃疡菌的环境中,结果发现它们对两种菌感染率差异很大,饲养11个月后,其中有9个品系感染发病死亡,死亡率为74%100%,一个品系死亡率为24%,一个品系只有5%,显示该品系对两种菌有较强的抵抗力;他们认为,抗病力有遗传因素,选择是有效的。1988年,美国开始研究和培育南美白对虾的“无特定病原虾,又称高健康对虾”,1993年选育生长快和抗逆性强的对虾新品种,目前已育出高健康对虾

15、新品系,并证明白对虾的抗病遗传力达到22,生长遗传力可达到30以上。日本培育出抗病毒出血性败血病的虹鳟品系,对真鲷进行年的人工选育,生长速度快了近一倍。此外,美国还对斑点叉尾鮰进行了头部与体长比例的选择;英国对大菱鲆和鳎,加拿大对大西洋鲑,前苏联对白鲑进行了选择育种,取得了一些成果。(1)杂交育种鲤鱼种内杂交。鲤鱼是世界性养殖鱼类,养鱼发达的国家,如前苏联、德国、匈牙利、以色列和日本都十分重视鲤鱼品种间和品系间杂交,而比较普遍采用不同地理品系间和家养系与野生种间的杂交。20世纪初,乌克兰用19世纪由波兰引进的“加里兹”镜鲤与当地品种杂交,育成了闻名世界的高产乌克兰鳞鲤和乌克兰镜鲤。前苏联,从4

16、0年代起开展了鲤抗寒品种的选育,原来他们鲤鱼养殖仅限于温暖的欧洲地区,西伯利亚等北方地区不养鲤鱼,他们用黑龙江野鲤和欧洲镜鲤杂交,杂种再与黑龙江野鲤回交,回交种再系统选育到F6、F7,育成了抗寒力强、生长快的全鳞型鲤鱼新品种,叫罗普莎鲤,从此该国的养鲤业由欧洲地区向北推进到北纬60以北(大约10个纬度)的西伯利亚地区,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同时,也加速了该国与各加盟共和国的鲤鱼杂交育种工作。先后育成了适合各地养殖的高产、抗病鲤鱼品种,如乌克兰的尼夫昌鲤、莫斯科和梁赞省的中俄罗斯鲤和波尔鲤、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斯坦鲤、白俄罗斯的依卓别林鲤(又称白俄罗斯鲤)、西伯利亚的萨尔波扬鲤和北高加索的克拉斯诺达

17、尔鲤等。尼夫昌鲤是由罗普莎与乌克兰鳞鲤杂交,杂种再与乌克兰鲤两次回交选育而成的,它具有乌克兰鲤生长快和罗普莎鲤生活力强的双重特性。中俄罗斯鲤是60年代育成的,它由4个不同鲤鱼品种杂交后,再综合选择育成的,具有生长快和生命力强的特点,适应俄罗斯中部气候条件。波尔鲤是1949年在“波尔”渔场开始选育,是用当地鲤与乌克兰镜鲤、黑龙江野鲤杂交后,再对杂种进行选择育种,育成的生长快、繁殖力高的品种,该品种已作为商品鱼养殖对象。克拉斯诺达尔鲤是用3个育种分群当地镜鲤、罗普莎鲤(全鳞)和乌克兰罗普莎杂种群(全鳞)在抗赤斑病上进行的平行选育(68代)而成的对该地区危害极大的赤斑病有较强的抵抗力的品种,其患病死

18、亡率要比一般品种降低20%40%。白俄罗斯鲤,从40年代开始,选育到第4和第5代时,在池塘生长良好,是一个有养殖前途的品种,但对该地区流行的鱼鳔感染病很敏感,目前还在进行抗逆性选育。萨尔波扬鲤是罗普莎鲤在西伯利亚养殖后,发现其繁殖力低,于是与当地非品种鲤和白俄罗斯鲤进行了杂交选育,它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生长快和高的繁殖力,适应西伯利亚的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的气候条件,它的繁殖力比亲本提高5倍,自然越冬成活率达到70%90%,可连续忍受5天3毫克/升的低氧条件,能在水温1429和溶氧低于1毫克/升的池塘中产卵。萨尔波扬鲤育成后,一部分留在新西伯利亚,另一部分运往鄂木斯克州,以后逐渐形成了两

