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5.38KB ,
资源ID:44608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608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公开课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有何积极作用.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公开课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有何积极作用.docx

1、上公开课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有何积极作用上公开课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有何积极作用最大的积极作用是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使教师得到历练,尤其是年轻教师可以尽早地成熟,更快地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前。课前要研读教学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掌握学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查资料(书籍、光盘、网络等)、做课件、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请教老教师、听别人讲课、自己试讲、反复修改教案。这个过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锻炼信息检索与利用、去粗存精为我所用的能力。课备得越好,课就会上得越好。备课精致(包括预设),讲课就成功了一半。2.课中。即要按教案讲,又要动态生成,随机应变,因材施教,表现睿智。在评委及其他教师

2、众目睽睽之下,要尽显自己的风采,包括表情、语言、体态、板书、教学步骤、电教手段、课堂控制、教学效果等。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以出色的课堂教学起步的。3.课后。课后评委专家要评课、反馈,还可能答分,从中可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要虚心听取,仔细记录,认真照办,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通过自我反思,使自己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为以后上课奠定良好的基础。进步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获得的。一节公开课的收获可能要超过上一学期一年的课。可以说上好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成才的捷径,所以上得越早越好,上得越多越受益。教师形象塑造既是自身形象建设的需要,也是学校优良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更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

3、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是爱的艺术,宽容是爱的体现,作为一名灵魂的工程师,想要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让孩子喜欢、家长尊敬其实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但如果每个人都能严格完成下面的几点,我相信那一天指日可待: 1尊重学生,不侮辱学生 尊重学生不仅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进步的基础。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品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以前的教师总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容不得学生有一丝的申辩,更不用说顶撞,这样就在无形中拉大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不利于师生沟通。因此,在如今的社会中,教师要主动地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做是和自己一

4、样的人。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说,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要放下架子。有的老师对学生整天板起面孔,动不动就大发雷霆,“你怎么这么笨,简直是一头蠢猪”“猪都比你聪明”“你是驴啊,动不动就尥蹶子”“缺心眼”“你还有脸吗?”等等嘲笑挖苦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人格的话语成天挂在嘴边,试想这样的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吗? 尊重学生,就是要学会宽容和接纳学生。宽容不是无原则的放纵学生,而是在非原则问题上给学生提供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对待学生要真诚坦率,客观公正,作风民主,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特别是对落后的学生,更要给与更多的宽容和尊重,设身处地的

5、为学生着想,鼓励他们迎头赶上。尊重学生,不是学生有了错误不批评,而是批评态度要诚恳,口气要平静,不含讽刺挖苦味道,使学生体会到批评背后的善意和友情。实践证明,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换一种方式,用宽容、帮助、关怀、鼓励去代替抱怨、训斥、讽刺、惩罚、会使师生关系更和谐。 2常说礼貌用语,勇于说“对不起” 礼貌用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教师对学生常说礼貌用语,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说声“请坐”;学生帮老师拿器材,教师说声“谢谢”;因为开会上课迟到,教师说声“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教师常说,但很少对学生说,为什么呢?有些教师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放不下这个架子;也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为

6、教师做点事是理所当然的,何必那么客气?说到底,还是没有把学生看做于自己平等的人。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教师也不例外。但有些教师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总怕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不道歉,还千方百计地掩饰,实际上这只能使学生更加反感,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不服气。久而久之,就会对这些教师失去应有的尊重。当教师无意中冤枉了学生时,真诚地向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不仅能取得学生的谅解,而且更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3以身作则,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道德规范不只是给学生制订的,教师也要带头执行。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

7、只有认为你这个教师人好,才能听从你的教导。因此,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举止温文得体,不失教师风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堪为表率;在学生家长和客人面前不嬉戏,不开过头玩笑,不讲牢骚话;在校内遇到各种冲突时,以礼待人,不做失礼之事;不在校园吸烟;按时到岗;站立授课;不请学生为自己的私事服务;谈吐文雅,不使用粗暴言语,不恶语伤人;真诚相待,接待学生家长和来宾,笑容可掬,主动让座;同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不猜忌,不背后议论他人,不传个人隐私。 总之,教师职业礼仪不光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中,还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形象的自我塑造是教师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教育

