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6.88KB ,
资源ID:44749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749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案 青岛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案 青岛版.docx

1、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案 青岛版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案 青岛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

2、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师生合作,探索加法结合律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 课件展示情境录像:请你们仔细观察,从中,你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1.黄河上游长3472千米,中游长1206千米,下游长786千米;2.黄河上游流域面积是39万平方千米,中游是

3、34万平方千米,下游是2万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了解黄河的发源地、上游、中游、下游以及入海口的情况,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到黄河上中下游的分布以及相关的数据信息,为下一步的问题的提出指名了方向。(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相应的信息解决在练习本上。(4)汇报:问题一: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学生在列式解答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39342和34239(3934)2和39(342)问题二:黄河全长多少千米?学生可能出的情况:3472+1206+786和1206+786+3

4、472(3472+1206)+786和3472+(1206+786)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谈话: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符合这些规律呢?下面请大家用“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屏幕出示:思考讨论。(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试着举例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3)你们的发现一样吗?(4)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将学生的举例用实物投影展示)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你能试着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这条规律吗?板书:(a+b)+c=a+(b+c) 师指出这条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设计意图验证规律的设计,是在学生通过分析基本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动手实践验证,明确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归纳总结做好铺垫。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解决两个问题发现并归纳出了加法结和律。二、学法迁移,探索加法交换律。 那么,加法运算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想不想知道?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 1游戏:找朋友。 (1)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算式卡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想一想,算一算,它应该是屏幕上哪个算式的好朋友?为什么?设计意图游戏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适当调节学生紧张的情绪,同时也为学生的独立探索创

6、设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揭示规律、理解规律。(2)同学们真棒,很快就为自己的算式找到了合适的朋友,还有谁的算式没有找到朋友?你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方法给他介绍一个合适的好朋友吗?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们是一对算式好朋友呢?(因为它们的得数相同)(3)观察比较:请同学们再仔细这几组等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得到的和是一样的,只是加数的位置变了。)这是加法的另一个规律-加法交换律。(板书)(4)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出这个运算律吗?(abba ) 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的时候)谁能结合这个字母算式在说说什么是加法

7、交换律?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并认识了两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ab)ca(bc)和加法交换律abba。那么,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计算当中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好吗?2试一试:282+67+33 126+235+174订正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那种计算方法更好,为什么?在计算得过程中,你都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运用的目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正确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设计意图试一试的设计,首先激起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课件)同学们真棒,在计算得过程中不仅探索发现了加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

8、这些运算律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计算第三道题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比较哪个计算简便?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 2自主练习第2题。说说下面的等式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3看谁算的对又快:382+28+72 427+403+397 270+560+730 。 4要使计算简便,方框中的数可以是那些?为什么?23+89+( ) ()44()32四、评价鼓励,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回去后动脑筋想一想,加法中有运算律,减法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运算律呢?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发现规律的方法探究减法运算中的运算律?设计意

9、图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学会借助知识延伸学习新知识,因为加法和减法联系密切所以学生由加法运算律自然联想到减法可能有运算律,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猜想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课后反思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是青岛版数学课本第八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的学习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联系-举例验证-揭示规律-拓展应用的思路,逐步学会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能用学到的本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真实情境串联始终。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索学习。通过对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分析了解,首先让学生亲切的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

10、生活的道理。教学中,通过真实数据的展示,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与数学学习融为了一体,既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大胆放手、探究实践。教学时,我大胆放手,运用游戏的方式,通过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思路、理解算法。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游戏的过程,学生通过为手中的算式卡片找朋友的直观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仅仅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只停留在直观操作阶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再通过交流找朋友的方法、步骤的分析,加强了学生的合作讨论,促进动口表达是

11、至关重要的,让学生说想法,说做法,把自己在操作中所感、所得、所疑说出来。通过语言的内化和输出,完成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三、大胆尝试,体验成功第三部分试一试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了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因起学生的疑问:“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树立起学生大胆尝试的决心,激起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兴趣,再通过实际的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四、巧留悬念,激发探索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了哪些收获?课后开动动脑筋仔细想一想,加法中有运算律,减法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运算