19、种类型的萨尔波场 鲤(第二型),它们彼此相近,但没有血缘关系,且保留各自的品种结构。以后又育成第三个类型萨尔波扬鲤草原型,它结合了亲本所具有的优点。前苏联对鲤鱼良种的选育有极严格的选择标准,他们规定2龄后备亲鱼的体重不得低于900克,而良种后备亲鱼不得低于1 0001 200克;选育的良种必须生理全面,发育良好,尤其注重与纯种密切相关的青春期的生长发育。他们除成功的育成许多鲤鱼品种外,还十分重视鲤鱼品种间的经济杂交(杂交一代优势利用)。他们认为:欧洲鲤与黑龙江野鲤、乌克兰理(雌)与黑龙江野鲤(雄)、乌克兰鲤与罗普莎的品种间杂交一代和罗普莎鲤不同分群间、波尔鲤两种类型间、克拉诺尔鲤三个分群间的品

20、系间杂种一代都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并将它们推向生产。日本的鲤鱼养殖历史悠久,曾对鲤鱼品种改良作了不少的工作,但以杂种优势利用为主。1905年,他们从德国引进4尾革鲤和1尾镜鲤雄鱼与日本鲤杂交,但真正的鲤鱼品种间杂交是从60年代末开始。他们首先对本国养殖的大和鲤和采自霞关湖的野鲤与从国外引进的欧洲鳞鲤、镜鲤、从台湾引进的中国大肚鲤进行生长和成活率的比较试验,结果发现欧洲镜鲤和鳞鲤生长最快。接着用大和鲤和野鲤与欧洲镜鲤、鳞鲤和中国大肚鲤进行了12个组合的品种间杂交和自交。试验发现大和鲤(雌)与欧洲镜鲤(雄)、欧洲鳞鲤(雄)、中国大肚鲤(雌)和日本野鲤(雄)、野鲤(雌)与欧洲镜鲤、大和鲤(雄)之间的

21、6个杂交组合的杂种F1都显示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杂种优势率比分别为1.58,1.51,1.47,2.00,1.72,1.67;饲料转化率都比亲本高。在6个杂交组合中,他们认为大和鲤与欧洲镜鲤的杂种F1(称大和镜鲤)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都超过亲本,当年可达到上市规格,饲料转化率分别比镜鲤和大和鲤高6.0%和9.0%,对三代虫病和水霉病有较强的抵抗力,体型为高背型。1978年,他们又进行了杂种的回交、三品种间的双杂交和四品种间的双杂交,并认为四品种间的双杂交具有育种前途,可以育成最有经济价值的养殖新品种。以色列也是养鲤国家,从70年代起,进行了鲤鱼的杂交育种工作。他们重视基础性研究,对鲤鱼不同地理品

22、种经济性状的形成和不同品种鲤鱼间杂交,杂种F1对不同饲养条件的生长表现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欧洲和亚洲养殖的鲤鱼由于地理隔离和养殖方式的不同,已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系统,它们之间的性状差异极大。中国养鱼以肥水为主,适当投喂农家饲料,因此,中国养殖的鲤鱼尚属原始的或半驯化的品种,生长慢、性成熟早、产卵量高、抗逆性强;而欧洲养殖的鲤以投喂谷物、鱼粉和大豆粉等组成的配合饲料,是已完全驯化了的品种,繁殖力、生活力和逃网能力等都低。他们认为,中国大肚鲤体质健壮,能适应东南亚传统养鱼的严酷环境,如与欧洲鲤杂交,可获得具有明显杂交优势的杂种。他们研究了中国品种、欧洲品种和杂种F1在不同饲料条件下和不同放

23、养密度下杂种F1的生长表现,结果发现在只使用家禽粪肥水条件下,亲本和杂种F1生长率低,日增重仅2.0克,但杂种F1的生长略高于中国种,欧洲种最差;在中等饵料条件下,亲本和杂种F1日增重3.23.7克,杂种生长最快,欧洲种次之,中国种最慢;在使鱼日增重达到5.1克的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杂种F1与欧洲种相似,都大大高于中国种;在放养密度低、饲料条件最好的条件下,日增重达到7.1克,欧洲种生长最好,杂种F1次之,中国种最慢。他们用二项选择方法,从欧洲镜鲤中育成了一个生长快的新品种,叫“Dor-70”品系。匈牙利是欧洲的养鲤国家之一,鲤鱼产量占总产量的80%85%,从1962年开始采用近交效应,由鲤鱼近

