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87.76KB ,
资源ID:44812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812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填空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填空题.docx

1、教育学填空题教育学填空题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P12.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P1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P15.正规教育的标志是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P26.教育制度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P27.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P38.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制度化教育对社会的影响。P39.非制度化教育相对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好重要的是教育理念。P310.伊里奇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P311.二

2、战后,综合中学比例增加,出现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P412.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夏代。P513.古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文土学校。P714.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P1015.教育的自由化是教育民主化的追求。P1016.教育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P1117.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P1118.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P1119.孔子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其教书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P112

3、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P1121.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P1222.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P1223.战国后期,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P1224.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P1225.苏格拉底以其问答法著名。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和助产术。P1326.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P1427.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P142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P1529.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

4、的“泛智教育”,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来的。P1530.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尤其强调教育的自然性。P1531.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爱弥尔。P1532.“白板说”是由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P1633.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P1734.赫尔巴特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形成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它具体表现为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P1735.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P1836.杜威与他的民主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在做中学” P1837.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对我国的教育理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P193

5、8.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域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P2450.网络教育一方面是指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另一方面是指在网上构建“网络学校”。P345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P3852.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又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P39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学校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P3954.学校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由四种基本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P394055.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

6、一体。P4056.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P445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孟子。P4458.我国古代恶性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该观点属于外铄论。P451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P4814.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特点。P4815.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P5216.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P5517.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P5618.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

7、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P5619.少年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P56。20.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P6021.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待。P6222.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P652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P652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P6625.素质教育是促进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P6726.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P7027.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8、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P7028.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P7529.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违反规定造成的后果学生自负。P773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P7931.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统称为教师的人格特征。P8332.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P833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P8334.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

9、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P843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P8436.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P8537.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P873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P8739.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P8840.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P8841.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P884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P8843.从课

10、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P8844.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P8845.1933年,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1996年,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次;1999年,第三次全国工作会议上决定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P9046.学校课程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P9147.制约课程的三大要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P9148.地方课程既

11、可以安排必修课,也可以开设选修课。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P9149.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P9350.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来源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P945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P955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P9653.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P9954.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构成。P9955.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56.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制

12、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P10057.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各个学科均有相应的教科书。5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P10059.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P10210360. 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个方面: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P10361.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P10362.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P1036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

13、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和CIPP评价模式。其中,目标评价模式提出者是泰勒,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提出者是斯克里文。P10510664. 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P10665.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P10866.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P10867.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的,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P11068.教育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P11069. “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P11070.基

14、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P11071.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惟力和想象力,其中思惟力是核心。P11172.教育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P1137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P11574.学习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P11575.教育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P11776.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过程),它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理解教材可以有两种思惟途径:一是从具体形象思惟向抽象

15、逻辑思惟过渡,二是从已知到未知。P11977.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P12178.直观教具可分两类: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P12279.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要求,符合的教学原则是:巩固性原则。P12480.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惟能力。81.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82.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83.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84.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

16、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85.讲授法可分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P12786.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87.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1.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2.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3.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P1304.教学进度计划包

17、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P1315.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6.课的类型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传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综合课。另一种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7.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等。P1338.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P1349.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10.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18、,供答型又分为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P13611.陈述式试题编制得好,往往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12.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13.教学目标,有教学内容的目标,有心理操作和发展的目标。14.测验质量的指标主要有: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P1371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之为效度。P13716.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之为信度。P13717.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18.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

19、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制和道尔顿制。P13819.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P13920.班级授课制始于17世纪初,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到19世纪中叶已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2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P13922.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23.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24.分组教学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P14025.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比班级上课跟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2

20、6.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27.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P14214328.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29.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和综合型策略。P14314530. 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30.内容策略包括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1.狭义的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P1462.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P1463.制定

21、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4.德育所要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道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P150151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P1527.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8.德育过程的结构通常由教育者、

22、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P1539.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1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P15411.德育的知、性、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P15512.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P15613.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P15714.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育是德育的基本途径。P15815.我国德育的途径有:政治课

23、与其它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16.我国教育的基本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17.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18.运用锻炼法应注意: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19.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20.表扬一般可分为赞许和表扬两种方式。奖励包括: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21.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式。P1622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24、P16323.体谅模式是由英国教育家麦克费尔与他的同事创立的,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由美国的班杜创立的。24.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25.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1.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P1723.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P1734.班级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5.班级管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6.班级管理的常用模式有:常

25、规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和目标管理模式。P1767.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8.实施班级民主管理要做好两方面工作: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和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9.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10.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1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12.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13.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14.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P1821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P18316.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主要运用两种领导方式:“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17.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P18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