12、律呢?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发现规律的方法探究减法运算中的运算律?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学会借助知识延伸学习新知识,因为加法和减法联系密切所以学生由加法运算律自然联想到减法可能有运算律,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猜想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为下一次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当然,这节课当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再细心琢磨,用心经营,以待能够更好地诠释教材,实现课堂学习的最优化!(教学设计:刘艳)第2课时一、回顾复习1.口算。54+67 38+75 76-48 94-56指名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2.看谁算得对又快。273+356+327 456+284+116谁能说说计算

13、时是怎样想的?都运用了什么方法?谁能说说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设计意图回顾复习的设计,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已有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口算过程的回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为下一步学会借助知识延伸探索新知识做好了铺垫。这是我们上节课探索发现的加法中的运算律,那么减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中的运算律。(出示课题)二、情境激趣,探究规律: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又要开始举行了,看,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电脑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以课件出示:一班不

14、参加活动的男生有多少人?二班不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你们会列算式吗?(1)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然后再计算填空:50-20-10 50-(20+10) 60-24-16 60-(24+16)填完后可以先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学生探究情况。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可以填等于号?(2)再观察、比较、发现规律。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等号两边算式的数相同,而且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只是等式左边是连续减去两个数,等式右边是减去这两个数的和。)那么,这会不会是个规律?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学生同位合作举例验证可能出现

15、的规律。你是怎样验证的?(学生自由列举验证的实例,让全体学生评价)通过验证,看来,这是个规律。你能用语言概括一下吗?(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abc = a - ( b + c )同位结合字母算式再互相说说发现的规律。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是引用了上次课学习探索的方法,学生有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经验,再通过适当的观察比较验证,很自然的就会发现减法中的规律,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为学生今后良好观察发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3)试一试:你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下面的题目吗?478-234-166 548-321-79 768-4

16、32-157 867-405 谁愿意说说自己解答的方法和理由。第三小题与前两题有什么不同?(减去两个数的和,计算并不简单)指出:不是所有的计算都有简便的计算方法,规律的使用要有一定的选择性。最后一道867-405,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得出:从一个数里减去另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连续一个整百数和一个一位数,计算简便。如果减去的是398呢?(867-398)可以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先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把398看作400,先从867中减去400得467,再给467加上2得469。为什么要加上2而不是减去2呢?(把398看作400,比原来多看了2个,所以

17、应该再加上2。)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首先巩固练习了刚刚发现的减法中的规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再通过第三小题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使用发现的规律让计算简便,而要根据题目的不同有选择性的灵活使用。第四小题的计算,使学生再次发现计算中的方法的灵活使用,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计算中,存在着很多有规律的知识,只要你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够探索并运用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试一试。三、巩固应用。1.想一想,填一填172-17-83=172-( + ) 748-( )-246=( )-(354+246)564-209=5

18、64-( )-( ) 825-( )=()-500-72.仔细观察, 里应该填、,为什么?73-56+12 73-(56+12) 704-350-50 704-(350+50)395-(72+95) 395-72-95 144-98-56 144-(98-56)3.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对又快?282+47+153+18 895-103 398-(76+98) 134-87+664.下面竖式中的字母a、b、c、d各代表什么数字? A b c d 9 d c b aa=( ) b=( ) c=( ) d=( )设计意图这些练习题目的设计,不仅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灵活的运用所

19、学知识,感受到同类知识的千变万化,掌握基本的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课后反思 探索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欲望,独立观察比较的设计,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的双边活动,结构合理紧凑。此外,在练习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小组的合作意识。运用灵活多变的题目,不断地吸引着学生的探索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手脑并用,始终保持较浓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练习活动中,较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不断的体会着成功的喜悦。(教学设计:沈秀丽