24、交系间杂交获得杂种优势的方法,对全国10个地方品种进行杂交育种,先对每个地方品种自交繁殖23代,对入选的雌、雄鱼个体的生产值及其重要性状进行比较测定,然后进行品系间杂交,每个杂交组用一雌、一雄交配繁殖后代,第一年单独饲养,第二年养在普通池中。对各组亲鱼和后代烙上品系号和个体号,制定了评价杂种生产能力的指标,包括卵的受精力、第一和第二年鱼的成活率、第二年鱼的增重率、饲料转换能力、含肉率和鱼肉的含脂量等。各杂交系经池塘生长对照,选出具有明显杂交优势的组合(二系),再与另一杂交系杂交,从而培育出优良二系杂种、三系杂种和四系杂种。杂种受精卵的成活率为80%95%,比近交系高30%35%,第一、第二年杂

25、种成活率比纯种高22%,生长速度比纯种高15%40%,饲料消耗减少15%30%,鱼肉含脂率降低了2%5%。我国的鲤鱼杂交育种开始较早,但取得突破,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是在70末至90年代。全国推广的杂交种有丰鲤、荷元鲤、颖鲤和三杂交鲤;地方推广的有岳鲤、芙蓉鲤等。采用杂交选育技术,从荷包红鲤与黑龙江野鲤杂种F2分离的有抗寒能力的红鲤中,经4代选育,育成了遗传稳定的荷包红鲤抗寒品系;采用常规育种与雌核发育相结合技术,育成二个鲤鱼新品种建鲤和松浦鲤,它们的增产效率都在30%以上。建鲤全国推广后,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松浦鲤,北方地区推广面积达20万亩以上,都取得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养鲤

26、业的发展。除鲤鱼外,其它水产生物品种间杂交育种的资料很少。70年代,美国曾对来自3个不同孵化场的银大麻哈鱼进行品系间杂交,结果发现,品系间异种配偶存在差异,由地理隔离的不同品系间杂交,杂种表现出杂交优势,如Green 河品系与Skykomis品系间的杂种,产量可提高30%。我国雌核发育的方正银鲫,用兴国红鲤精子受精获得的异育银鲫,由于DNA片断的作用,生长速度要比亲本快30%,该品种全国推广50万100万亩。海带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60年代通过建立自交系的方法选育出“海青号”、“海青号”等新品种,70年代通过自交和射线处理等技术培育出“860”和“1170”高碘、高产新品种,80年代又通过杂

27、交方法培育出性状更为优势的“海杂1号”新品系;同时采用单性生殖和杂交选育出“单杂2号”和“单杂10号”新品系,对推动我国的海带养殖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产生物的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种质的基础。在脊椎动物中,鱼类最易发生杂交,全世界约有212个天然杂交种,分属23个种,其中91个是鲤科之间的杂交。分布于前苏联的鲟鳇鱼类共有3个属13个种,其中就发现6个天然杂交种,3种是经常遇到的,有时杂种数量几乎占幼鱼的9%以上。鱼类远缘杂交涉及到种间、属间、亚种间、科间甚至目间的杂交。早在16世纪中叶,就有关于鱼类远缘杂交的记载。从1558年至1971年,世界上大约有56科1 080种鱼类做过杂交试验,其中大多数是

28、淡水鱼类。罗非鱼属的种间杂交。罗非鱼属约有100种,其中常见的养殖种类约有20种,主要养殖种为8种。罗非鱼属种间杂交能产生杂种优势的组合不多,目前只见台湾培育的莫桑比克罗非鱼(雌)与尼罗罗非雌(雄)的杂种F1(称福寿鱼)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它比亲雌鱼快一倍,比雄鱼快50%,在台湾省饲养150180天,体重可达0.61公斤,池塘每平方米产量1.52.0公斤,流水池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520公斤。罗非鱼属种间杂交主要是利用它能产生100%或95%的雄性后代,由于雄鱼生长速度要比雌鱼快30%,一个生长季节体重可达0.30.35公斤,因此,极有生产应用价值。罗非鱼属间杂交产生全雄性后代是由于该属内同时存