8、的过程从本质上看就是不断完善形象的过程,所以教师的形象建设也是一个不断设计与改造的过程。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具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博大胸怀,更具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教师不光有外在体现出的“形美”,更要有充实的内心世界体现出的“道美”,它是师表形象的灵魂所在。教师应讲究表美,追求道美,弘扬风貌美,这才符合德育和美育的需要。让教师加强礼仪意识,重视礼仪,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承传人类的文明,增强职业效能感、职业满意感、职业美感等,从而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实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同构,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9、专业理念,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专业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新课程站在中华民族复兴和素质教育的高度,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这是课程改革的最高指导思想。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课程在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全新的理念。教师应当深刻领会,实践反思,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

10、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理念体系。(2)、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个主要成分。具备比较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心理学知识和课程论知识等。教育理论对教师具有非常重要启迪和启示作用,没有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师是一个盲目和短见的实际工作者。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来源,它包括教学技术规则、教学经验、教学情境知识、教学决策判断能力的知识和实践化的学问知识。另外,新课程强调课程结构应当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并且倡导新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这势必要求教师必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11、。(3)、专业能力,即教师在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教师在智力上应达到一般水平,它是维持教师正常教学思维流畅性的基本保障。教师特殊能力包括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特殊能力,如学科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等。学科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活动实施能力、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四种能力。除此以外,面对新课程,教师尤其需要重视提高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课程能力(包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三方面的特殊能力。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需要通

12、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话题2: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 阐述:(1)、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素养获得提高的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思想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它要求教师适应学生的发展,尊重全体学生以及他们的个性差异,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特别强调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学会爱学生。

13、(2)、学习借鉴是教师提高素养的有效方法。在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学习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必然选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经常学习,能获取许多有益于自己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能让自己充分体验学习的酸甜苦辣,知道怎样的学习才更有效,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高质量地从事课程改革工作。不断地借鉴学习所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修改、完善,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与行为,能够促进教师素养的更快提高。(3)、参与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因为时代是发展变化的,教材再怎么更新,总会或多或少地滞后于时代发展的。况且,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问题、新情况总会

14、不断涌现,很多问题用过去的经验、理论来应付和解释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法,由“教书匠”逐渐成长为“研究者”。(4)、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素养的重要手段。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事实上,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有着相同的特征,即不断地借助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地反思自我对学科、学生学习规律、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话题3、进入新课程后,学校应该帮助

15、每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并要求教师制定自己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教师为什么必须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怎样制定专业发展计划? 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牵涉到个人的、组织的、外在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各种因素如果能够有效地加以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将会更为顺畅。教师只有主动、自觉地自我反思,系统地规划自我发展过程,才能实现专业发展,因而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1)、认识自我并评估时空环境。自我认识是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的第一步。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时空环境的变迁,人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通过不断的自我认识来把握自我,是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的必要手段。“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

16、的人格性质(志向兴趣、潜能、家庭背景、学历条件等)和确认各种价值观(从事教师工作的目的、自己的抱负、成就动机、生活与工作目标等)。评估时空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及可能的发展计划、所需的配合条件等。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交谈、反馈、自我反省等方式,了解自己对工作的喜好程度、自己的职业人格、职业目标等,为制定计划作好前期的准备工作。(2)、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教师在教学中的发展机会很多,比如:对教学方法的改善,从事教学研究,增进师生之间的融洽,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在教育行政方面,教师可以审视自己兼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主任、校长等职位的机会。(3)、确立发展目标与