20、)第3课时一、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及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活动一:上次课,我们在练习中又探索发现了减法中的一些规律,并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学们猜一猜,这节课我们又能探索发现一些什么知识呢?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创设猜一猜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9题。订正时,问:根据表格的填写,谁能说说表格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谁能说出加法各部分问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

2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问的关系。提问:“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参与,亲身体验,主动去感知,比教师直接抛给学生算式让学生说明效果要好得多,这样既能促进学习资源的生成,又能使学生在填写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我们学过了上面这些关系式,请同学们仔细想想,我们都应用这些关系式解决过哪些问题呢?(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1)加法的验算。计算并演算:423+346学生同

22、位合作,独立计算后,互相说说自己演算的方法。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什么叫加法交换律?字母算式是什么?“还可以怎样验算7”(用减法验算加法。)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验算时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2)减法的验算。 计算并演算:768-589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3)教师小结: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

23、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指尖上。”教学中,我尝试着结合生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讨论、研究,自己去分类,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感受到分类中策略的多样性,这样既能使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学生自信心,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二、巩固练习。刚才我们重新梳理了加法、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了验算,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应用了什么?

24、2.自主练习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中根据哪个运算定律计算简便,为什么?3.自主练习第8、10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中根据哪个运算定律计算简便。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数量关系、列式的依据,再分析计算方法应用的规律。4.自主练习第11题。此题灵活性较大,内容含量也大,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填数的根据以及理由,明确应用运算律的简便。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练习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以此作为练习,集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性为一体,不仅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教学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

25、情感。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多交流各自的收获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课后反思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千差万别的方式炼就千差万别的学生,让学生始终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保持着丰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主动去获取新知,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应用于生活实际。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26、教学设计:刘艳)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教案 人教版(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 2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二)能力训练点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知识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参与知识教学过程(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上升理论,抽象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学习新知。教学重点: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投影仪、幻灯片、小黑板(转板)。(一)铺垫孕伏1什么

27、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43+67二( )+( ) 35+( )二65+( )+18:19+( ) o+100:(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270+380:390+260 20+50+80二20+肋+50o+400:400+O 140+60:60+140 (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与新知识作比较打下基础。) 4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共有多少人?(转板出示) 学生计算完后,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理顺解题思路,为参与知识教学过程学习例3,埋下伏笔。) 教师:以上,我们运用了加法的意义及

28、交换律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关于加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加法结合律和简便运算。(板书课题) 同学们看这道题(复习题4),求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就是用48+50求出结果,如果把题改一下又该怎样求呢?(教师翻转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2。(板书例2)(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学生读题后,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边用线段表示出数量关系。 求两个班人数的和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现在我们求三个班一共是多少。可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列出算式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指名2人板演)集体订正让板演的2名学生分别讲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口述时并提示:第

29、一种计算方法,表明先算一班和二班人数的和,要在48与50的外面加上小括号。第二种计算方法,表明先算二班与三班人数的和,要在50与49的外面加上小括号。引导学生明确:这两种解法的结果相等,也就说明(48+50)+49与48+(50+49)这两个算式可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48+50)+49;48+(50+49)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等式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都有三个加数,左右两边的三个数相同;不同点:加的顺序不同。 教师总结:无论先把48和50相加,再同49相加;还是先把50与49相加,再与48相加,它们的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和不变。 2观察下面每组的两

30、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2+13)+14012+(13+14) (320+150)+2300320+(150+230) 先算一算,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每组算式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三个等式,归纳出加法的结合律。 (1)两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3个加数,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一样。 (2)等号两边的算式中加数交换了位置,和没有变。 (3)教师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看一看教材第49页的结束语。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o、凸、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教师说明板书:(o+6)+c:o+(6+c) 等号左边(o+凸)十c表

31、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o+(6+c)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o、凸、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4练习:教材第50页上面的“做一做”,填在书上。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是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一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观察、总结、概括、抽象出概念,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5教学简便算法。 应用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改变一些数的运算顺序,但应用加法交换律更主要的一点是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同学们看这道题:(板书例3) (1)计算480+325+75 同学们想要计算480+325+7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让学生先讨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