29、在XX-XY型与ZW-ZZ型两种性别决定机制,这两种性别杂交就产生全雄性后代。鲑鳟鱼类的杂交。从1881年至今,美国和日本共做了62个种间和属间杂交,其中有9个组合的杂种有杂交优势,对疖疮病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稚鱼期后的成活率比亲本高,生长比双亲快或介于双亲中间,其它组合没有杂种优势或后代成活率低。前苏联做了56个属间杂交,发现有26个组合能得到生活力正常的幼鱼;21个组合表现出发育障碍,个别情况下能得到正常鱼苗;其它9个组合没有得到杂种。鲑鳟鱼类的属内杂交,杂种大多是能活的,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美洲红点鲑生长快,但易患疖疮病,而北极红点鲑生长慢不患此病,两者杂交能产生能育的杂种,生长速度介于

30、双亲之间,有抗疖疮病能力,成活率高于美洲红点鲑。美国大湖的湖红点鲑易受七鳃鳗伤害死亡,于是用美洲红点鲑(雄)与湖红点鲑(雌)杂交,杂种不受七鳃鳗的伤害,成功的替代了湖红点鲑。日本用红尾大麻哈鱼和孟苏大麻哈鱼杂交,杂种对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症(IPN)和传染性肝脏坏死症(IHZ)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鲑鳟鱼类的属间杂交,除少数组合如鲑与北极红点鲑杂交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都好外,大多数组合杂种生活力低或不育。鲟科类属间杂交。1870年,俄国首先进行了闪光鲟和小体鲟的杂交,获得了杂交种的受精卵。1949年,又进行了种间和属间几个组合的杂交,获得了杂种一代,以后又获得杂种二代和回交种、三杂交种和复合杂交种鱼,

31、观察到杂种鱼中有完全能育的或可孕性有一定障碍,其中一部分可育。鲟科鱼类杂种高度能育性的生物学特性,为杂种成为商品鱼,甚至提供鱼卵成为可能,因此,受到了重视。在鲟科鱼类的杂交中,以欧洲鳇(雌)和小体鲟(雄)的属间杂交组,最有养殖应用前景。欧洲鳇生活在海里,生长快,个体大,洄游性;而小体鲟生活在淡水,性成熟早,个体小,它们的杂种兼有欧洲鳇生长快和小体鲟能在淡水中生活,可在池塘中养殖。杂种雌、雄鱼都可育,雄鱼4龄性成熟,雌鱼6龄性成熟。对杂种可采用剖腹取卵技术,伤口缝合恢复后第三年又可性成熟,他们已成功的对一尾鱼取卵3次,这给杂种的“鱼籽酱”生产应用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前景。鲤科鱼类的远缘杂交。鲤科鱼类

32、有1 500余种,分属10个亚科,112个属,418个种和亚种。从20世纪初就进行鲤、鲫鱼的杂交。从50年代起至今,我国、日本和前苏联已做了约30种鱼类,40余个杂交组合。鲤科鱼类由于栖息条件不同,长期的地理隔离,使个体生长发育等差异很大,造成了不同杂交组合杂种成活率、可育性和经济性状等极不相同。所做的杂交组合中,种间杂交都可得到成活的杂种,而且都可育,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大鳞白鲢(雌)和白鲢(雄)的杂交,杂种有生长优势,在鱼种阶段比鲢增重63%,雌、雄鱼都可育。鲤(雌)和柏氏鲤(雄)的杂种,杂种发育正常,起捕率比一般鲤鱼高,接近父本。细鳞斜颌鲴和黄尾密鲴的杂种和回交种都表现一定的杂交优势。属间杂交,都可以得到杂种,但杂种的成活率和可育性比较复杂,杂种成活率很低,一些杂种雌、雄两性可育,一些则一方可育或部分可育,生长等经济性状,介于双亲之间。如长春鳊和团头鲂的杂交,杂种在生长上有明显的优势,可用于生产。鲮和湘华鲮的杂交,杂种对低温的抵抗力有一定提高,比鲮鱼的致死温度要低1。前苏联从鲤鲫杂种中得到了一个雌核发育的杂交种,与鲤鱼或鲫鱼回交可得到三倍体后代,与鲤鱼回交的三倍体子代,生长比鲫鱼快,与鲤鱼相似。亚种间杂交,杂交结果比属间杂交更为复杂,其中一些组合获得杂种,但杂种是不育的;而多数组合,杂种无生命力,不能得到杂种。其他鱼类的杂交。美国在60年代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