17、行动策略。教师的发展目标代表的是教师个人在工作上所努力追求的理想。在确立发展的整体目标后,教师对自我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个清楚的轮廓之后,再设定远期、中期和近期的具体目标。在选择行动策略时,应多参考过来人的意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行动。一个好的行动策略不单单仅是一个活动项目而已,而应包含许多活动的组合与统合。一项目标的达成,也可以经过许多不同的途径来实现。因此,在制定行动策略时,应注意整体的配合和灵活应用。(4)、按目标逐步执行。教师个人要达到目标,应把握关键的要素,制定行动策略,全心全力地达成。针对各行动策略,可再细分为小的行动方案。在努力过程中,还要不断地配合外在的情境因素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18、5)、评价发展计划。发展活动陆续展开与完成时,教师还需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是否有不理想、欠周到的地方。然后,可以针对问题和不足加以反思,并设法改善与补救。通过对每一个步骤与目标实现状况进行相关评价,可以对活动过程进行及时的审视,不时地加以调整和修正。这样才能确立正确的行动计划和策略,使发展目标更有效率地达成。 话题4、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做“学习型”教师应当成为每位教师的追求目标。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怎样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有哪些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师学习的成效? 阐述:教师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风格,真正把学习看成是生存发展的需要。(1)、自主学习

19、是提高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掌握的自主学习方法有: 问题解决式学习,即以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作为衡量标准,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水平和能力等进行梳理,确定存在问题,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实践。 建立学习文件夹,即教师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作累积性的记录,把这些记录整理成学习文件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作为自我学习的评价,还能帮助学习者认识自己学习的实力、缺点、倾向、习惯以及下一步的学习需求。 批判性阅读。在学习中教师会发现并非所有的教育文献都适用于自己或能够完全照搬,因此,必须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视角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的阅读习惯。 自

20、我调节式学习。它由4个环节构成:首先判断自己的原来的学习情况;然后确定学习内容、目标、策略,作好规划;接着通过自我评价或者与同伴交流实行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策略的调整;最后,对这一阶段的学习作出总的评价,向学校提交报告,并作出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以此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教师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认清可资运用的资源,选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并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鉴。当然,还要用所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总结提高,这样才能有所收益。同时,教师应善于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从自身经验中学习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也正是对“温故而知新”教育原则的运用。从自

21、身的经验中学习,其精髓就在于使教师能够运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与事物。面对成绩,要会分析是在怎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取得的;面对不足,要分析存在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哪些是主观原因,哪些是客观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克服不足。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其价值并不亚于从成功中总结经验。(2)、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肩负着繁重教学任务的教师,如果能够立足于岗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实际且有实效的。学习小组可以是教师自愿组合,也可以由学校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如有经验的教师和教学新手的结合,或根据共同研究的课题来组合等。学习形式可以是规范的

22、,也可以是“沙龙式”的。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学习的内容,比如不同学科的教师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或者通过同事间的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把学习地点摆到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也可以请某个教师上课,把一节课作为一个学习研究的个案;还可以把“培训者”请进课堂,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即席为师生指导,引导讨论,使课堂变成学习交流的场所,把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论,形成新的理念。合作学习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即每一位成员就某一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分享式讨论,即每一个成员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或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提出来交换与共享,以

23、此促进信息的流动和成功经验的推广;批判式对话,即每一个成员可以就理论学习中的某一个观点或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站在反思的角度展开辩论或提出质疑,通过相互碰撞、充分摩擦,以达到高一层次的共识。(3)、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要善于把学习与工作教学结合起来,做到在“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育名著的学习,教育名著能提高教师文学素养、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这对教师拓展视野,提升教育境界,有很大的帮助。不论是中国古代的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还是现代陶行知“做中学”的教学思想等,都是特有的生动情景、深邃思想和崇高精神的结合,如果教师把这种“结合”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技能

24、,就能够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提升自身的教学形象。(4)、在研究中学习。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含研究指导能力)、个人风格和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促进教师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并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案例研究、课堂观察、叙事研究、反思实践、行动研究等形式,边研究边学习理论、实践理论,从中获得特定情境下的教育经验,重建知识体系,拓宽学术视野,提升整体素质。学习活动是润泽人一生的最积极、最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是我们的生活,学习是我们的工作,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为人师者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让学习交

25、融于工作生活之中,以不懈的学习赢得生命的成功! 话题5、教师将自己的经验以叙事的形式呈现,是教学研究的一种新的重要表达形式。教师如何从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收集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怎样撰写教学案例? 阐述:教学案例的素材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事例要典型,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二是要生动,教学案例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的教育故事,因而要具体、生动,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三是寓意要明确,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发现和收集素材,一

26、是要突出重点,只收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事实。二是要扩大视野,只要有典型意义,宏大的、微小的、粗略的、精巧的、正面的、反面的、成功的、失败的、发人警醒的、达成共识的、存在争议的,思想的火花、错误的行为都可以收集起来。三是要经常注意。对于具体教学现象及其反映,要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意思考,否则,就会对许多典型案例熟视无睹,让许多很有价值的案例从我们眼前滑过去。四是要坚持记录。因为案例要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单靠记忆,不可能记得那么完整、准确,必须及时记录。记录时,主要写出有关人员的特点,包括语言、行动、做法、效果和相互关系等,不必过于计较写作的语法、修辞与逻辑,可以在记录结束之后再规范地进行

27、整理。发现和收集素材后,要注意提炼案例的主题。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主题要紧扣案例,具有新意,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还要具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中某些带倾向性的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而不能局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 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对案例的客观描述和对案例中所述问题、事件等的分析。 (1)、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

28、,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一些细节、场景等;为了保护正当的隐私权,可以虚构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注明虚构的部分)。写作时情景描述要完整。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要写出解决一个问题的全过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故事要具体,要真实感人。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断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主要是提供一

29、个或一连串课堂教学疑难的问题,并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隐藏在描述之中。写作时取舍要恰当。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因而要求文字简练: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要尽量写好主要事件,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写作时叙述要客观。对于所写的教学案例,教师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案例写作中。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不能直接地提出问题、表述观点,不能流露感情的褒贬。要让读者仔细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2)、案例分析。通常情况下,在教学案例的后面,要附案例分析。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案例分析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

30、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是对教学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是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一些个人的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的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如果仅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或限于细节、技巧的追索,会失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分析要有针对性,提倡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不要讲永远正确的空洞的大道理;不要热衷于抄录教育理论的条条,而要将教育理论的观点自然地融会于分析之中;立意要新,论述要突出重点,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分析方法可以是对描述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从几个方

31、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是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话题6、什么是校本教研,它包括哪些重要环节?它与传统教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阐述: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本质上是行动研究,它强调的是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并借助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善。校本教研一般有以下六个环节: (1)、陈述问题。研究始于问题。开展校本教研之初,教师首先应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并结合理论学习向同伴或专业人员陈述你所发现的问题。问题

32、陈述出来后,通过集体研讨、相互启发,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2)、制订方案。校本教研不同于专业的纯理论研究,在制订方案时重在考虑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策略步骤要心中有数,认真、仔细地规划设计。 (3)、寻求合作。相互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方案制订好以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寻求合作。合作对象既可以是同行教师,也可以是专业人员。通过合作,一来可以得到他们的配合、支持,二来如果他们也在关心同样的问题时,彼此可以共同探讨,共享成果。 (4)、采取行动。实施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以证明你确实已经开始努力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一纸方案。研究资料可以包括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学生作业、学生考卷、活动照片、课后反思、教学随笔、日记等等。 (5)、评价效果。行动结束以后,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而不是急于公布研究成果。效果不是预设的,不能刻意选择特定材料往预先期望的效果靠拢。效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生成的,留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应该允许不同的人对效果发表不同的意见,重视并尊重、接纳并包容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你的观点、结论才会更让人接受,研究成效也才会更让人认可。 (6)、发表成果。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最终也需要发表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接受人们的审视。校本教研通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